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医学生理学血液七版,本科.ppt

91页
  • 卖家[上传人]:san****glu
  • 文档编号:49312963
  • 上传时间:2018-07-26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50MB
  • / 9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三章 血液生理学教研室 谭春艳E-mail: tanchunyan@1 1血液(blood)是由血浆和血细胞组 成的流体组织,在心血管系统内循环 流动,起着运输物质的作用1.什么是血液?2 22.血液如何而来?血浆+血细胞→血液3 3§ 防御和保护功能§ 运输功能 § 维持内环境稳态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和酸碱平衡,体温恒定)3.血液具有哪些生理功能?4 4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第二节 血 细 胞 生 理第三节 生 理 性 止 血第四节 血型和输血原则5 5掌握内容:红细胞生理,血小板的生理特性和功能,生理性止血 过程;血细胞比容、红细胞沉降率的概念 熟悉内容:血液组成和理化特性,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了解内容:血型和输血原则6 6血浆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 全 血100500一、血液的组成血液组成示意图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和理化特性 7 71.1.晶体物质溶液晶体物质溶液㈠血浆㈠血浆包括水、电解质、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和一些气体8 82. 2.血浆蛋白:血浆蛋白: 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血浆中多种蛋白质的总称§ § 正常值:65—85g/L65—85g/Ln 分类:n 白蛋白/球蛋白比值(A/G):1.5~2.5∶1白蛋白(40-48g/L) 球蛋白(15-30g/L):α1、α2、β、γ 纤维蛋白原9 9• 形成胶体渗透压• 维持激素在血中较长的半衰期• 作为载体运输低分子物质• 参与血凝、抗凝和纤溶过程• 抵御病原微生物入侵• 营养功能等血浆蛋白的功能:1010㈡血细胞:㈡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概念:血细胞在血液中所 占的容积百分比。

      正常值:男性40%-50%女性37%-48%意义:反映血液中红细胞的相对浓度血细胞比容 (hematocrit):临床:贫血→红细胞↓→血细胞比容↓腹泻或烧伤时→血浆量→血细胞比容↑ ★白细胞和血小板11111212血液的组成可概括如下:血液血浆 血细胞 红细胞 晶体物质溶液 水白细胞 血小板血浆蛋白白蛋白(A)球蛋白(G)纤维蛋白原电解质 气体 其它有机物(50%~60%)(40%~50%)(91%~92%)1313二、血量(blood volume)概念:指全身血液的总量分类:循环血量、储存血量正常值:约占体重的7%~8% (70~80ml/kg)意义:相对恒定的血量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相对恒定的血量是维持正常血压和各组织、 器官正常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器官正常血液供应的必要条件失血失血<<10% 10% 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机体调节机制可进行代偿→→恢复恢复 失血失血≥≥20% 20% 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血压下降、脉搏加快等失血失血≥≥30% 30% 可危及生命可危及生命1414三. 血液的理化特性 ㈠血液的比重㈡血液的粘度 n液体的粘度是由液体内部分子或颗粒之间的 摩擦而产生的,是形成液体阻力的重要因素 。

      n全血相对粘度4-5,血浆相对粘度1.6-2.4n血液粘度↑→血流阻力↑n全血比重为1.050-1.060;血浆比重为1.025- 1.030;红细胞比重为1.090-1.0921515㈢血浆渗透压水水渗透压低 渗透压高水1616n渗透压是指溶液具有的吸引和保留水分子 的能力,是渗透现象发生的动力n溶液渗透压的大小与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颗 粒数目成正比,而与溶质颗粒的种类和大 小无关n血浆渗透压正常值:300mmol/L1717晶体渗透压 胶体渗透压组成 无机盐、糖等晶体物质 血浆蛋白等胶体物质  (主要为NaCl) (主要为白蛋白)压力 大(300mmol/L或770KPa) 小(1.3mmol/L或3.3KPa) 意义 1. 血浆渗透压的组成:维持细胞内外水分平衡以 保持血细胞正常形态调节毛细血管内外水分 平衡以保持血容量1818红细胞血浆晶渗=组织液晶渗;血浆胶渗>组织液胶渗2.血浆渗透压的作用:血 液1919两个概念:等渗溶液:等张溶液:与血浆渗透压相等的溶液 如:0.85%NaCl溶液或1.9%尿素溶液能够使悬浮于其中的红细胞保持正常形 态和大小的溶液。

