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论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自信.docx
11页论高校后勤实体的发展自信——以苏大教服集团为例苏州大学 毛波杰 韦广全 徐榕君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大潮中,苏州大学的后勤社会化模式以及苏大教服集团的发展模式作为一个独特的范式,已然成为中国事业单位后勤改革史上一个鲜活的样本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今天,苏大教服集团勇立潮头,敢于担当,努力成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探索者、领跑者、推动者总结苏大教服集团近十年的发展经验,推动集团不断成长与壮大的内在原因在于她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一、道路自信:矢志不渝地走向后勤社会化改革和转型创新发展之路如果说,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对任何一个组织来讲都是根本性、方向性的问题;那么,举对旗、走对路,则为顺利实现奋斗目标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于我们而言,举对旗,就是要高举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坚持“姓教”的大旗;走对路,就是要走转型创新,按市场化、社会化要求走现代企业发展之路道路选择对了,就算前方荆棘密布、困难重重,我们也满怀信心的走下去,筚路蓝缕、矢志不渝苏大教服集团选择了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服从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方向,建设具有教育属性、学习型组织特征,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服务型企业之路这条路充满希望,充满阳光,给了教服集团巨大的道路自信。
1、苏大教服集团发展道路贯彻了中央改革精神从 2000 年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快高等学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见》(国办发„2000‟1 号),到 2012 年底《国务院关于印发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通知》(国发„2012‟62 号),中央对于高校等事业单位后勤社会后改革的态度一直未变,那就是坚持推进改革李克强总理在就任后的首场记者招待会上说,改革是最大的红利,我们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这些年来,苏大教服集团按照中央、江苏省和苏州大学有关文件精神,紧紧扣住高校后勤社会后改革的时代脉搏,牢牢把握经济结构转型、服务业大发展的有利条件,乘势而起,有所作为,全力打造现代后勤服务企业集团,取得了让人欣喜的成果集团旗下东吴物业公司成为全国高校第一家国家一级物业企业并跻身全国物业百强企业圈,科桥餐饮公司成为中国知名餐饮企业,科桥物业、恒信商贸、苏大空调、电子信息、车队、旅行社……等获得了长足发展这不能不说是走对路的巨大成功2、苏大教服集团发展道路顺应了高教改革期待我国的高等教育的发展内在的要求改变高校自办后勤的体制和机制,转而进行社会化改革,这是中国特色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苏大教服集团从学校后勤处、后勤集团一路走来,不断深化改革成果,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成功剥离,把影响和制约学校又好又快发展的后勤短板进行企业化改造,将后勤的人事包袱转化为企业的人力资源,同时也为社会培育了一个优质的高校后勤服务企业集团。
这也回应了《高校后勤中长期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课题研究报告提出的要“培育 100 多家后勤规模企业、数十家高校后勤龙头企业”的“主体培育工程”的期待苏大教服集团快速发展的这几年,也是具有一百多年历史的苏州大学发展速度最快、效率最高、质量最好的几年目前苏大在地方高校排名名列前茅可以说后勤改革更好的保障和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可以说,苏大教服集团的诞生和发展顺应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改革与发展的期待3、苏大教服集团发展道路提高了后勤生产效率后勤行业作为服务行业的一个类别,其生产力的发展一直受制于计划经济体制机制长期以往,受“大锅饭”思想影响,干与不干一个样、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