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八年级历史下册 第二单元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人教新课标版.doc

6页
  • 卖家[上传人]:工****
  • 文档编号:538252278
  • 上传时间:2023-11-25
  • 文档格式:DOC
  • 文档大小:45KB
  • / 6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八年级下册历史第二单元内部精品(课标要求+单元概述+单元试题)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课标要求】1.了解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基本任务2.知道1954年颁布了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3.知道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建立的标志4.了解“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过程中的严重失误5.讲述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先进人物艰苦创业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6.简述“文化大革命”中民主法制和国民经济遭受严重破坏的主要史实,认识“文化大革命”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严重灾难单元概述】这一单元主要反映新中国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实现了中国社会在20世纪的第二次历史性巨变我国颁布第一部社会主义性质的宪法,开始进行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等史实,说明新中国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要求学生认识我国在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进程中,既有成功的探索,也有重大的失误和挫折,新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知识结构】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工业化的起步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1、时间: —— 年2、内容:集中力量发展 ;相应地发展交通 ;培养 。

      3、成就:工业;运输业;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奠定工业化初步基础政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1、时间: 2、地点: 3、内容:制定《 》,宪法坚持 ,坚持 ,一切权利属于 社会主义政治制度基本形成三 大 改 造农业手工业原因:小农经济落后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形式: 结果: 年底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经济建立资本主义工商业时间:1954——1956年底形式: 政策: 结果:1956年底基本完成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 索 建 设 社 会 主 义 的 道 路开端:中共八大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期, 时间: 年内容:指出当前党和人民主要的任务是 意义:是 的良好开端,为全面建设社会社会主义指明了方向失误:表现: 年,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原因:对 认识不足对 缺乏经验,又急于求成忽视了 后果: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困难成就:工业成就:大庆油田;新兴电子工业、原子能和航天工业英雄模范:王进喜、邓稼先、焦裕禄等“文 化 大 革 命”的 十 年原因:毛泽东对社会主义时期阶级斗争形势作错误的分析发动: 年,中共中央发出开展“ ”的决定,成立 ,对 进行错误的批判概况:党和人民的抗争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活动1、1967年1月,引发“ ”2、制造“文革”中最大的一起冤案3、1970年至1971年,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策动反革命武装政变4、以江青为首的“ ”借批林彪,把矛头指向 等老一辈革命家5、1976年,镇压“ ”6、江青反革命集团加紧夺权的阴谋活动1、1967年2月所谓的“ ”2、1971年9月13日,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3、1976年四五运动4、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单元知识网络】社 会 主 义 道 路 的 探 索社会主义过渡时期(1953~1956年底)经 济第一个五年计划三大改造政 治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社会主义制度基本 建立,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1956~1966年)开 端中 共 八 大失 误1958年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成 就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1976年)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前进党和人民抗争,最终粉碎林彪、江青两大反革命集团【典例分析】1.(2008年江苏省中考试题)我国各行各业目前都在实施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以“五年计划”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短期规划是受到( )A.美国的影响       B.苏联的影响       C.德国的影响       D.英国的影响解析:此题以一个“五年计划”将中国史和世界史中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相关知识衔接在一起进行考查,整题自然流畅,且信息含量大通过试题本身还隐性的揭示了中国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对苏联经验的借鉴的史实参考答案:B2. (2008年河南省中考试题)这个城市的许多地方以“铁人”命名:铁人中学、铁人小学、铁人广场、铁人大道……铁人的印记,已深深地烙在这一片热土之上这一片热土”指的是( )A.兰考 B.大庆 C.武汉 D.鞍山解析:此题重点在于考查学生对课本基础知识的学习与记忆,同时要理解在我国社会主义全面建设时期,在探索中尽管出现了严重的失误,但同时取得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双丰收,在精神文明中,就出现了像大庆石油工人王进喜这样的铁人、两弹元勋邓稼先、县委书记焦裕禄等,他们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作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参考答案:B【同步练习】一、选择题 :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意,请选出正确答案填在题后括号内。

      1.我国政府编制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目的是( )A.为了打退国民党反动派的进攻 B.为了有计划的进行社会主义建设C.为了恢复和发展国民经济 D.为了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2.毛泽东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毛泽东这句话的意思是( )A.对我国建设十分悲观 B.人民生活亟待改善C.我国工业农业发展不平衡 D.我国工业基础十分薄弱3.2003年8月,温家宝总理在长春召开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决策会议,正式把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列为国家发展战略东北老工业基地形成于( ) A.新中国建立时期 B.解放前 C.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D.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时期4.2006年7月,青藏铁路正式通车你知道青藏公路是什么时候通到“世界屋脊”的吗?( ) A.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 B.大跃进时期C.文革时期 D.改革开放时期5.他说过“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

      每年3月5日,全国人民都要开展向他学习的纪念活动他是( )A.王进喜     B.雷锋       C.孔繁森     D.邱少云6.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规定,国家坚持( )①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②人民民主专政 ③社会主义道路 ④没收官僚资本企业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7.建国后,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最主要的原因是( )A.小农经济难以满足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 B.小农经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C.农民要求实现合作化 D.农业生产共同协作的客观要求8.1954年,北京著名的中药老店同仁堂的经理乐松生带头实行公私合营,受到毛泽东的赞扬公私合营后,企业各方面发展迅速,生产、销售量大增,这表明( )A.农村土地改革促进了工业企业的发展 B.社会主义改造是在党中央关怀下进行的C.三大改造取得了胜利 D.社会主义制度开始显示优越性9.1958年,中共中央发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是由于( )①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 ②对国情分析不够 ③急于求成 ④忽视客观经济规律A.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③④10.1959年11月—1960年4月,河南信阳地区饿死了很多人。

      原因是由于信阳领导虚报粮食产量,上交太多,实际上粮食不够吃事发后,当地领导封锁消息,不许农民外出要饭,不许上访,还派民兵日夜值班,控制民众这就是著名的“信阳事件”信阳事件”产生的思想根源在于( )A.中共八大的方针政策 B.“左”倾错误思想严重泛滥C.阶级斗争的新理论 D.“二五”计划的编制11.从“大跃进”运动、人民公社化运动中,应吸取的教训是①经济建设要遵循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②经济建设要立足于本国国情③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④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12.“二月逆流”实质上是指( )A.张春桥、姚文元、王洪文在上海夺权 B.批斗、迫害国家主席刘少奇C.叶剑英、陈毅、谭震林等人对“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法的抵制D.“四人帮”阴谋篡党夺权13.“文革”期间,还是国家主席的刘少奇竟遭到抄家和人身迫害,这一事件最突出地表明了( )A.国家的法制遭到严重践踏 B.不能人为地制造“阶级斗争”C.党的民主集中制遭到严重破坏 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二、非选择题1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了过渡时期总路线: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

      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材料二:1958年3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中央召开的成都会议上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内容是,“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1958年6月21日《人民日报》社论写道:“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快,是多快好省的中心环节”材料三: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了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任务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就是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确保发展的全面协调可持续 请回答:(1)在1953年~1956年,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取得了哪些伟大成就?  (2)在1958年,在社。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