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不缺理想 缺的是理解.doc
4页我们不缺理想 缺的是理解 (大家谈·我的青春我的梦③)——倾听几位 80 后、90 后的呼声《 人民日报 》( 2013 年 05 月 15 日 05 版)主持人的话上期“大家谈” ,我们刊发了一位青年工作研究者的文章《别戴着老花镜看青年一代》见报当日,人民日报法人微博的转发就达到 800 多次,评论 200 多条更有不少读者写来长文他们中的大部分均为 80 后、90 后一代这也使我们深切感受到,青年一代渴望得到理解、获得认同,希望为自己“代言”如何评价青年一代?或许,我们的确应该审视自己戴的什么眼镜不仅要摘除“老花镜”,也要取下“近视镜” ;不能举着“ 放大镜”来观察优缺点,也要提防“ 望远镜”看不真切造成误会,当然,更要警惕用“变色镜”、“ 哈哈镜”打量,扭曲了形象 那么,这一代青年到底是“朝气蓬勃”还是“ 暮气沉沉” ?是“ 过于自我”还是“自立自强”?是“沉沦于现实” 还是“ 充满着理想 ”?今天起,我们将分别从青年和“ 老”年的不同角度,呈现一个多维视角他们的观点可能针锋相对,看法也未必正确但是,不妨静下心来,认真倾听或许,会让你对青年一代产生新的视角今天,我们选登几位 80 后、90 后的看法。
如果您有不同看法,或者有更加独特的青春感悟,欢迎参加讨论,分享你们的故事我们将从中摘编刊发请在文中注明年龄段来稿请寄:rmrbpl@,或至(010)65368684 在山区支教的,不也有青年宋一诺在 80 后、90 后青年的成长过程中,总有批评声音,虽然有时以善意的名义出现有人批评不负责任、缺少担当,有人痛心不思进取、沉溺欢娱,有人厌恶青年人满世界追名逐利不可否认,确有少数青年人误入歧途,然而,把少数人的错误价值观当做年轻人的主流,把个别人的扭曲人格强加在青年群体上,既不符合现实,又严重伤害青年自尊,以偏概全的错误论断,甚至成了青年人要面对的无形压力请看看山区希望小学破旧讲台上伫立着的身影是谁,请看看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热心陪伴老人的是谁,请看看震后捐血流动车旁排着长队的人群又是谁作为一名大学生志愿者,我曾发起关爱失独老人的倡议,短短几天,报名的同学上百人青年人做的这一切是为了什么?是为金钱为荣誉?是作秀还是责任心使然?是内心狭隘自私还是勇于奉献付出?青年人从不缺少进取心、责任心,也不缺乏合作意识和友爱精神,我们缺的不是理想,而是理解和支持一些负面舆论对青年一代的评价之所以会失真失实,缺乏沟通、缺少了解无疑是最重要的原因。
反思青年人自身,我们也存在着不可推卸的责任:不向家人流露内心情感,不及时让亲人获悉自己的想法,给了对方主观上臆想猜测的空间沟通是理解的前提,青年人自身也应多改改闭目塞听、自大自我的坏毛病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学生) 谁说我们是“垮掉的一代”彭劲荣 上世纪 80 年代出生的我们,经历过高校扩招、自主择业、房价高涨的洗礼,逐步成为各行各业的骨干和中坚力量,相当比例的优秀代表甚至已经走上领导岗位我们的思想、声音和作为,受到过很多批评、指责,但也获得过不少认可和赞同青春不该只有迷惘、颓废的定义,我们可以自豪地说,当代青年是大有希望的一代青年人虽在蜜罐中长大,却不缺少独立思想80 后、90 后成长的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与上几代人相比有了很大的改善,物质生活条件相对较好,教育资源和条件明显改善也正是在这种大环境下,我们有机会接受各种新事物和新思潮,不安于在长辈们所框定或设计好的线路中按部就班地成长,对陈旧思想、观念和做法敢于直言抨击和挑战突破青年人有过硬本领,敢于创新,并非“垮掉的一代”青年人大多受过良好的教育,相当部分的人接受过高等教育或职业技能教育,走上工作岗位后在技术、管理、科研等岗位上都已经验丰富,在企业、公共服务、国防、政法等领域也已成绩骄人,很多人已成为本行业、本单位的业务骨干或领导干部。
青年群体整体本领过硬已是不争的事实青年人有社会担当,并不自私自利汶川特大地震、甬温线动车事故、四川芦山地震等重大灾难的救援现场和大后方,都流淌着当代青年的汗水、泪水,积极捐钱、捐物、献血、出力,不少人甚至将生命和鲜血奉献给了国家和他所不认识的人在消费者维权、环境保护、扶贫济困助学等公益活动中,青年也积极贡献力量在买房、就业、婚姻等压力面前,青年人也努力用双手和智慧创造幸福生活关键时刻,青年人能够站出来担起重任作者为重庆江北区人民检察院公务员) 微议 青年群体最具有朝气和锐气,看到问题后会毫不客气指出来,却有一位叫“规则”的老人出来相告,冲动是魔鬼——张 雷 “把进取意识建立在务实成功观的基础上”自然没错,但在面对求学、就业、买房和组建家庭等现实问题时,青年须臾不能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要有登高望远的前瞻力、明辨是非的辨别力、奋发图强的执行力,认认真真走路,总能走出一片天——网友@上海长航青年 我并不需要格外照顾,只希望有一个公平的机会我是青年,我在成长——网友@沪城学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