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齿状突骨折合并C2、3脱位的外科治疗策略.doc
4页1齿状突骨折合并 C2、3 脱位的外科治疗 策略作者:田纪伟,王雷,董双海,赵庆华,夏天【摘要】 [目的]探讨齿状突骨折合并 C2、3 脱位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 [方法]本组 16 例,男 11 例,女 5 例;年龄 19~54 岁,平均 36 岁,根据是否有合并伤分2 组,A 组:齿状突骨折合并 Hangman 骨折 9 例;B 组:齿状突骨折合并 C2、3 间盘破裂、C2、3 脱位;齿状突骨折根据 AndersonD'Alonzo 分类:Ⅱ型骨折 12 例、Ⅲ型骨折 4 例;手术采取齿突中孔螺钉单纯固定 4 例;齿突螺钉固定加 C2、3 融合内固定 6 例;齿突螺钉固定加后路 C2、3 固定术 6 例;术后颈围固定 3 个月 [结果]16 例患者经 6 个月~3 年随访,X 线片均示骨性愈合;A、B 2 组无固定并发症(内置物松动、折弯、断钉)无神经功能加重的患者 [结论]对 Hanggman 骨折可采用颅骨小重量牵引,C2、3 不稳的齿突骨折患者,宜早期手术 【关键词】 齿状突; 骨折; 内固定术; 脱位Abstract:[Objective]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treatment odontoid fractures complicated by significant C2、3 displacement.[Method]Sixteen patients with odontoid fractures(12 type Ⅱ and 4 type Ⅲ,according to AndersonD'Alonzo standard)were treated in this study.There were 11 male and 5 female with an average of 36 years (range 19-54 years).Group A included 9 cases of odontoid fracture with Hangman fracture and group B includcd 7 cases of odontoid fractures with C2、3 anterior fusion and 6 underwent dens screw with C2、3 posterior fusion.Postoperatively,neck collars were applied for 3 months.[Result]Successfully closed reduction of C1~2 was achieved in 16 patients.No complication occurred in the two groups.[Conclusion]Postoperatively there was no motion restriction in the neck or residual neck pain.Direct osteosynthesis of the fractured dens with screws is an effective procedure for unstable type Ⅱ fracture of the dens.Postoperative external 2immobilization with a neck collar seems to contribute much to the treatment.Key words:odontoid process; bone fracture; internal fixation; displacement齿状突骨折是一种严重的损伤,发生率占颈椎骨折的 10%~14%。
