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s5u发布】福建省龙海二中2021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Word版含答案.pdf
2页龙海二中 2022-2021 学年上学期期末考 高三生物试题 (考试时间:90 分钟 总分:100 分) 命题人:龙海二中 侯翠林 一.选择题(共 30 题,1-10 每题 1 分,11-30 每题 2 分,总分 50 分) 1.不能体现细胞膜的流淌性的是 A.由一个细胞分裂为二个子细胞 B.高尔基体产生的囊泡与细胞膜融合 C.萎蔫的植物细胞毁灭质壁分别 D.细胞膜糖蛋白的识别过程 2.细胞核是由核膜、染色质、核仁、核孔组成,下列有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核膜是双层膜,把核内物质与细胞质分开 B.染色质由 DNA 和蛋白质组成 C.核仁与某种 RNA 的合成以及核糖体的形成有关 D.核孔实现了细胞间的信息沟通 3.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蛔虫进行无氧呼吸 B.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C.长跑时,人体产生的 CO2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共同产物 D.马铃薯块茎进行无氧呼吸能产生乳酸 4.将同一植物的细胞分别放在 0.3mol 的蔗糖溶液、0.5mol 的甘油溶液和清水中,测 得细胞体积随时间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则 a、b、c 依次代表: A.蔗糖溶液、甘油溶液、清水 B.B.甘油溶液、蔗糖溶液、清水 C.清水、蔗糖溶液、甘油溶液 D.清水、甘油溶液、蔗糖溶液 5.有关“确定”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光合作用确定要在叶绿体中进行 ②有氧呼吸的其次、三阶段确定粒体中进行 ③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确定是原核生物 ④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确定是37℃ ⑤细胞内的遗传物质确定是DNA ⑥产生CO2确定不是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⑦有 H2O 生成确定不是无氧呼吸 A.②③⑥ B.⑤⑥⑦ C.①④⑤⑦ D.全部不对 6.如下图是某细胞在进行某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 膜面积的变化图,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 A.抗体 B.雄性激素 C.呼吸酶 D.DNA 合成酶 7.年轻的红细胞具有以下哪些特征 ①水分削减, 细胞萎缩 ②新陈代谢的速度减慢 ③某些酶的活性降低 ④呼吸速率上升 ⑤色素积累增多 ⑥呼吸速率减慢 ⑦细胞核的体积增大⑧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发生转变 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③④⑤⑥⑦⑧C.①②③⑤⑥⑧ D.①②③④⑤⑧ 8.光能转化成人体肌细胞内 ATP 的能量,需要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的正确挨次是 A.光合作用→消化吸取→主动运输→有氧呼吸 B.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消化吸取→主动运输 C.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主动运输→消化吸取 D.主动运输→消化吸取→有氧呼吸→光合作用 9.将有关生物材料直接制成临时装片,在一般光学显微镜下可以观看到的现象是 A.菠菜叶片下表皮保卫细胞中具有多个叶绿体 B.花生子叶细胞中存有在多个橘色脂肪粒 C.人口腔上皮细胞中线粒体数目较多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中细胞核清楚可见 10. 将 500g 黄豆生成豆芽后,称重为 2000g,在这个过程中,有机物的质量变化是 A.总量增多 B.总量削减 C.没增加也没减 D.以上都不对 11.人体胰腺细胞的外分泌部分泌消化液,内分泌部(胰岛细胞)分泌激素,功能各不相 同,它们所含核酸的特点是 A.DNA 和 RNA 均基本相同 B.DNA 和 RNA 均基本不同 C.DNA 基本相同,RNA 则不同 D.DNA 基本不同,RNA 则基本相同 12.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结论有 ①产生酶的细胞都有分泌功能 ②部分从食物中获得,部分在体内转化 ③酶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④酶是生物催化剂 ⑤生长激素与呼吸酶可来自于同一个细胞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 13.下列试验试剂或材料与其试验名称不.相符合的是 A.甲基绿吡罗红——观看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 B.澄清石灰水——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 C.斐林试剂——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活性的影响 D.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检测呼吸作用产生 CO2的多少 14.处于有丝分裂过程中的动物细胞,细胞内染色体数为 a,染色单体数为 b,DNA 分子数为 c,其数量关系可用右图表示,则此时细胞内发生 A.中心体移向两极 B.着丝点分裂 C.细胞膜向内凹陷 D.DNA 分子刚开头进行复制 15.用显微镜观看细胞时,发觉一个细胞中有 8 条外形、大小各不 相同的染色体,并排列于赤道板上,此细胞处于 A.