
法学综合课(民法学+刑法学).doc
16页法学综合课考试大纲(考试科目二)第一部分 民法学一、总论(一) 民法概述1.民法的概念2.民法的调节对象3.民法的性质4.民法与有关法律部门的区别5.民法的法律渊源6.民法的合用范畴(二) 民法的基本原则1.民法基本原则概述2.平等原则3.意思自治原则4.公平原则5.诚实信用原则6.公序良俗原则(三)民事法律关系1.民事法律关系概述2.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动及其根据3.民事权利4.民事权利的行使4.民事义务与民事责任(四)自然人1.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2.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3.监护制度4.宣布失踪与宣布死亡5.自然人的住所、户籍和居民身份证(五)法人 1.法人概述2.法人的分类3.法人的能力4.法人的成立5.法人的机关6.法人的变更、消灭(六)非法人组织1.非法人组织概述2.合伙3.其她非法人组织(七)民事法律行为1.民事法律行为概念和特性2.意思表达3.民事法律行为分类4.民事法律行为的成立要件与生效要件5.条件、期限6.欠缺生效要件的民事行为(八)代理制度1.代理制度概述2.代理权3.复代理4.无权代理5.表见代理(九)时效与期间1.诉讼时效2.期日和期间二、人身权(一)人身权概述1.人身权的概念与分类2.人身权的内容(二)人格权1.人格权概述2.生命权3.健康权4.身体权5.姓名权6.名称权7.肖像权8.名誉权9.隐私权10.人身自由权11.一般人格权(三)身份权1.身份权概述2.荣誉权3.配偶权4.亲权三、物权(一)物权概述1.物权的概念2.物权法的基本原则3.物权的类型与体系4.物权的效力(二)物权变动1.物权变动概述2.物权变动的要件3.物权变动的公示措施(三)所有权1.物权变动的类型2.所有权的类型3.共有4.业主的建筑物辨别所有权5.相邻关系6.所有权的获得(四)用益物权1.用益物权概述2.土地承包经营权3.建设用地使用权4.宅基地使用权5.地役权(五)担保物权1.担保物权概述2.抵押权3.质权4.留置权5.担保物权的竞合四、债权(一)债的概述1.债的概念与特性2.债的要素3.债的发生4.债的类型(二)多数人之债1.按份之债2.连带之债(三)债的履行2.债的合适履行(四)债的担保1.债的担保概述2.保证3.定金(五)债的移转1.债权让与2.债务承当3.债的概括移转(六)债的消灭1.债的消灭概述2.债的消灭因素(七)合同概述1.合同的概念和特性2.合同的分类(八)合同的签订1.合同的签订概述2.要约(九)合同条款与合同解释1.合同条款2.合同解释(十)双务合同的抗辩权1.同步履行抗辩权2.先履行抗辩权3.不安抗辩权(十一)合同的变更与解除1.合同的变更2.合同的解除(十二)合同责任1.缔约过错责任2.违约责任的概念及构成3.违约责任的具体形式(十三)转移财产所有权的合同1.买卖合同2.互易合同3.供用电、水、气、热力合同4.赠与合同5.借款合同(十四)移转财产使用权的合同1.租赁合同2.融资租赁合同(十五)完毕工作的合同1.承揽合同2.建设工程合同(十六)提供服务的合同1.运送合同2.保管合同3.仓储合同(十七)无因管理之债1.无因管理之债概述2.无因管理之债概述(十八)不当得利之债1.不当得利之债概述2.不当得利之债的合用规则五、侵权责任(一)侵权责任概述1.侵权行为与侵权责任2.侵权行为的分类(二)侵权损害补偿责任的构成要件1.侵权损害补偿责任构成要件概述2.加害行为3.损害事实4.因果关系5.过错(三)共同侵权行为第一1.共同加害行为2.共同危险行为(四)侵权行为及其责任的特殊类型1.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职务侵权行为与责任2.产品缺陷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3.高度危险作业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4.环境污染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5.地面施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6.工作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7.饲养动物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8.被监护人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9.医疗侵权责任10道路交通事故侵权责任11.雇佣关系中的侵权责任12.承揽关系中的侵权责任13.帮工活动中的侵权责任 14.经营者违背安全保障义务致人损害的侵权责任15.校园中侵权行为与责任(五)侵权责任的承当1.侵权责任形式及其合用侵权损害补偿2.财产损害补偿与人身损害补偿3.精神损害补偿4.