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冲压模具的维修要领.doc
5页1、 模具的检查保养 模具修理后的检查是保证模具修理质量,使模具处于最佳状态的重要环节对于冲裁模,刃口部分动过后应重新对模,并通过切纸或切塑料薄膜来判断模具间隙是否合适,是否均匀 模具的保养主要有以下内容: ⑴、模具导向零件定期加润滑油 ⑵、对刃口和拉伸凹模定期加油润滑 ⑶、及时清理废料,保持模具清洁 ⑷、定期检查模具的弹簧、橡胶及导向件是否损坏或失效,必要时进行更换 ⑸、定期清洗模具,检查废料排出是否顺畅 2、 模具的维修要领 ⑴、冲压模具的维修,必须做到细心、耐心、按程序办事,切忌盲目行事当模具出现故障时,应详细询问模具出现故障时的过程情况,打开模具,对照尾件制品,检查模具状况,分析故障原因 ⑵、根据故障性质及模具结构,决定是拆模修理还是直接在压力机上修理 ⑶、打开上模时应保持上模平衡升降,防止上模过度倾斜导致导套破裂 ⑷、装、拆卸弹性卸料板时,应交替拧紧或放松卸料板螺钉,保证卸料板平衡升降防止卸料板过度倾斜导致凸模断裂 ⑸、模具零件拆卸时,应留意原有的状况,必要时在相联的零件上分别作标记,以利于后续装模时方便复原凸模及凹模装好后,应对照冲件作必要的检查,是否有错装、漏装或装反,检查凹模镶件有无倒装,确认无误后方可合模。
⑹、更换凸模时,应先将凸模刃口放入凹模,检查凸模与凹模的配合间隙是否合适,同时检查凸模固定部位尺寸与固定孔是否相配对维修后凸模总长度变短,需加垫片达到需要的长度时,应检查凸模刃口有效长度是否足够,与卸料板是否干涉更换已断凸模时,应查明原因,检查凹模孔内是否堵塞,同时检查凹模刃口是否崩刃,是否需研磨刃口组装凸模或凹模镶块时,应水平置入,用铜棒将其轻轻敲到位,切不可斜置而靠强力敲入(必要时可在非刃口面倒圆,便于导入固定板) ⑺、模具多次拆装后,定位销孔可能因磨损变大,产生定位偏差,使冲裁间隙不匀,毛刺增大,可用移位的方式来调整间隙,打开模具,拆去卸料板,拆除固定板中的销钉,放松螺钉,凹模上放一张适当厚度的塑料薄膜,轻轻合上上模,慢速放下上模至凸模进入凹模内 1~2mm 为止,这时由于塑料薄膜的塑性,凸模和凹模之间的间隙将处于相当均匀的状态,均匀地拧紧螺钉用切纸的方法确认间隙是否均匀,不行则重复以上动作间隙调好后,重新配作销孔和销钉 ⑻、更换弹簧和橡胶时,应确定压缩量是否足够及安放橡胶的空间是否足够大,橡胶不可靠近小凸模,以免挤压小凸模导致凸模弯曲或折断 3、 模具常见故障的原因及常用对策 3.1、冲压毛刺大 仔细检查模具和制品,分析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用相应的对策。
⑴、 刃口磨损或崩刃,可磨刃口,研磨量应以磨利为准当局部需要的研磨量较多时,可采用垫片局部垫高后再磨刃口当崩刃超过 1mm 时,可采用氩弧焊补焊后研磨修复刃口或氩弧焊补焊后线切割修复刃口,也可局部线切割后镶补对于小凸模或小镶件崩刃较多时,可垫高后刃磨或更新凸模或镶件 ⑵、 模具冲裁间隙过大或过小,即重新研磨刃口后,效果不佳,很快又出现毛边等,须对冲切断面检查,确认后重新调整模具间隙,并重新配作定位销孔当导柱、导套磨损,配合间隙变大时,模具冲裁间隙也会改变,导致毛刺出现,可更换导柱、导套 ⑶、 冲裁搭边过小或切边材料过少时,材料被拉入模具间隙内成为毛边,可加大冲裁搭边或加大切边余量解决 3.2、凸模折断或弯曲 导致凸模失效的原因很多,应仔细检查模具和制品,分析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废料阻塞、卡料、模内有异物、废物上浮、冲半料、冲孔间隙过小或间隙不均匀、卸料板导向不良或选用材质、热处理不当、卸料橡胶挤压小凸模等因素均可导致凸模断裂或弯曲 对细小凸模应加强保护,固定部分适当加大或加保护套,工作部分之间采用大圆角过渡,避免应力集中大、小凸模相距较近时,受材料牵引易导致小凸模断裂,须加强小凸模保护或加大小凸模尺寸,小凸模比大凸模磨短一个料厚。
单边冲裁凸模需有靠块保护,防止凸模因单边受力而弯曲退让,导致冲裁间隙变大而出现毛刺冲小孔的间隙应适当放大,凹模刃口高度适当降低,凹模刃口高度可取 2mm,并且刃口以下取 1°~2°锥度 3.3、废料阻塞 漏料孔不光滑、漏料孔从上至下没有逐级放大或漏料孔上下错位、漏料孔底部有阻挡物、漏料孔过大或过小等因素均可导致废料阻塞废料阻塞后,可由电钻钻出废料,拆下凹模,分析原因,并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对策 凸模折断或弯曲的更换凸模,凹模涨裂的可局部镶补或更换凹模对于在凹模中间仅裂开一条缝的情况,可通过线切割加工,用 45 号钢做成工字形键,将凹模裂缝收紧,工字形键应比凹模上线割出的工字形槽短一些,以保证有足够的预紧力将凹模裂缝收紧对于开裂的凹模,也可压入固定板预紧固定,或在凹模四周焊一框架预紧固定 漏料孔不光滑的可研磨光滑,漏料孔上下错位的,可将漏料孔从上至下应要逐级钻大或修磨错位处至排料顺畅漏料孔偏小,特别是细小突出部位,可适当放大漏料孔过大时,废料易翻滚象滚雪球样形成堵塞,需缩小漏料孔刃口磨损时,废料毛边相互勾挂,也可能胀裂凹模,需及时磨刃口,凹模在磨床上磨削后未退磁而带磁,也可能导致废料塞模,因此模具磨刃口后应退磁,料带油太多或油的粘度过高,也可能导致废料塞模,可控制材料的带油量及油的种类。
