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土建)【完整版】.pdf
36页一级造价工程师《案例分析》(土建)【完整版】 本章授课思路: 考试大纲→基础知识点与专项训练→多方案选优方法的应用 第一步:考试大纲 1.工程设计、施工方案综合评价; 2.工程设计、施工方案比选与优化; 3.工程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特别说明: 此章知识点与第四章组合形成一道综合案例的可能性最大 第二步:基础知识点与专项训练 本章的基础知识点主要包括: 1.资金等值的计算; 2.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的计算 3.功能权重系数的计算 基础知识点一:资金等值计算 1.目标:重点掌握现金流量图的绘制及资金折现的计算,即 P、F、A 之间的关系 2.现金流量图的绘制 现金流量图包括三大要素:大小(表示资金数额)、流向(现金流入或流出)、时间点(现金流入或流出所发生的时间) 如下图: 3.资金等值计算公式 资金等值计算公式表 公式名称 已知项 欲求项 系数符号 公式 一次支付终值公式 P,i,n F (F/P,i,n),一次支付终值系数 一次支付现值公式 F,i,n P (P/F,i,n),一次支付现值系数 等额资金终值公式 A, i, n F (F/A,i,n),年金终值系数 等额资金偿债基金公式 F,i,n A (A/F,i,n),偿债基金系数 等额资金回收公式 P,i,n A (A/P,i,n),资金回收系数 等额资金现值公式 A, i, n P (P/A,i,n),等额系列现值系数 (2)资金等值计算 P0=-100+(-50)×(P/F,i,1)-1000 × (P/F,i,2)+A×(P/A,i,11)× (P/F,i,2) F(13)=-100× (F/P,i,13)-50×(F/P,i,12)-1000×(F/P,i,11)+70(F/A,i,11) 4.说明 (1)注意净现值与费用现值的区别; (2)注意净年值与费用年值的区别。
5.专项训练 训练 1 背景:某企业拟建一座节能综合办公楼,建筑面积为 25000m2,其工程设计方案部分资料如下: 采用装配式钢结构框架体系,预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楼板,装饰、保温、防水三合一复合外墙,双玻断桥铝合金外墙窗,叠合板上现浇珍珠岩保温屋面单方造价为 2020 元/m2 方案设计使用寿命均按 50 年计,基准折现率为 10%,方案年运行和维修费用为 78 万元,每 10 年大修一次,费用为 900 万元 问题:绘制该方案的现金流量图,并列式计算该方案的费用现值、费用终值、年度寿命周期经济成本 【答案】 该方案的现金流量图如下: 费用现值=2.5×2020+78×(P/A,10%,50)+900×(P/F,10%,10)+900×(P/F,10%,20)+900×(P/F,10%,30)+900×(P/F,10%,40)=6375.59 万元 费用终值=2.5×2020×(F/P,10%,50)+78×(F/A,10%,50)+900×(F/P,10%,40)+900×(F/P,10%,30)+900×(F/P,10%,20)+900×(F/P,10%,10)=748435.58 万元 年度寿命周期经济成本=78+{2020×2.5+900× [(P/F,10%,10)+(P/F ,10% ,20)+(P/F ,10% ,30)+(P/F,10%,40)] }×(A/P,10%,50)=643.04 万元 训练 2 教材【案例十五】(摘录) 背景: 某建设单位拟建一幢建筑面积为 8650m2的综合办公楼,该办公楼供暖热源拟由社会热网公司提供,室内采暖方式考虑为低温地热辐射(地热盘管)采暖。
有关投资和费用资料如下: (1)一次性支付社会热网公司入网费 60 元/m2,每年缴纳外网供暖费用为 28 元/m2(其中包含应由社会热网公司负责的室内外维修支出费用 5 元/m2) (2)室内外工程初始投资为 130 元/m2;每年日常维护管理费用 6 元/m2;该方案应考虑室内有效使用面积增加带来的效益(按每年 2 元/m2计算) (3)不考虑建设期的影响,初始投资设在期初方案的使用寿命均为 50年,大修周期均为 15 年,每次大修费用均为 16 元/m2不计残值 表 2-29 现值系数表 n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P/A, 6%,n) 7.3601 9.7122 11.4699 12.7834 13.7648 14.4982 15.0463 15.4558 15.7619 (P/F, 6%,n) 0.5584 0.4173 0.3118 0.2330 0.1741 0.1301 0.0972 0.0727 0.0543 问题: 1.试计算该方案的初始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每次大修费用。
2.绘制该方案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现金流量图,并计算其费用现值,现值系数见表 2-29 【答案】 问题 1: 初始投资费用、年运行费用、每次大修费用: 初始投资费用:WB=60×0.8650+130×0.8650=164.35(万元) 年运行费用:WB'=28×0.8650+(6-2)×0.8650=27.68(万元) 每次大修费用:16×0.8650=13.84(万元) 问题 2: 全寿命周期费用现金流量图: 图 2-14 方案的全寿命周期费用现金流量图 费用现值: P=27.68×(P/A,6%,50)+13.84×(P/F ,6%,15)+13.84×(P/F ,6%,30)+13.84×(P/F ,6%,45)+164.35 =27.68×15.7619+13.84×0.4173+13.84×0.1741+13.84×0.0727+164.35 =609.83(万元) 基础知识点二:普通双代号网络计划时间参数等的计算 1.目标: 重点掌握普通双代号网络计划的识读、 虚工作的补充、 时间参数的计算及关键线路的判定。
2.识读双代号网络计划 (1)组成:节点与箭线 (2)逻辑关系:紧前、紧后、平行 3.虚工作的补充 常用于某几项工作需共用一个班组、共用一台机械的资源受限制的项目现场 4.六大时间参数的计算 ESi-j=0(i=1) ESi-j=ESh-i+Dh-i ESi-j=max{ESh-i+Dh-i} EFi-j=ESi-j+Di-j Tp=max{EFi-n} LFi-n=T LFi-j=min{LFj-k-Dj-k} LSi-j=LFi-j-Di-j TFi-j=LSi-j-ESi-j=LFi-j-EFi-j FFi-j=ESj-k-ESi-j-Di-j=ESj-k-EFi-j FFi-n=Tp-ESi-n-Di-n=Tp-EFi-n 5.关键线路的确定(计划工期的判定) 判定原则: ①从起点节点到终点节点为止,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 ②T计划=T合同,工作总时差为零的线路 ③T计划<T合同,工作总时差最小的线路 ④根据最早完成时间从后往前推算得出 6.总时差的计算与应用 (1)TFi-j=LSi-j-ESi-j (2)TFi-j=LFi-j-EFi-j (3)某工作的总时差 TFi-j=min{关键线路持续时间之和-该工作所路的持续时间之和} (4)某工作的总时差 TFi-j=FFi-j+min{TFj-k} 主要应用:工期索赔(详见教材第 5 章) 7.专项训练 改编教材第二章案例十二 背景: 某工程双代号施工网络计划如图 2-3 所示,该进度计划已经监理工程师审核批准,合同工期为 23 个月。
