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docx
6页目录一、 谷氨酸简介 2二、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 22.1谷氨酸生产菌种 32.2生产原料 32.3培养基制备 32.3.1 碳源 32.3.2 氮源 32.3.3生物素 42.4种子扩大培养 42.5谷氨酸发酵 4三、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控制 43.1环境控制 43.1.1pH 43.1.2 温度 43.1.3通风量 53.1.4 泡沫 53.1.5 无菌 53.2.细胞膜渗透性控制 5四、 小结 5五、 参考文献 6谷氨酸发酵工艺山东农业大学 生命科学学院08级生物工程2班 邢若枫摘要:众所周知,日常所用调味料味精就题一谷氨酸单钠盐(monosodiuo gluamate,MsG) 自1909年日本发明并工业化生产味情以来,几经变迁,已发展成为以谷氨酸发酵为主体的世 界性氨基酸发酵工业1956年从日本开始,以后先后由面二筋豆粕和废糖蜜浓缩物水解的方 向,转向以糖质为原料的细菌发酵法生产味精谷氨酸之类氨基酸的发酵,区别于传统的酿 酒和抗菌素发游,是一种改变微生物代谢的代谢控制发酵本文则就谷氨酸发酵生产过程、 谷氨酸发酵机制和研究动向等方面,说明谷氨酸发酵的发展[1] 关键词:谷氨酸;发酵;工艺;研究;发展一、 谷氨酸简介谷氨酸一种酸性氨基酸,分子内含两个羧基,化学名称为a-氨基戊二酸。
为无色晶体, 有鲜味,微溶于水,而溶于盐酸溶液,等电点3.22大量存在于谷类蛋白质中,动物脑中含 量也较多分子式C5H9NO4、分子量147.13076谷氨酸在生物体内的蛋白质代谢过程中占重要地位,参与动物、植物和微生物中的许多重要 化学反应谷氨酸可生产许多重要下游产品如L一谷氨酸钠、L一苏氨酸、聚谷氨酸等氨 基酸作为人体生长的重要营养物质,不仅具有特殊的生理作用,而且在食品工业中具有独特 的功能谷氨酸钠俗称味精,是重要的鲜味剂,对香味具有增强作用谷氨酸钠广泛用于食 品调味剂,既可单独使用,又能与其它氨基酸等并用谷氨酸为世界上氨基酸产量最大的品 种,作为营养药物可用于皮肤和毛发用于生发剂,能被头皮吸收,预防脱发并使头发新生, 对毛乳头、毛母细胞有营养功能,并能扩张血管,增强血液循环,有生发防脱发功效用于 皮肤,对治疗皱纹有疗效脑组织只能氧化谷氨酸,而不能氧化其它氨基酸,故谷酰胺可作 为脑组织的能量物质,改进维持大脑机能谷氨酸作为神经中枢及大脑皮质的补剂,对于治 疗脑震荡或神经损伤、癫痫以及对弱智儿童均有一定疗效在工业上,聚谷氨酸可降解塑料, 是环境友好材料⑵谷氨酸发酵是典型的代谢控制发酵。
谷氨酸的大量积累不是由于生物合成途径的特异, 而是菌体代谢调节控制和细胞膜通透性的特异调节以及发酵条件的适合谷氨酸产生菌主要是棒状类细菌,这类细菌中含质粒较少,而且大多数是隐蔽性质粒,难以 直接作为克隆载体,而且此类菌的遗传背景、质粒稳定尚不清楚,在此类细菌这种构建合适 的载体困难较多需要对它们进行改建将棒状类细菌质粒与已知的质粒进行重组,构建成杂 合质粒受体菌选用短杆菌属和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特别是选用谷氨酸缺陷型变异 株为受体,便于从转化后的杂交克隆中筛选产谷氨酸的个体,用谷氨酸产量高的野生菌或变 异菌作为受体效果更好供体菌株选择短杆菌及棒杆菌属的野生菌或变异株,只要具有产谷 氨酸能力都可选用,但选择谷氨酸产量高的菌株作为供体效果最好这样就可以较容易地在 棒状类细菌中开展各项分子生物学研究有了合适的载体及其转化系统后,就可通过DNA 体外重组技术进行谷氨酸产生菌的改造这对以后谷氨酸发酵的低成本、大规模、高质量有 较大的发展空间[3]二、 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流程菌种的选育,培养基配制,斜面培养,一级种子培养,二级种子培养,发酵(发酵过程 参数控制通风量、pH、温度、泡沫),发酵液。