凹模刃口表面粗糙或有倒锥时,使废料排出阻力加大,需对凹模直刃部分进行修整 3.4、废料上浮压伤工件 模具冲裁间隙偏大、凸模表面紧贴坯料产生真孔、冲压速度高、凸模磨损、凸模带磁性、冲头进入凹模深度偏小、材料表面油料过多过粘、小而轻的废料易被真空吸咐等均可导致废料上浮,将工件压伤 防止废料上浮的措施主要有: ⑴、 小孔废料上浮可通过对凸模顶面中间磨 V 型小缺口,避免真空吸咐来防止,对冲翻孔凸模冲预孔的细小冲头特别适用 ⑵、 小孔废料上浮可通过对凹模真空抽吸的办法来防止 ⑶、 凸模顶端装有活动顶料杆,避免废料随凸模上升 ⑷、 凸模采用斜刃口或中间磨凹,利用材料变形来防止材料紧贴凸模表面产生真空吸咐 ⑸、 小凸模顶面中间留一小凸点,防止材料紧贴凸模表面产生真空吸咐 ⑹、 修改模具间隙,使用较小的冲裁间隙 ⑺、 保持凸模刃口锋利,适当增加进入凹凸模的长度,减少润滑油的使用,凸模充分消磁 ⑻、 在冲孔凸模上锉出 0.05mm×0.05mm 的凹痕,使冲孔废料产生较大毛刺,以增大其在凹模中的磨擦力 ⑼、 在凹模刃口直壁用合金锉出 15°~30°、0.01mm 深的斜纹,以增大废料在凹模中的磨擦力。
3.5、制品变形或尺寸变化 级进模送料及导料不准或送料不到位会出现导正销拉料,在材料的导正孔部位出现小的翻边、导正孔变形等现象,可适当减小间隙,增加导料钉,提高导料精度当导正钉磨损或折断时,制品会出现偏心、翻孔歪斜、尺寸改变等不良,应及时更换导正钉 材料滑移造成折弯尺寸变化时,可增大压料力,折弯时尽量采用孔定位模具让位孔过小、定位不准、卸料板与凹模的间隙大、顶出不平衡等也会导致制品变形,可视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 3.6、拉伸件起皱或破裂 拉伸件起皱的主要原因是压料力太小,对无凸缘的制品口部起皱的原因还有凹模圆角过大、间隙过大,最后变形的材料未被压住,形成的少量皱纹因间隙过大不能整平解决起皱的措施是增大压料力,但压料力增大过多又会导致制品拉裂当增大压料力不能解决起皱时,应检查压料圈的限位是否过高,凹模上的挡料钉避让孔是否够深,用塞尺检查拉深间隙是否过大当只是单面起皱时,应检查压料圈与凹模是否平行,坯料是否有大毛刺或表面有杂物,根据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对策当压料力不均匀导致局部起皱或拉裂时,可通过垫片调整压料板与凹模之间的压料间隙,来控制各处压料力的大小 拉深件拉裂的主要原因有压料力太大、材料性能规格不合要求、材料表面不清洁、凹模圆角太小或间隙太小等,确认原因后就可采取相应的对策。
4、 结束语 对模具出现的故障,应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制定修模方案时应灵活运用各种修模手段模具的导向精度、导料精度、模内弹簧及橡胶的使用状况等容易忽视的地方,应作定期的检查及维护,把故障消除在萌芽状态,从而达到延长模具寿命的目的 5、 附表 1 冲模(凸、凹模)刃磨量推荐表 单位:mm 推荐刃磨量冲件料厚 t初次刃磨 第 2~10 次刃磨 第 11~25 次刃磨≤0.5 <0.10 0.10 0.12~0.150.5~1.0 0.10 0.12 0.151.0~2.0 0.10~0.12 0.15 0.202.0~.0 0.15 0.18 0.20~0.254.0~6.0 0.20 0.25 0.306、 附表 2 常用模具的表面强化方法及性能比较 表面改性处理 表面被覆处理 表面硬化处理处理方法性能`工具钢淬火硬质合金渗碳淬火氮 化渗 硼多元共渗离子注入镀 铬化学气相沉积物理气相沉积等离子化学气相沉积盐浴浸渍VC火焰淬火高频淬火激光强化喷丸强化室 温 1 3 2 2 3 2 5 5 5 2 2 2 高 温 2 4 - 3 4 1 5 5 5 2 2 2 表面硬度 加热后 1 3 - 2 3 1 5 5 5 - - - 室温耐磨性 1 4 2 2 3 2 5 5 5 1 1 1 抗粘附性 1 4 2 2 3 3 5 5 5 1 1 1 抗氧化性 2 3 2 2 4 3 1 1 1 2 2 2 韧 性 5 1 4 2 2 4 5 5 5 5 5 5 抗变形开裂 - - - 5 3 1 3 3 3 - - - 疲劳强度 4 - 4 5 3 5 3 3 3 4 4 4 抗剥落性 - - 5 5 5 1 5 3 5 - - - 热韧性 3 1 3 4 2 - 5 5 5 3 3 3 注:5~1 依次表示为好~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