图 2-3 双代号施工网络计划 问题: 1.如果工作C和工作G需共用一台施工机械且只能按先C后G顺序施工, 请在网络图上补充虚箭线 2.计算调整后该施工网络计划的计算工期为多少个月?满足合同要求吗?关键工作有哪些? 3.计算调整后该网络计划中工作 B、C、G 的总时差和自由时差 『正确答案』 问题 1: 问题 2. 采用枚举法: 线路 1:A→C→D→F 线路:4+2+6+8=20(月) 线路 2:A→C→G→H 线路:4+2+6+11=23(月) 线路 3:A→E→F 线路:4+7+8=19(月) 线路 4:A→E→H 线路:4+7+11=22(月) 线路 5:B→G→H 线路:2+6+11=19(月) 故 A→C→G→H 线路为关键线路,计划工期=23 月,满足合同要求 关键工作为 A、C、G、H 问题 3: B 工作的总时差=23-19=4 个月,自由时差=4-0=4 个月或=6-2=4 个月 C、G 工作因为是关键工作,所以总时差、自由时差均为 0 基础知识点三:功能权重系数的计算 1.目标:功能权重系数的计算有多种方法,如重要程度系数法、0-1 评分法与 0-4 评分法,它是综合评分法、价值工程应用的基础参数。
2.重要程度系数法 (1)基本原理及解题思路 ●首先专家确定设计或施工方案的评价指标体系 ●然后分析给出各功能(指标)的重要程度系数 ●最后计算各功能(指标)的权重 即:某功能(指标)权重=该功能(指标)重要程度系数/∑各功能(指标)重要程度系数 (2)专项训练 教材第二章案例三摘录 背景:某大型综合楼建设项目,现有 A、B、C 三个设计方案,经专家组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①初始投资;②年维护费用;③使用年限;④结构体系; ⑤墙体材料; ⑥面积系数; ⑦窗户类型 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系数依次为 5、3、2、4、3、6、1 问题:如果按上述 7 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 A、B、C 三个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审,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 答案: 各指标重要程度的系数之和:5+3+2+4+3+6+1=24 初始投资的权重:5/24=0.208 年维护费用的权重:3/24=0.125 使用年限的权重:2/24=0.083 结构体系的权重:4/24=0.167 墙体材料的权重:3/24=0.125 面积系数的权重:6/24=0.250 窗户类型的权重:1/24=0.042 3.0-1 评分法 (1)基本原理及解题思路 ●根据各功能因素重要性之间的关系,将各功能一一对比,重要者得 1分,不重要的得 0 分。
●为防止功能指数中出现零的情况,需要将各功能总得分分别加 1 进行修正后再计算其权重 ●最后用修正得分除以总得分即为功能权重 即:某项功能重要系数=该功能修正得分/∑各功能修正得分 (2)专项训练 背景:某工程设计方案,有关专家决定从四个功能(分别以 F1、F2、F3、F4表示)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若四个功能之间的重要性关系排序为F2>F1>F4>F3 问题:采用 0-1 评分法确定各功能的权重,并将计算结果填入表 2.1 中 表 2.1 指标重要程度评分表 F1 F2 F3 F4 功能得分 修正得分 功能重要系数 F1 F2 F3 F4 合计 『正确答案』详见计算表 2.2 表 2.2 指标权重计算表 F1 F2 F3 F4 功能得分 修正得分 功能重要系数 F1 × 0 1 1 2 3 0.3 F2 1 × 1 1 3 4 0.4 F3 0 0 × 0 0 1 0.1 F4 0 0 1 × 1 2 0.2 合计 6 10 1 4.0-4 评分法 (1)基本原理及解题思路 ●按 0-4 评分法的规定,两个功能因素比较时,其相对重要程度有以下三种基本情况: 很重要的功能因素得 4 分,另一很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 0 分; 较重要的功能因素得 3 分,另一较不重要的功能因素得 1 分; 同样重要的功能因素各得 2 分。
●计算汇总各功能得分 ●计算功能权重 即:某项功能重要系数=该功能得分/∑各功能得分 (2)专项训练 背景:某工程技术方案,有关专家决定从四个功能(分别以 F1、F2、F3、F4表示)对不同方案进行评价,若四个功能之间的重要性关系为:F1与 F2同等重要,F1相对 F4较重要,F2相对 F3很重要 问题:采用 0-4 评分法确定各功能的权重,并将计算结果填入答题纸表 2.3 中 (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表 2.3 指标重要程度评分表 F1 F2 F3 F4 功能得分 功能重要系数 F1 F2 F3 F4 合计 『正确答案』 详见计算表 2.4 表 2.4 指标权重计算表 F1 F2 F3 F4 功能得分 功能重要系数 F1 × 2 4 3 9 0.375 F2 2 × 4 3 9 0.375 F3 0 0 × 1 1 0.042 F4 1 1 3 × 5 0.208 合计 24 1 第三步:多方案选优方法的应用 主要包括以下 7 种选优方法: 1.方法一:综合评分法 2.方法二:最小费用法 3.方法三:费用效率法 4.方法四:价值工程法 5.方法五:网络计划优化法 6.方法六:影响因素分析法(方程式法) 7.方法七:决策树法 说明:以上方法可以与第 4 章招投标的知识点相结合,形成综合案例。