后勤生产力得不到发展,现代后勤保障体系得不到建立,后勤成了“落后”的代名词苏大教服集团以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新型集体主义职工股权结构和现代企业制度,解放并发展了长期受到束缚的后勤生产力很多后勤老职工在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压力下,通过努力成功进入了职业经理人、物业管理师、人力资源师、企业培训师等现代职场人才的行列,迸发出前所未有的创业热情和发展激情,教服集团的劳动生产率、综合竞争力较原先的后勤集团有了大幅提升,员工的服务观念得到了提升,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在社会同行面前也得了到应有的尊重。
4、苏大教服集团发展道路融入了经济转型格局国家《服务行业“十二五”规划》指出:“继续推进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和国有企业后勤服务社会化、市场化改革,分类制定改革指导意见,推动由内部自我服务为主向主要由社会提供服务转变中国经济结构的调整,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内在地要求服务业成为支撑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这对后勤服务业来讲是一个全新而难得的转型发展机遇是因循守旧、退出发展舞台,还是顺势而上、有所作为,成为很多后勤实体艰难的抉择苏大教服集团与浙大新宇集团等优质后勤服务企业一道,选择了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做弄潮儿,在服务业大发展的过程中锤炼企业、发展行业、做出贡献时至今日,苏大教服集团正雄心勃勃地朝着“两高一总”(高校、高端和总包模式)的目标迈进,已为几十所兄弟高校、数十个社会单位提供了优质的后勤服务,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应鲁迅先生说过,世上原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就有了路苏大教服集团的发展道路给了全国很多高校后勤实体乃至社会服务企业以巨大自信,那就是坚持走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坚持改革、不断发展,朝着自己的发展梦想不断进发中国梦,是强国梦于我们而言,就是强校梦、强企梦我们呼吁有更多的后勤组织能坚定改革梦想,坚定发展道路,与苏大教服集团一起,志同道合、携手并进,共同闯出一条服务学校大局、融入服务行业、促进经济发展的“后勤梦想”大道。
正如习近平主席指出的那样: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二、文化自信:生机勃发地培育后勤优秀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丰硕之果文化,是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内在张力所在,也是外在魅力所在苏大教服人在中央和省里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的正确领导下,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总结后勤社会化改革和企业发展经验成果,积极开展文化创新,把优秀后勤文化与现代企业文化有机融合,浇铸成了特色鲜明的苏大教服文化之花,成为支撑企业持续发展的精神内核、动力源泉和思想保证有文化的企业是自信的,有文化的后勤是美丽的唯有自信,方能从容应对后勤社会化改革进程中出现的各种复杂情形,才能坚持梦想、实现理想1、苏大教服集团传承了高校后勤文化因子作为建校一百多年的高等学府,苏州大学后勤有着丰富的校园文化积淀和优良后勤传统苏大教服集团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苏大后勤文化的精髓,结合后勤服务和企业发展的实际,予以弘扬和发展根深才能蒂固,枝繁才能叶茂教服集团汲取了苏州大学后勤优秀文化因子,并且复制为集团文化基因谱图的关键内核,用优质的服务弘扬大学之道,济世利群,敬业爱人,大力投身服务业,开启了另一层面“高校——地方”合作模第 3/7 页 式。
2、苏大教服集团创新了企业文化建设机构很多后勤实体都为如何建设企业文化、谁来负责企业文化而困惑苏大教服集团在探索多年的基础上,适时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部,并选派精兵强将充实部门力量这个在国内高校后勤企业开了先河的企业文化专职建设机构,精干高效,统筹集团企业文化建设各项工作,打造企业文化系列品牌,推动着集团企业文化朝着精品化、优质化、持续化的方向发展此外,苏大教服集团打造学习型、教导型组织的步伐也从未停滞,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隐形机构,有力的支撑起企业文化的各项工作3、苏大教服集团构建了企业文化框架体系近十年来,苏大教服集团在企业文化建设实践的基础上,逐步深化对文化的认识,不断强化对文化的认同,构建起企业文化的框架体系一是确立了集团的核心价值观诚信、务实、和谐、致远”的教服集团核心价值观的确立,广泛的凝聚起全体干部职工的心智模式,夯实了共同的思想基础,形成了具有教服集团特性的后勤服务观,努力培育一致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和幸福观二是确立了集团的服务方针主动、热情、优质、高效”的八字服务方针自后勤集团成立初期便得到推广朴实的八个字,却是对后勤服务态度、效率、品质的高度凝练,成为一线员工耳熟能详的服务圭臬。