有丝分裂中期 B.有丝分裂后期 C.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中期 D.减数分裂其次次分裂中期 16.正常人的染色体数是46条,在以下细胞中,可能找到两个X染色体的是 ①精原细胞 ②卵原细胞 ③初级精母细胞 ④初级卵母细胞 ⑤次级精母细胞 ⑥次级卵母细胞 A.①③⑤⑥ B.②④⑥ C.①③⑤ D.②④⑤⑥ 17.1958 年科学家 Taylor 用 3H 标记蚕豆根尖细胞(含 12 条染色体)的 DNA 分子双链, 再将这些细胞转入不含 3H 标记的培育基中培育,在其次次细胞分裂的中期和后期,一 个细胞中被标记的染色体条数分别是 A.中期 12、后期 12 B.中期 12、后期 24 C.中期 6、后期 6 D.中期 6、后期 12 18.在下列四个试管中分别加入一些物质,甲试管:豆浆;乙试管:氨基酸溶液;丙试 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试管:人血液中的红细胞和蒸馏水。
上述四个试管中加入双缩 脲试剂振荡后,有紫色反应的是 A.甲、丁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 19.某争辩组获得了水稻的叶黄素缺失突变体将其叶片进行了红光照射光吸取测定和色素层析条带分析(从上至下) ,与正常叶片相比,试验结果是 A.光吸取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 2 条 B.光吸取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 2 条 C.光吸取差异显著,色素带缺第 3 条 D.光吸取差异不显著,色素带缺第 3 条 数量个a b c a b c 破伤风杆菌外毒细胞 1 细胞 2 细胞 3 细胞 4 物质 a ① ② ③ ④ 分泌 细胞 5 20.在下列四种化合物的化学组成中, “○”中所对应的含义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 21、假如用15N、32P、35S 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的组成成分中,能够找到的放射性元素为 A、可在 DNA 中找到15N 和32P B、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和35S C、可在 DNA 中找到15N 和32P、35S D、可在外壳中找到15N 22、 甲生物核酸的碱基组成为: 嘌呤占 46%、 嘧啶占 54%, 乙生物遗传物质的碱基比例为: 嘌呤占 34%、 嘧啶占 66%,则甲、乙生物可能是 A、蓝藻、变形虫 B、T2噬菌体、豌豆 C、硝化细菌、绵羊 D、肺炎双球菌、烟草花叶病毒 23.下图表示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之间的联系,不正确的分析是 A、下丘脑是内分泌的枢纽,又是神经中枢,但受大脑皮层把握 B、图中下丘脑、垂体也能分泌激素,如下丘脑分泌多种促激素 C、若图中内分泌是甲状腺,当它的分泌物增多时,可抑制垂体和下丘脑的活动 D、当人体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时,下丘脑分泌并由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多 24.右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在 a 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需要能量 B.①中内容物释放至②中主要借助于突触前膜的主动运输 C.②处的液体为组织液,传递兴奋时含有能被③特异性识别的物质 D.①中内容物使 b 兴奋时,兴奋处膜外为负电位 25.如图是一个反射弧的部分结构图,甲、乙表示连接在神经纤维上的电流表。
当在 A 点以确定的电流刺激,甲、乙电流表的指针发生的变化正确的是( ) A.甲、乙都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B.甲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乙不偏转 C.甲不偏转,乙发生两次方向相反的偏转 D 甲发生一次偏转,乙不偏转 26.下图表示人体通过体液免疫毁灭破伤风杆菌外毒素的过程,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细胞 2、细胞 3 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 B.仅细胞 4 中含有合成物质 a 的基因 C.②、③过程与细胞膜上蛋白质有关 D.细胞 5 属于保留分裂力气的细胞 27.如图中,甲表示燕麦胚芽鞘在单侧光照下的生长状况,乙表示胚芽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丙中表示 a、b 两点生长素浓度变化的曲线应分别是( ) A.①和② B.①和③ C.②和③ D.②和④ 28.在方形暗箱的右侧开一小窗,暗箱外的右侧有一固定光源,在暗箱内放一盆幼苗,花盆能随着下面的旋转器水平匀速旋转,但暗箱不转,一周后,幼苗的生长状况应为 29.下图是两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人体内产生的抗体状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其次次注射同一种抗原后,记忆细胞大量形成浆细胞 B.与其次次相比,第一次注射抗原产生的抗体效率低,保持时间较短 C.图中说明预防接种往往需注射同种抗原 2 至 3 次,每次要隔确定时间 D.图中说明抗原接种量越大,产生的抗体越多 30.、图中曲线分别表示:A 图表示光合作用中光照强度与 CO2吸取量的关系,B 图表示温度与酶的催化效率的关系,C 图表示确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去水稻田中的双子叶植物杂草,D 图表示环境温度与动物耗 O2量的关系。
不正确的图是( ) 感受器 大脑皮层 下丘脑 垂体 内分泌腺 组织 ③ ① ④ ⑤ ⑥ ⑦ 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