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高三人教版生物复习课件-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pptx

66页
  • 卖家[上传人]:ji****81
  • 文档编号:279775638
  • 上传时间:2022-04-20
  • 文档格式:PPTX
  • 文档大小:1.56MB
  • / 6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第九单元第九单元2022第第4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讲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信息传递和稳定性课标要求1.举例说明利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规律,人们能够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生态系统中的资源2.举例说出生态系统中物理、化学和行为信息的传递对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生物种群的繁衍和种间关系的调节起着重要作用3.解释生态系统具有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并维持动态平衡的能力4.举例说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会受到自然或人为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自然事件、人类活动或外来物种入侵等5.阐明生态系统在受到一定限度的外来干扰时,能够通过自我调节维持稳定备考指导1.借助图解分析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2.采用列表比较法,从形式、特点、范围、联系等方面比较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内容索引010203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二环节关键能力形成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第三环节核心素养提升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第一环节必备知识落实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知知识点一点一生生态系系统的物的物质循循环知识筛查知识筛查1.碳循环(1)过程图解图中表示的过程分别是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呼吸作用、摄食、分解作用、燃烧。

      A、B、C、D表示的生物类群分别是生产者、分解者、次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2)循环形式在生物群落与非生物环境之间主要以二氧化碳的形式进行在生物群落内以有机物的形式进行3)物质循环的概念及特点概念:组成生物体的碳、氢、氧、氮、磷、硫等元素,都在不断进行着从非生物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非生物环境的循环过程,又叫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特点:全球性;循环往复运动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2.生物富集(1)概念生物体从周围环境吸收、积蓄某种元素或难以降解的化合物,使其在机体内浓度超过环境浓度的现象2)特点沿着食物链逐渐在生物体内聚集,最终积累在食物链的顶端具有全球性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3.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1)联系物质作为能量的载体,使能量沿着食物链(网)流动;能量作为动力,使物质能够不断地在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之间循环往返2)区别在物质循环过程中,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能量在流经生态系统各营养级时,是逐级递减的,而且流动是单向不循环的。

      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知识落实知识落实1.下列有关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循环中的“物质”指的是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B.非生物环境中的物质可以通过多种途径被生物群落反复利用C.通过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完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D.物质是能量流动的载体,能量是物质循环的动力C大气中的碳元素进入生物群落,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光合作用,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动植物的细胞呼吸以及化石燃料的燃烧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2.下图是某农业生态系统的碳循环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中全部生物可构成2条食物链B.碳以有机物的形式由e传递到aC.若将c、d的排遗物用于肥田,有利于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D.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分析题图可知,a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库,b为生产者,c、d为消费者,e为分解者由于分解者e不参与组成食物链,所以图中生物只可构成1条食物链,A项错误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由e传递到a,B项错误若将c、d的排遗物用于肥田,分解者将排遗物分解为二氧化碳、无机盐等,这些物质可被农作物重新利用,促进了物质循环,但不能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C项错误。

      若杀灭c中的农业害虫,有利于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D项正确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3.下图为碳循环示意图,甲丁表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表示过程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表示呼吸作用B.和的速率基本相等C.甲丙丁构成捕食食物链D.过程中碳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D表示光合作用,表示呼吸作用,A项错误若碳循环能保持平衡,则和的速率之和基本相等,B项错误丁是分解者,不参与构成食物链,C项错误过程发生在群落内部,碳是以有机物的形式传递的,D项正确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知知识点二点二生生态系系统的信息的信息传递知识筛查知识筛查1.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信息的概念:通常将可以传播的消息、情报、指令、数据与信号等称作信息2)信息流的概念: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种群之间,以及它们内部都有信息的产生与交换,能够形成信息传递,即信息流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3)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a.概念: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b.举例:光、声、温度、湿度、磁场等c.来源:可以是非生物环境,也可以是生物个体或群体。

