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大地胸口上的诗篇.docx
6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写在大地胸口上的诗篇 第一个说出大地母亲的断定是几千年前的卢克莱修,这有他长达几千行的诗作证同时那也是大地之诗,其实大地之诗写在大地的胸口之上,写在人的唇口之上,流传至今大地之诗写在时间和地理之上凝固为一种历史,一种理念今天又写在陈启文弥漫灵性、弥漫了梦态抒情色调的文字里今天,他来反思土地,土地作为历史的陈述者早已伤痕累累了,而伤害她的却正好是她所孕育的人《太平土》(中篇小说,原载《十月》2022年第6期)中的方孝国是何其贪婪的土地占有与侵害者,竭泽而渔,土地结果成了母亲干瘪的乳房,再也不成喂养人类,怅然方孝国至死也不明白今天却遍地都是方孝国岳太平呢,大地赤子,耕耘土地的圣徒土地是人类的徽章,理应给岳太平颁发土地和平奖还理应有一枚含金量最高的奖项,土地和平奖,颁给他的优良维护者,陈启文 《太平土》是一部土地灵魂之诗在人文主义传统中,最高位置的理应是人但恰好是人在破坏土地仅是一个方孝国吗,不,在现代化的名义下,人类正在为自身挖掘结果的坟墓政治哲学家列奥・斯特劳斯早已洞察了现代性的诸多毛病,他提出人们理应回到古典的政治经济学中去,清明求治,和谐共存,改以人为本到以自然为本。
西欧社会好多年前就看到了这一点人类假设还不能看到构成一个和平绿色的生态圈,那真是离死不远了在这个理念中,最核心的是土地就这个意义而言,在对于土地的榨取和摧残上,方孝国和水生没什么区别方梅成了一个符号,她成了土地的象征而水生那种恶狠狠的耕耘也便有了深刻的隐喻,仅此一点,水生比方孝国更贪婪,更有其破坏性机器与牛的对抗,消逝的是一种农耕文化岳太平,农耕文化的结果一个代表,是他把土地的理念传给了方梅 土地不是一种生存状态,由于它无休止地被人变更土地是一种生命,完整的生命以天地人和谐共处,土地才会显示出世机,这种活力是各种关系彼此激活,惟有在一片活着的土地上,人才会有真正的归宿 土地是小说的主角怎么写土地,大地是一个偌大的平面,假设没有生物,没有成长的概念,大地照旧是空白,守土、恋土、颂土仅是一些词土地作为生命,它要活起来,生命是一个实体,于是土地与一切事物联姻春还浅呢,雪没化尽,岳太平赶着牛下地了土地与气候,土地与牛,土地与人,还有树,这四者在简短的一小节内联姻,土地作为一个生命体开头启动牛猛地站住,它望见一个人是牛望见,最好的视角,方孝国,是异化的,人也是一个意识形态的符号,方孝国,村长,统治土地,也统治女人,女人是方孝国的另一种土地。
方孝国为土地所生而又成为土地的异己者,这种冲突关系很好理解,不好理解的是方孝国一生的言行,使本人成为自己的敌人方孝国如此,那水生呢,水生在我们的价值范畴里,属于新一代强者,取代父亲的农耕文化,创造新的美好憧憬,这是我们传统作品中所讴歌的,我想不少人也会把他理解为一个正面形象不能,从岳太平眼里方梅成了亲闺女,水生成了女婿,别小看这种换位,这说明水生的异化过程,他不仅是土地异化,还有金钱,还有理念异化成一个不被理解的繁杂符号,这便是福斯特的浑圆人物 陈启文小说有一种梦态的诗性实际上是诗意现实主义的《仿佛有风》(中篇小说,原载《十月》2022年第5期)的塔尖是水的意象包括如水的女子柳叶儿和阿莲那个抱白鸟的小伙子死于水她和他的孩子那么生于水这篇小说没有故事,故事吞噬在水下现实与诗意是冲突的,我以为对一个作家赞誉说他是现实的,实际暗含着一种讽喻,现实一词不能随意使用在西方,现实一词已成为历史范畴,剩下来那么是一种反讽取法现实实际指明我们作为一个摹仿者,他取消创造性,我说陈启文的诗意现实主义倾向于指诗意,诗意对他的写作有两个含义:其一诗意是最自然的本性流露,例如大地、水、空气、太阳,这是一种神性的存在,也是海德格尔说的诗意的栖居。