      如:0.85%NaCl溶液等张溶液是由不能自由通过红细胞膜 的溶质所形成的等渗溶液★2020㈣血浆pH值正常值:7.35--7.45缓冲系统 +肺+肾→血液酸碱度相对稳定★(NaHCO3/H2CO3)pH7.45时,即碱中毒 如果血浆pH低于6.9或高于7.8,将危及生命2121第二节 血细胞生理一.血细胞生成的部位和一般过程卵黄囊 → 肝、脾 → 肝脾+骨髓→ 骨髓 (胚胎早期) (胚胎第2个月) (胚胎第4个月) (成人)2222造血干细胞 定向祖细胞 前体细胞红系定向祖细胞粒-单核系祖细胞巨核系祖细胞TB淋巴系祖细胞造血过程:2323血细胞生成模式图2424造血干细胞的特点:①自我复制 ②多向分化 ③静止性临床意义:造血干细胞移植造血微环境:造血干细胞定居、存活、增殖、分化 和成熟的场所,包括基质细胞、细胞外基质、各种造 血调节因子和进入造血器官的神经和血管,在血细胞生 成过程中起调控、诱导和支持的作用2525二.红细胞(erythrocytes 或 red blood cells,RBC)㈠红细胞的数量和形态红细胞数(×1012/L) 血红蛋白量(g/L)成年男性 4.0-5.5 120-160成年女性 3.5-5.0 110-150新生儿 6.0-7.0 170-200特点:无核,呈双凹圆碟形;无线粒体,通过糖酵解获得能量2626㈡红细胞的生理特征与功能1.红细胞的生理特征⑴可塑变形性(plastic deformation) 正常红细胞在外力作用下具有变形的能力, 红细胞的这种特性称为可塑变形性。

      变形能力的大小与红细胞的几何形状、红细 胞内的粘度和红细胞膜的弹性有关例如:球形红细胞、膜弹性降低、粘度增大 (Hb变性或浓度过高)→ 变形性↓2727图3-2 红细胞挤过脾窦的内皮细胞裂隙(大鼠)2828⑵悬浮稳定性(suspension stability)血液中的红细胞能够较稳定地分散悬浮于 血浆中不易下沉的特性,称为红细胞的悬浮 稳定性红细胞具有悬浮稳定性的原因: ①双凹圆碟形表面积与体积比(140um2/90um3)大 红细胞与血浆之间摩擦较大 ②红细胞膜带负电荷红细胞之间相互排斥2929红细胞沉降率(即血沉,ESR)概念:将盛有抗凝血的血沉管垂直静置, 红细胞在第一小时末下沉的距离(mm/h)正常值:男性:0-15mm/h、女性:0-20mm/h★临床意义:有助于某些疾病的诊断 血沉的生理性增快见于妇女月经期或妊娠期; 病理性增快见于患某些疾病时(如活动性肺结 核、风湿热等)通常用红细胞沉降率反映红细胞悬浮稳定性3030红细胞叠连:某些疾病时,红细胞彼此较快地以 凹面相贴,称为红细胞叠连如:球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胆固醇↑→叠连↑→血沉↑白蛋白、卵磷脂↑→叠连↓→血沉↓ u 叠连↑血沉↑,即悬浮稳定性↓。

      u 红细胞叠连快慢与血浆的成分变化有关实验:A.正常人RBC→病人血浆→血沉↑ B.病人RBC→正常人血浆→血沉正常3131⑶ 渗透脆性(osmotic fragility)概念:脆性大=抗低渗液的能力小=容易破, 脆性小=抗低渗液的能力大=不易破RBC在低渗盐溶液中发生膨胀破裂的特性如:衰老红细胞脆性高;成熟红细胞脆性低RBCRBC32322.红细胞的功能①运输O2和CO2 血液中的O2主要与血红蛋白结合,以氧合血红蛋白 的形式存在CO2主要以碳酸氢盐和氨基甲酰血红蛋白 的形式存在红细胞内含丰富的碳酸酐酶,因此,在红 细胞参与下,血液运输CO2的能力也大大提高 ②缓冲功能③免疫功能3333㈢红细胞的生成和调节1. 红细胞生成所需物质造血原料:蛋白质、铁、叶酸、维生素B12等蛋白质和铁是合成血红蛋白的重要原料; 叶酸和VitB12是红细胞成熟所必需的物质3434体内过程:成人每天需20~30mg合成Hb,其中5% 由食物补充,95%来自体内铁的再利用(衰老红细 胞被巨噬细胞吞噬破坏,Hb分解释放的铁)Fe3+ 需还原成Fe2+才易被吸收进入血液的铁与转铁蛋白结合被运送到幼红 细胞,来合成血红蛋白。

