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途径及效能研究.docx
10页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途径及效能研究以北京市大兴区天宫院街道海子角社区服务项目为例 一 研究问题的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是特定社会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基于满足老年人养老需要的一种由服务理念、服务主体、服务内容和服务机制构成的养老服务模式,即围绕老年人居家养老需要,通过特定服务机制将服务内容传递给老年人那么,专业社会工作作为一种服务路径及方式,介入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必然面临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专业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如何体现,即这种介入的独特性和有效性的彰显;二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作为一种新的服务路径供给如何与既有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或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有效契合,即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的制度环境及其与这种制度环境的关系关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的独特性和有效性,当前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已经逐渐从理论论述转向实践探索,不少社会工作专业研究者和实践者围绕居家养老服务介入开展了相应研究但是目前关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实践的研究,一方面多将专业社会工作的基本工作方法应用到服务领域,未能阐释采取这些基本工作方法的理论因素,致使研究偏向经验描述,缺乏研究性;另一方面未对介入实践的效能加以分析从而未能证明专业社会工作的有效性。
如何达成与既有服务主体的合作和协作,成为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又一需要应对的重要问题正是基于此,本研究才得以开展二 研究思路和研究过程一方面基于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的独特性和有效性的考量;另一方面针对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如何与既有的服务主体达成合作和协作,有效切入居家养老服务或城市社区治理体系,本研究借助北京亲民社会工作事务所承接的北京市民政局的《“三社联动”——弘美夕阳居家养老服务》项目[1],采用量化研究方法与质性研究方法相结合的方式分别在介入前期、介入后期开展调查研究,结合项目介入实施情况对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的途径及效能进行分析研究过程包括社区需求调查、项目介入实施和项目总结评估三个阶段社区需求调查阶段,项目围绕社区老年人养老需求、老年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需求、老年人社区工作者发展需求分别编制“海子角东里社区居家养老需求及社会支持现状调查问卷”“海子角东里老年人社区社会组织发展现状调查问卷”“海子角东里社区工作者工作现状调查问卷”,分别对60岁以上社区老年人、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区工作者进行问卷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对社区老年人现状及需求状况进行整理与分类,对本地区社会组织类型、规模、服务内容、运行过程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形成社会组织档案,对社区工作者工作状态及需求进行分析,为社区养老服务工作的组织建设计划提供基础资料。
在项目介入实施阶段,项目在社区配备1名专业社工,并根据项目服务需求招募社会工作专业志愿者形成居家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力量项目实施伊始即建立“三社联动”联席会议制度,开展社区社会组织培育及能力建设,开展社区工作者、社区志愿者培训,开展居家老人专业社工服务项目介入实施阶段累计实施能力建设培训讲座5次,针对每个社区社会组织个性化社工服务(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坊,帮助社区社会组织制定章程、探索组织愿景、制定社区社会组织战略规划以及相关管理制度,培育社区社会组织领袖,帮助设计、策划活动方案),在项目总结评估阶段,根据项目实施情况,通过社区留言榜、评估问卷调查、评估访谈对社区老年人对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的效能进行回询三 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与现有服务供给状况(一)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海子角东里社区隶属于大兴区天宫院街道,面积0.663平方公里,共有1083户,人口有3083人,其中老年人有480人,占总人口的15.57%,属于老龄化比较严重的地区社区地处城乡接合部,市区搬迁户不到三分之一,农村拆迁上楼户占绝大部分项目对社区480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480份,回收423份,其中有效问卷为400份,有效率为94.6%。
调查结果显示,海子角社区老年人男女性别各占43.3%和56.7%,“60~70岁”、“71~80岁”、“81~90岁”和“91岁以上”年龄组各占51.25%、39%、9%和0.75%在此,我们主要从健康及医疗需求、日常生活需求、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等方面来进行分析老年人健康及医疗需求社区老年人88.8%完全可以自理,但还存在11.2%的老年人只能部分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的照料多由配偶(52.30%)、子女或孙子女(34.50%)或自己(8.5%)提供,仍有少部分老年人由亲戚、社区集体(2.4%)照料社区老年人中73.75%患有慢性疾病,多为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老年人在选择需要的医疗护理服务时勾选“定期上门检查身体”模式最多(30%),其次为“提供健康知识讲座”(22.50%)和“根据需求提供特定药品”(20.30%)而目前老人多以离开社区就诊为主,但由于年纪较大、行动不便等,越来越期望能够就近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供给,有老年人在接受访谈时表示,“现在人们对于自己的身体健康也都是越来越重视,但我现在看病都是自己去,毕竟女儿女婿工作这么忙,我就觉得一点小事儿也不用太麻烦他们,但是现在挂号啊什么的,你们年轻人都会用挂个号啊什么的,但是我就不会,还得在那儿排队啊没真够麻烦的。