教材精讲班重点介绍各方法的原理及应用,习题班重点解析综合案例 典型案例一:综合评分法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 (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点 1.特点 综合评分法,也称综合评价法或加权评分法 2.基本原理与解题思路 (1)针对方案评价的特性及要求,确定评价指标; (2)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分配指标权重;或是用 0-1、0-4 评分法计算权重 说明:一般为规范化的权重系数,即用 wi表示第 i 个指标的权重,满足ΣWi=1 (3)根据相应的评价标准,分别对各备选方案的各个评价指标打分; (4)将各项指标所得分数与其权重相乘并汇总,得出各备选方案的综合得分; 说明: 式中: S—备选方案综合得分; Si—某方案在评价指标 i 上的得分; wi—评价指标 i 的权重; n—评价指标数 (5)选择综合得分最高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二)教材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七】(问题 1:综合评价法) 背景: 某智能大厦的一套设备系统有 A、B、C 三个采购方案,其有关数据见表 2-16 表 2-16 设备系统各采购方案数据 方案项目 A B C 购置费和安装费(万元) 520 600 700 年度使用费(万元/年) 65 60 55 使用年限(年) 16 18 20 大修周期(年) 8 10 10 大修费(万元/次) 100 100 110 残值(万元) 17 20 25 问题: 1.拟采用加权评分法选择采购方案,对购置费和安装费、年度使用费、使用年限三个指标进行打分评价,打分规则为:购置费和安装费最低的方案得 10 分,每增加 10 万元扣 0.1 分;年度使用费最低的方案得 10 分,每增加 1 万元扣 0.1 分;使用年限最长的方案得 10 分,每减少 1 年扣 0.5 分;以上三指标的权重依次为 0.5、 0.4 和 0.1。
应选择哪种采购方案较合理? (计算过程和结果直接填入表 2-18 中) 表 2-18 综合得分计算表 (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指标名称 权重 A B C 购置费和安装费 0.5 年度使用费 0.4 使用年限 0.1 综合得分 『正确答案』 问题 1: 根据背景已知条件计算各方案各指标得分, 然后乘以权重得出各方案各指标综合得分, 汇总后得到方案的综合得分 表 2-19 综合得分计算表 指标名称 权重 A B C 购置费和安装费 0.5 10.00 10-(600-520)/10×0.1=9.20 10-(700-520)/10×0.1=8.20 年度使用费 0.4 10-(65-55)×0.1=9.00 10- (60-55) ×0.1=9.50 10.00 使用年限 0.1 10-(20-16)×0.5=8.00 10- (20-18) ×0.5=9.00 10.00 综合得分 10×0.5+9×0.4+8×0.1=9.40 9.2×0.5+9.5×0.4+9×0.1=9.30 8.2×0.5+10×0.4+10×0.1=9.10 根据上表可以得出结论,方案 A 综合得分最高,选择采购方案 A 较合理。
【案例三-问题 2】 背景: 某大型综合楼建设项目,现有 A、B、C 三个设计方案,经造价工程师估算的基础资料,见表 2-10所示 表 2-10 各设计方案的基础资料 A B C 初始投资(万元) 4000 3000 3500 维护费用 (万元/年) 30 80 50 使用年限(年) 70 50 60 经专家组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为:①初始投资;②年维护费用;③使用年限;④结构体系;⑤墙体材料;⑥面积系数;⑦窗户类型各指标的重要程度系数依次为 5、3、2、4、3、6、1各专家对指标打分的算术平均值,见表 2-11 表 2-11 各设计方案的评价指标得分 A B C 初始投资 8 10 9 年维护费用 10 8 9 使用年限 10 8 9 结构体系 10 6 8 墙体材料 6 7 7 面积系数 10 5 6 窗户类型 8 7 8 问题: 如果按上述 7 个指标组成的指标体系对 A、B、C 三个设计方案进行综合评审,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用综合评分法选择最佳设计方案计算结果均保留三位小数) 『正确答案』 1.计算各指标的权重 各指标重要程度的系数之和为 5+3+2+4+3+6+1=24 初始投资的权重:5/24=0.208 年维护费用的权重:3/24=0.125 使用年限的权重:2/24=0.083 结构体系的权重:4/24=0.167 墙体材料的权重:3/24=0.125 面积系数的权重:6/24=0.250 窗户类型的权重:1/24=0.042 2.计算各方案的综合得分 A 方案:8×0.208+10×0.125+10×0.083+10×0.167+6×0.125+10×0.250+8×0.042=9.000 B 方案:10×0.208+8×0.125+8×0.083+6×0.167+7×0.125+5×0.250+7×0.042=7.165 C 方案:9×0.208+9×0.125+9×0.083+8×0.167+7×0.125+6×0.250+8×0.042=7.791 结论:A 方案的综合得分最高,故选择 A 方案为最佳设计方案。
典型案例二:最小费用法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 (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点 属于考点频率较高的知识点,要求学员熟练掌握最小费用法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 1.应用说明 应用前提:如各方案的产出价值相同,或方案能满足同样的需要但其产出价值难以用价值形态计量时,可采用最小费用法进行方案的比较选择,选取费用最小(最经济)的方案为最优方案 最小费用法的计算方法包括静态和动态法静态即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动态则需折现计算考试要求考虑资金时间价值,即动态法动态常用指标包括现值和年值,常见解题思路为: ①费用现值法:首先画出各方案的费用流量图;然后按基准折现率,将各方案计算期内各个不同时点上发生的费用均折算至建设期初,计算现值之和;最后根据现值大小确定最优方案一般适用于计算期相同的方案 ②费用年值:首先画出各方案的费用流量图;然后按基准折现率,将各方案计算期内各个不同时点上发生的费用分摊到计算期内,计算各年的等额年值;最后根据年值大小确定最优方案一般适用于计算期不同的方案 使用最小费用法应注意以下问题: ①被比较方案应具有相同的产出价值,或能满足同样的需要 ②费用现值,要求被比较方案具有相同的计算期;否则用年金比较。