侵权责任与违约责任的竞合第二部分 刑法学一、刑法概述(一) 刑法的概念和性质1、刑法的概念2、刑法的性质(二)刑法的解释1、刑法解释的概念和意义2、刑法解释的类型二、刑法的基本原则(一)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和意义1、刑法基本原则的界定2、刑法基本原则的意义(二)罪刑法定原则1、罪刑法定原则的含义2、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规定(三)合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1、合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含义2、合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的基本规定(四)罪责刑相适应原则1、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含义2、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基本规定三、犯罪概念与犯罪构成(一)犯罪概念1、犯罪概念的类型2、国内刑法中的犯罪概念3、犯罪的基本特性(二)犯罪构成1、犯罪构成的概念2、犯罪构成的特性 3、犯罪构成的共同要件 4、犯罪构成的意义四、犯罪客体(一)犯罪客体概述1、犯罪客体的概念2、犯罪客体的意义(二)犯罪客体的种类1、犯罪客体的分类及其意义2、犯罪的一般客体3、犯罪的同类客体4、犯罪的直接客体(三)犯罪客体与犯罪对象1、犯罪对象的概念和意义2、犯罪对象与犯罪客体的关系五、犯罪客观方面(一)犯罪客观方面概述1、犯罪客观方面的概念2、犯罪客观方面的意义(二)危害行为1、危害行为的含义2、危害行为的基本体现形式(三)危害行为与危害成果之间的因果关系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2、因果关系的相对性3、因果关系的时间序列性4、因果关系的条件性5、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六、犯罪主体(一)刑事责任年龄1、刑事责任年龄的概念和阶段划分2、国内刑法有关刑事责任年龄的规定(二)刑事责任能力1、刑事责任能力的概念和内容2、刑事责任能力的限度和刑事责任的承当(三)犯罪主体的特殊身份1、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概念和分类2、犯罪主体特殊身份的作用和意义(四)单位犯罪1、单位犯罪的概念2、单位犯罪的惩罚原则七、犯罪主观方面(一)犯罪故意1、犯罪故意的概念和构成因素2、犯罪故意的类型(二)犯罪过错1、犯罪过错的概念2、犯罪过错的类型(三)结识错误1、法律结识错误2、事实结识错误八、合法行为(一)合法防卫1、合法防卫的概念和特性2、合法防卫的成立条件3、防卫过当及其刑事责任4、特别防卫权(二)紧急避险1、紧急避险的概念和特性2、紧急避险的成立条件3、紧急避险与合法防卫的异同4、避险过当其及刑事责任九、故意犯罪的停止形态(一)犯罪既遂1、犯罪既遂的概念和特性2、犯罪既遂的类型3、既遂犯的惩罚原则(二)犯罪预备1、犯罪预备的概念和特性2、犯罪预备行为的类型3、预备犯的惩罚原则(三)犯罪未遂1、犯罪未遂的概念和特性2、犯罪未遂的类型3、未遂犯的惩罚原则(四)犯罪中断1、犯罪中断的概念2、犯罪中断的类型和特性3、中断犯的惩罚原则十、共同犯罪(一)共同犯罪的概念及其构成1、共同犯罪的概念2、共同犯罪的构成特性(二)共同犯罪的形式1、任意共同犯罪和必要共同犯罪2、事前通谋的共同犯罪和事前无通谋的共同犯罪3、简朴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4、一般共同犯罪和特殊共同犯罪(三)共同犯罪人的种类及其责任1、主犯及其刑事责任2、从犯及其刑事责任3、胁从犯及其刑事责任4、教唆犯及其刑事责任十一、罪数形态(一)罪数判断原则1、罪数形态研究的任务和意义2、罪数判断原则(二)一罪的类型1、实质的一罪2、处断的一罪十二、刑罚裁量制度(一)累犯1、累犯的概念和意义2、累犯的种类和构成条件3、累犯的刑事责任(二)自首和立功1、自首的概念和意义2、自首的种类及其成立条件3、自首的认定4、自首犯的刑事责任5、立功(三)数罪并罚1、数罪并罚的原则2、不同法律条件下合用数罪并罚原则的具体规则(四)缓刑1、缓刑的概念和意义2、缓刑的合用条件3、缓刑的考验期限4、缓刑考验期限内的考察5、缓刑的法律后果十三、刑罚执行制度(一)减刑1、减刑的概念和意义2、减刑的条件3、减刑后刑期的计算4、减刑的程序(二)假释1、假释的概念和意义2、假释的条件3、假释的考验期限及对假释犯的监督4、假释的法律后果5、假释的程序十四、危害公共安全罪(一)危害公共安全罪概述1、危害公共安全罪的概念和特性2、危害公共安全罪的种类(二)本章重点犯罪1、放火罪2、爆炸罪3、投放危险物质罪4、破坏交通工具罪5、组织、领导、参与恐怖组织罪6、交通肇事罪7、重大责任事故罪十五、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 (一)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概述1、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概念和特性2、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罪的种类(二)本章重点犯罪1、故意杀人罪2、过错致人死亡罪3、故意伤害罪4、强奸罪5、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6、非法拘禁罪7、绑架罪8拐卖妇女、小朋友罪9、 诬告陷害罪10、侮辱罪11、诽谤罪12、刑讯逼供罪十六、侵犯财产罪(一)侵犯财产罪概述1、侵犯财产罪的概念和特性2、侵犯财产罪的种类(二)本章重点犯罪1、抢劫罪2、抢夺罪3、盗窃罪4、诈骗罪5、侵占罪6、职务侵占罪7、挪用资金罪、挪用特定款物罪8、敲诈讹诈罪十七、贪污贿赂罪(一)贪污贿赂罪概述1、贪污贿赂罪的概念2、贪污贿赂罪的特性3、贪污贿赂罪的种类(二)本章重点犯罪1、贪污罪2、挪用公款罪3、受贿罪4、行贿罪5、私分国有资产罪6、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