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国内古代主要诗人,词人的背景,特色风格,代表作整编汇总.doc
10页中国古代主要诗人、词人的背景、风格、代表作整理诗词人名号出生生平背景作品风格代表作其它1、 李白盛唐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李白和杜甫并称“李杜” 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汉族,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市),出生于碎叶城(当时属唐朝领土,今属吉尔吉斯斯坦)[1],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二十五岁时只身出蜀,开始了广泛漫游生活,南到洞庭湘江,东至越州(会稽郡),寓居在安陆、应山直到天宝元年(742),因道士吴筠的推荐,李白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两年半,就赐金放还而去,然后由高天师如贵道士授录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的道观紫极宫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士,过着飘荡四方的漫游生活他的诗歌总体风格清新俊逸,既反映了时代的繁荣景象,也揭露了统治阶级的荒淫和腐败,表现出蔑视权贵,反抗传统束缚,追求自由和理想的积极精神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主义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统一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歌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情色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静夜思》、《蜀道难》、《将进酒》《梦游天姥吟留别》、《行路难》谪(zhé)诗人:被贬流放的诗人嫡(dí)出:由正妻所生的孩子,一般家业或者王位都由嫡长子继承庶(shù)出:在封建宗法制度下,姬妾,或者非正妻的嫔妃所生的孩子叫庶出2、 杜甫唐朝由盛转衰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汉族, 河南巩县(今河南郑州巩义市)人,杜甫出身在一个世代“奉儒守官”的家庭,家学渊博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早期作品主要表现理想抱负和所期望的人生道路另一方面则表现他“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政治理想,期间许多作品 反映当时的民生疾苦和政治动乱、揭露统治者的丑恶行径,从此踏上了忧国忧民的生活和创作道路随着唐玄宗后期政治越来越腐败,他的生活也一天天地陷入贫困失望的境地备】《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
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3、 苏轼1037~1101宋代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 “唐宋八大家”之一汉族,北宋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嘉祐(宋仁宗年号,1056~1063)进士首次进京应试,就受到主考官欧阳修的称赞一时声名大噪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备】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多次到黄州城外的赤壁山游览,写下了《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等千古名作,以此来寄托他谪居时的思想感情《赤壁赋》、《后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曾任职杭州,疏浚西湖,筑造“苏堤”,受到了岭南百姓热情的欢迎4、 陶渊明365年—427东晋末期南朝宋初又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 被称为“千古隐逸之宗”汉族,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
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自做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曾祖父陶侃,是东晋开国元勋,军功显著,官至大司马,都督八州军事,荆、江二州刺史、封长沙郡公祖父陶茂、父亲陶逸都做过太守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诗人、文学家、辞赋家、散文家5、 王维701年-761唐朝、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世称“王右丞”,因笃信佛教,有“诗佛”之称汉族,唐朝河东蒲州(今山西省运城市)人,祖籍山西祁县王维的大多数诗都是山水田园之作,在描绘自然美景的同时,流露出闲居生活中闲逸萧散的情趣王维的写景诗篇,常用五律和五绝的形式,篇幅短小,语言精美,音节较为舒缓,用以表现幽静的山水和诗人恬适的心情,尤为相宜五言或七言绝句,感情真挚,语言明朗自然,不用雕饰,具有淳朴深厚之美,可与李白、王昌龄的绝句比美,代表了盛唐绝句的最高成就相思》、《山居秋暝6、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生于河南新郑,后迁居河南荥阳祖籍山西太原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题材集中是白居易讽喻诗的艺术特色之一他一般只选择最典型的一件事,突出一个主题,“一吟悲一事”,主题非常明确为使主题更明确传达给读者,或诗题下加小序点明主题,或“卒章显其志”突出主题其次,白诗的艺术特色还表现在刻画人物上,他能抓住人物的特征,用白描方法勾勒出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但白诗的诗意并不浅显,他常以浅白之句寄托讽喻之意,取得怵目惊心的艺术效果备】《轻肥》一诗描写了内臣、大夫、将军们赴会的气概和席上酒食的丰盛,结句却写道:“是岁江南旱,衢州人食人”,这是一幅多么惨烈的情景7、 