③站位不同,结论选用不同如站位施工合同中的业主方,支付工程款最少的方案最优,如站位承包商,则得到工程款最多的方案最优 (二)教材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十六】(可与第 4 章相结合) 背景: 某建设单位通过招标与某施工单位签订了施工合同,该合同中部分条款如下: 1.合同总价为 5880 万元,其中基础工程 1600 万元,上部结构工程 2880万元,装饰装修工程 1400 万元; 2.合同工期为 15 个月,其中基础工程工期为 4 个月,上部结构工程工期为 9 个月,装饰装修工程工期为 5 个月;上部结构工程与装饰装修工程工期搭接 3 个月; 3.工期提前奖为 30 万元/月,误期损害赔偿金为 50 万元/月,均在最后 1个月结算时一次性结清; 4.每月工程款于次月初提交工程款支付申请表,经工程师审核后于第 3个月末支付 施工企业在签订合同后,经企业管理层和项目管理层分析和计算,基础工程和上部结构工程均可压缩工期 1 个月,但需分别在相应分部工程开始前增加技术措施费 25 万元和 40 万元 假定月利率按 1%考虑,各分部工程每月完成的工作量相同且能及时收到工程款。
问题: 1.若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施工单位应选择什么施工方案组织施工?说明理由 2.从施工单位的角度绘制只加快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现金流量图, 并计算该图例下施工单位工程款的现值 3.从施工单位的角度绘制基础工程和上部结构工程均加快的施工方案现金流量图 表 2-30 现值系数表 n 2 3 4 5 8 9 10 13 (P/A,1%,n) 1.970 2.941 3.902 4.853 7.625 8.566 9.471 12.134 (P/F,1%,n) 0.980 0.971 0.961 0.951 0.923 0.914 0.905 0.879 『正确答案』 问题 1: 若不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施工单位应选择只加快基础工程的施工方案 因为基础工程加快 1 个月,增加的措施费为 25 万元,小于工期提前奖 30 万元/月,而上部结构工程加快 1 个月增加的措施费为 40 万元,大于工期提前奖 30 万元/月 问题 2: A1=1600/3=533.33(万元/月) A2=2880/9=320(万元/月) A3=1400/5=280(万元/月) 从施工单位的角度绘制只加快基础工程施工方案的现金流量图,见图 2-15。
现值=-25+A1(P/A,i,3)(P/F,i,2)+A2(P/A,i,9)×(P/F,i,5)+A3(P/A,i,5)(P/F,i,11)+30(P/F,i,16) =-25+533.33×2.941×0.980+320×8.566×0.951+280×4.853×(1+1%)-11+30×(1+1%)-16 =5362.50(万元) 问题 3:从施工单位角度绘制基础工程和上部结构工程均加快的施工方案现金流量图,如下图所示 典型案例三:费用效率法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 (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点 1.说明:费用效率法是寿命周期成本评价方法中的一种,一般适用于投资较大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主要原理及解题思路 (1)首先对各投资方案的投资“成果”进行分析,明确系统效率(SE)的主要内容,并将系统效率定量化,即计算 SE; (2)再分析各投资方案的寿命周期成本(LCC),包括资金成本、环境成本和社会成本对各成本内容进行分析计算,如:建设成本(设置费)、使用成本(维持费)、环境成本等,并汇总计算 LCC; (3)计算各投资方案的费用效率:CE=SE/LCC; (4)选择费用效率值最大的投资方案为最优方案。
(二)教材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九】 背景: 某特大城市为改善目前已严重拥堵的城市主干道的交通状况,拟投资建设一交通项目,有地铁、轻轨和高架道路 3 个方案该 3 个方案的使用寿命均按 50 年计算,分别需每 15 年、10 年、20 年大修一次单位时间价值为 10元/小时,基准折现率为 8%,其他有关数据见表 2-22、表 2-23 不考虑建设工期的差异,即建设投资均按期初一次性投资考虑,不考虑动拆迁工作和建设期间对交通的影响,3 个方案均不计残值,每年按 360 天计算 寿命周期成本和系统效率计算结果取整数,系统费用效率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表 2-22 各方案基础数据表 方案 地铁 轻轨 高架道路 建设投资(万元) 1000000 500000 300000 年维修和运行费(万元/年) 10000 8000 3000 每次大修费(万元/次) 40000 30000 20000 日均客流量(万人/天) 50 30 25 人均节约时间(h/人) 0.7 0.6 0.4 运行收入(元/人) 3 3 0 土地升值(万元/年) 50000 40000 30000 表 2-23 现值系数表 n 10 15 20 30 40 45 50 (P/A,8%,n) 6.710 8.559 9.818 11.258 11.925 12.108 12.233 (P/F,8%,n) 0.463 0.315 0.215 0.099 0.046 0.031 0.021 问题: 1.3 个方案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各为多少? 2.若采用寿命周期成本的费用效率(CE)法,应选择哪个方案? 3.若轻轨每年造成的噪声影响损失为 7000 万元, 将此作为环境成本, 则在地铁和轻轨 2 个方案中,哪个方案较好? 分析思路: Lcc=1+100(A/P,8%,50)+4(P/F,8%,15)(A/P,8%,50)+4(P/F,8%,30)(A/P,8%,50)+4(P/F,8%,45)(A/P,8%,50) 『答案』 问题 1: 计算地铁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D (1)年度建设成本(设置费) ICD=1000000(A/P,8%,50)=1000000/12.233=81746(万元) (2)年度使用成本(维持费) SCD=10000+40000[(P/F,8%,15)+(P/F,8%,30)+(P/F,8%,45)](A/P,8%,50)=10000+40000(0.315+0.099+0.031)/12.233=11455(万元) (3)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D=ICD+SCD=81746+11455=93201 万元 2.