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年级课外古诗词赏析.doc
9页人教版初中语文课外古诗词主题与名句赏析第一册1《归园田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然”写出了作者那种恬淡、闲适、对生活无所求的心情见”表现出诗人看到山不是有意而为之,而是在采菊之间无意中山的形象映入眼帘好象自己的心早已和山融为一体了能达到这种境界,正是心灵自由而平静的美好结局2“但使愿无违”的“愿”如何理解?从字面上看是“我的意愿”有个好收成,其实更蕴含了不要在那污浊的现实世界中失去自我的意思3、 《过故人庄》:“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是描写山村风光的名句绿树环绕,青山横斜,犹如一幅清淡的水墨画同时也采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4、《钱塘湖春行》:“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野草才能没马蹄这四句是白居易此诗的核心部分,也就是最为抢眼的句子,同时也是白诗描写春光特别是描写西湖春光的点睛之笔几处,是好几处,甚至也可以是多处的意思用“早”来形容黄莺,体现了白居易对这些充满生机的小生命的由衷的喜爱:树上的黄莺一大早就忙着抢占最先见到阳光的“暖树”,生怕一会儿就会赶不上了一个“争”字,让人感到春光的难得与宝贵而不知是谁家屋檐下的燕子,此时也正忙个不停地衔泥做窝,用一个“啄”字,来描写燕子那忙碌而兴奋的神情,似乎把小燕子也写活了。
这两句着意描绘出莺莺燕燕的动态,从而使得全诗洋溢着春的活力与生机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用乱花浅草来写西湖早春的美景渐欲”,渐渐就要;“才能”,刚刚能够,都表现出事物在发展变化之中5、《游山西村》:“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山西村山环水绕,柳暗花明,一派花团锦簇的景象,用来说明困境中仍然蕴含着希望,也暗含着克服重重困难最后终于实现理想愿望的深刻哲理6、《观沧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这是全诗的高潮,作者运用丰富奇特的想象,大胆的夸张,将眼前海上的景色和自己的雄心壮志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宏大的意境7、《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为历来传诵的名句,描绘了昼夜和冬春交替过程中的景象和心中的喜悦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在描述自然的时序交替中蕴含哲理生”说明旧事物中已孕育了新的生命,景中出理入”,是说新春提前闯入旧的一年,景中出情,思乡而不低沉8、《望岳》:“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 泰山的雄姿,引发诗人登临高峰的愿望,他要临绝顶,将天下群山尽快收入眼底至此,泰山的隽秀磅礴之气与诗人凌云壮志之豪情自然地溶为一体,情景交融,浑然天成9、《西江月》:“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表面看来写的是风、月、蝉、鹊这些及其平常的景物,然而,经过作者巧妙的组合,结果平常中就显得不平常鹊儿的惊飞不定,不是盘旋在一般枝头,而是飞绕在横斜突兀的枝干之上因为月光明亮,所以鹊儿被惊醒了;而鹊儿惊飞,自然也就会引起“别枝”摇曳总之,“惊鹊”和“鸣蝉”两句动中寓静,把半夜“清风”、“明月”下的景色描绘得令人悠然神往第二册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四海之内有你的知心朋友,即使远在天涯海角,也仍像是近邻作者勉励自己的友人,勇敢地踏上征途,表现出了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2、《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阳光照耀着汉水平原,汉阳镇四周的树木显得格外分明,那芳草茂盛的地方,便是鹦鹉州触景生情,勾起淡淡的乡愁3、《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沉舟侧畔干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沉船旁边无数新船飞速驰过得意洋洋,病树面前万千绿树如同逢春蓬勃生长①比喻在自己被贬谪边地好像沉舟病树般奄奄一息之时,有多少人却飞黄腾达“爬”上去,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的不平遭遇的愤慨,又是对那些混水摸鱼捞好处的人的讽刺②这两句诗在客观上却写出了新事物终究要取代旧事物这一客观规律4、《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卖唱女不知道国家灭亡的悲痛,隔着江水还唱着亡国的曲子《后庭花》描述了现实中帝王饮酒作乐,不理政事,荒淫无度的生活,表达出诗人忧国忧民之情5、《夜雨寄北》“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两句是作者身在巴山设想回长安、晚上与妻剪烛夜谈的情景,表达了相思之情6、《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年老力衰的千里马虽伏在马槽上,但它的志向仍是日行千里;怀有雄心壮志的人虽到晚年,但雄心壮志不改,慷慨依旧这四句话表现了作者自强不息,老当益壮的进取精神和豪迈气慨7、《石壕吏》:“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活着的姑且活着,死了的永远完了!(讽刺了统治者的残暴,表现作者对劳动人民的同情8、《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即使有千丝万缕的离愁,剪也剪不断,理也理不清,让人心乱如麻的是离别愁情,这离愁别恨的另一种滋味,不是常人所体验到的这几句话直抒离愁之苦,抒发了作者一腔怀旧之情9、《观书有感》:“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要问它怎么能够这样清澈,那是因为有着源头鲜活的水不断补充池塘里的水是比喻人的知识、学问、思想,而那“源头活水”是比喻读书得来的新知识一个人,哪怕是学到了不少知识,就像一口池塘中已装了大半池水一样,然而如果就此不再学习,那么原来那点知识就会慢慢枯竭、老化,思想也就僵化了。
就像长期不换水的池子也会臭一样,必须不断读书学习,把“活水”源源不断地注进自己那口“池塘”去,自己的知识学问和思想观点才能不断充实不断更新诗人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把难懂的书看懂时的感受第三册1、《使至塞上》: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段话写进入边塞后所看到的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画面开阔,意境雄浑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那里宽阔无边没有什么奇观异景,烽火台燃起的那一股浓烟就显得格外醒目,因此称作孤烟,下面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正如王国维所评价的那样,这是“千古壮观”的名句2、《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两句突发奇想,借月传情人隔两地,难以相从,而月照中天,千里可共,诗人想到:我还是把自己的一片愁心托付给这皎洁生辉、纯洁多情的明月,让它随风飘到远在夜郎(今湖新晃侗族自治县)以西的友人身边去吧!这“愁心”,概言之,是为友人处境而愁;细析之,则又包含着关切、牵挂、不平、同情、忧虑等多种复杂的感情,真是缠绵悱恻,一往情深!3、《春望》: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抵万金”写出了家书的珍贵,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
