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把生活还给学生实践“教学做合一”.doc
3页把生活还给学生,实践“教学做合一”高茹 肖颖 江苏省镇江第一中学摘要:陶行知先生的众多教育理论虽产生于20世纪早期,但由于先生眼光的独到性与敏锐性,这些理论至今仍有巨大的现实意义,然而我们在践行先生的教育思想之时,由于片面的理解,往往割裂了先生各种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所以本文想借助案例来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践行先生的教育思想,以使其更好地为当代语文教育服务关键词:生活 教学做合一 语文教育【案例背景】上世纪20年代,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教学做合一”思想,这一思想成为了他所创建的晓庄师范学院的校训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的主要教育思想之一,无论是晓庄,还是从事中学教育事业的我们,都在努力践行这一思想然而在践行的过程中,我们是否真的抓住了这一思想的要义呢?我们都知道“教学做合一”思想的核心是“做”,“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的法子要根据学的法子,学的法子要根据做的法子”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把“做”狭义的理解为“活动”,就语文教学而言,原来是死板的灌输式教学,现在是热热闹闹的活动式教学从表面上看,学生活动起来了,学生“做”起来了,但从本质上讲,这个“做”仍然是就课本而学课本的做,仍然是死的教学,不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活的教育”。
造成这样后果的原因是我们片面理解了陶行知先生的思想,我们只看到了“做”在“教学做合一”中的核心作用,而忽视了“做”的基础是“生活”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中不可割裂的组成部分,更严格地讲,“教学做合一”是建立在“生活”、“社会”基础上的教学指导思想站在“生活”的角度思考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尤其是高中语文教学,我们会发现,由于考试功利性的驱使,我们离“生活”已渐行渐远,这样下去,语文教育势必会走入死胡同所以,我们有必要认真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领悟其教育思想的精髓,以指导我们当前的语文教学教学案例】学完苏教版语文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后,正赶上学校要组织学生秋游《像山那样思考》正好是一组描写自然、感悟自然的文章,于是我给学生留了一个作业,秋游回来后写一篇有关自然的作文,谈谈自己的感悟结果秋游前一天,语文课代表来找我说:“老师,同学们强烈要求我向您提建议,秋游后不要写文章因为自小学开始,无论春游还是秋游,回来都要写游记,都写怕了现在想起要写文章就没有玩的兴致这句话勾起了我曾经春游或秋游归来后被逼着写游记的“痛苦”往事没想到,作为“过来人”的我无形之中又把这种痛苦过继给了我的学生,实在惭愧。
写作文本就是大部分学生的难题,带着写作文的压力去秋游,怎能全身心地投入大自然的怀抱?怎能有发自于心灵的感悟?回忆自己曾经写过的游记,还真的没有一篇给自己留下深刻印象的于是我当即决定取消这项作业,让学生全身心投入自然的怀抱之中但我有一个小要求,就是同学们在回来之后,要认真整理自己的照片,选出自己认为最美或最有意义的一张,附上一到两句的文字说明交给我听到这个消息后,同学们欢呼雀跃秋游结束后,看着同学们交上来的一张张优美的风景照,看着照片上一张张幸福的笑脸,我庆幸自己没有作出错误决定为了让学生互相分享、交流自己的快乐,我从学生们交上来的照片中挑选了20张贴在了班级展板上看着学生在展板前兴奋的交流与评论,我想,这不就是在学习语文吗?这里有说、有听、有评,日子久了,学生肚子里的存货多了,写还能成为问题吗?继而我想到了学生平时的作文每次写作文,大部分学生都痛苦得很他们不是懒惰,是真的苦于无事可写于是,我想,在学生每次作文之前,给学生留一个积累素材的作业,那他们写起来不就得心应手了吗?当然,我们平时的周记本身也是一个积累素材的方法但学生本苦于写作,周记不也是一篇小作文吗?所以周记的效果并不好而受“秋游事件”的启发,每次作文之前,我给学生两周时间去捕捉与作文题目相关的瞬间,还是用照片记录。
