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控制研究.doc
5页浅谈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控制研究南开大学摘要:本文选取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通过业务流程、制度 要求与理论原理的对比,分析当前我国银行业风险管理的现状,概括、梳理和分 析控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据此提出了一些改进的方法,最后借鉴国外的风险管 理方式给我国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提供一些参考意见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控制;中间业务;信贷1.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发展20世纪70年代以前,商业银行的业务基木上仅限于存贷款业务,金融 行业中竞争对手有限,加上法律制度对银行监管约束的同时限制不同种类信贷机 构业务经营范围,将商业银行的风险降到基木可控的范围内,银行的风险管理需 求显得萧瑟20世纪70至80年代,银行业发生了第一次影响深远、全面而剧烈的 变革,使得风险管理在变革中迅速膨胀起来促使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日益膨胀的 因素中,以下三点的推动作用极为明显1.1. 伴随金融改革步伐加快的金融管制的松懈布雷顿森林体系的瓦解和浮动汇率长期化带来的不确定性,无疑给利率 的剧烈波动找了好借口,国际资木市场上的企业开始寻求其他融资方式,股票债 券筹资方式逐渐被采纳,金融产品也日趋增加,然而金融监管的步伐却远落后于 金融市场的发展速度,过时的监管制度与市场公平竞争的原则开始相背离,监管 当局不能像过去那样利用分业管理制度来控制银行风险行为,商业银行的风险管 理没有了根木的保障,风险管理制度的缺口逐渐被放大。
1.2. 同行之间竞争加剧,涉足新的业务领域面临新类型风险金融衍牛产品与服务的频繁更新,促使商业银行开始积极的探索新的市 场发展机会,资产与负债业务的市场份额已经不能满足商业银行的发展需求,传 统的商业银行逐步转型为新型的金融服务机构,同业间开始了创新产品下市场份 额的争夺战,其中隐藏的各种风险被市场变动的幅度和方向的随机性凸显出来, 给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了巨大难题1.3. 风险管理成为商业银行自身发展的必需品商业银行作为经营货币信贷业务活动的企业,与一般工商企业及其他经 营单位相比,最显著的特点是负债经营,这一经营特点决定了商业银行本身即是 一种具有内在风险的特殊企业一大笔信贷资产的失误,常常会引发商业银行资 金周转困难,流动性差的资产会给银行带来很人的风险,其至会引发公众挤兑现 象,长期资产的不确定,使得预期管理根本没有可靠的保证…渐渐的商业银行认 识到风险的破坏性,风险管理逐渐被重视,风险控制能力成为影响商业银行生死 存亡的核心竞争力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控制机制的现状与不足1984年至今,商业银行走过了从国有专业银行到股份制商业银行,到 今天已发展成国际公众持股企业的辉煌历程。
经过二十多年的艰难探索与实践, 现今工行已逐步构建起比较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拥有国内先进的风险计量 方法和同业领先的风险信息系统,基本形成了具有工行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系统2.1 •风险管理系统总体来说已全面高效的开展起来2011下半年,由商业银行自主研发的全球市场风险管理系统在该行成 功投产运行这一系统是国内首个由中资银行自主研发并成功投产的全球市场风 险管理系统,开创了国内商业银行同类系统建设的先河,标志着工商银行在市场 风险量化管理方面取得了重大阶段性成果经过多年努力,工行已逐步构建起比 较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体系、国内先进的风险计量方法、同业领先的风险信息系 统,基本形成了具有工行特色的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风险管控体系中相关部门各 司其职,全面性的风险管理已经渗透到业务经营的各个部门商业银行内部业务流程非常复杂,工行能够将风险管理全面且有效开展 开,实属不易,但周密而详尽的风险管理系统的每个步骤都是一笔成本开支,面 面具到的优势实际看来并非最优之选每个部门风险的控制重点有所不同,市场 风险大多集中于交易部门,信用风险主要集中发生在信贷和决策部门,有重点的 风险管理,对于部门非重点的风险关注风险之间的关联性和传染性,将不确定性 降到最低,是成本控制与风险有效管理两手抓的另一方式。