计算轻轨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Q (1)年度建设成本(设置费) ICQ=500000(A/P,8%,50)=500000/12.233=40873(万元) (2)年度使用成本(维持费) SCQ=8000+30000[(P/F,8%,10)+(P/F,8%,20)+(P/F,8%,30)+(P/F,8%,40)](A/P,8%,50)=8000+30000(0.463+0.215+0.099+0.046)/12.233=10018(万元) (3)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Q=ICQ+SCQ=40873+10018=50891(万元) 3.计算高架道路的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G (1)年度建设成本(设置费) ICG=300000(A/P,8%,50)=300000/12.233=24524(万元) (2)使用成本(维持费) SCG=3000+20000[(P/F,8%,20)+(P/F,8%,40)](A/P,8%,50) =3000+20000(0.215+0.046)/12.233=3427(万元) (3)年度寿命周期成本 LCCG=ICG+SCG=24524+3427=27951(万元) 问题 2: 1.计算地铁的年度费用效率 CED (1)年度系统效率 SED SED=50×(0.7×10+3)×360+50000=230000(万元) (2)CED=SED/LCCD=230000/93201=2.47 2.计算轻轨的年度费用效率 CEQ (1)年度系统效率 SEQ SEQ=30×(0.6×10+3)×360+40000=137200(万元) (2)CEQ=SEQ/LCCQ=137200/50891=2.70 3.计算高架道路的年度费用效率 CEG (1)年度系统效率 SEG SEG=25×0.4×10×360+30000=66000(万元) (2)CEG=SEG/LCCG=66000/27951=2.36 由于轻轨的费用效率最高,因此,应选择建设轻轨。
问题 3: 将 7000 万元的环境成本加到轻轨的寿命周期成本上,则轻轨的年度费用效率 CEQ=SEQ/LCCQ=137200/(50891+7000)=2.37 由问题 2 可知,CED=2.47>CEQ=2.37,因此,若考虑将噪声影响损失作为环境成本,则地铁方案优于轻轨方案 典型案例四:价值工程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 (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点 1.价值工程的原理 价值工程理论的目的:以最低的寿命周期成本,可靠地实现用户要求的功能,即达到所需功能时应满足寿命周期成本最小 即:V=F/C 2.价值工程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 利用价值工程进行多方案选优的解题思路如下: (1)确定各项功能的功能重要系数: 运用 0-1 评分法或 0-4 评分法对功能重要性评分,并计算功能重要性系数(即功能权重); (2)计算各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 根据专家对功能的评分表和功能重要性系数,分别计算各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 (3)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FI): 各方案的功能指数=该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Σ各方案加权得分; (4)计算各方案的成本指数(CI): 各方案的成本指数=该方案的成本或造价/Σ各方案成本或造价; (5)计算各方案的价值指数(VI): 各方案的价值指数=该方案的功能指数/该方案的成本指数; (6)方案选择: 比较各方案的价值指数,选择价值指数最大的为最优方案。
3.价值工程在成本改进中的应用 主要解题思路如下: (1)计算各项功能的功能指数 FI: FI=该功能得分/Σ各功能得分 说明:此处功能可理解为影响成本的因素或分部分项工程 (2)计算各项功能的成本指数 CI: CI=该功能的成本或造价/Σ各功能的成本或造价 (3)计算各项功能的价值指数 VI: VI=该功能项目的功能指数/该功能项目的成本指数 (4)确定各项功能的目标成本 某项功能的目标成本=该功能项目的功能指数×总目标成本 (5)确定各项功能的成本降低期望值△C: 某项功能的成本降低值△C=该功能的目前成本(改进前的成本)-该功能的目标成本 (6)结论:把成本降低额最大的功能列为首要成本改进对象 (二)教材典型案例解析 教材第二章【案例二】(0-4 评分法,价值工程,多方案选优) 背景: 某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为改善本市越江交通状况,拟定了以下两个投资方案 方案 1:在原桥基础上加固、扩建该方案预计投资 40000 万元,建成后可通行 20 年这期间每年需维护费用 1000 万元每 10 年需进行一次大修,每次大修费用为 3000 万元,运营 20 年后报废时没有残值。
方案 2:拆除原桥,在原址建一座新桥该方案预计投资 120000 万元,建成后可通行 60 年这期间每年需维护费用 1500 万元每 20 年需进行一次大修, 每次大修费用为 5000 万元, 运营 60 年后报废时可回收残值 5000 万元 不考虑两方案建设期的差异,基准收益率为 6% 该城市投资有限公司聘请专家对越江大桥应具备的功能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从 F1、F2、F3、F4、F5共 5 个方面对功能进行评价F1和 F2同样重要,F4和 F5同样重要,F1相对于 F4很重要,F1相对于 F3较重要;专家对两个方案的 5 个功能的评分结果见表 2-7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表见表 2-8 表 2-7 各方案功能评分表 功能项目 方案 1 方案 2 F1 6 10 F2 7 9 F3 6 7 F4 9 8 F5 9 9 表 2-8 资金时间价值系数表 n 10 20 30 40 50 60 (P/F,6%,n) 0.5584 0.3118 0.1741 0.0972 0.0543 0.0303 (A/P,6%,n) 0.1359 0.0872 0.0726 0.0665 0.0634 0.0619 问题: 1.计算各功能的权重。