      化学信息a.概念:在生命活动中,生物产生的可以传递信息的化学物质b.举例:植物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以及动物的性外激素等行为信息a.概念:能够向同种或异种生物传递某种信息的动作b.举例:蜜蜂跳舞、雄鸟的“求偶炫耀”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4)信息传递的三要素信息源:信息产生的部位信道:信息传播的媒介信息受体:信息接收的生物或其部位2.信息传递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及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1)作用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进而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与稳定2)应用:提高农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知识落实知识落实1.(2020江西新余检测)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蜜蜂跳舞和孔雀开屏都属于动物的行为信息B.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与能量流动都是单向的C.“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物理信息的作用D.花香引蝶、警犬嗅寻毒品均体现了化学信息的作用B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发生在生物和非生物环境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单向的,但发生在生物和生物之间的信息传递是双向的。

      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2.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信息传递的叙述,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有利于生物种群的繁衍B.信息传递有利于沟通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的关系C.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信息传递D.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了摄食信息,这对牧草不利D生长旺盛的牧草为食草动物提供摄食信息,这对食草动物和牧草均有利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3.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说法,错误的是()A.信息传递应用在农业生产中,不仅可以提高农产品的产量,也可以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B.任何生命形式,如果没有接收信息、处理信息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就无法适应环境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行为信息D.在任何生态系统中,能量、物质和信息三者之间的关系都是密不可分的C植物生命活动过程产生的生物碱、有机酸等代谢产物属于化学信息,而不是行为信息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知知识点三点三生生态系系统的的稳定性定性知识筛查知识筛查1.生态平衡(1)概念: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

      2)特征结构平衡:生态系统的各组分保持相对稳定功能平衡:生产消费分解的生态过程正常进行,保证了物质总在循环,能量不断流动,生物个体持续发展和更新收支平衡3)调节机制:负反馈机制所谓负反馈是指在一个系统中,系统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并且使系统工作的效果减弱或受到限制,它可使系统保持稳定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2.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概念: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2)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3)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当外界干扰因素的强度超过一定限度时,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急剧下降,生态平衡就会遭到严重的破坏3.生态系统稳定性的类型(1)类型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2)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的比较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4.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1)控制对生态系统的干扰强度,在不超过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合理适度地利用生态系统。

      2)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给予相应的物质、能量的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与功能的协调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知识落实知识落实1.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一块牧草地上播种杂草形成杂草地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C.在一块牧草地上栽种乔木形成树林后,其恢复力稳定性下降D.一块弃耕后的牧草地上形成灌木林后,其抵抗力稳定性提高B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情况下,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呈负相关,即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就越低,反之亦然抵抗力稳定性与自我调节能力有关,生态系统的组分越少,营养结构越简单,自我调节能力就越弱,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在一块牧草地上通过管理提高某种牧草的产量,该牧草地上生物的种类没有增加,其抵抗力稳定性不会提高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2.下列关于“生态平衡”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A.生态平衡是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处于相对稳定的一种状态B.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生态系统维持或恢复自身结构与功能处于相对平衡状态的能力C.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生态系统稳定性和生态平衡的基础D.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不是一个概念,两者之间并没有关系D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知知识点四点四设计制作生制作生态缸缸,观察其察其稳定性定性知识筛查知识筛查1.目的要求设计一个生态缸,观察这一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2.基本原理(1)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2)在设计时,还要考虑系统内组分及营养级之间的合适比例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3.实验步骤(1)制作生态缸框架2)在生态缸底部的一侧铺垫几块石块作为基垫,再铺上一层细沙土,在沙土上铺一层含腐殖质较多的土,铺垫好的土和石块整体呈坡状3)在土坡上放几块假山石,可作为小动物栖息的场所4)向生态缸中注水并放几块鹅卵石5)放置生物6)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知知识识点一点一知知识识点二点二知知识识点三点三知知识识点四点四易错易混生态缸的实验设计要求及分析 设计要求相关分析生态缸必须是封闭的防止外界生物因素或非生物因素的干扰生态缸必须是透明的为光合作用提供光能;便于观察生态缸中的水量应适宜,要留出一定的空间便于操作;缸内储备一定量的空气生态缸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成分齐全(具有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态缸中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在一定时期内。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