其二是指一种意境构成柳叶儿置身的湖,湖上与抱白鸟的城里小伙子幽会,一种浓郁飘渺的意境,他们维护的,心中共生的,包括他的死,均不采用写实,而是一种意象,一种意境,一种韵调除此之外,是陈启文内心暗含的一种诗意,即他全力追寻的梦想他把现实的人物梦想化,举行了一次次过滤提纯这个提纯主要是在女性上,方梅、柳叶儿、阿莲、皆是梦想化的他执着追寻的仍是一种人格与情感的纯粹化,纯粹的梦想对女人的崇拜,寄寓她们那么多清纯与美观,鲜明是情感梦想化的,陈启文是一个写女人的高手,更是一种诗化,是从陈启文血肉与灵魂里升起来的诗性意含之所以说他是诗意现实主义是由于他还没忘却现实的残酷,文本中始终贯穿了一种社会批判的意识形态诗性与残酷现实的冲突构成了他作品的一种张力 除了女人,陈启文还是一个写老汉的高手老人,是一种生存方式的总结,因而老人具有很好的内涵;其次,老人总是有丰富的人生阅历,他能给别人较多的启示;其三,老人是一个固定的文化模式,具有稳定不移的品质;其四,老人都会有自己的特征:一方面是性格特征,另一方面是某种生存的特长这使老人在文学艺术作品中一向受到重视《大堡柳船坞》(短篇小说,原载《山花》2022年第1期)中的方秋爹有造船的特长,他执着造真船,这种操守报告人们一种普遍的人生道理。
《仿佛有风》中的老父亲柳槐那么是一个爱的典型,对女儿的保护中,饱含着对她的理解与信任《太平土》中的岳太平内涵沉重多了,他理应是一个智者,以一种简朴的土地情结,上升为一种自然观,人生观,使得岳太平具有哲学的品位对过去的老头,例如《流泻人生》中的老刀头,陈启文热爱把他们塑造成一个强悍的主体,让他们有一种与社会对抗的能量,说明老人也弥漫了神秘的生命能量,又弥漫了一种险峻的生命历程这些老汉形象因此便成为了人生社会的一面镜子 在陈启文的作品中还有一个浓重的意象:水水,是楚文化的核心南方作家笔下无水,就不能说是一种文化的代表我们可以找一下水的源头孔子说,智者乐水,仁者乐山智者动,仁者静智者乐,仁者寿这智与仁分别代表两种文化、知,楚文化;仁,齐鲁文化又分称为水文化与山文化这是一个文化地理学的问题,是一个大理论课题我这里说的是,智者动,智者乐水文化培育的人,灵动,灵气男性的灵,聪慧;女性的灵,水灵灵气里是聪明,楚文化爱思量,岳太平、柳槐、方秋爹均是灵动的,有聪慧的乐,并不是我们所说的喜悦,而是达观,聪明,能洞明世事乐便是畅晓领略,心里弥漫了梦想楚文化的男女形象大致都不能逃出孔子的论述我不知道是该佩服孔子的预言才能,还是供认我们遗传中的文化原型气力过于强大。
但我觉得陈启文写土地,写水始终把握到了楚文化的核心这不仅是我作为一个小说家的认可,更是我对陈启文新乡土小说的一次理性总结,或许对他今后的创作有益据我参照全国文坛状态及水平,我认为陈启文,不仅是一个出名作家,由于中国出名作家太多,而理应是一个优良的小说家,目前他也已形成了自己的表达风格和自己的创造特色 — 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