流程见图表1)匡外吏陶醐卷 培恍液无0池增赭备雌J*GQ上-#贩岐IEl林 :L」符知篡草怕[主如矿栉糙I革建机-I ga 芸”姓图表1谷氨酸发酵工艺流程2.1谷氨酸生产菌种棒状杆菌属谷氨酸棒状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生物素缺陷型、温度敏感 型;北京棒杆菌、钝齿棒杆菌;短杆菌属:黄色短杆菌、天津短杆菌在已报道的谷氨酸生产菌中,除芽孢杆菌外,它们都有一些共同特点:革兰氏阳性,菌 体为球形、短杆至棒状,不形成芽孢,没有鞭毛,不能运动,需要生物素作为生长因子,在 通气条件下才能产生谷氨酸2.2生产原料玉米、小麦、甘薯、大米等其中甘薯和淀粉最为常用,大米进行浸泡磨浆,再调成 15Bx,调pH6.0,加细菌a-■淀粉酶进行液化,85°C30min,加糖化酶60°C糖化24h,过滤后 可供配置培养基甘蔗糖蜜、甜菜糖蜜糖蜜原料因含丰富的生物素,不宜直接用来作为谷 氨酸发酵的碳源预处理方法为,活性碳或树脂吸附法和亚硝酸法吸附或破坏生物素也可 以再发酵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或添加青霉素2.3.培养基制备谷氨酸发酵培养基组成包括碳源、氮源、无机盐和生长因子等2.3.1碳源目前使用的谷氨酸生产菌均不能利用淀粉,只能利用葡萄糖、果糖等,有些菌种还能利 用醋酸、正烷烃等做碳源。
在一定的范围内,谷氨酸产量随葡萄糖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若葡萄糖浓度过高,由于 渗透压过大,则对菌体的生长很不利,谷氨酸对糖的转化率降低国内谷氨酸发酵糖浓度 为125-150g/L,但一般采用流加糖工艺2.3.2氮源常见无机氮源:尿素,液氨,碳酸氢铵常见有机碳源:玉米浆,豆浓,糖蜜当氮源 的浓度过低时会使菌体细胞营养过度贫乏形成“生理饥饿”,影响菌体增殖和代谢,导致产 酸率低随着玉米浆的浓度增高,菌体大量增殖使谷氨酸非积累型细胞增多,同时又因生物 素过量使代谢合成磷脂增多,导致细胞膜增厚不利于谷氨酸的分泌造成谷氨酸产量下降 碳氮比一般控制在100: 15—302.3.3生物素含硫水溶性维生素,是B族维生素的一种,又叫做维生素H或辅酶R广布于动物及 植物组织,已从肝提取物和蛋黄中分离,是多种羧化酶辅基的成分生物素的作用主要影响 谷氨酸生产菌细胞膜的通透性,同时也影响菌体的代谢途径生物素对发酵的影响是全面的, 在发酵过程中要严格控制其浓度具体可看控制膜渗透性)2.4种子扩大培养斜面培养,谷氨酸生产菌适用于糖质原料,需氧,以生物素为生长因子,32° C培养18-24h 一级种子在摇瓶机上振荡培养,培养基1000ml装200-250ml振荡,32° C,培养12h。
二级 种子用种子罐培养,料液量为发酵罐投料体积的1%,用水解糖代替葡萄糖于32° C进行通 气搅拌7-10h二级种子培养过程中,pH的变化有一定规律,从pH6.8上升到pH8左右, 然后逐步下降二级种子培养结束时,无杂菌或噬菌体污染,菌体大小均一,呈单个或八字 排列,活菌数为108-109/m 1,活力旺盛处于对数生长期各条件均逐步接近发酵条件(培养 基成分见培养基配制)2.5谷氨酸发酵在发酵罐中进行适应期,尿素分解氨使pH上升糖不利用2-4h接种量和发酵条件控制使改期缩短 对数生长期,糖耗快,尿素大量分解使pH上升,氨被利用pH又迅速增大,菌体形态为排 列整齐的八字形,不产酸,12h采取流加尿素办法及时供给菌体生长必须的氮源及调节pH 在 7.5-8.0,维持温度 30-32° C菌体生长停止期,谷氨酸合成,糖和尿素分解产生a-酮戊二酸和氨用于合成谷氨酸 及时流加尿素以提供足够的氨并使pH维持在7.2-7.4o大量通气,控制温度34-37° C 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营养物耗尽酸浓度不增加时,及时放罐不同的谷氨酸生产菌其发酵时间有所差异低糖(10%〜12%)发酵,其发酵时间为36〜38h, 中糖(14%)发酵,其发酵时间为45h。