由于齿状突骨折在解剖形态及结构上的特殊性,损伤时往往伴有 C2、3 的不稳,并形成颈髓急性或慢性压迫,还出现相应临床症状,骨折不愈合率高[1]根据AndersonD'Alonzo 分类分 3 型为:Ⅰ型骨折为齿状突尖部撕脱骨折,临床上较少见,通常对寰枢椎关节稳定并无影响;Ⅱ型骨折为枢椎中部骨折,寰枢关节稳定性受到破坏,闭合治疗不愈合率 50%~80%;单纯Ⅲ型骨折位于基底部,累及枢椎基底,但骨折愈合率高,可保守治疗Ⅱ、Ⅲ骨折患者若合并 C2、3 不稳,合并Hangman 骨折,则创伤较大,对颈髓损伤可能性大,应积极治疗本文对 2003 年7 月~2007 年 6 月收治的 16 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此类患者的治疗方法,并分析其疗效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 16 例,男 11 例,女 5 例;年龄 19~54 岁,平均 36 岁致伤原因:交通伤 12例,高处坠落伤 2 例,跌倒致伤 2 例根据是否有合并伤分两组,A 组:齿状突骨折合并 Hangman 骨折 9 例;B 组齿状突骨折合并 C2、3 椎间盘破裂、C2、3 脱位11 例,有颈痛、颈部畸形、颈部活动障碍;5 例合并神经症状,多表现为上肢麻木和肌力下降,脊髓功能 Frankel 分级为 D 级。
1.2 骨折分类3新鲜骨折 14 例,陈旧骨折 2 例齿状突骨折根据 AndersonD'Alonzo 分类:Ⅱ型骨折 12 例、Ⅲ型骨折 4 例;齿突骨折合并 Hangman 骨折 9 例,合并 C2、3 椎间盘破坏并脱入椎管 4 例,C2、3 椎体滑脱 3 例1.3 治疗方法常规行正侧位和动力位 X 线片,CT、MRI 检查其稳定性,必要时行三维 CT 重建,了解齿突骨折位置、宽度、高度及横韧带是否断裂,C2、3 椎间盘情况,脊髓压迫等保守治疗:首先颅骨牵引牵引重量 5~6 kg,骨折复位或维持患者体位以防加重损伤一般 1~2 周后行手术治疗,手术方法:经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加C2、3 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前路 C2、3 钛板固定 7 例;前路齿突螺钉固定,后路枢椎椎弓根加 C3 侧块螺钉固定 9 例;术后均采用颈围固定 3 个月2 结 果16 例均获 6 个月~3 年(平均 12 个月)的随访X 线片提示所有患者获得骨性愈合齿突骨折合并 Hangman 骨折 9 例颈前后路联合手术固定牢靠,术后 48 h 后即佩戴颈围下地活动齿突骨折合并 C2、3 脱位及椎间盘损坏者行颈前路齿突螺钉固定同时加 C2、3 融合,术后佩戴颈围,2 周下地。
手术治疗患者无内固定并发症(内植物松动、折弯、断钉),5 例神经功能障碍者,均有 D 级恢复至 E 级,典型病例(图 1、2)图 1 患者为 Hangman 骨折合并 C2、3 脱位手术前后影像学表现 图 1a、b 术前及术后 X 线片 图 1c、d 术前术后 MRI 图 2 患者为齿突骨折合并 C2、3 脱位治疗前后影像学表现 图 2a 术前 图 2b 术后 3 讨 论43.1 齿突骨折合并 C2、3 不稳的损伤机制袁文等[2]报道对 6 具尸体的枕颈部韧带标本通过截骨术制成Ⅱ型骨折模型,采用生物力学方法测量寰枢关节的三维运动范围结果表明,齿突骨折对寰枕关节三维运动几无影响,而对寰枢关节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后伸及侧屈运动范围增大,分别有正常的 21.5°、7.25°增加至 45.42°、20.81°,增加了 52.7%、65.1%,与正常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齿状突骨折生物力学研究表明:齿突骨折导致的寰枢椎关节不稳主要表现为后伸和侧屈运动,治疗应以恢复齿突的完整性和增加寰枢关节稳定性为特点然而枢椎骨折的生物力学实验表明:当增加屈曲和牵伸载荷时主要造成 Hangman 骨折,但在载荷向前剪切后又存在屈曲后伸及旋转载荷时即有可能出现临床上少见的齿突骨折合并 Hangman 骨折,并存在C2、3 不稳[3]。
