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偏执型人格_青少年心理健康课件.ppt
14页偏执型人格,目录,简介 表现特征 起因 治疗 预防,一、简介,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是指以坚定不移地固执己见为典型特征的一类人格障碍这类人自以为是,自命不凡,对自己的能力估计过高,惯于把失败和责任归咎于他人,在工作和学习上往往言过其实;同时又很自卑,总是过多过高地要求别人,但从来不信任别人的动机和愿望,认为别人存心不良;不能正确、客观地分析形势,有问题易从个人感情出发,主观片面性大二、表现特征,1.广泛猜疑,常将他人无意的、非恶意的甚至友好的行为误解为敌意或歧视,或无足够根据,怀疑会被人利用或伤害,因此过分警惕与防卫 2.将周围事物解释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阴谋” 3.易产生病态嫉妒4.过分自负,若有挫折或失败则归咎于人,总认为自己正确 5.好嫉恨别人,对他人道错不能宽容 6.脱离实际地好争辩与敌对,固执地追求个人不够合理的“权利”或利益 7.忽视或不相信与自己想法不相符合的客观证据患者的症状至少要符合上述项目中的三项,方可诊断为偏执型人格障碍但偏执型人格的人很少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偏执行为持否认态度,因此在社会上人数和比例确实不详三、起因,1.早期失爱:幼年生活在不被信任、常被拒绝的家庭环境之中。
缺乏母爱,经常被指责和否定 2.自我苛求:自我要求标准极高,并与自身存在某些缺陷之间构成尖锐的矛盾但是从不公开承认自身的某些缺陷如个子不高、长相不出众、才能不突出等,其实,意识深层正为此自卑3.后天受挫:成长中连续地遭受生活打击,经常遇到挫折和失败如经常受侮辱或冤屈 4.处境异常:某些异常的处境也使人偏执如没有学历的人,厌恶别人谈论学历,经济状况不好的人,回避谈论经济收入问题,单亲家庭的孩子,怕别人知道自己的家庭情况所以说,良好的家庭环境和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四、治疗,1.认知提高法由于患者对别人不信任、敏感多疑,不会接受任何善意忠告,所以首先要与他们建立信任关系,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交流情感,向他们全面介绍其自身人格障碍的性质、特点、危害性及纠正方法,使其对自己有一正确、客观的认识,并自觉自愿产生要求改变自身人格缺陷的愿望这是进一步进行心理治疗的先决条件2.交友训练法 鼓励患者积极主动地进行交友活动,在交友中学会信任别人,消除不安感 (1)真诚相见,以诚交心要相信大多数人是友好的,可以信赖的同时,交友的目的在于克服偏执心理,寻求友谊和帮助,交流思想感情,消除心理障碍 。
(2)交往中尽量主动给予知心朋友各种帮助这有助于取得对方的信任和巩固友谊对朋友应鼎力相助,这样才能取得朋友的信赖和增强友谊 (3)注意交友的“心理相客原则”性格、脾气的相似和一致,有助于心理相容,搞好朋友关系但是最基本的心理相容的条件是思想意识和人生观价值观的相似和一致3.自我疗法患者喜欢走极端,这与其头脑里的非理性观念相关联因此,要改变偏执行为,患者应经常和自己说: (1)我不是说一不二的君王,别人偶尔的不忠应该原谅 (2)世上好人和坏人都存在,我应该相信那些好人 (3)对别人的进攻,马上反击未必是上策,而且我必须首先辨清是否真的受到了攻击 (4)我不敢表示真实的情感,这本身就是虚弱的表现 每当故态复萌时,就应该把这些合理化观念默念一遍,以此来阻止自己的偏激行为4.敌意纠正训练法 患者易对他人和周围环境充满敌意和不信任感,采取以下训练方法,有助于克服敌意对抗心理 : (1)经常提醒自己不要陷于“敌对心理”的旋涡中事先自我提醒和警告,处世待人时注意纠正 (2)要懂得只有尊重别人,才能得到别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学会对那些帮助过你的人说感谢的话 (3)要学会向你认识的所有人微笑必须这样做,而且努力去做好 。
(4)要在生活中学会忍让和有耐心生活中,冲突纠纷和摩擦是难免的1.保持自我意识良好自我意识就是对自己的认识自我意识良好的核心,就是做到自知和自爱自知就是通过自我观察、自我评价,来了解自己能力的真实水平.在实际生活中应注意下面几点 (1)通过和别人比较来培养自知力,但绝不应把这种比较作为衡量自己的唯一尺度 (2)扩大自己的生活领域,多多接触人和事,认真积累生活经验,从而体现现实中自己的品质与才能 (3)认真对待自己的功与过 (4)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应该随时调整,否则易产生挫折感或自悲心理,这是对心身健康不利的 2.保持社会功能良好所谓社会功能良好,即为对社会适应自如 五、预防,3.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在与人交往时还应注意:真诚的鼓励和赞美,而不是阿谀逢承;从团结的愿望出发,善意的指正;尊重别人人格,不把意见强加于人 4.要积极参与劳动实践劳动促进个体的发展包括躯体和心理两方面通过劳动实践从而保持和现实的紧密联系,通过劳动实现理想,纠正不切合实际的空想,并在劳动中增进人们的友谊劳动使人消除不必要的忧虑和摆脱过分的自我注意,使生活内容丰富而充实劳动的成功与成果,使人们认识到自己生存的价值,因而对生活充满信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