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学设计.doc
23页《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教学设计教学简介授课内容:第三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授课对象:级哲学专业授课学时:8学时学生分析:基本较好,但延伸知识和分析思维欠缺,引用课外的资料和事例学生易于接受,并且对措施训练感爱好教学目的1.知识目的:掌握社会主义本质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论、党的基本路线、社会主义重要矛盾、三步走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重大理论;理解马克思主义指引地位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作用;理解党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的精确把握和统一结识2.能力目的:可以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分析中国社会发展问题,提高分析判断能力;可以通过框架式教学法,提高学生归纳综合的学习能力3.素质目的:通过理论讲授培养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和历史责任感、使命感;通过理解国内的基本国情和发展趋势,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认同感;掌握辩证分析法,哺育全面客观理性的思维方式教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形成;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的分析思路;全面小康社会的有关问题教学难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与现代化的差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性;社会主义改革的性质教学措施框架式教学法、问题设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自主探究教学法教学理念任务驱动:教师教什么和怎么教相结合能力本位:学生学什么和怎么学相结合目的引领:知识传授和措施训练相结合双线并行:教学相长和共同成长相结合内容设计问题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1.教学思路马克思社会主义阶段说国内社会主义建设的摸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两层涵义层涵义立论基本 基本根据 思想武器理论基本现实根据科学内涵重要意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 论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5分钟):情景导入本课问题讲授1.播放课件教师:这些资料阐明了什么?学生回答问题:国内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
2.设立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教师:1981年邓小平主持制定的《有关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策》,第一次提出,“国内的社会主义制度还是处在初级阶段党的十二大政治报告和1986年的《有关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引方针的决策》重申了这一观点党的十三大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进行了系统的论证从哪些角度可以阐明国内的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的阶段?教师用资料和情景设立问题,引起学生思考,导入新课讲授讲授新课(80分钟):理论基本2.播放视频资料理论基本:马克思社会主义阶段说2.根据视频资料理解理论基本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将来社会要经历从资本主义到社会主义的革命转变时期,共产主义社会的第一阶段、共产主义社会的高档阶段三个阶段列宁觉得,在经济落后的俄国,只能建成“初级形式的社会主义”,而不能立即建成“发达的社会主义”3.学生:分析、理解、回答,同步用线条和框架呈现这一理论预想资本主义—————共产主义过渡时期-低档阶段-高档阶段社会主义低档阶段—高档阶段4.问题:这阐明了什么?理解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深厚的思想渊源让学生学会理论分析的思路,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深厚理论渊源现实根据1.教师:毛泽东同志曾比较对的地提出国内社会主义发展的阶段问题。
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毕之后,毛泽东同志觉得国内的社会主义制度还刚刚建立,还没有完全建成,需要一种继续巩固的过程2.多媒体展示:20世纪50年代末,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也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种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也许比前一种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教师:但是,60年代党的指引思想方面“左”的倾向不断发展,进而把对社会主义理解为“从资本主义社会到共产主义社会的革命转变时期”,中断了摸索国内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对的之路4. 3.播放视频资料问题:上述资料阐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分析、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正是对国内在摸索中的失误予以反思和纠正形成的让学生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探究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结识上曾经发生的错误科学内涵1.教师: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来,全党开始了对中国国情的重新结识,解决从马克思到毛泽东都没有完全解决的课题,即没有经历资本主义阶段的国家,革命成功后通过“过渡时期”进入到的社会主义,该处在一种什么样的历史阶段十三大把初级阶段问题提到全局高度加以论述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作了系统论述。
2.多媒体呈现两层内涵的理解思路定性—国内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定位—国内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问题:这两层涵义分别是针对什么样的错误而提出来的?学生:抛弃社会主义和超越社会主义初阶阶段的错误通过两层涵义的理解,从定性定位两个角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科学含义针对着哪些错误结识重要意义多媒体呈现内容1)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构成部分,又是邓小平理论的立论基本2)是我们党制定和执行对的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基本根据3)是我们解决种种矛盾,澄清种种疑惑,克服超越阶段的错误观念和政策,抵制抛弃社会主义制度的错误主张的锐利武器教师:党的十五大指出中国最大的实际就是“中国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大纲作了科学的概括党的十六大再次强调,国内正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达到的小康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问题:邓小平初级阶段理论针对了哪些错误的结识?抛弃社会主义性质;超越不发达阶段等引导学生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理论意义和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制定中的现实意义。
