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建吾:批评本身是一种艺术.docx
6页李建吾批评本身是一种艺术 重庆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2015级唐璐琳【摘要】在文学批评中,批评家往往拘泥于理论的泥沼,缺乏独立审美感受的抒发,或一味地诗性吟唱,缺乏理论的支撑而李建吾融汇二者,有条例地以诗论诗,间接吐露其审美感受,哀而不伤在其文章中,批评从理论和创作中独立,以批评艺术呈现,其评巴金的《神•鬼•人》便是李建吾印象式批评的典范关键词】李建吾;印象式批评;《神•鬼•人》李建吾的《咀华集》取自“含英咀华”,说明其意在以鉴赏而非审判的方式去阅读作家作品这一点上就说明,批评家与作家是平等的,前者不是对后者的裁决,后者也不是前者的依附,为两者来场“灵魂的奇遇”奠定了基础,即文学批评的独立李建吾评的《神•鬼•人》与《爱情三部曲》、《答巴金先生的自白》可以说是其使印象式批评“条例化”和理论化的实践,也是他间接吐露内心感受的诗性化书写,这就使得其印象式批评远高于“滥情”的印象式批评了一、批评的独立:灵魂的独立差不多每篇作家论开头李建吾都会阐述一些他对文学批评的见解,于是顺理成章地一步步构建其印象式批评理论,形成“条例化”《咀华集》收录的第一篇文学批评《爱情三部曲》就首先提到了批评家与作家的关系,“安诺德(M.Arnold)论翻译荷马,以为译者不该先规定一种语言,作为自己工作的羁缚。
实际上不仅译者,便是批评者,同样需要这种劝告及“所谓大者变者,正是根据荷马人性的存在荷马当年有自由的心境歌唱,我们今日无广大的心境领受1作者以独抒性灵的方式来完成其审美体验的愉悦感的表达,但是译者却受到了“羁缚”再观作品也就“无广大的心境领受”了译者如此,批评家亦如此只有把“把辞句,文法,艺术,文学等等武装解除,然后赤手空拳,照准他们的态度迎了上去”2,“羁缚”的批评家才能自由,从而“为作品而批评”的批评就独立成“为批评而批评”的批评了李建吾评《神•鬼•人》是寻着巴金创作思路进行的批评少了《爱情三部曲》中的空泛印象式的词,抑制住了其欲喷薄而出的热情,真正地冷静下来细致品评其中对《神》的批评既不失其自我风格又准确地把握了巴金的意图,“于是另一道熹微的晨光:透进人类茫漠的意识......终于发见了一个庄严的观念,一种真实的存在,那真正指挥行动,降祸赐福,支配命运的—不是神鬼,而是人自己3这样的批评就是李建吾式的批评,带有诗性,同时在经过与巴金的论争后,其批评依旧保持着“解除武装”、“赤手空拳”的风格迎着态度上”说明批评家是以读懂作家创作的意图为第一步,保持“自我和风格”则是第二步,第一步不是成为第二步的阻碍,反而使得第二步走得更远。
从《神•鬼•人》来看,李建吾是先读懂了,含英咀华,再是“说话”、“表现”,作家的写作思路也可以成为批评家的批评思路,但是绝不是批评的桎梏二、自我表现的本质:间接吐出藏诸内心的诗追随王尔德所宣告的“批评本身是一种艺术”4这种批评的艺术是独立的,有其本质,“拿自我做为创作的根据,不是新东西但是拿自我做为批评的根据,即使不是一件新东西,却是一种新发展,这种发展的结局,就是批评的独立5因而,李建吾为了使文学批评变成独立的艺术,牢牢地抓住“灵魂的若干境界”,然后将其“含英咀华”,变成自己的境界其本质就是忠实地表现自我,这要求的是双方都以自我为旨归,通过批评或者创作去发现自我、完善自我,批评将发挥与创作相同的一个作用即反映批评家对世界的感知或者美的阐释这样一来,批评也就自然从创作中独立出来了评《神•鬼•人》当中李建吾很明显地表达出他对构筑独立性的批评艺术的热情,“不幸生在我们这样一个时代,满腔热血,不能从行动上得到自由,转而从文字上图谋精神上的解放甚至于有时在小说里面,好像一匹不羁之马,他们宁可牺牲艺术的完美,来满足各自人性的动向6其评巴金的作品有其自觉性,是自我内心的表现,是一件艺术品这件艺术品有内涵,它不需要外力的支撑,可以自为阐明。
毫无疑问,在巴金的《神•鬼•人》中多次发声“我是一个人”并且是一个“有信仰”的人,因而以人性作为圭臬的李建吾自然在这点上与巴金产生了强烈的共鸣批评家作为读者,同样也只有以人性为支点,承认人性是一切的基础,才由此可以在性灵的基础上开花结果最典型的就是其评沈从文《边城》因为文章本身就是展现人性美、自然美的田园牧歌,故而,李建吾在与沈从文“灵魂奇遇”间有了无限的交流空间李建吾在以人性去观照作品,完善自我,也是使批评的本质有独立于文学创作的张力批评的艺术有了人性的花朵本身也就呈现出一种美,一种最纯粹的感知式,加之李建吾随笔式的写法,处处泛着诗意,比如他评林徽因的《九十九度中》“一个女性的细密而蕴藉的情感,一切在这里轻轻地弹起共鸣,却又和粼粼的水纹一样轻轻地滑开”7,这些都带有氤氲气息的诗意表达,更重要的是李建吾欲将批评变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将印象式批评条例化而所进行的自我阐明因而,李建吾的自我表现不止是他间接地吐露内心的诗,也是他在于作家灵魂奇遇后对自身的一种完善三、结语尽管以印象式批评来概括李建吾的文学批评,但是必须认识到其批评不是纯感性的,拘泥“印象”二字,将其批评狭隘化了李建吾的印象式批评之所以被认为大大地提高了品味,不是因为其徒有一些漂亮的话,或者仅是以瞬间捕捉的感受作为批评的所有,而是其具有内核。
文学批评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这种艺术是以自我的完善日趋熟稔,诗性的散发来源于本质的深刻,以人性为圭臬任何理论都是有其价值和局限性的,在探究李建吾的批评价值时也不可忽略其局限性,正如巴金评李建吾就像坐在迅速飞驰的汽车里的富家公子样会存在着不够深刻的批评局限,但是其印象式批评以自我表现的方式,使得文学批评一改艰涩枯燥的言说,成为一门泛着性灵花朵的独立艺术参考文献:[1]李建吾.咀华集咀华二集[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2]李建吾.李建吾批评文集[M].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3]巴金.巴金全集卷十[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4]温儒敏.中国现代文学批评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注:①李建吾:《爱情三部曲》,《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页②李建吾:《爱情三部曲》,《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页③李建吾:《神•鬼•人—巴金先生作》,《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8页④李建吾:《自我和风格》,《李建吾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第184页②李建吾:《自我和风格》,《李建吾批评文集》,珠海出版社1998年,第184页。
③李建吾:《神•鬼•人—巴金先生作》,《咀华集咀华二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21页①李建吾:《九十九度中——林徽因女士作》,《咀华集咀华二集》,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35页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