      临床:铁摄入不足(婴幼儿、育龄妇女),铁吸收 利用障碍(胃酸、VitC缺乏),或铁丢失过多(慢 性失血)→缺铁性贫血⑴铁:Hb合成必需原料3535⑵叶酸和维生素B12机制:临床: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 →DNA合成减少→ 幼红细胞分裂增殖减慢→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体内叶酸和维生素B12贮存量大,缺乏时分别 在3~4个月和3~4年后才发生贫血)临床:胃大部切除→内因子缺乏→VitB12吸收 障碍→巨幼红细胞性贫血VitB12内因子叶酸 四氢叶酸→促进DNA合成的辅酶3636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爆式红系集落形成单位(BFU-E)红系集落形成单位(CFU-E):——爆式促进活性(BPA)——促红细胞生成素(EPO)★ 促红细胞生成素是红细胞生成的主要调节物3737§ 肾氧供不足、机体缺氧→EPO合成↑例:高原居民及长期从事体力劳动或体育锻炼 的人以及临床上失血、贫血、肺心病患者等, 其EPO数量较多§ 血浆EPO水平与血红蛋白的浓度呈负相关作用:a.CFU-E生存和增殖的必需条件;b.对BFU-E也有促生长、促分化作用BFU-E→CFU-E→原红细胞→幼红细胞→网织红细胞⑴ 促红细胞生成素(EPO)3838肾性贫血(EPO)3939⑵性激素雄激素:主要作用于肾,促EPO合成;还可直 接刺激红骨髓,使红细胞生成增多。

      雌激素:可降低红系祖细胞对EPO的反应,抑 制红细胞的生成此外还有一些激素,如甲状腺激素、生长 素和糖皮质激素也可促进红细胞生成4040㈣红细胞的破坏血管内破坏(10%):受机械冲击破损后被肝摄取血管外破坏(90%):被脾、骨髓的巨噬细胞吞噬平均寿命120天左右4141三.白细胞(leukocytes或white blood cells,WBC) ㈠白细胞的分类和数量形态:有核,在血液中一般呈球形,在组织中 则有不同程度的变形总数:(4.0-10.0)×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50%-70%) 嗜酸性粒细胞(0.5%-5%) 嗜碱性粒细胞(0%-1%) 淋巴细胞(20%-40%) 单核细胞(3%-8%)4242• 年龄:新生儿高(可达15×109/L) • 昼夜波动:下午较早晨稍高 • 机体所处功能状态:进食、疼痛、情绪激动、 剧烈运动后高 • 性别:女性妊娠、分娩时高在不同生理情况下,白细胞数目波动范围较大4343㈡白细胞的生理特性和功能主要功能:防御生理特性:变形 伸出伪足做变形运动,穿过血管壁—白细胞渗出 游走 趋化 趋向某些化学物质游走的特性如降解产物、细菌、 病毒、衰老的红细胞等。

      吞噬 将异物包围起来并吞入胞浆内的过程4444图:白细胞渗出-趋化性-吞噬4545临床:细菌感染→中性粒细胞↑中性粒细胞↓↓→机体抵抗力↓1.中性粒细胞:抵御病原微生物的第一线细菌入侵时,通过变形、游走、渗出、趋化 到达病灶处吞噬、水解细菌及坏死细胞,参与 炎症反应 血液:循环池、边缘池 骨髓:2.5×1012个WBC贮备4646进入组织后→巨噬细胞,其吞噬力大为 增强,但趋化迁移较慢,因此炎症局部只在 晚期才能见到单核-巨噬细胞可合成多种细胞因子(CSF 、TNF、INF、IL等);抗肿瘤和抗感染作用; 在特异性免疫应答的诱导和调节中起关键。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