2.2. 规范存款业务的工作环节,重点特殊存款业务实行经人授权、双 人办理、制约核对制度防范存款风险为防范存款业务的风险,工行根据存款业务风险防范的要求,对单位定 期存款账户开立、单位定期存款支取、个人定期储蓄存款开户、个人定期存单 大额支取及提前支取、个人客户身份资料采集补录工作等工作环节上本着真实 、有效、完整的原则进行了严格的规范操作制度制定,针对特殊重点的存款业务 做到经人授权、双人办理、制约核对,有效的防止了存款业务的操作与道德风险存款风险主要来自于利率风险和流动性风险,对利率风险的管理最好是 放在事前,利率变化迅速,难以在变动过程中进行控制,而当利率出现不利波动 时,经济价值的损失已经产生流动性是整个银行的生命线,在商业银行全部存 款中,核心存款的稳定性较高,可以被运用于流动性较差、盈利性较强的资产中, 而波动存款较不稳定,必须要为之提供足够的流动性较强的资产作为准备2.3. 应对不确定因素对资金信贷进行阶段审查基于经济周期与经济变动的不确定性,商业银行已经实施事前、事中以 及事后的控制风险手段,事前采取准入时的审核测评机制与择优制约原则,进行 贷款发放的审查,放款期间定期对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行评定,事后如遇不良资产, 分离账户,新旧隔开,并将闲置的资产,及时拍卖岀售,鉴于事前防范的机会成 本远低予事后化解,所以在信贷风险管理的整个过程中坚持以预防为主的原则。
对企业的资产与信用的审核与测评多用数据说话,银行在评估企业时可 以一并拉上当地银行,借当地银行对企业了解较全面的优势,减小风险,若当地 银行拒绝参与,这就是一个危险信号银行通过对企业的审核可以掌握企业较全 面的内幕消息,跳过内部交易风险不谈,就经济周期对银行借贷风险的影响来说, 贷款与还款若处于不同的经济周期,若借款时经济情况较好,好比锦上添花,而 到还款吋经济岀现衰退,银行就会面临企业还不上款的风险,相反的处于经济萧 条时期对企业放款,好比雪中送炭,待低迷期过去,企业不仅有能力换上贷款, 而且还能与企业建立良好的关系无论处于经济周期的低迷或者膨胀期,银行都 有损失或者获利的可能,仅靠建立在数据之上银行对企业的预测,宏观经济的不 利影响依I 口没有得到改善2.4. 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一一对内分部门进行风险控制,对外加大硬 件设备的投入针对中间业务风险控制,工行内部相关经营管理部门制定本专业管理的 中间商业银行从加强设施投入、优化业务流程、扩大自助服务等方面入手,缓解 客户到银行办理业务排队吋间长的问题,着力打造快捷化金融服务,以行动扭转 客户认为银行是”为人民服务“而是”为人民币服务”的错误观点。
我国商业银行的盈利模式逐渐地从存贷利差在向中间业务转移,风险也 从存贷利差的风险转移到了中间业务的风险,作为一种委托业务,中间业务不运 用或不直接运用自己的资金、不占用或不直接占用客户的资金的特征决定了它风 险小的优势,但是风险并没有消失,针对传统中间业务的立法较多,对新塑中间 业务的规范立法却较少,银行对中间业务的风险管理很容易被忽视另一方面, 中间业务所隐含的风险一旦转化为现实的风险,将会给银行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 以下几点给出具体说明:2.4.1中间业务风险具有隐蔽性中间业务的大部分业务并没有列入资产负债表,这使得许多业务的开展 不能在财务报表上得到真实反映,其结果是在相当程度上影响了管理人员对中间 业务潜在的风险做岀正确的认识和分析,也使得金融监管当局无法对银行的中间 业务活动进行有效的监督与管理,给中间业务的管理带来了巨大的潜在风险2.4.2种类较多,创新速度较快导致预测失灵中间业务是一种多元化经营业务,单笔业务量相对较小但种类繁多,看 似分散了风险,实际上给风险监管带来很大的难题,中间业务的交易,尤其是衍 生金融工具,主要集中在银行的证券商手中,有交易集中化的趋势,这种集中化 的趋势和中间业务的高杠杆率联系在一起,再加上中间业务惊人的创新速度,风 险还在被逐渐的放大。
参考文献:⑴许世清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 海天出版社2001年1月1日出 版[2] 张福荣《商业银行风险防范与化解》中国经济出版社2002年01月第1版[3] 赵其宏 《商业银行管理》 经济管理出版社2001年01月第1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