这是人人心中会有的想法,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因而成了千古传诵的名句4、《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两句通常解释为: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落泪惊心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两说虽则有别,其精神却能相通,一则触景生情,一则移情于物,都表达了感时伤世的感情本联以“感时”一语承上,以“恨别”一语启下,章法分明5、《论诗》:“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国家代代都有有才情的人出现,他们各自的影响也不过几百年而已作者认为诗歌应随着时代不断发展,诗人在创作上应求变创新,而不要刻意模仿,跟在古人后面亦步亦趋6、《渡荆门送别》:“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描写渡过荆门进入楚地的壮阔景色,画出一幅气势磅礴地万里长江图,写的是远景这一联中的“随”、“尽”、“入”三个字用得好,想一想好在何处 ——“随”字将群山与原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的表现出来,写活了,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 ——“尽”字表达了刚从三峡中出来的诗人顿时喜悦开朗的心情 ——“入”字用得贴切,是对前途的展望,大江无阻挡地流向远方,空间广阔,打开了诗人眼界,奔腾着诗人的想像,洋溢着诗人青春蓬勃的朝气。
7、《渡荆门送别》:“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月下飞天镜”是月夜俯视所见明月本在天上,倒映在流速缓慢的长江水中,好像从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云生结海楼”是白昼眺望所见云多,则天空高远,反衬原野低平、江岸辽阔、两岸平旷的景色,在自然美景中融进了诗人见到平原时欣喜的感受8、“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9、《过零丁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古往今来,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舍生取义,一片丹心将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这激情慷慨的两句诗,表明了诗人舍生取义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10、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谁道”两句,以反诘唤起,以借喻回答结尾两句以溪水西流的个别现象,即景生感,借端抒怀,自我勉励,表达出词人虽处困境而老当益壮、自强不息的精神第四册1、“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花木深”颇有意境,衬托出“幽处”之幽,幽中显静,幽中含美,抒发诗人去除杂念,忘情山水的情趣2、毅魄归来日,灵旗空际看表达了夏完淳誓死不屈的决心,诗句慷慨激昂悲壮雄奇3、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阳圆缺,此事古难全。
在写作手法上,这三句高度概括了人间天上、世事自然中复杂错乱的变化,笔法是大开大合,笔力雄健深厚感情乐观开朗、积极向上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作者一种美好的祝愿即使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一轮美丽皎洁的明月给人以美的愉悦,给人以美的希望5、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描绘形象生动,言情蕴藉,深化愁情苦调,为千古名句6、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句子想象丰富,从塞北的严酷环境,竟然想到春天的梨花,气氛热烈,色彩奇丽7、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这两句诗含蓄委婉而感情炽热,以崭新的形象语言来表达海枯石烂而矢志不变的爱情8、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只有18个字,却接连出现了九个名词,九种景物,体现了“断肠人”对于这些景物的独特感受,用笔简略,意象鲜明9、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诗人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封建统治阶级与劳动人民的根本对立,敢于为百姓的苦难大声疾呼,这是难能可贵的第五册1、《饮酒》:“心远地自偏精神超脱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也僻静了好个“心远地自偏”,恬静又不乏稍稍透露出那么一丁点东篱采菊的怡然自得! 2、《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作者用夸张的修辞方法,妙用了“蒸”“撼”两个动词:连云梦泽这么巨大的湖泊,也被洞庭湖蒸腾的水气所笼罩,可见其丰厚的蓄积;连岳阳城这么大的都市也为其波涛所撼动,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可见其力量的巨大这样,诗歌把洞庭湖磅礴壮观的气势推向极点,很有特色因此,它被世人誉为与杜甫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并举的吟咏洞庭湖的名句3、《行路难》:“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我们听到诗人充满信心和展望的强音:尽管前路阻碍重重,但总有一天,可以乘风破浪,到达理想的彼岸这两句诗突出地表现了诗人倔强的相性和执著追求理想的强大精神力量后人常以这两句诗自勉或鼓励他人执著追求理想4、《茅屋为秋风所破》:“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当地表现了作者内心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在这狂风暴雨袭击的秋夜,诗人不仅仅为自身的不幸遭遇而哀叹,他发出的是要求变革黑暗现实的疾呼杜甫这种炽热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千百年来一直激荡着读者的心灵,并发生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