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矿山修复案例.doc
2页门头沟区龙凤岭废弃矿山生态修复试验示范工程由门头沟区水土保持试验站等单位完成门头沟区内矿臧丰富,其中以煤、石灰石储量大、分布广,并有近 700年的开采历史经调查,截止到 2004年底区内废弃矿山133个,总占地面积 866.65公顷,弃渣总量144190立方米这些 矿山企业大都分布在 108、109国道两侧和名胜风景区沿线,大量煤矸石山和采石弃渣由于无人管理,天长日久经过风吹日晒雨淋,风化分解,形成沙土,大风 吹过,扬尘四起,不仅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而且造成了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 堆放在山坡和沟道的大量煤矸石和采石弃渣, 为泥石流和山洪的爆发提供了大量的物质条件,极易产生泥石流,给人们生命和财产构成很大的威胁;另一方面, 光岩裸地散布于区内主要景点和交通要道沿线, 形成山体之中的斑秃, 影响了区内的景观效果,给旅游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 多年无序开采,使得山体伤痕累累,远远望去就像人头上长的 牛皮癣”一样,让人心痛作为首都的西部屏障,如何治理废弃煤矿、采石场以及河道荒滩,以遏制风 蚀危害,防治水土流失,实施生态修复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该项目于 2005年开始进行水土保持生态修复工程试验示范, 为改善生态环境, 营造 空气清新、环境优美、生态良好、人居和谐 ”的新北京”,承办绿色奥运”作了有益的探讨。
修复前后该项目采用的技术原理: 项目将紧紧围绕工程建设目标, 通过结合重点工程建设,进行单项技术成果的直接应用,及成熟技术的组装、配套与集成,解决工程中各项技术难题,建立具有高科技含量和示范价值的模式区, 向周边辐射推广并通过建立一定面积的试验示范区, 进行初步成果的中试、 开展科学研究、积累基础数据与资料,加快门头沟区生态修复工程建设,为切实提高工程科技含量、 确保工程质量提供技术保障该项目的关键技术创新点: 试验示范工程在治理中应用了双向格栅、 生态植被毯、植生基材喷附等技术, 具有一定的创新性; 提出的植物品种选择和品种组 合模式,为本地区大范围公路边坡、 采石厂、矸石山的水土保持与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技术支撑, 具有较突出的推广应用价值, 目前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十种技术创新组合示范如下:①简易植被恢复基材喷附; ②挂双向格栅+植被恢复基材喷附+生态植被毯;③挂三围网+植被恢复基材喷附; ④生态植被袋生态防护; ⑤客土大苗造林;⑥浆砌石坡脚挡墙+攀缘植物垂直绿化; ⑦生态植被毯铺设;⑧生态灌浆+植被毯铺设;⑨清淤土整地+撒播植物种子; ⑩岩面容器苗垂直绿化该项目经过示范、辐射与推广,能够明显改善当地生态环境, 提升景观效果, 增添旅游亮点,增加旅游价值,扩大农民的收入,促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同时还 会减小或消除风沙、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生态灾害,间接地带来更大的经 济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