反正是挺费劲的”也有老人表示“也没什么(需要),就多弄点儿讲座,健康的那种也行,让老人们锻炼锻炼身体”老年人日常生活需求老年人就餐服务的需求,选择“在小区内提供新鲜蔬菜直供服务”的老年人最多,占33.6%;其次为“开办专供老年人吃饭的老年餐桌”,占27.30%,“就餐服务”、“代买蔬菜”和“到家里帮忙做饭”分别占15.50%、13.30%、10.30%,以解决老年人腿脚不便,不利于做饭的情况;关于老年人个人卫生服务需求,可能老年人会考虑到隐私以及安全问题,对于题目的选项整体选择率均不高,即使是选择人数最多的“上门理发”服务,所占比例也不过12.50%,上门洗衣、上门擦身助浴、集中洗衣和外出助浴分别占9.30%、4.30%、4.00%和1.30%;关于老年人家政服务需求,“管道疏通”“维修水电设施”“家居清洁”“家电维修”服务需求率分别为30.30%、29%、16.50%、16%,而“陪同日常购物”和“代请保姆”较低,仅为3%和4.8%;关于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需求,“老年人休息场所”占31%,“老年人热线”和“其他”两项选择相对平均但均在30%以上,可见老年人对社区日间照料服务有较大需要。
老年人精神和文化生活需求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意愿,选择“看书读报”“以上都不感兴趣”“跳舞或保健操”“其他”(包括口琴、旅游、乒乓球、锻炼)选项分别为24%、23.5%、22.3%,相对呈现个别化和多样化;老年人参加兴趣班意愿,对“棋牌兴趣班”“电脑兴趣班”最为感兴趣,分别占29.30%、27.30%,但也有28.80%的老年人对所列举的兴趣班均不感兴趣;关于老年人对于文化生活服务的需要,“开展集体活动”“陪同外出旅游”“老年人法律咨询服务”分别为41.3%、24.5%和24.5%,但也有26.30%对所列项目“均不感兴趣”;老年人心理咨询服务需要,呈现了解度不够、信任度不高,选择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可能性多为“不太可能”(36.1%)“完全不可能”(58.3%)老年人渴望社区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做出改善,例如对于室内(外)活动室需求率高达75.6%,22.8%的老人希望增加活动种类二)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状况调查发现,现有满足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需要主要通过政府机制(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体系)、市场机制和社会机制(如自发性社会组织)等来实现相对而言,研究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化程度较低,而市场机制受到利润驱动不愿承接某些利润较低的老年人服务项目,老年人受到传统观念和经济水平的限制有偿消费的能力较低,调查数据也显示老年人接受收费服务的意愿不足,“只愿意接受免费服务”“愿意接受免费或者低费服务”“不管是否收费都不愿意”和“看服务内容再定”各占31.80%、32.80%、13.30%和22.30%。
因此,我们对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论述集中在政府主导推动的居家养老服务政府方面,大兴区民政局、天宫院街道办事处和海子角东里社区高度重视居家养老服务,积极探索并实施了助聊、助餐、助医、助乐、助洁、助急的“5+N”养老服务模式和“志愿者银行”等工作机制,取得一定成效但存在服务效果不尽如人意的问题调查显示,老年人对老年餐桌服务选择“没有听说过”“听说过但没去过”“去吃过,但不满意”各占35.00%、56.00%、8.00%,仅有1.00%的老年人选择“去吃过,还会继续去”,而表示不满意原因在于价位过高,不适合;老年人对健康小屋服务选择“没有听说过”、“听说过但没去过”、“使用过,觉得很方便”和“使用过,但不满意”各占32.00%、38.50%、23.50%和6.00%,相较于其他服务满意度较高,而不满意的主要原因是老年人表示健康小屋服务好但辅助材料不充足;老年人对陪同聊天服务选择“没有听说过”、“听说过但没使用过”、“使用过,但不满意”和“使用过,觉得很方便”各占73.80%、24.30%、1.00%和1.00%,在各项服务中知晓和使用比例较低;老年人对外出助浴服务选择“没有听说过”、“听说过但没使用过”、“使用过,但不满意”和“使用过,觉得很方便”各占85.50%、14.00%、0.50%和0,在各项服务中知晓比例最低;老年人对文化娱乐服务选择“没有听说过”、“听说过但没使用过”、“使用过,但不满意”和“使用过,觉得很方便”各占42.60%、38.80%、1.50%和17.1%;老年人对提供的助急服务选择“没有听说过”、“听说过但没使用过”、“使用过,但不满意”和“使用过,觉得很方便”各占66.10%、27.00%、0.50%和6.40%。
上述政府养老服务福利不能有效满足社区居民需求的主要原因,一是缺乏足够的专业团队而不能准确把握所在社区老人真实需求,不能充分利用和协调社区内外资源以及社区社会组织组织化程度低下等问题;二是统一的服务标准和相应的监督机制还处于缺位状态四 专业社会工作服务的介入层面和重点(一)生态模式的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联动机制我们认为,如何达成与既有服务主体的合作和协作是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需要应对的首要问题,那么如何与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居委会达成合作和协作便成为非常现实的具体问题三社联动”虽然提供了制度路径,但是尚需要专业社会工作介入服务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做法而生态模式能够帮助我们看到涉及居家养老服务各种微观主体之间的复杂互动关系,而建立相应的制度规则促成互惠合作关系项目组以“弘美夕阳居家养老服务项目”、“三社联动”领导办公室、“三社联动领导小组”为组织架构依托,通过制定联席会议制度和联动机制,保障了专业社会工作介入居家养老服务顺利实施具体来讲,由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和亲民社会工作事务所共同协商制定了《北京天宫院地区“三社联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北京天宫院地区“三社联动”试点项目信息联通制度》以及《北京天宫院地区“三社联动”试点项目服务联办制度》,确定了不同层级主体之间的职责分工、会议召开频次及内容等,通过协商、协同和合作共同做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工作。
通过构建联席会议制度,社会工作专业机构、街道办事处、社区居民委员会和社区社会组织扮演相应角色,发挥特定功能具体来讲,由社会工作专业机构提供专业介入服务,孵化社区社会组织,制定专业服务指导标准,推进专业人才队伍和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街道办事处、社区居委会通过联席会议制度能够充分了解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主要工作思路和介入过程,能够更好地发挥政府的支持和监督职能,充分体现政府的主导、支持和关怀作用与此同时,社区居委会也能够从烦琐的直接服务中获得一定喘息,协助专业社会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