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会学复习重点(整理).doc
4页重点关注的内容:重点关注的内容:1、集体行为的发生条件及特征、集体行为的发生条件及特征 (第八讲)(第八讲)能够针对具体案例,分析集体行为事件或公共突发事件中蕴涵的集体行为能够针对具体案例,分析集体行为事件或公共突发事件中蕴涵的集体行为(一)集体行为:是指在相对自发、不可预料、无组织的以及不稳定的情况下对某一共同影响或刺激产生反应的行为二)集体行为的六个社会条件(1)结构性助长:即社会结构的构成方式必须允许一场社会运动或一段集体行为发生是指促使集体行为在特定情形下成为可能的一般的背景因素2)结构性紧张:人们感知到社会环境中的某个事情出了问题3)共同信念:对情况和采取行动可能后果的分析,并达成一致 (4)促发因素:具体的导火索5)参与者的行动动员:领袖人物出现并鼓励其他人采取行动6)社会控制状况:预防性、紧急性的(事情发生后的控制)(三)集体行为的特征有五点:(1)社会上的成员发现他们处于一种不稳定的情境下,日常所熟悉的行为准则与规范都无法适用;(2)在缺乏清楚而明确的行为准则的状况下,社会的成员被迫对发生的问题做出迅速的反应;(3)由这些成员所形成的团体行动都维持很短的时间;(4)团体行动的参与者变得情绪化,而且团体将会采取的行动也变得不可预测;(5)在团体行动参与者之间有许多私下的互动。
四)集体行为的一些例子:(1)07 年 5 月 6 日,以色列耶路撒冷发生了一起球场踩踏事件,超过 50 名球迷受伤,其中 4 人伤势较重另外还有密云观灯踩踏、印度寺庙踩踏等2) “ 非典” 期间,据说板蓝根能预防非典,导致各药店疯狂抢购板蓝根以致板蓝根脱销 (3)中国驻南使馆被炸,大学生纷纷上街游行 2、青少年犯罪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 (第三、九、十、十一讲)(第三、九、十、十一讲)从社会问题、越轨与社会控制、社会化等角度思考这类现象,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给出对策从社会问题、越轨与社会控制、社会化等角度思考这类现象,从社会工作的角度给出对策社会问题:社会问题:就是指由于社会关系或社会环境的失调,使社会全体成员或部分成员的共同生活受到不良影响,社会进步发生障碍,需要依靠社会力量才能解决的社会现象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行动社会问题的解决需要社会行动社会问题的起因一般是社会性的,并非是由个人或少数人负责,社会问题的后果也是社会性的,涉及到相当一部分人共同的社会生活,因此它的解决或消除不是个别人和少数人能做到的,要通过社会力量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解决社会越轨(社会越轨(social deviance)是指那些由于违反了重要的社会规范或期待,结果被许多人给予否定评价的行为或特征。
社会控制:社会控制:就是社会运用各种手段和措施使社会成员遵从社会规范,建立和维持社会秩序的过程社会化:社会化:社会化是作为个体的生物人成长为社会人,并逐步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经由这一过程,社会文化得以积累和延续,社会结构得以维持和发展,人的个性得以形成和完善它从个体出生就开始了,并持续一个人的整整一生社会化的条件 :人有较长的生活依赖期,这是基本社会化得以完成的重要时期人有较高的学习能力,语言模仿、行为模仿、知识、思考方式等社会化的因素:社会因素中的家庭因、学校因素、大众传播媒介、同辈群体当前,我国青少年的成长从总体上看是健康的、良好的,但是,不容回避的是,在一些地方,青少年犯罪已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并产生了种种负面影响,如何有效地预防和制止青少年犯罪是目前我们必须面对的重大问题一、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和特点(一)犯罪情节恶劣,犯罪手段升级二)犯罪年龄提前,低龄化严重(三)团伙犯罪增多,集团化趋势明显四)犯罪诱因简单,盲目性突出五) 高科技犯罪初见端倪,智能化犯罪凸现二、青少年犯罪的成因(一)生理、心理因素的影响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从生理上看,其身心发育尚不成熟,各种心理活动具有较大的不稳定性和盲目性。
二)法制意识淡薄法律是规范人们行为的基本准则,也是评判是非曲直的重要标准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不少青少年不学法,不懂法,对自己的行为缺乏基本的分辨能力,以致于在不知不觉中走上犯罪道路三)家庭因素的影响不正确的家庭教育给孩子造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父母是第一任教师,正确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是极其重要的不正确的家教在青少年的心理形成人格障碍,形成不正确的人生观在行为上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四)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失误 目前,在我国一些地方,学校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对青少年健康成长极为不利一些学校为了追求升学率,肆意加重学生负担,导致学生心理失常,一些学校则对成绩好的学生是倍加珂护,而对成绩差的学生则放任自流,任其流入社会,成为问题少年,一些学校只重视智育教育,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导致青少年人格不健全,法制意识淡薄,这在一定条件下都会成为导致青少年走上犯罪道路的重要诱因五)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由于特定的生理心理原因,青少年极易受到社会不良因素尤其是社会不良文化的影响而误入歧途近年来,在一些地方,不良文化肆意泛滥,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封建帮会意识及血亲复仇观念等沉渣泛起,这对青少年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在现实中的许多青少年犯罪,都与其扭曲的义气观、性欲的放纵和崇尚暴力密切相关。