总结巩固(10分钟):总结本课讲授内容教师总结:本节课重要通过国内与现代化国家的比较,结识到国内与现代化原则的差距之大;从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结识到我们需要解决的问题之多总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特指国内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它涉及两层含义:国内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国内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学生通过教师的总结,辩证地结识社会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是一种长期的历史过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种相称长的历史发展阶段,在发展进程中必然还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阶段,不同步期会显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性教师将本节课重要内容概括,引导学生整体把握所学内容,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复习提高(5分钟):教师布置作业阅读书目:《邓小平文选》第2、3卷,人民出版社1994年、1993年版魏泽涣:《苏共兴衰透视》,广东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思考题:1.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及其基本特性?2.如何结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引导学生查阅文献,加深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对问题的逻辑分析能力。
问题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1.教学思路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必然的长期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现代化原则差距之大问题之多国内社会主义的历史前提初级阶段是最大的实际任务之重国内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设计意图导入新课(4分钟):问题引入本课内容1.播放课件教师:邓小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理论基本是什么?学生回答问题2.设立问题:如何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教师:从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到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大概1的时间对的理解国内处在并将长期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就是回答为什么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至少需要1时间,根据什么作出这一判断?教师用提问复习之前的内容,设立问题,引起学生思考讲授新课(30分钟):1.多媒体呈现教学思路教师:从三条线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即现代化原则、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和历史前提三个方面线条搭建框架的教学措施,训练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重点内容学习:现代化十项原则1.多媒体呈现现代化十项原则分别讲述英格尔斯现代化十项原则: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3000美元以上;农业产值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占12%—15%;第三产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比重达45%以上;非农业就业人口在总人口中占70%以上;识字的人口在总人口中占80%以上;20-24岁年龄人口受高等教育的人数为10%—15%;都市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50%以上;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平均每个医生服务人口在100人如下;人口自然增长率在1%如下。
2.用数字和图表呈现国内的各项记录数据3.学生:观测、分析、理解、回答,找到国内与现代化原则存在的实实在在的差距4.问题:这些阐明什么?得出差距之大的结论,理解和认同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长期性让学生把中国放在世界范畴内,用事实、数据启发学生在全球视野中理解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长期性的根据国内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1.教师:改革开放的中国是世界上发展最快、变化最大的国家国内的社会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综合国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改善但是,从总体来看,国内现阶段还存在着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又是亟需解决的2.多媒体展示一组图片,反映国内存在的问题:人口、三农、教育、就业、住房、医疗、养老、信奉危机、道德滑坡、社会最低生活保障、收入差距、腐败、食品安全、自然灾害频发等、人与自然的发展不平衡、人与社会的发展不平衡多媒体展示数据信息3.问题:上述资料阐明了什么?学生:讨论、归纳、分析、回答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得出问题之多的结论总之,国内生产力和科技教育比较落后,城乡二元经济构造、地区差距、贫富差别仍然存在;人口总量增长,老龄人口上涨,就业压力大;面临环保和生态压力;民主法制和思想道德建设不够。
让学生把视角回到国内,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学会理论联系实际,合伙探究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存在的问题国内进入社会主义的特殊历史前提1.教师:近代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决定了国内只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通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国内是在经济文化极端落后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上,越过资本主义充足发展的历史阶段,经由新民主主义而进入社会主义,这是中国历史和革命发展的明显特点学生:结合已学内容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2.问题:什么可以逾越,什么不可以逾越的?资本主义充足发展的阶段在国内可以逾越但是,社会主义要建立在工业化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基本之上,建立在生产高度社会化和商品化的基本之上,而达到这样的基本的发展生产力的过程,则是不可逾越的,生产力的发展不能跨越这决定了我们必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去实现许多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生产的商品化、社会化、现代化的任务,即发展生产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