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全国高考高三地理二轮复习 五大规律 正确把握练习 专题检测四 地壳物质运动规律 Word版含解析.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桔****
  • 文档编号:481297590
  • 上传时间:2022-09-26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1.14M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专题检测(四) 地壳物质运动规律一、选择题(2016·浙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沿海某地等高线地形图和岩层形态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P地的海拔最可能为(  )A.0 m          B.500 mC.800 m D.1 200 m2.R段河谷的主要成因是(  )A.向斜槽部,挤压弯曲而成 B.背斜顶部,流水侵蚀而成C.断层陷落,流水侵蚀而成 D.雪域高原,冰川侵蚀而成解析:1.D 2.B 第1题,图中等高距为500 m,根据闭合等高线判读原则“大于大的、小于小的”可知,P点海拔介于0~500 m之间,也可能介于1 000~1 500 m之间,故选D第2题,R段河谷位于背斜顶部,受流水侵蚀作用而成2016·北京高考)下图示意平顶海山的形成过程读图,回答下题3.平顶海山(  )A.为褶皱山B.由沉积岩构成C.顶部形态由内力作用塑造D.随着板块的移动没入水下解析:选D 从图中可以看出在阶段Ⅰ,海山是由岩浆喷发冷却凝结形成,因此该山是由岩浆岩构成的火山,A、B项错误;阶段Ⅰ至阶段Ⅱ火山顶部露出海面部分经外力侵蚀而消失,C项错误;图中显示岩石圈移动过程中该山不断下沉,最后被海洋淹没,形成平顶海山,D项正确。

      读我国南方某河谷剖面图,回答4~5题4.图中①②③④地层中(  )A.①处地层受变质作用明显B.②处地层年龄最老C.③处地层断裂下陷D.④处地层因地壳运动而弯曲5.下图中与甲、乙两处对应的位置正确的是(  )解析:4.B 5.A 第4题,①处受沉积作用;②处在四地层中是最老的;③处无断裂;④是沉积物与地壳运动无关第5题,甲处为北岸,凸岸,乙处为南岸,凹岸2016·皖南八校联考)位于吐鲁番盆地的北缘,古丝绸之路北道的火焰山是吐鲁番著名的景点之一该山以红色的花岗岩反射阳光而闻名遐迩,因此这座火焰山又称“红山”,如下图所示据此回答6~7题6.形成图中a处“千沟万壑”地表形态的主要原因是(  )A.流水侵蚀 B.冰川侵蚀C.阳光暴晒崩落,风力侵蚀 D.海浪侵蚀7.坎儿井是吐鲁番盆地重要的引水工程,当坎儿井水量最大的时候(  )A.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 B.北极科考的最佳季节C.直布罗陀海峡风大浪高 D.巴西高原草木茂盛解析:6.C 7.B 第6题,火焰山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降水少,远离海洋,岩石在阳光下暴晒崩落、风力侵蚀的作用下形成了图中a处“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第7题,坎儿井的水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量最大时即气温最高,应为北半球的夏季,夏季气温高,喜马拉雅山雪线升高;此时北极地区处于暖季,适宜科考;气压带、风带北移,直布罗陀海峡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平浪静;巴西高原为冬季,草木枯萎。

      2015·全国卷Ⅰ)下图示意在黄河三角洲近岸海域的某监测剖面上,不同年份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起始点是位于海岸一侧的固定点读图,完成8~9题8.1975~2004年,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是(  )A.持续淤积 B.先侵蚀、后淤积C.持续侵蚀 D.先淤积、后侵蚀9.推测1992~1997年期间(  )A.黄河流域年均降水量增加B.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少C.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D.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解析:8.D 9.B 第8题,根据题意,要明确以下关系:该海域海底若以淤积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浅,那么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变大,反之,该海域海底若以侵蚀为主,则近海地区海水变深,那么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就缩小从图中不难发现,此距离在1979年之前不断扩大,说明该时间段海底以淤积为主;1979年至2004年两者距离总体趋势逐渐缩小,说明海底以侵蚀为主,因而该剖面近岸海域海底侵蚀、淤积的变化趋势为先淤积、后侵蚀第9题,读图可知,1992年至1997年间,水深2 m的位置与监测起始点的距离在总体上趋于缩小,说明该海域海底的淤积在持续减弱。