三、青少年犯罪的预防(一)完善立法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本途径(二)加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建设,给青少年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三)家庭是预防青少年犯罪的基石,青少年父母应当主动地进行各种知识的学习,不断的增强监护人应俱备的育人素质 (四)社会是保障,政府应给人们创造一个更加宽松的就业机会,避免待业青少年无序流动五)充分发挥学校育人的作用,让青少年在学校就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六)针对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特征,削弱或排除那些与违法犯罪行为有联系的心理因素,让青少年的欲望在正常渠道渲泄,可减少或防止违法犯罪行为 (七)政法部门应严厉打击危害青少年成长的各种犯罪,同时做好已犯罪青少年的改造工作八)团组织充分发挥青年阵地先进性作用,不断引导青少年健康成长3、社会组织的结构、特征和问题(第六讲)、社会组织的结构、特征和问题(第六讲)挑选所在单位等组织或熟悉的组织,分析其结构类型和存在的问题挑选所在单位等组织或熟悉的组织,分析其结构类型和存在的问题案例案例公共突发安全事件:煤矿爆炸、工地事故、踩踏事件…公共突发卫生事件:恶性食物中毒、非典、禽流感…你置身于什麽社会组织中?企业? 政府机关? 事业单位? 医院? 学校? NGO? 协会? 党组织? 团组织? 民主团体? 教会? 工会? 车友会? 业主委员会?社会组织社会组织 ::人们有意识地建构起来以完成特定目标的社会群体。
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社会组织的构成要素1、通过一定手续加入的成员2、确定的目标3、规范性的章程4、权威的领导体系5、物质基础组织的特征:组织的特征:(1)清晰陈述的特定目标(2)劳动分工和权威的分配(3)主要通过指令服从机制运行(4)成员是招募的,可变换的4、社区问题(第十二讲)、社区问题(第十二讲)挑选所在社区或熟悉的社区来分析,社区的几个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挑选所在社区或熟悉的社区来分析,社区的几个主体及其之间的关系和存在的问题案例讨论:城市社区中的问题知多少?案例讨论:城市社区中的问题知多少?最核心的:社区自治与行政管理之间的矛盾最典型的:物业与业主、业主委员会矛盾最普遍的:业主权利之争还涉及的:开发商与物业职责不明、业委会的代表性问题、社区工作站和居委会身份之争……社区发展的几个主体社区发展的几个主体1、政府 街道委员会——政府的基层代表2、自治组织:居民委员会 社区工作站是真正的自治组织吗?3、社区中的单位、机构4、小区建设相关主体:开发商、物业公司等5、小区内的群众组织:业主委员会5、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第十三讲)、社会分层和社会流动(第十三讲)对于目前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现象给出分析对于目前大规模的社会流动现象给出分析社会分层社会分层 :依据一定的标准把社会成员区分为高低有序的不同等级和层次的过程和现象,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经济标准——财富,社会标准——声望,政治标准——权力中国阶层分化的特性1、阶层的分化越来越趋于表现为职业的分化2、当代中国社会一些特殊的制度性安排对社会阶层的划分仍然有显著影响,例如所有制、户籍制度、部门差异等,国家在资源分配中的强有力的作用3、生产资料所有权仍然是导致当代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市场经济社会的普遍特征4、经济体制转轨的过渡期对社会阶层分化也产生特殊的影响社会流动社会流动:社会成员从一种社会集团或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集团或地位的转变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分层与社会流动社会流动与社会分层实际上是对同一种社会现象所作的两种不同角度的分析。
社会分层是从静态的共时性角度对社会结构的分化状态和结果进行的描述和分析社会流动则是从动态的历时性角度对社会结构分化过程进行的描述和分析有了社会分层,才有社会流动的必要性和可能性有了社会流动,才会促进社会分层结构的不断分化和重组合理的社会流动及其意义:合理的社会流动及其意义:社会流动被人们看作社会变迁的指示器,是社会选择的一种途径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社会流动可以说是是社会结构自我调节的机制之一社会流动的原因:社会流动的原因:1)自然原因 2)人口因素 3)社会原因这是引起社会流动的一个重要原因被一定的社会价值观肯定的东西,如地位、声望、财富等,人们竞相追求,成为推动人们向上流动的原因价值观念的转变,会改变人们的流动方向例如,在中国流行一时的“知识无用”、 “知识越多越反动”的社会价值观,曾一度使人们回避向知识阶层流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流动我国现阶段的社会流动1、部分工人和农民的地位在下降,农民流出农村以及工人子女的职业变化2、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主的地位在上升3、改革过程中精英的循环与再生:干部权力转换原先的政治精英向经济精英转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