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部编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3课《花之歌》教案.pdf
8页1 / 8 花之歌教学设计教材分析 : 花之歌是人教版五四学制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一篇课文花之歌是纪伯伦诗选 中的一首, 诗人用花的语言来表达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 “纪伯伦风格” 中的轻柔、凝练、 隽秀与清新 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如“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花;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 ”写出了花的成长与芬芳而“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与死者最后的祭献就袒露出了花的凋命运,都说纪伯伦的诗蕴含哲理,寓意深邃,从这就可以看出,诗人是用诗意的表达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人生的人生有开花就有结果,诗人看到这两点的同时,特别赞赏前者, 末尾两节写出了花的积极乐观态度,诗人用辨证的眼光来看待生命,这就是诗人真正的意图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 掌握“苍穹、坠落、绿茵、祭献”等词语2.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容3. 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4. 理解作者采用第一人称,借助丰富的想象,表现出的对人生的思考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朗读中感悟句子的意思,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花积极乐观的态度,以与花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2 / 8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朗读课文,体会其中蕴含的哲理2. 理解作者笔下的花的形象教学难点:. 学习文章优美的语言,体会字里行间蕴含的哲理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 师: (出示图片)同学们,你们喜欢花吗?是啊!一朵朵娇艳美丽的鲜花,带给我们的是美的享受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学习一首散文诗花之歌,诗人纪伯伦有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在他笔下,花有生命,有灵气,有个性,它与自然万物和谐共处,构成了生生不息的美妙世界; 同时,它又闪烁着理性的光辉,给人以启迪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感受花的美好,花的灵性吧2. 师板书课题 , 生齐读课题 3. 介绍作者纪伯伦( 1883-1931 ) ,黎巴嫩诗人、作家,被称为 艺术天才 、骄子,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 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 先知沙与沫等,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纪伯伦、鲁迅和泰戈尔一样是近代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 设计意图 阅读教学首先要创造情境引出主题,因此,在这个环节的设计上,用谈话的方式带领学生入境,这样,既激发学生阅读的欲望,又为接下来的理解文本做好3 / 8 铺垫。
此外,本环节对作者的介绍,也使学生对这首散文诗的写作特点有了初步的了解二、初读课文,自学字词1. 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并画出生字词,注意把课文读通顺2)用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词语2. 学生按照提示要求自学3. 交流学习情况,进行重点指导1)认读新词出示字词: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指名读男女生读全班齐读2)学写字词师指导书写“穹、祭、旖、旎”学生练写,个别展示,集体评议3)理解词语苍穹:天空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这里指婚礼的礼帽祭献:祭祀供奉旖旎:柔和美好馥郁:形容香气浓厚4 / 8 心驰神往:驰:奔驰心神奔向所向往的事物形容一心向往顾影自怜: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孤芳自赏: 孤芳:独秀一时的香花把自己比做仅有的香花而自我欣赏比喻自命清高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第一步是自由朗读课文,面向全体,还学生读书的时间,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读书过程中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第二步学习新词,指导学生读准字音,能正确书写新词;第三步是借助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有了这三步,基本就扫清了文字障碍,为学生学习文本,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1. 指名分自然段读课文,评议2.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3. 说说课文的主要容指名回答,师适时呈现:这首散文诗采用第一人称的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星星、诸元素之女、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 婚礼的冠冕与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与花的凋,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4. 