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之策略]-对外汉语汉字教学.docx
12页[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教学之策略] 对外汉语汉字教学 摘要:汉字教学是汉语作为对外汉语教学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学习者在学习与自己母语几乎没有共同点的汉字时困难重重本文探讨了教师在教授汉字时,如何改进教学方法,突破教授汉字的瓶颈,创建有特色的对外汉语教学法,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汉字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汉字教学;汉字的特点;教学方法 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汉字教学是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是汉字完全不同于西方的拼音文字,它没有固定有序的排列方式,没有规律准确的表音方式学习时既要辨认字形,又要建立字形与字音、字义之间的联系而且汉字体系庞大,字数繁多,结构复杂,很多外国留学生认为汉字难认、难记、难写对留学生来说,要从本民族的线性结构字符的认知习惯转化为二维的方块结构字符的认知习惯,这个过程十分复杂,在心理上要经历一个困难的转变过程该如何帮助学习者克服障碍、转换思维习惯,更好地掌握汉字,是对外汉语教师应该积极思考的问题 一、汉字自身的特点给学习汉字造成了障碍 对第二语言的学习者来说,汉字之所以难学也与汉字自身的特点有紧密的联系: (一)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因为汉字所记录的是语素,而语素是音义的统一体,加上汉字的形体,所以汉字是形音义的统一体。
这一点与音素文字和音节文字很不同,例如英文的a、b、c、d单独看有形有音,但都没有意义,初学时只有24个字母,容易学习正因为汉字的这个形音义三位一体的特点,留学生学习汉字之初就有不少困难 (二)同音字多 汉语言属于音节性语言,大多为一个音节表示一个概念但汉语音节数量少,加上声调也只有1270个音节,这就导致了汉语中同音字特别多对这些相同的音节我们就用字形加以分别,最常见的就是以“木子李”、“立早章”来区分同音字因此汉字的读音相对于字义而言,并不是第一位的,学习者不能凭借读音写出汉字,这给学习者带来了较大的困难 (三)汉字的结构复杂 汉字是方块字,其构字部件比较多、复杂汉字的构字方式虽有一定规律,但对初学者而言规律性不强如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的规律不固定,“禾”字在“种”中它是形旁,而在“和”中则是声旁,学习者常难以确定其意义而有时相同的形旁、声旁组合在不同的位置也会构成不同的汉字,如:另―加、旧―旦、部―陪等等,这种状况对学习者而言无疑又是一大难题 (四)古今汉字不同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汉字教学应该定位于现代简体字现代简体字是古代汉字的发展,经过隶变后的汉字形体已经由圆而直,丧失了大部分以形表意的功能,脱离了图画的形象意味,变成了一种记录语言的符号,这虽是汉字成熟的标志,但也给学习者带来了不小的障碍。
二、注重方式,提高汉字的教学效率: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看到汉字的学习存在不少障碍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汉字学习的效率 (一)首先要重视高频汉字的教学 学好汉字可以执简驭繁,事半功倍,也是学好汉语的关键,是词汇教学和句法教学的基础及重要组成部分根据教育部发表的《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2005》中的统计,汉字有581个高频字,可以覆盖全部语料的80%这些高频字是与目前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的,对外汉语教学中汉字的教学应重视这些高频字的讲授 (二)先识字后写字――把握好教授汉字的时机 每个人的母语学习是一种下意识的“习得”过程,这种“习得”是一种语感的积累,语用规则和表达方式是在不知不觉中学习到的,这里面也包括了汉字的结构和对书写的了解而第二语言的学习则需要在特定的学习环境中有意识的学习学习的情况是既不会汉语也不识汉字,汉字的学习和语言学习是同步进行的,这种学习主要依靠教师的讲解和灌输在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中强调汉字教学,并非从汉字出发去进行语言教学,相反汉字教学应建立在汉语词汇学习的基础上因此进行汉字教学前,必须通过口语学习积累一定量的词汇,这样汉字教学才有根基。
此法古人也有印证,教学生是先“识字”,后“写字”所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对汉字教学的时机应该有一个准确的把握基于这种思路,北京语言大学赵金铭教授认为:“可以试验一种新的教学范式,其基本出发点是‘先语后文’”这种模式可分为四步,即:(1)从口头交际开始,只学口语,不见汉字2)具有初步口语之后,开始认字,只认不写,进行“目治”3)大约识300个左右汉字后,开始描红,让学生掌握基本笔画和笔顺4)开始写汉字,听、说、读、写并进这个模式符合人的心里认知规律,也给我们的教学提供了借鉴经验 (三)抓住汉字本身的魅力,采用多种多样的教授方法 传统汉字学以“六书”理论为主要观点,这种基于汉字的造字法分析汉字,既有利于掌握字形,又遵循了汉字的特点和规律,还遵循了学生的认知特点,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学生也易于接受,同时也为今后进一步了解汉民族语言文字和思想文化打下基础教学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重视理据教学法 汉字的理据就是汉字的字形结构的道理和依据汉字的理据体现了汉字以形表意的内在特点和规律,揭示汉字内在机理,一方面可以建立汉字形、音、义的有机联系,另一方面将汉字的产生过程及演变历史展现给学生。
现代汉字是由古代汉字发展而来的,它所包含的表意成分是与生俱来的,对于字形变化不大的独体字可采用“视而可察、察而见意”的方法而“独体为文,合体为字”,合体的字是由独体的文孳生而来的,有音有义的独体字一般可以充当合体字的音旁和意旁掌握了独体字之后,就可以成批地学合体字解析汉字中合体字的字形结构可以理性的了解汉字的构造原理,领悟汉字的理据性,从而掌握记忆和书写汉字的诀窍如会意字及形声字:男、女、休、众、鸣、歌、放、胖等,以字形为切入点,联系字音和字义,充分利用汉字形体所提供的意义信息和读音信息化解困难,是汉字教学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因为遵循了汉字构字的规律,所以减少了随意性 2.重视汉字中形旁的表意作用 在现代汉字中占很大比例的形声字是汉字教学的一个重点,若抓住了形声字中形旁的特点,恰当利用其表意功能,就可以点带面,以滚雪球的方式扩大识字量,帮助学生快速学习汉字很多汉字在学生眼里不过是一个个抽象的符号,单纯去记忆难度大而通过理解字形与意义之间的联系字形就成了一个记忆的拐杖在教授汉字时说明形旁的意义,有利于提高汉字的学习效果如“宀”表示房子,“冖”表示覆盖,知道了偏旁的意义,就不会写错“冠、冤、冥、冗”和“穴、宝、安”。
又如“女”为部件的汉字很多,而且意义可以分为褒贬两类,如好、妙、娇、娉婷等和女性的美丽、妩媚有关而奸、嫉妒、奴等又是贬义,反映了女性社会地位的变化及男尊女卑的思想因此对组字能力强的形旁可根据所组之字的不同意义,形成不同的聚合,分类学习再以“月”为例,大部分是从“肉”而来的,可以是人体的名称脸、脑、肚、腿、脚、肩、臂等等,还可使人体内脏器官:肝、胆、肺、肠、胃、肾等等还可表示身体的性状样子:肥、胖、肿等,“月”也有小部分是与月亮有关的意思:期、朝、明、朗通过对汉字的这种分类,让学生进行对比,可以加深学生对汉字字义的理解和字形的记忆,同时也辨析了一些意义相近的汉字 另外还可以把属于同一语义场的形旁联系起来,增加学习的趣味性例如“心”充当形旁造字时,一般都是关于心理的意义,主要是性和情两类的字,因为古人认为人的思维器官是心,所谓性类的字,是关于人的德性和品质的,如忠、恭、惰、慈、懦、愚等;所谓情类的字,是关于人的心理活动的,如怨、怒、恨、恐、悔、惜、愁、悲、惭、慰等还有字面意思看似与“心”无关,但究其根本,也是有原因的:如“慢”,本义是怠慢,傲慢(不是缓慢),故从心息”,本义是呼吸,自就是鼻子。