发酵后期菌体衰老,糖耗慢,残糖低当营养物耗 尽酸浓度不增加时,及时放罐一般发酵周期为30h从发酵液中提取谷氨酸的方法,一般 有等电点法、离子交换法、金属盐沉淀法、盐酸盐法和电渗析法[4]三、谷氨酸发酵的工艺控制谷氨酸生产菌是营养缺陷型,对生长繁殖、代谢产物的影响非常明显3.1环境控制3.1.1pH谷氨酸生产菌的最适pH 一般是中型或微碱性pH7.0〜8.0条件下累计谷氨酸,发酵前期 的pH值以7.5左右为宜,中后期以7.2左右对提高谷氨酸产量有利3.1.2温度谷氨酸发酵前期应采取菌体生长最适温度为30〜32° C对数生长期维持温度30-32° C谷氨酸合成的最适温度为34〜37° C催化谷氨酸合成的谷氨酸脱氢酶的最适温度在32-36° C左右,在发酵中、后期需要维持最适的产酸温度,以利谷氨酸合成3.1.3通风量谷氨酸生产菌是兼性好氧菌,有氧、无氧的条件下都能生长,只是代谢产物不同谷氨 酸发酵过程中,通风必须适度,过大菌体生长慢,过小产物由谷氨酸变为乳酸应在长菌期 间低风量,产酸期间高风量,发酵成熟期低风量其中,谷氨酸发酵罐现均采用气一液分散 较理想的圆盘涡轮式多层叶轮搅拌器3.1.4泡沫谷氨酸发酵时好气性发酵,因通风和搅拌和菌体代谢产生的co2,使培养液产生泡沫是 正常的,但泡沫过多不仅使氧在发酵液中的扩散受阻,影响菌体的呼吸代谢,也会影响正常 代谢以及染菌。
因此,要控制好泡沫是关键消泡方法有机械消泡(靶式、离心式、刮板式、 蝶式消泡器)和化学消泡(天然油脂、聚酯类、醇类、硅酮等化学消泡剂)两种方法 3.1.5无菌谷氨酸生产菌对杂菌及噬菌体的抵抗力差一旦染菌,就会造成减产或无产现象的发生, 预示着谷氨酸发酵生产的失败,这使厂家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失所以预防及挽救很重要的 常见杂菌有芽孢杆菌、阴性杆菌、葡萄球菌和霉菌针对芽孢杆菌,打料时,检查板式换热 器和维持管压力是否高出正常水平如果堵塞,容易造成灭菌不透板式换热器要及时清洗 或拆换维持罐要打开检查管路是否有泄漏或短路阀门和法兰是否损坏针对阴性杆菌, 对照放罐体积,看是否异常如果高于正常体积,可能是排灌泄漏,对接触冷却水的管路和 阀门等处进行检查针对葡萄球菌,流加糖罐和空气过滤器要进行无菌检查,如果染菌要统 一杀菌处理针对霉菌,加大对环境消毒力度,对环境死角进行清理[5] 噬菌体不耐高温,一般升温至8O°C噬菌体就会死亡在发酵2h-10h污染噬菌体,判断正确 后,把发酵液加热至45° C10min把谷氨酸菌杀灭[6]在发酵10h〜14h污染噬菌体,仍是把 发酵加热至45C10min,压出发酵罐,进行分罐处理,一般可分成两罐来处理。
发酵18h后 出现OD下跌,此时残糖在3 %左右,出现耗糖缓慢或停止镜检没有发现菌体碎片,可能是 溶源菌或发酵前期出现高温现象,造成菌体自溶处理方法补A4u-5u单位纯生物素,压入 相对同期的发酵液10%的量,继续发酵发酵结果比同期发酵结果略差[7]3.2细胞膜渗透性控制3.2.1控制磷脂的合成细胞膜磷脂含量低,有利于提高细胞膜通透性油酸缺陷型:油酸缺陷型突变株阻断 了油酸的合成,丧失了脂肪酸生物合成的能力甘油缺陷型:甘油缺陷型菌株的遗传阻碍 是丧失a-磷酸甘油脱氢酶,自身不能合成a-磷酸甘油和磷脂温度敏感突变株:其突变位 置发生在与谷氨酸分泌有密切关系的细胞膜的结构基因上,发生碱基的转换或颠换,这样为 基因所指导释出的酶,在高温时失活,导致细胞膜某些结构的改变3.2.2控制细胞壁的合成细胞壁合成不完全,细胞膜容易造成机械损伤和经不起内部渗透压的压力,造成膜的破 坏,加大通透性对数生长期早期,添加青霉素或头孢霉*青霉素抑制细胞壁的后期合 成四、小结谷氨酸发酵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当前对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