分段并概括段意师:这首散文诗一共7 个自然段,可以分成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第一部分(第1-4 自然段):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与花的凋第二部分(第5-7 自然段):表现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展现了花的精神 设计意图 本环节在学生充分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容,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文本的容;分段并概括段意,促使学生理清了课文的层次通过这几个环节,从整体上把握了文章的主要容,形成了一个清晰的脉络,培养了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5 / 8 四、精读课文,加深感悟(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1. 指名读第1 至 4 自然段,思考:如何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2. 学生小组交流3. 师适时呈现课件,学生汇报1)我是大自然的话语,大自然说出来, 又收回去, 把它藏在心间, 然后又说一遍(诗人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大自然的话语,即花开花,就像大自然在说话、沉默。
2)我是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第二自然段同样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花比作星星,星星从苍穹坠落在绿茵中,即绿茵中花朵点点,就像星星从苍穹坠落3)我是诸元素之女:冬将我孕育,春使我开放,夏让我成长,秋令我昏昏睡去师: “诸元素” 指什么? (四季, 即春、 夏、秋、冬 )你是怎么理解这一自然段的?(这一自然段把花比作诸元素之女,写出了花在冬天孕育,春天开放,夏天成长, 秋天凋零的过程 )(4)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第四自然段写出了花是人类纯洁和神圣感情的寄托从“交往的礼品”“婚礼的冠冕”得出“纯洁” ,由“死者最后的祭献”得出“神圣” )4. 全班齐读第1 至 4 自然段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1. 默读第 5 至 7 自然段,一边读一边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并简单做批注2. 研读第 5 自然段6 / 8 师出示:清早,我同晨风一道将光明欢迎;傍晚,我又与群鸟一起为它送行师:这一自然段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写的是什么?(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写的是花充实快乐的一天的生活3. 研读第 6 自然段师出示:我在原野上摇曳,使原野风光更加旖旎;我在清风中呼吸,使清风芬芳馥郁。
我微睡时, 黑夜星空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对我察看;我醒来时, 白昼的那只硕大无朋的独眼向我凝视师:“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和“硕大无朋的独眼”各指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好处: 运用比喻与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昼夜更替的自然变化4. 研读第 7 自然段师出示: 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听着小鸟的鸣啭、歌唱; 我婆娑起舞, 芳草为我鼓掌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思考: ( 1)读完最后一自然段,你能概括一下花的精神吗?(由“我饮着朝露酿成的琼浆”得出“渴饮朝露”;由“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得出“向往光明”;由“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得出“不顾影自怜,不孤芳自赏”所以,花的精神就是: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2)第七段中最后一句“而这些哲理,人类尚未完全领悟中的“哲理”指什么?这句话有何作用?(文中的“哲理”指:我总是仰望高空,对光明心驰神往;我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 作用:从“人类尚未完全领悟”说明人类没有像我一样领悟这些道理,暗含了对人类的批评。
7 / 8 设计意图 本环节以问题作为牵引,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自主探究,注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问题精而不多,很好地促进了学生对文本的思考五、总结全文1、师总结:花之歌是泪与笑中的一首,诗人以一颗敏感而多情的心,用花的语言来表达大自然的话语,文中既尽显纪伯伦式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也展现出纪伯伦“平易中发掘隽永, 以美妙的比喻启示深刻的哲理”这一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诗中花的形象既给人以审美愉悦, 又启迪生活理趣它是构建大自然诗意图画的浪漫使者,却也是演绎人类欢乐与悲伤的现实代表花的情操是伟大的、积极乐观的,它的欲望纯粹,心意坚决这首散文诗借花写出了一种神韵和品格,为我们树立了高尚的人格理想2. 揭示主题师:想一想,这首散文诗,作者想要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这首散文诗以花的口吻,讲述了花的成长与芬芳以与花的凋,展现了一幅生动的大自然画卷,赞美了花积极乐观的态度,和追求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的精神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全文,使学生对文本要表达的主题有了较深刻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揭示文章的主题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六、布置作业1、把本课词语书写美观2、以“之歌”为题(如“小草之歌”、“白云之歌”、“春风之歌”等)模仿写一首散文诗。
设计意图 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引导学生仿写散文诗,实现从课向课外延伸七、板书设计花之歌8 / 8 花的成长与芬芳以与花的凋花的态度,花的精神 设计意图 紧紧抓住课题,用板书串联课文容,易于学生理清课文思路精炼的语言,也利于学生对文本有更深刻的认识教学反思: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