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教案人教新课标版.doc
8页教学资料参考范本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时 间:__________________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3、通过活动与探究,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合作与交流能力,以及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科学素养;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比较、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 2、学习运用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2、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教学重点: 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教学难点:1、 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培养学生进行知识迁移的能力教学方法:创设情景è实验探究è得出结论è解决实际问题è提高兴趣教具准备:投影仪,500mL烧杯,100mL烧杯,薄铜片,硬纸片,酒精灯,蜡烛,镊子,金属罐,塑料盖,导管,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热水,白磷,红磷,酒精,面粉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燃烧的条件第二课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第一课时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展示与燃烧有关的几组图片,再联系生活实际,认识到火与我们的生活和社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引出本节内容:燃烧与灭火 2、讲授新课: 一、燃烧 请大家回想一下,以前都学习过哪些物质的燃烧? [学生讨论]: 结合生活经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燃烧现象,讨论燃烧的现象有什么共同的特征 学生归纳燃烧的特征:发光、发热、剧烈、有新物质生成 引出燃烧的定义:略 [设疑]: 在生活中我们常碰到以下的一些现象,如野炊时,要点燃篝火必须先要用纸片进行引燃;在燃烧过程中,如果树枝压得太紧,火容易熄灭;在熊熊燃烧的篝火下面,泥土却“安然无恙”,不为火所动我们如何来解释上述现象?看来燃烧都需要哪些条件呢?二、燃烧的条件:[讨论]:给出沙土、棉花、水、纸、石块、木材、酒精、煤、火柴等物质让学生判断哪些物质能够燃烧,进而明确可燃物的概念[实验探究]:分三个实验来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1]:点燃火柴并用镊子夹住火柴梗直到燃烧完毕[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结论]:燃烧条件之一——可燃物[实验2]: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
教师巡视,矫正学生的错误,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原因[交流讨论]: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结论]:燃烧条件之二——氧气(或空气)[实验3]:在500毫升的烧杯中注入400毫升热水并放入一小块白磷用硬纸圈住,在烧杯上盖上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 [交流讨论]: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燃烧需什么条件引出着火点的概念:着火点是可燃物达到燃烧所需要的最低温度通过常见物质的着火点列表,知道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着火点[结论]:燃烧条件之三——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归纳小结]:燃烧的条件(板书) 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讨论]: 燃烧的发生,是否必须同时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呢? [结论]: 在通常情况下,物质的燃烧必须同时满足三个条件 燃烧的三个条件:缺一不可(板书)三、灭火: [学生探究活动]: 熄灭蜡烛实验(教师提供材料和工具让学生上讲台演示用不同的方法来熄灭蜡烛,并说出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破坏了燃烧的条件,达到灭火的目的。
[学生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在刚才熄灭蜡烛过程中,都运用了哪些灭火原理,并进行总结 [归纳总结]: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板书)略 [联系生活]:如在生活中遇到着火的情况该怎么办呢? 如:炒菜时油锅着火,电热毯引燃被子,楼房下层着火如何防火自救,学生各抒己见[过渡]:可燃物在具备了燃烧的条件后就能急剧的燃烧,如果在有限的空间内就会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的损害,为了使警钟长鸣,大家在一些易燃、易爆场合会经常看到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下面我们一起认识一下这些图标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投影]:出示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设问]:这些图标在什么地方最容易出现?为什么在这些地方容易出现这些图标呢?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演示实验[演示实验]:教师按照课本128页实验做实验[讨论]:为什么会发生爆炸现象?[延伸]:通过这个实验,哪位同学总结一下为什么在油库、面粉厂等场所会出现一些图标?还有哪些场所应该加贴一些防火图标呢?[展示图片]:①介绍一些防火自救常识(展示防火自救常识图片) ②认识消防安全图标 [评价练习]:略 [反思与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的收获,启示或发现,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调查与研究]: 根据自己住宅的特点,设计预防火灾的方案。