权重计算结果保留 3 位小数) 2.列式计算两方案的年费用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3.若采用价值工程方法对两方案进行评价,分别列式计算两方案的成本指数(以年费用为基础)、功能指数和价值指数,并根据计算结果确定最终应入选的方案计算结果保留三位小数) 4.若未来将通过收取车辆通行费的方式收回该桥梁投资和维持运营, 预计机动车年通行量不会少于1500 万辆,分别列式计算两方案每辆机动车的平均最低收费额计算结果保留 2 位小数) 『答案』 问题 1: 根据背景资料所给出的条件,各功能指标权重的计算结果见表 2-9 表 2-9 各功能权重计算表 F1 F2 F3 F4 F5 得分 权重 F1 × 2 3 4 4 13 0.325 F2 2 × 3 4 4 13 0.325 F3 1 1 × 3 3 8 0.200 F4 0 0 1 × 2 3 0.075 F5 0 0 1 2 × 3 0.075 合计 40 1.000 问题 2: 解:计算各方案的年费用 1.方案 1 的年费用: 1000+40000×(A/P,6%,20)+3000×(P/F,6%,10)×(A/P,6%,20) =1000+40000×0.0872+3000×0.5584×0.0872=4634.08(万元) 2.方案 2 的年费用: 1500+120000×(A/P,6%,60)+5000×(P/F,6%,20)(A/P,6%,60)+5000×(P/F,6%,40) (A/P,6%,60)-5000×(P/F,6%,60) (A/P,6%,60) =1500+120000×0.0619+5000×0.3118×0.0619+5000×0.0972×0.0619-5000×0.0303×0.0619 =9045.21(万元) 问题 3: 解:计算各方案的成本指数、功能指数和价值指数,并根据价值指数选择最佳方案。
1.计算各方案成本指数 方案 1:C1=4634.08/(4634.08+9045.21)=0.339 方案 2:C2=9045.21/(4638.08+9045.21)=0.661 2.计算各方案功能指数 (1)各方案综合得分 方案 1:6×0.325+7×0.325+6×0.200+9×0.075+9×0.075=6.775 方案 2: 10×0.325+9×0.325+7×0.200+8×0.075+9×0.075=8.850 (2)各方案功能指数 方案 1:F1=6.775/(6.775+8.850)=0.434 方案 2:F2=8.850/(6.775+8.850)=0.566 3.计算各方案价值指数 方案 1:V1=F1/C1=0.434/0.339=1.280 方案 2:V2=F2/C2=0.566/0.661=0.856 由于方案 1 的价值指数大于方案 2 的价值指数,故应选择方案 1 问题 4: 方案 1 的最低收费:4634.08/1500=3.09(元/辆) 方案 2 的最低收费:9045.20/1500=6.03(元/辆) 3.价值工程在成本改进中的应用 主要解题思路如下: (1)计算各项功能的功能指数 FI: FI=该功能得分/Σ各功能得分 说明:此处功能可理解为影响成本的因素或分部分项工程 (2)计算各项功能的成本指数 CI: CI=该功能的成本或造价/Σ各功能的成本或造价 (3)计算各项功能的价值指数 VI: VI=该功能项目的功能指数/该功能项目的成本指数 (4)确定各项功能的目标成本 某项功能的目标成本=该功能项目的功能指数×总目标成本 (5)确定各项功能的成本降低期望值△C: 某项功能的成本降低值△C=该功能的目前成本(改进前的成本)-该功能的目标成本 (6)结论:把成本降低额最大的功能列为首要成本改进对象 【案例一】(价值工程,多方案选优,成本控制,利润率与成本降低额的计算) 背景: 某市高新技术开发区拟开发建设集科研和办公于一体的综合大楼,其主体工程结构设计方案对比如下: A 方案:结构方案为大柱网框架剪力墙轻墙体系,采用预应力大跨度叠合楼板,墙体材料采用多孔砖及移动式可拆装式分室隔墙,窗户采用中空玻璃断桥铝合金窗,面积利用系数为 93%,单方造价为 1438/m2; B 方案:结构方案同 A 方案,墙体采用内浇外砌,窗户采用双玻塑钢窗,面积利用系数为 87%,单方造价为 1108 元/m2; C 方案:结构方案采用框架结构,采用全现浇楼板,墙体材料采用标准黏土砖,窗户采用双玻铝合金窗,面积利用系数为 79%,单方造价为 1082 元/m2。
方案各功能的权重及各方案的功能得分见表 2-1 表 2-1 各方案功能的权重及得分表 功能项目 功能权重 各方案功能得分 A B C 结构体系 0.25 10 10 8 楼板类型 0.05 10 10 9 墙体材料 0.25 8 9 7 面积系数 0.35 9 8 7 窗户类型 0.10 9 7 8 问题: 1.试应用价值工程方法选择最优设计方案 2.为控制工程造价和进一步降低费用, 拟针对所选的最优设计方案的土建工程部分, 以分部分项工程费用为对象开展价值工程分析 将土建工程划分为四个功能项目, 各功能项目得分值及其目前成本见表 2-2按限额和优化设计要求,目标成本额应控制为 12170 万元 表 2-2 各功能项目得分及目前成本表 功能项目 功能得分 目前成本(万元) A.桩基围护工程 10 1520 B.地下室工程 11 1482 C.主体结构工程 35 4705 D.装饰工程 38 5105 合计 94 12812 试分析各功能项目的目标成本及其可能降低的额度,并确定功能改进顺序 3.若某承包商以表 2-2 中的总成本加 3.98%的利润报价(不含税)中标并与业主签订了固定总价合同, 而在施工过程中该承包商的实际成本为 12170 万元, 则该承包商在该工程上的实际利润率为多少? 4.若要使实际利润率达到 10%,成本降低额应为多少? 『答案』 问题 1: 确定各项功能的功能重要系数→计算各方案的功能加权得分→计算各方案的功能指数 (FI)→计算各方案的成本指数(CI)→计算各方案的价值指数(VI)→方案选择 表 2-3 功能指数计算表如下: 方案功能 功能权重 方案功能加权得分 A B C 结构体系 0.25 10×0.25=2.50 2.50 2.00 楼板类型 0.05 10×0.05=0.50 0.50 0.45 墙体材料 0.25 8×0.25=2.00 2.25 1.75 面积系数 0.35 9×0.35=3.15 2.80 2.45 窗户类型 0.10 9×0.10=0.90 0.70 0.80 合计 9.05(9.05=2.50+0.50+2.00+3.15+0.90) 8.75 7.45 功能指数 9.05/25.25=0.358 8.75/25.25=0.347 7.45/25.25=0.295 注:表 2-3 中各方案功能加权得分之和为:9.05+8.75+7.45=25.25 2.计算各方案的成本指数,如表 2-4 所示。