清段玉裁说:“心气必从鼻出故从心自后引申为口里出气也叫息,故长叹又叫“太息”留学生了解了这一汉字现象与汉民族思维的关系后,对带有“心”、“忄”、“�”的汉字会有更丰富的认同感形旁本身有一定意义,组字时又常跟字义发生联系,所以利用形旁的表意功能,区别同音字、形近字、音近字有较好的效果这样不仅减少了记忆负担,而且�以获得清晰、持久的记忆效果,对学习者形成汉字的字感极也其有利 3.重视形声字声旁的信息 汉字不同于拼音文字,声旁具有一定的表音作用,如“我”充当声旁时组成的汉字有:饿、俄、鹅、哦、娥、蛾、峨,读音虽不尽相同,但讲授时可强化“我”的表音特点,学生可以在见形知音方面有所积累还可类推帮助记忆一组字音:如以“正”为声旁的证、整、症、征、怔、政等音近字另外可以利用声旁识读生僻的形声字,提高识字效率:如揆(kui)、珈(jia)等其实声旁作为汉字形体的一部分,除了表音以外,还可以显示词与词意义上的渊源关系如“辟”,作声旁可以有:劈、癖、霹、僻、噼、譬等字,这些字发音与“辟”相似,加上区别意义的形旁,就可以很容易地记住这一组字,学习效率将大大提高还可以推求字形,避免写错部件:如已知“仑”,可推知论、轮、伦、纶、抡、囵等字的声旁是“仑”,而非“仓”。
还可以区别形近字:如雎(jū),本义:雎鸠,即鱼鹰睢(suī)本义:仰视所以学习中如能充分利用汉字声旁的信息,可以加大识字量 4.重视汉字意义及结构的不同聚合 虽然汉字的数量多,但不是松散无序的聚合,其内部存在着各类有序的聚合现象汉字属于表意文字,以字义为纽带可以把汉字组成同义、反义、类义三种不同的聚合在这些聚合中可以以旧带新、由此及彼,提高学习效率 汉语是一种非常精密的语言,有很多意义相同或相近的字,如:声―音、死―亡―逝、疼―痛、碧―绿―青、趟―次―回、看―见―望―瞧―视―观―察等他们的意义基本相同但又存在着或多或少的差异只有通过对比分析,重点掌握他们之间细微的差别,掌握这些近义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范围、程度、色彩、语体、搭配等方面的不同,从而更加精确地把握每一个汉字 对于反义的聚合,汉语中同样存在不少如:矛―盾、美―丑、爱―恨、开―关、真―假等还有一些字由于存在大量同义词,所以有时某一字的反义聚合并不止一个,如“淡”的反义词可以是“浓”,也可以是“咸”老”的反义词可以是少、小、嫩等等这些词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事物之间的矛盾,放在一起对比学习可以更精确地掌握更多的汉字。
另外还有类义聚合,类义字可以表示同类的概念,反映同类意义他们可以反映同类事物之间的联系,体现客观事物的系统性如表示文具的词:书、本、笔、墨、纸、砚等表示天气的词:雨、雷、雪、风、云、雾等表示味觉的字:酸、甜、苦、辣、咸等与刀的使用有关的字:切、割、削、剁、砍等等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在这些类义场中,学习者可以学习与某一意义相关的一类汉字,从而强化记忆,掌握事物之间的联系 有了上述对汉字结构的了解之后,还可以对汉字的字形结构做对比、找异同,以区别易混淆的形似字汉字的方块形体限制了汉字的构造,汉字之间只能靠部件、笔画、横竖、长短、位置等加以区分这给汉字造成了更加纷繁复杂的局面,初学者常常不易分辨从字形方面分析常见混淆的情况有:笔画增减:从―丛,兔―免,鸟―乌;笔画长短不同:末―未,士―土,已―己―巳;左右异同:喝―渴,幼―幻,活―话,明―朋;上下异同:要―耍,考―老―孝、尖―尘,变―弯;内外异同:勺―勾―句,风―凤;中间不同:辨―辩―瓣―辫这些形似字从书写方面分析,容易出现笔画增减,笔形失准,部件异位,偏旁换位,间架结构不均等,易引起人的错觉经验表明,在认读或书写汉字出现混淆或错误,教师可对结构、字义和用法进行对比抓住形异之处,可大大增强认知度。
5.注意汉字偏旁的结构变化 在汉字中偏旁的书写多是固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