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分析.doc.docx
6页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相关心理社会因素分析 【摘要】 目的 了解医学本科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及其心理社会影响因素方法 分层整群抽取宁夏医科大学483名本科生,进行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焦虑自评量表、个人评价问卷、父母养育方式量表、特质应对方式问卷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测查结果 ①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其中人际关系明显障碍者占%②ICSDS总分与SAS总分、TCSQ总分、消极应对、父亲因子Ⅱ、Ⅵ、母亲因子Ⅲ、Ⅳ、Ⅴ呈正相关;与PEI总分、社会支持、积极应对、父亲因子Ⅰ、母亲因子Ⅰ呈非常显著负相关③消极应对、主观支持、PEI总分、SAS总分、父亲因子Ⅵ及母亲因子Ⅰ依次进入回归方程结论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较高,应引起重视消极应对方式对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影响最大,其次是主观支持因素 【关键词】 医学生 人际关系困扰 心理社会因素 医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群体,许多研究表明,医学生的人际关系困扰检出率较综合院校大学生高、严重困扰所占比例大[1-2]20XX年,李秋丽[3]调查结果显示,医学生心理咨询的主要问题中人际关系居第二位本文旨在了解我区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以便为人际关系问题咨询、治疗和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 采取分层整群抽样,抽取宁夏医科大学20XX—20XX级15个班,共500人,发放问卷500份,回收有效答卷483份,回收有效率%其中男生182人,女生301人;一年级129人、二年级107人、三年级137人、四年级110人;年龄17~23岁,平均岁 工具和方法 使用人际关系综合诊断量表[4]人际关系困扰总分≤8分者为“无人际关系困扰”,9~14分者为“轻度人际关系困扰”,15~28分者为“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其中得分≥20分者为“明显人际关系障碍”父母养育方式量表[5]:父亲6个分量表包括情感温暖、理解,惩罚严厉,过分干涉,偏爱被试,拒绝、否认,过度保护;母亲5个分量表包括情感温暖、理解,过干涉、过保护,拒绝、否认,惩罚、严厉,偏爱被试焦虑自评量表[5]、个人评价问卷[5]、特质应对方式问卷[5]以及社会支持评定量表[5]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测试,统一规范测试前指导语,学生匿名笔答上述问卷,施测时间大约40min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统计软件,进行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Stepwise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2 结果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 医学生无人际关系困扰者占%,轻度人际关系困扰者占%,较严重人际关系困扰者占%,其中,明显人际关系障碍者占%。
表1 TCSDS总分与PEI、SAS、TCSQ、SSES总分及各因子相关分析(略)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各影响因素的相关性 ICSDS总分与SAS总分、TCSQ总分、消极应对、父亲因子Ⅱ、Ⅵ、母亲因子Ⅲ、Ⅳ、Ⅴ呈正相关;与父亲因子Ⅴ、母亲因子Ⅱ呈正相关;与PEI总分、SSES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对支持利用度、积极应对、父亲因子Ⅰ、母亲因子Ⅰ呈负相关,见表1、2 表2 TCSDS总分与EMBU各因子相关分析(略)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各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ICSDS总分为应变量,从表1、2中选取所有因子为自变量,在a入=,a出= 水平上进行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结果进入线性方程的变量依次有消极应对、SAS总分、主观支持、PEI总分、父亲因子Ⅵ及母亲因子Ⅰ,见表3 表3 ICSDS总分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略) 3 讨论 从本研究结果来看,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状况不乐观,总检出率为%,高于汪雪莲[2]和刘力勇[6]对医学生的调查结果,严重困扰所占比例大,高于综合院校大学生的调查结果[1],高校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加强人际关系相关教育 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的发生是多种因素综合影响的结果,调查发现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与本身焦虑情绪、自我评价、特质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家庭教养方式之间密切相关。
从自我评价和焦虑情绪看,医学生自我评价水平越高,越自信,焦虑情绪越少,其人际困扰就越少从社会支持和应对方式看,医学生获得社会支持越多,包括精神上鼓励或物质上的帮助,体验到的支持越强烈,当遇到应激事件就越可能采取积极应对方式,能正确接纳问题、及时寻求他人支持或与朋友倾诉,其人际困扰就越少;相反,获得的社会支持越少,经常采取消极应对方式,如对抗、逃避、幻想、自责的医学生,其人际困扰就越多从家庭教养方式看,在成长过程中父母采取温暖、理解的教养方式可减少子女人际关系困扰,而过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或过度保护、偏爱子女的教养方式可加重子女的人际关系困扰父母更多的理解、关怀,温情和体贴,使子女感受到被爱,体验到信任和安全感,在碰到困难时,能很快缓和负性情绪,人际困扰就越少相反,如果父母对子女非常严厉,经常采用惩罚、拒绝的态度,对待子女冷漠、疏远、漠不关心则会伤害他们的自尊心、自信心,子女易产生无能、无价值感和自卑感,这种不信任感和对周围社会产生不安全感会在成长中泛化,扩散到新的人际环境中,从而变得敏感、多疑,不敢信任别人,同时也怀疑别人对自己的信任,因而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友好的关系由于父母的过度保护及偏爱,子女减少了与他人交往、适应社会的机会,而逐渐变得依赖、被动。
因此,要改善医学生人际困扰现状,应提倡科学民主的家庭教养方式 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提示,消极应对方式是影响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最重要的因素,其次是主观支持因素在平时的心理咨询中也可以看到,经常采用消极被动、非适应性应对方式的学生,他们喜欢独处,不擅于创造条件去寻找朋友,在遇到困难时总是否认现实、放弃努力、靠烟酒消愁、甚至产生药物依赖等,这种消极被动应对方式严重限制学生社会人际交往发展,造成人际交往的严重障碍,长此以往,就陷入孤独、困窘、紧张的人际状态中 【参考文献】 [1] 陈秀芹.大学生人际关系行为困扰的调查及对策[J].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XX,25:38-140. [2] 汪雪莲,许能锋,杨德辉,等.医学生人际关系困扰及其影响因素[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XX,19:247-250. [3] 李秋丽.医学院校学生心理咨询问题分析[J].中华现代医学与临床,20XX,6:107-108. [4] 郑日昌.大学生心理诊断[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6:339-341. [5] 汪向东,王希林,马弘.心理卫生评定量表手册增订版[M].北京:中国心理卫生杂志社,1999: [6] 刘力勇,刘建冲,李丽娜.医学生的人际困扰及其应对策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XX,16:419-4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