辛弃疾1140年-1207南宋爱国词人原字坦夫,改字幼安,别号稼轩,汉族,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出生时,中原已为金兵所占21岁参加抗金义军,不久归南宋历任湖北、江西、湖南、福建、浙东安抚使等职一生力主抗金艺术风格多样,以豪放为主辛词以其内容上的爱国思想,艺术上的创新精神,在文学史上产生了很大影响与辛弃疾以词唱和的陈亮、刘过等,或稍后的刘克庄、刘辰翁等,都与他的创作倾向相近,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浩大的爱国词派后世每当国家、民族危急之时,不少作家从辛词中汲取精神上的鼓舞力量著名词作有《水调歌头•带湖吾甚爱》、《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备】《满江红•家住江南》、《沁园春•杯汝来前》、《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8、 李清照1084.3.13日~1155.5.12. 宋代(南北宋之交)字易安,号易安居士,“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婉约词派代表早期生活优裕,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
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前期:真实地反映了她的闺中生活和思想感情,题材集中于写自然风光和离别相思后期:主要是抒发伤时念旧和怀乡悼亡的情感表达了自己在孤独生活中的浓重哀愁,孤独,惆怅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声声慢》、《一剪梅》、《如梦令》9、 孟浩然689-740唐代州襄阳(今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比李白大十二岁,是李白所敬仰的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除了四十岁时到长安应过一次科考外,一直在家乡鹿门隐居读书、写诗自娱他前期主要写政治诗与边塞游侠诗,后期主要写山水诗是盛唐主要的山水田园诗人,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春晓》、《过故人庄》、《临洞庭上张丞相》、《秋登兰山寄张五》、《夏日南亭怀辛大》10、 岑参cén shēn)715—770唐代边塞诗人,人称“岑嘉州”岑参10岁左右父亲去世,家境日趋困顿他从兄属学,九岁属文十五岁山居嵩颖,刻苦学习,遍读经史,奠定学业基础。
20岁至长安,献书求仕无成,奔走京洛,漫游河朔后登进士第,授右内率府兵曹参军天宝八载,充安西四镇节度使高仙芝幕府掌书记,初次出塞,满怀报国壮志,在戎马中开拓前程,但未得意岑参诗歌富有浪漫主义的特色,气势雄伟,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尤其擅长七言歌行罢官后,东归不成,作《招北客文》自悼天宝十载,回长安,与李白、杜甫、高适等同游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一带),深受启迪十三载,又充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判官,再次出塞,报国立功之情更切,边塞诗名作大多成于此时11、 王勃649-676字子安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合称初唐四杰十四岁应幽素科及第,曾任虢州参军,后往交趾探望父亲,不幸溺水身亡,年仅二十七岁其诗力求摆脱齐梁的绮靡诗风,文也有名,著名的《滕王阁序》就出自他之手《滕王阁序》12、 陈子昂(661-702),字伯年轻时使年任侠,睿宗文明元年进士,武则天执政时,任时麟台正字、右拾遗等小官他对自六朝以来浮华绮丽的诗风深感不满,力求改革,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在诗歌创作与理论上都作出过重要贡献,被誉为诗骨所作《感遇诗》和边塞诗,其内容丰富,刚健朴质,现实性很强,实践了他的理论主张以鲜明的创造革新精神,扫荡齐梁余风,开启了一代新风。
《登幽州台歌》13、 王之涣(688-742),字季陵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与王翰、王昌龄被称为边塞三王以描写西北边疆风光著称,其诗气势磅礴,音韵优美绝句成就很高,可惜流传的作品很少,但篇篇堪称佳品《登鹳雀楼》、《凉州词》14、 王昌龄(约690-756?)字少伯,绝句与李白齐名,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开元十五年进士,一生只做过中下级官吏,安史之乱时,于还江宁途中被亳州刺史闾丘晓杀害诗以写宫怨、边塞、送别为佳,边塞诗气势雄浑,格调高昂绝句与李白齐名,尤长于七绝,有“七绝圣手”之称,时人推为“诗家天子”《芙蓉楼送辛渐》、《从军行》、《出塞》、《闺怨》15、 高适(702-765)字达夫年少穷苦落魄,四十岁后举有道科中第,授封丘县尉,不久即辞去,后来在河西节度使歌舒翰幕中掌书记,接触了大漠神奇风光和戍边士卒的艰苦生活写了大量边塞诗,其诗直抒胸臆,不尚雕饰,气势雄浑,想象丰富,色彩瑰丽,热情奔放,感情真挚,富有浪漫主义特色以七言歌行最富特色,与岑参齐名,也称“高岑”《别董大》16、 韩愈(768-824),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幼孤贫刻苦好学,德宗贞元八年进士。
曾任监察御史,因上疏请免关中赋役,贬为阳山县令后随宰相裴度平定淮西迁刑部侍郎,又因上表谏迎佛骨,贬潮州刺史做过吏部侍郎,死谥文公,故世称韩吏部、韩文公是唐代古文运动领袖,主张文道合一,在文章内容上提倡言之有物,在形式上提倡散文,反对骈文,文风力求险怪新奇,雄浑重气势与柳宗元合称韩柳《早春呈水部员外郎》17、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贞元九年进士,登博学鸿词科,授监察御史因参加王叔文变法,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失败后被贬为朗州司马,迁连州刺史后因宰相裴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