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二数学(上)期末易错题、难题培优复习(精心整理).doc.docx
8页初二数学(上册)期末易错题培优复习一 、容易漏解的题目例1 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高与另一腰的夹角为,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度数为 例2 若是完全平方式,则的值应为 2、 容易多解的题目例 已知分式的值为0,则 3、 容易误判的题目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有两条边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B.两腰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C.两角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全等D.一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等边三角形全等4、 因式分解不彻底易错例 分解因式= 五、分式运算中的符号、代值易错例 先化简,再求值:,并取一个你喜欢的值代入求值跟踪练习1、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9cm,其中一边长5cm,则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 ) A.9cm B.5cm C.9cm或5cm D.10cm2、 若分式的值为0,则 3、 分解因式= 4、 若,则 5、 若,则 6、若要使成为一个两数的完全平方式,则的值应为( ) A. B. C. D.7、无论为何值,下列各分式总有意义的是( ) 8、 若对于任何的有理数,分式总有意义,则的值应满足 9、若将n边形的边数增加1倍,则它的内角和增加 ,外角和增加 10、有公路异侧、同侧的两个村庄、,如图,高速公路管理处要建一处服务区,按照设计要求,服务区到两个村庄、的距离相等,到两条公路、的距离也必须相等,则符合条件的服务区有( )处。
A.1 B.2 C.3 D.4第11题图第10题图11、如图,在△ABC中,AB=AC,AC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4 cm和30 cm的两部分,求△ABC各边的长初二数学(上册)期末难题培优复习一、含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一)复习:解分式方程:(二)例题:1、 已知分式方程的解是非负数,求的范围;2、 若关于的方程无解,则的值是 二、折叠问题 例: 如图,直角△ABC中,,,将其折叠,使点A落在边CB的处,折痕为CD,则 三、等腰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例: 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是坐标原点,点,在轴上找点,使△为等腰三角形,这样的点共有 个四、“牛喝水”问题 例:直角坐标系中,点点在轴上找点,使到点A和点B的距离和最小,则点坐标为 五、动点问题(见上周专讲)跟踪练习1、若关于的方程的解是正数,则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把长方形纸片沿对角线折叠,设重叠部分为△,那么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是等腰三角形,B.折叠后一定相等C.折叠后得到的图形是轴对称图形D.△和△一定是全等三角形3、如图,在三角形纸片△ABC中,将沿DE折叠,使点A与点B重合,则折痕DE的长为( )A.1 B. C. D.24、直角坐标系中,已知O是坐标原点,点,在轴上找点,使△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条件的点的个数为( )个A.1 B.2 C.3 D.45、如图,正方形网格线的交点称为格点,已知、 格点,如果也是图中的格点,且使△为等腰三角形,则满足题意的点的个数为( )个A.6 B.7 C.8 D.96、如图,在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ABC中,点E、F、G分别为AB、AC、BC的中点,点P为线段EF上一个动点,连接BP、GP,则△周长的最小值为 动点问题:1、如图,已知中,厘米,厘米,点为的中点.(1)如果点P段BC上以3厘米/秒的速度由B点向C点运动,同时,点Q段CA上由C点向A点运动.①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相等,经过1秒后,与是否全等,请说明理由;②若点Q的运动速度与点P的运动速度不相等,当点Q的运动速度为多少时,能够使与全等?(2)若点Q以②中的运动速度从点C出发,点P以原来的运动速度从点B同时出发,都逆时针沿三边运动,求经过多长时间点P与点Q第一次在的哪条边上相遇?2、在数学课上,老师出示了问题:如图1,是等边三角形,点D是边BC的中点。
∠,且DE交外角∠的平分线CE于点E求证:AD=DE 经过思考,小明展示了一种正确的解题思路:如图2,取AB的中点M,连接MD,则是等边三角形,易证≌,所以AD=DE 在此基础上,同学们作了进一步的研究: (1)根据小明的解题思路,写出证明过程; (2)小颖提出:如图3,如果把“点D是边BC的中点”改为“点D是边BC上(除B、C外)的任意一动点”,其他条件不变,那么结论“AD=DE”仍然成立,你认为小颖的观点正确吗?如果正确,写出证明过程;如果不正确,请说明理由; (3)小亮提出:如图4,点D是BC的延长线上(除点C外)的任意一动点,其他条件不变,结论“AD=DE”仍然成立,你认为小亮的观点 (填“正确”或“不正确”如果正确,不需要写证明过程)图2图3图4图3图1分解要彻底3、在△ABC中,AB=AC,点D是BC上的一点(不与B、C重合),以AD为一边在AD的右侧作△ADE,使AD=AE,,连接CE (1)如图1,当D点段BC上,如果,则 度; (2)设,如图2,当D点段BC上移动,则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说明理由;当D点段BC上移动,则之间有怎样的数量关系?请直接写出你的结论。
E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传承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包括民俗活动、表演艺术、传统知识和技能以及与之相关的器具、实物、手工制品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