表 2-4 成本指数计算表 方案 A B C 合计 单方造价(元/m2) 1438 1108 1082 3628 成本指数 0.396 0.305(0.305=1108/3628) 0.298 0.999 3.计算各方案的价值指数,如表 2-5 所示 表 2-5 价值指数计算表 方案 A B C 功能指数 0.358 0.347 0.295 成本指数 0.396 0.305 0.298 价值指数 0.904 1.138 0.990 由表 2-5 的计算结果可知,B 方案的价值指数最高,为最优方案 问题 2: 表 2-6 功能指数、成本指数、价值指数和目标成本降低额计算表 功能项目 功能评分 功能指数 FI 目前成本(万元)C 成本指数 CI 价值指数 VI=FI/CI 目标成本(万元)F 成本降低额 (万元)△C=C-F 功能改进顺序 桩基围护工程 10 0.1064 1520 0.1186 0.8971 1295 225 (1) 地下室工程 11 0.1170 1482 0.1157 1.0112 1424 58 (4) 主体结构工程 35 0.3723 4705 0.3672 1.0139 4531 174 (3) 装饰工程 38 0.4043 5105 0.3985 1.0146 4920 185 (2) 合计 94 1.0000 12812 1.0000 12170 642 问题 3: 实际利润额=总价-实际成本 实际利润率=实际利润额/实际成本额 实际利润额=12812×(1+3.98%)-12170=1151.92 万元 实际利润率=1151.92/12170=9.47% 问题 4: 若要使实际利润率达到 10%,成本降低额为多少? 设成本降低额为 X 万元,则: 利润=12812×3.98%+X 成本=12812-X 10%=(12812×3.98%+X)/(12812-X) X=701.17(万元) 典型案例五:工程网络计划的调整与优化 (一)应具备的相关知识点 1.说明 重点熟悉工期-费用优化理论在施工方案中的应用,即最经济赶工方案的制定 2.最经济赶工方案的原则 (1)在关键线路上赶;(在赶工的过程中允许其他线路成为关键线路,但一旦是关键线路始终保持) (2)有赶工潜力的且赶工费少的; (3)赶工后质量有保证。
(二)教材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十四】 背景:已知某工程的网络计划如图 2-10 所示,箭线上方括号外为正常工作时间直接费(万元),括号内为最短工作时间直接费(万元),箭线下方括号外为正常工作持续时间(天),括号内为最短工作持续时间(天)正常工作时间的间接费为 15.8 万元,间接费率为 0.20 万元/天 问题: 1.确定该工程的关键线路,并计算正常工期和总费用 2.确定该工程的总费用最低时所对应的工期和最低总费用 3.建设方提出若用 98 天完成该项目,可得奖励 6000 元,对施工方是否有利?相对于正常工期下的总费用,施工方节约(或超支)多少费用? 『答案』 问题 1: 该网络计划有六条线路,其线路长度分别为: 线路 1:1-2-6 T=20+50=70(天) 线路 2:1-2-3-4-6 T=20+24+40+30=114(天) 线路 3:1-2-3-4-5-6 T=20+24+40+22=106(天) 线路 4:1-3-4-6 T=50+40+30=120(天) 线路 5:1-3-4-5-6 T=50+40+22=112(天) 线路 6:1-5-6 T=50+22=72(天) 可知:关键线路为:1-3-4-6,计算工期为 120 天。
计算正常工期下的工程总费用: 总费用=直接费+间接费=(2.0+12.0+7.0+4.4+9.0+8.0+7.0+6.6)+15.8=71.80(万元) 问题 2: (1)计算各工作的直接费率,见表 2-28 表 2-28 各工作的直接费率计算表 工作代号 最短时间直接费-正常时间直接费(万元) 正常持续时间-最短持续时间(天) 直接费率(万元/天) 1-2 3.0-2.0 20-16 0.250 1-3 13.0-12.0 50-42 0.125 1-5 9.0-7.0 50-38 0.167 2-3 5.3-4.4 24-19 0.180 2-6 12.0-9.0 50-40 0.300 3-4 10.24-8.0 40-32 0.280 4-6 7.7-7.0 30-20 0.070 5-6 6.92-6.6 22-18 0.080 (2)第一次压缩 在关键线路上,对比工作 1-3、3-4、4-6 工作的直接费率,工作 4-6 的直接费率最小,可压缩 10天,压缩后再找出关键线路,原关键工作 4-6 变为非关键工作,所以,只能将工作 4-6 的工作时间压缩8 天,使得工作 4-6 仍为关键工作,同时,4-5、5-6 也变为关键工作,如图 2-11 所示。
第一次压缩工期 8 天,压缩后的工期为 120-8=112(天) 压缩后的总费用=71.80+0.070×8-0.2×8=70.76(万元) (3)第二次压缩 方案 1:压缩工作 1-3,直接费用率为 0.125(万元/天); 方案 2:压缩工作 3-4,直接费用率为 0.280(万元/天); 方案 3:同时压缩工作 4-6 和 5-6,组合直接费用率为(0.070+0.080)=0.150(万元/天); 故选择压缩工作 1-3,可压缩 8 天,但压缩后,工作 1-3 变为非关键工作,只能将工作 1-3 压缩 6天,使得工作 1-3 仍为关键工作,同时,工作 1-2、2-3 变为关键工作,见图 2-12 所示 第二次压缩工期 6 天, 压缩后的工期为 112-6=106 (天) 压缩后的总费用=70.76+0.125×6-0.20×6=70.31(万元) (4)第三次压缩: 方案 1:同时压缩工作 1-2、1-3,组合费率为 0.250+0.125=0.375(万元/天); 方案 2:同时压缩工作 1-3、2-3,组合费率为 0.125+0.180=0.305(万元/天) ; 方案 3:压缩工作 3-4,直接费率为 0.280(万元/天); 方案 4:同时压缩工作 4-6 和 5-6,组合费率为 0.070+0.080=0.150(万元/天); 经比较,应采取方案 4,只能将它们压缩到两者最短工作时间的最大值,即 20 天,压缩 2 天,如图 2-13 所示。
第三次压缩工期 2 天,得到了费用最低的优化工期 106-2=104(天)如果继续压缩,只能选取方案 3,而方案 3 的直接费率为 0.280 万元/天大于间接费率 0.20 万元/天,会导致总费用上升 压缩后的总费用 70.31+0.150×2-0.20×2=70.21(万元) 问题 3: 根据问题 2 的计算结果,在第三次压缩后,再进行压缩时只能选择压缩工作 3-4,可压缩 8 天,若满足建设方要求,仅压缩 104-98=6(天)即可,压缩 6 天的费用增加值为:0.280×6-0.20×6=0.48(万元)业主若奖励0.60 万元>0.48 万元,对施工方是有利的 工期为 98 天时的总费用(扣除奖励)为:70.21+0.48-0.6=70.09(万元) 相对于正常工期下的总费用 71.80 万元, 施工方可节约费用 71.80-70.09=1.71(万元) 典型案例六:影响因素方程在多方案选优中的应用 (一)需要具备的相关知识点 根据案例背景,找出影响指标的因素,列出影响因素方程,主要解题思路如下: (1)确定施工方案、设计方案所需的评价指标;(如:工程成本;项目利润;工期) (2)分析影响评价指标的各种因素;(如:人、材、机、管理费、规费、税金等)(如:固定要素、可变要素) (3)根据题意,列出影响因素方程(一般为一元一次方程);(如:工程成本=人+材+机+管+规+税;总成本=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利润=总价-成本) (4)解析方程,得出评价指标数值; (5)根据计算值,选出最优方案。