三是确立了一个共同愿景把苏大教服集团建设成具有教育属性、学习型组织特征,具有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现代教育服务型企业成为教服集团上下的共同愿景四是明确了两项基本要求追求卓越,崇尚诚信,提供优质服务;满足顾客与法律法规要求同时也作为集团质量管理方针得到广泛接纳五是确立了三项办事原则主动热情、优质高效;廉洁责任、勤俭精细;以人为本、公平正义这已成为集团干部职工共同遵守的办事准则六是构建了四种力量组合整合力、凝聚力、创新力、执行力作为集团发展和对干部要求的四力元素,如房之四维,撑起了集团发展的大厦七是引入了五项基本修炼共同愿景、超越自我、心智模式、团队学习、系统思考”这五项基本修炼助力教服集团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后勤建设的先行军八是汇聚了六种发展元素教服集团把“企业形象、服务品质、发展战略、人力资源、治理结构、法规制度作为企业发展的主要元素,不断得到全体员工的认可,夯实了企业文化的地基4、苏大教服集团创新了企业文化行为模式苏大教服集团的文化建设具有第 4/7 页 自己的气派和风格,那就是善于学习、敢于超越、勇于创新集团积极向学校校园有关部门学习后勤文化建设,坚持中心组学习活动,举办青年干部研修班,举办大学生“走进后勤”、宿舍文化节、饮食文化节服务育人专题活动等;向兄弟单位学习举办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夏令营、大学生管理咨询发展公司等;向先进企业学习建设管理论坛、工会文化、党建文化等。
更为重要的是在学习借鉴他山之石的基础上,苏大教服人有了全新的超越和创新的成果如集团编制了寓教于乐、便于传诵的《保洁服务三字经》、《安保管理三字经》、《公寓防火三字经》、《公寓防盗三字经》,创作了歌曲《我为后勤添砖瓦》、《保洁员三大要求八项注意歌》等,还构建了服务文化标志品牌——“东吴物业吴阿姨”随着集团发展范围的扩大,这些企业文化的创新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输出和推广,给全社会和更多兄弟高校后勤带来良好示范效应苏大教服集团确立了文化兴企的战略,通过强化企业文化建设,凝聚了人心,集聚了智慧,建立了愿景,明确了方向,并整合成一股强大的正能量文化,让苏大教服人“踮起脚尖就更靠近阳光”,走得更稳、更快、更好!文化,是不可复制的组织价值所在,也是一个组织的魅力和自信所在毛泽东同志曾经写道: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正是文化自信,让苏大教服集团不断勃发“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创业壮志与发展豪情三、制度自信:高屋建瓴地夯实现代企业规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之基完善的组织制度是一个小单位乃至大国度稳定的基石,是人们信心的源泉和安稳的依托苏大教服集团比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从建立健全企业法人治理制度,夯实新型集体主义经济体制度,构建双轨制党建制度等方面,优化了企业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使干部职工办事有制度可依、奖惩有规章可循,逐步强化企业的法治精神,打牢基业长青的百年藩篱。
1、苏大教服集团创建了新型集体主义经济共同体苏大教服集团在成立初期,为确保国有资产的不流失,采用学校“零股权”、职工“均股权”的股权结构模式,300 多名职工入股 1080 万作为注册资金的成立股份制企业从企业类型看,尽管是普通的股份制企业,但是由于股东的广泛代表性、群众性,在后勤人眼里俨然是一个属于大家的“集体所有制”的企业,至少是一个新型集体主义第 5/7 页 经济共同体入股的员工每年除了工资福利奖金之外,还能获得一定的股利分红集团创始人、董事长兼总经理韦曙和这样描述道:“这种以坚持员工股份构成相对均衡化为原则,实现所有参与改制加入新企业的员工股权相对平均,是一种创新的集体所有制;由于股权的相对平均,因而在经济分配上能充分体现一次分配公平的原则,从初次分配的制度设计上实现了公平与效率的有机统一,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目前,教服集团通过股份、干股、年金、奖金并举,构建起新型集体主义经济体,凝聚了一大片专业化人才,为集团可持续发展奠定扎实基础实践证明并将继续证明,在这种经济结构下能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