      由于该海域位于黄河三角洲近岸,所以首先要考虑这是黄河输沙量变小所致而黄河输沙量变小存在两种可能:一是黄河水量变小导致其搬运能力降低;二是黄河流域的植被覆盖率提高导致入河泥沙减少若该时间段黄河流域年平均降水量增加,那么黄河的水量会增大,河流输沙量能力会提高,故A错;此时段黄河入海年径流量减小,会导致入海泥沙量减少,故B正确;黄河流域植被覆盖率降低,进入黄河的泥沙会增多,故C错;黄河沿岸农业灌溉面积减少,也会使黄河水量增加,故D错2016·盐城测试)读某区域等高线地形图,完成10~11题10.甲区域地貌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流水侵蚀 B.流水堆积C.断裂作用 D.褶皱挤压11.若a、b两河流相连,则流量显著增大的地点是(  )A.① B.②C.③ D.④解析:10.A 11.D 第10题,甲区域山脊被a、b两河流近乎切断,是流水侵蚀的结果第11题,从等高线地图上看出,b河地势比a低,水往低处流的最终结果是b河侵夺a河,a河成为b河的支流再结合右图等高线的弯曲方向,可以看出③④所在河流流向东北,所以④处流量大增二、综合题12.(2016·三门峡高三训练)陕西省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悠久,西安(古称长安)是古丝绸之路的起点。

      图1为陕西局部地区示意图,图2为某野外考察组绘制的地质地貌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秦岭的北坡出现多个三角形的山崖(如图),试说明其形成过程2)秦岭山脉对气流具有明显的阻滞作用,分析其对南北两侧气候的影响3)郑国渠兴修于公元前206年,西引泾水,东注洛水,穿行于渭北高原脚下,灌溉了关中平原4万余顷的田地据图说明郑国渠选线的优越性解析:第(1)题,考查地貌的成因,一般可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两个因素分析,该陡崖的形成是由于南侧地层抬升,而北侧地层下陷而成,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的部分呈三角形第(2)题,秦岭地形对两侧气候的影响表现在气温和降水两方面冬季时,秦岭阻滞了冷空气南下,使得山地南侧气温高于北侧;夏季时,秦岭山地南侧为夏季风迎风坡,该山坡多地形雨,降水较多,而北坡为背风坡,降水少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郑国渠走向大致和等高线平行,沿山麓延伸,沿线地势较为平坦,总体西北高、东南低,居高临下,水可自流答案:(1)断层南侧地层抬升(北侧地层下陷),形成陡崖;经过流水侵蚀下切,残余部分呈三角形2)夏季阻挡夏季风北上,北侧气候较为干燥(南坡为夏季风迎风坡,降水较多);冬季阻滞冷空气南下,南侧气温较高。

      3)位于山麓地带(靠近渭河平原),居高临下,可灌溉南部更多土地;地势西高东低,可自流引水13.(2016·武邑检测)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巴丹吉林沙漠位于内蒙古西部,年降水量40~80 mm,蒸发量超过3 000 mm沙漠东南部有湖泊群和高大沙山(平均海拔200~300 m)集中分布(下图所示)研究发现,湖泊水由深部断裂带的地下水补给,湖泊及附近出现钙华(含碳酸氢钙的地热水接近和出露于地表时,因二氧化碳大量逸出而形成碳酸钙的化学沉淀物)及钙质胶结层沙山底部以钙华及钙质胶结层为“内核”,且沙山内部较潮湿1)判断该地的主导风向,并说明理由2)分析该地湖泊附近形成高大沙山的原因3)推断沙山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表层沙粒粒径的变化,并分析原因解析:第(1)题,读图可以看出,沙山呈东北—西南延伸,而且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因此主导风向为西北风第(2)题,根据题意,结合学习过的内容可知,该地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以及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使沙山不断长高第(3)题,根据风力沉积的特点可以推断,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因此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答案:(1)西北风(偏西风);理由:沙山(链)东北—西南延伸;沙山西北坡缓,受风力侵蚀,应为迎风坡2)风力强盛,沙源丰富;钙华及钙质胶结层对风沙的阻挡,风沙在此沉积;水及水汽对沙的吸附(沙山内部湿润),使风力对沙山的侵蚀减弱,沙山不断长高3)迎风坡和背风坡从坡底到坡顶沙粒粒径均由大到小变化;原因:迎风坡随着坡面升高,风力搬运能力减弱,颗粒大的先沉积,颗粒小的后沉积;背风坡一侧,颗粒大的由于重力作用更容易向坡底滑落。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