如:成本最低,方案最优;工期最短,方案最优;利润最大,方案最优 (二)教材典型案例解析 【案例五】 背景:某分包商承包了某专业分项工程,分包合同中规定:工程量为2400m3;合同工期为 30 天,6 月 11 日开工,7 月 10 日完工;逾期违约金为1000 元/天 该分包商根据企业定额规定:正常施工情况下(按计划完成每天安排的工作量),采用计日工资的日工资标准为 60 元/工日(折算成小时工资为 7.5元/小时);延时加班,每小时按小时工资标准的 120%计;夜间加班,每班按日工资标准的 130%计 该分包商原计划每天安排 20 人(按 8 小时计算)施工,由于施工机械调配出现问题,致使该专业分项工程推迟到 6 月 18 日才开工为了保证按合同工期完工,分包商可采取延时加班(每天延长工作时间,不超过 4 小时)或夜间加班(每班按 8 小时计算)两种方式赶工延时加班和夜间加班的人数与正常作业的人数相同 经造价工程师分析,在采取每天延长工作时间方式赶工的情况下,延时加班时间内平均降效 10%;在采取夜间加班方式赶工的情况下,加班期内白天施工平均降效 5%,夜间施工平均降效 15%。
问题: 1.若该分包商不采取赶工措施,试分析该分项工程的工期延误对该工程总工期的影响 2.若采取每天延长工作时间方式赶工,每天需增加多少工作时间(按小时计算,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每天需额外增加多少费用?若延时加班时间按四舍五入取整计算并支付费用,应如何安排延时加班?增加的总费用为多少? 3.若采取夜间加班方式赶工,需加班多少天(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 4.若夜间施工每天增加其他费用 100 元,增加的总费用为多少? 5.从经济角度考虑,该分包商是否应该采取赶工措施?说明理由假设分包商需赶工,应采取哪一种赶工方式? 『正确答案』 问题 1: 若该分包商不采取赶工措施,该分项工程的工期延误对该工程总工期的影响有以下三种情况: (1)若该分项工程在总进度计划的关键线路上,则该工程的总工期需要相应延长 7 天; (2)若该分项工程在总进度计划的非关键线路上且其总时差大于或等于7 天,则该工程的总工期不受影响; (3)若该分项工程在总进度计划的非关键线路上, 但其总时差小于 7 天,则该工程的总工期会受延长;延长的天数为 7 天与该分项工程总时差天数之差。
问题 2: (1)每天需增加的工作时间: 解 1:计划工效为:2400/30=80(m3/d)=80/8=10(m3/h) 设每天延时加班需增加的工作时间为 A 小时,则 (30-7)×[80+10×(1-10%)×A]=2400 解得 A=2.71,则每天需延时加班 2.71h 解 2:7×8÷(1-10%)÷23=2.71(h/d) (2)每天需额外增加的费用为: 20×2.71×7.5×20%=81.3(元) (3)23×2.71÷3=20.78≈21(d) 故应安排 21d 延时加班,每天加班 3h 或:每天加班 3 小时,假设需要 B 天 则:B×80+B×3×10×0.9+(23-B)×80=2400 B=21 天 (4)增加的总费用为:20×60×(23-21)+(20×60+20×3×7.5×120%)×21-20×60×30=2940(元) 问题 3: 需要加班的天数: 解 1:设需夜间加班 y 天,则 80(23-y)+80y(1-5%)+80y(1-15%)=2400 解得 y=8.75≈9(d),需夜间加班 9d。
解 2:(30-23)/(1-5%-15%)=8.75≈9(d) 解 3:1×(1-5%)+1×(1-15%)-1=0.8(工日) 7÷0.8=8.75≈9(d) 问题 4: 增加的总费用为:23×20×60+9×20×60×130%+100×9-30×20×60=6540(元) 问题 5: (1)采取延长工作时间的方式赶工,需额外增加总费用 2940 元; (2)采取夜间加班方式赶工,需额外增加总费用 6540 元; (3) 因为两种赶工方式所需增加的费用均小于逾期违约金 1000×7=7000(元),所以该分包商应采取赶工措施因采取延长工作时间方式费用最低,所以应采取每天延长工作时间的方式赶工 【案例六】 背景: 某公司承包了一建设项目的设备安装工程,采用固定总价合同,合同价为 5500 万元,合同工期为 200 天合同中规定,实际工期每拖延 1 天,逾期违约金为 5 万元;实际工期每提前 1 天,提前工期奖为 3 万元 经造价工程师分析,该设备安装工程成本最低的工期为 210 天,相应的成本为 5000 万元在此基础上,工期每缩短 1 天,需增加成本 10 万元;工期每延长 1 天,需增加成本 9 万元。
在充分考虑施工现场条件和本公司人力、施工机械条件的前提下,该工程最可能的工期为 206 天根据本公司类似工程的历史资料,该工程按最可能的工期、合同工期和成本最低的工期完成的概率分别为 0.6、0.3 和 0.1 问题: 1.该工程按合同工期和按成本最低的工期组织施工的利润额各为多少?试分析这两种施工组织方案的优缺点 2.在确保该设备安装工程不亏本的前提下,该设备安装工程允许的最长工期为多少?(计算结果四舍五入取整) 3.若按最可能的工期组织施工,该设备安装工程的利润额为多少?相应的成本利润率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4.假定该设备安装工程按合同工期、成本最低的工期和最可能的工期组织施工的利润额分别为 380 万元、480 万元和 420 万元,该设备安装工程的期望利润额为多少?相应的产值利润率为多少?(计算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正确答案』 问题 1: 1.按合同工期组织施工的利润额=5500-5000-10×(210-200)=400(万元) 按成本最低的工期组织施工的利润额=5500-5000-5×(210-200)=450(万元) 2.按合同工期组织施工的优点是企业可获得较好的信誉,利于今后承接其他工程;缺点是利润额较低,具体工程的经济效益较差。
按成本最低的工期组织施工的优点是利润额较高,具体工程的经济效益较好;缺点是影响企业的信誉,可能会影响今后承接其他工程 问题 2: 解 1:允许的最长工期=210+450÷(5+9)=242(d) 解 2:设允许的最长工期为 x 天,则 5500-5000-9×(x-210)-5×(x-200)=0 解得 x=242d 问题 3: 1.按最可能工期组织施工的利润额为: 解 1:5500-5000-10×(210-206)-5×(206-200)=430(万元) 解 2:400+10×(206-200)-5×(206-200)=430(万元) 解 3:450-10×(210-206)+5×(210-206)=430(万元) 2.相应的成本利润率=430÷(5500-430)=8.48% 问题 4: 1.该工程的期望利润额=420×0.6+380×0.3+480×0.1=414(万元) 2.相应的产值利润率=414÷5500=7.5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