也可以上网找与自己发生共鸣的别人的照片真正下笔写作之前,我会抽一节课时间让学生上台交流,讲一讲照片背后的故事这样,学生写起作文来就没有先前那么痛苦了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为了让自己的句子吸引人,会通过各种途径来丰富自己的语言,老师还可提出自己的意见供学生参考,这不就是所谓的“教学做合一”吗?这是一项积累型的活动,如果短时间就停止,效果也是不明显的所以,即使在学生放假的时候,我也会留几个主题让学生去积累,如“过年”、“幸福的瞬间”、“让我感动的一刻”等等而对学生的要求也是要不断提高的刚开始可以要求学生写一到两句的文字说明,慢慢就要让学生写一段或两段文字了;开始的语言可以很平淡,慢慢就要加入各类修辞和写作手法了……学生在快乐中进步,这是我们最爱看到的教育现象学生不是没有发现美的眼睛,是学习的压力限制了他们想自由翱翔的心灵,是枯燥的学习方法扼杀了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把生机勃勃的生活还给学生是语文教育走出困境的唯一出路案例评价】上述案例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它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众所周知,来自于生活,有真情实感的作文才是好作文但繁忙、枯燥的学习生活让学生收起了想象的翅膀,闭上了能够发现美的眼睛学生每天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各种机械化的作业,忘了自己生活中的精彩与快乐。
而上述案例中的教学活动恰恰能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发现自己生活中的精彩之处这不仅为作文教学积累了素材,更重要的是它打开了学生的思路,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对于阅读教学、听说教学,都有积极意义第二,有一定的系统性作文训练最忌东一榔头、西一棒棰的无计划训练上述案例中,图片说明在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要求,遵循了由浅入深的一个训练过程,使得作文教学有了一定的系统性,这必然有助于学生作文能力的提高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解决其问题的根本途径唯有把生活还给学生,而生活是散的,教学是严谨有序的,所以把生活的丰富多彩与教学的系统性紧密结合起来才是好的语文教育,才是陶行知先生所说的“教学做合一”第三,从学的方面来讲,上述案例中的教学活动在激发学生兴趣的同时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春游或秋游后写游记,是我们语文老师惯用的方法因为在我们老师看来,学生游玩是一项实践活动,结束之后写篇与之相关的作文是恰到好处,学生一定有话可说然而事实是,学生所谓的“话”只不过是自己流水账似的游踪或导游讲的故事或空发的一通感慨罢了因为大部分学生都不喜欢写作文,好一些的学生玩之前就会有压力,想着要写什么,从而玩得不尽兴;差一些的学生玩得快乐,但玩之后一想到作文就厌烦,从而也不能很用心的完成一篇文章。
而游玩过程中,照相确是每一个学生都喜欢的事情游玩过后欣赏、筛选照片更是学生乐意做的事情所以上述案例中给学生提一个筛选照片的要求恰恰是学生的兴趣所在,而一两句的文字说明也不会给学生造成大的心理压力学生当然乐意接受学生在筛选照片的过程中恰恰又可以对自己的游玩过程进行一个回顾,从而挑选出这次活动中最有意义的东西,而挑选本身就是一个主动积极的思维过程所以这样的作业要求既激发了学生兴趣,又调动了学生的思维而每一次作文之前都有这样一个积极主动的思维过程的话,学生怎会写不出作文呢?挑选的原因不就是相关作文的重点部分吗?所以学生在做的同时也在学第四,从教的方面来讲,上述案例中的教学活动把听、说、评、写联系在了一起听、说、读、写是四项基本语文能力,评是在听、说、读之上的更高一级的语文能力,它涉及思维的广度与深度,有时候,写是在记录评的结果听、说是当今语文教学不慎看中的能力,因为高考不考,评是较难训练的一种语文能力,高考涉及的分值不多,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也经常被我们忽略但语文能力之间并非孤立,他们彼此制衡、相互促进所以新课程改革一再强调改变重读写、轻听说的语文教学现状上述案例中的教学活动恰恰把学生的听、说、评、写联系在了一起。
这才是做的基础上的教由此可见,“教学做合一”中“教”、“学”、“做”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统一于教学活动之中,教学活动不是热闹的形式,而是生活所以,我们研究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论时,要研究其各种理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不可割裂参考文献:胡晓风,陶行知教育文集,四川教育出版社,2005.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