本组患者致伤原因分别为交通伤、高处坠落伤、跌伤;损伤时存在牵伸后旋最后屈曲暴力,与单纯的齿突骨折和 Hangman 骨折损伤机制不同,其中 12 例患者在 10 m 高空坠落时先被防护网牵伸头部,后额部坠地,在颅脑外伤同时,造成齿突骨折同时形成 A 型:C2、3 椎间盘破裂,C2 椎体下极压缩骨折,形成鹅颈创伤畸形B 型 C2 Hangman 骨折,C2、3 脱位造成 C1~3 不稳,故认为上颈椎传统界定有其局限性,C3 作为上、下颈椎的交界椎应为上颈椎范畴随着交通事故增多,各种损伤类型出现,其复杂性将越来越多3.2 齿突骨折合并C2、3 不稳的治疗方法选择及疗效分析单纯齿突骨折传统治疗方法:手术是将不稳定的节段实行固定和融合,合并脊髓压迫者应予减压,固定和融合范围涉及到恢复寰枢椎间稳定和保护一定的生理功5能两个方面通常情况下行寰-枢间融合就获得相应的稳定性[4]前路齿突螺钉固定理想的适应证为齿状突颈部横向骨折,主要是Ⅱ型骨折和部分Ⅲ型骨折,手术在枢椎椎体下缘距中点 2、3 mm 拧入 1~2 枚空心螺钉(直径 3.5 mm,长度35~45 mm)Hangman 骨折的治疗,根据 LevineEdwards 分型,齿突骨折合并 Hangman 骨折的Ⅲ型骨折后方小关节骨折和脱位若不予复位,可引起持续颈痛[5]需要手术治疗,可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也可行 C2、3 植骨融合前路钢板固定术。
由于齿突骨折合并C2、3 不稳的受伤机制复杂,需要从齿突骨折、枢椎骨折经C2、3 3 个椎节考虑,且不可顾此失彼本组患者首先在治疗上注意:齿突骨折的固定,并保持寰枢椎的稳定性和C2、3 椎间的稳定手术方法采用:(1)单纯前路手术:齿突螺钉固定+C2、3 椎间减压植骨、融合钢板内固定术;(2)前后路联合手术:前路齿突螺钉固定+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C3 侧块螺钉固定植骨融合术经颈前路齿状突螺钉固定加C2、3 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前路C2、3 钛板固定 7 例手术中首先切除C2、3 椎间盘,减压,后在 C2 椎体下极进行齿突螺钉固定,会非常易于齿突螺钉置入;C2、3 间可行椎间融合器固定,亦可行髂骨块置入融合,在C2、3 短阶段钛板固定,手术方法简单,操作比以往手术方法简单其适应证:(1)齿状突骨折合并 C2、3 椎间盘破裂,脱入椎管者;(2)齿状突骨折合并 C2 椎体下极压缩骨折,前纵韧带断裂;(3)C2、3 移位不稳、脱位、颈髓神经损伤6 例患者齿突单根螺钉固定,1 例患者双根齿突固定,其随访愈合无显著性差异颈前路齿突固定后,患者翻身再经后路枢椎椎弓根螺钉固定,C3 侧块螺钉固定,6并C2、3 间加压,植骨融合。
主要解决C2、3 前屈脱位,枢椎椎弓根断裂,C2、3 不稳即创伤性“鹅”颈畸形手术中前路操作应仔细,齿突在合并创伤性“鹅”颈畸形时,螺钉置入较难,有时会出现齿突脱入椎管现象,手术中可选择枢椎椎体下缘上 6~8 mm 置钉,在钉入椎体后进入椎体后壁将齿突顶起固定,其风险较大操作应在 C 型臂 X 线机引导下进行在手术中后路可解决小关节交锁,复位C2、3脱位,恢复颈椎生理曲度8 例患者经此方法均获得较好复位,并获得骨性愈合1 例患者复位不理想,小关节交锁未解除,但稳定及骨愈合未影响4 结束语(1) 上颈椎创伤已越来越复杂;(2)齿突骨折合并C2、3 不稳的处理应兼顾C1~3的骨折愈合与稳定;(3)齿突骨折尽可能保留寰枢椎关节的活动度;(4)上颈椎三维固定技术已日益成熟[6]参考文献】[1] 贾连顺.枕颈部损伤诊断与治疗的基本概念[J].中华创伤杂志,2007,1:3-4.[2] 袁 文,贾连顺,朱建平.齿突骨折对枕颈部生物力学影响的实验研究[J].中国脊柱脊髓杂志,1996,2:69-72.[3] Ruth B.Pars screw fixation of a Hangman's fracture:technical case report[J]. Neurosurgery,2005,1:204-208.[4] Resnic DK,B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