包括万一发生火时采取的灭火和自救措施)[板书设计]:课题1、燃烧和灭火一、燃烧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化学反应二、 燃烧的条件:1、可燃物 2、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灭火的原理及方法(板书) 1、清除可燃物或隔离火源 2、隔绝氧气(或空气)3、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使以下四、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反思:本课题内容学生不陌生,离我们生活较近,所以教学时能立足于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发展水平以及兴趣爱好和潜能,注重让学生自我发现其原有认识中的不科学和片面的成分课题二: 燃料和热量教学目的:知识与技能:1、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对人类生活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认识合理开采和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2、知道石油炼制出的几种产品及用途3、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认识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过程与方法:1、 运用思考、讨论的方法来获取信息2、 运用实验的方法得出结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化石燃料的形成、使用年限、对人类所起的重要作用的了解,使学生认识到合理开发的重要性,培养节约利用资源的意识教学重点:1、了解燃料充分燃烧的重要性2、认识到合理开采和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加工信息的能力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教具准备:投影仪、烧杯、试管、导管、 CH4、镁条、盐酸、教学过程 : [复习引入]:在上节的学习中,我们知道人类已有几十万年的利用燃烧的历史,燃料与我们的生活及发展有密切的关系那么,燃烧所用的燃料有哪些呢? [提问学生]:你知道的燃料有哪些? [教师总结]:刚才同学们回答了很多自己熟悉的燃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燃料和能量 [讲授新课]:化石燃料[介绍]:煤、石油、天然气是当今世界上最重要的三大化石燃料他们作为重要的能源在我们的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煤和石油 [活动探究]:完成书P132 活动形式:小组讨论,分组汇报部分问题需预先布置学生准备资料,在课堂上交流活动结束前需对相关问题总结归纳2、天然气 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我们来做一做甲烷燃烧的实验[实验7-3]:教师演示后,学生描述现象,归纳填写在书上 [讨论]:这个实验说明甲烷中含有哪些元素? [讲述]:在池沼的底部常含有甲烷,所以甲烷也是沼气的主要成分 [学生阅读]:沼气的综合利用 [讲解过渡]:化石燃料的特点是不可再生,总有一天会用完,这一天还很早,不用着急,对吗? [学生活动]:根据书P135的数据计算多少年后石油和天然气将被耗尽? [教师讲解]:不算不知道,一算吓一跳。
化石燃料用不了多久就耗完了,你有怎样的对策? [学生活动]:1、讨论解决能源危机的思路(节约现有能源,开发新能源) 2、讨论提高燃料燃烧利用率的方法 3、了解海底“可燃冰” 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提出问题]:化石燃料被人们广泛使用,是因为它燃烧能产生大量的热,那么是不是只有燃烧才能产生热量? [实验7-4]:教师演示,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触摸、感觉 [学生活动]:记录现象,描述感觉,分析得出结论:不仅燃烧,其它反应也可能放热 [推测]:是不是有些反应会吸收热量?有例子吗? [学生讨论]:生活中的化学反应能量变化,举例说明 [课堂总结]:学完本节内容你有何收获? [课堂练习]:略 [作业 ]: 书P139习题1-5, [板书设计]:课题2 燃料和热量化石燃料1、 煤和石油2、 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CH4二、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放热和吸热反思:教学时要充分发挥化学课程对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积极作用,注意从学生熟悉的身边现象入手,寻找新的视角和切入点,引导他们感受身边的化学物质和化学变化,增强学习的兴趣,发现问题、展开研究以获得新的知识和经验,加深对化学知识在生活实际中应用的认识,关注人类面临的与化学相关的社会问题。
课题3 :使用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 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1) 运用模拟实验,认识酸雨的危害2)运用讨论的方法,获取更多的新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2)激发更强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1、了解化石燃料对环境的影响 2、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教学难点 1、逐步培养学生对现有资料进行分析的能力 2、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的能力教学过程:[导课]同学们,你们家里做饭时用的是什么燃料?我们烧水时为什么要开窗或开换气扇?走在路上,一辆汽车从你身边经过你有什么感觉? 燃料的使用,给人们的生活提供能量、带来方便的同时,却对环境造成了不良的影响一、燃料燃烧对空气的影响[介绍]:煤燃烧时会产生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这些气体对空气和我们的生活环境造成什么影响呢?我们来做个实验:[活动探究]:(酸雨危害的模拟实验)组织学生讨论、观察[结论]: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易溶于水,当溶解在雨水中时,就形成了酸雨[展示]:酸雨危害的图片[讨论]:在城市内几乎不使用煤作燃料,可生活环境为什么也会如此恶劣?这是什么引起的?[过渡]:汽油和柴油作为多数汽车的燃料,它们燃烧时产生的尾气中主要含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