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校园景观公共艺术的植人谈地域文化的缺失.docx
5页从校园景观公共艺术的“植人”谈地域文化的缺失 TEXT / 周霞 唐文引言公共艺术是[]校园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富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校园能否形成自身鲜明的特征,是否能在校园空间形态上给人一种独一无二的感觉,很大一部分取决于是否有符合校园自身地域性的文化指向如果没有一个明确的校园主题文化为指向,校园景观就会呈现出一种随意性,给人一种杂乱无章的感觉,体现不出校园的个性特征和文化意象一个符合校园地域性的公共艺术作品可以呈现出一所学校的文化品位和精神风貌,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式潜在地影响师生的生活品质,不断充实和完善校园的文化氛围,提高师生的文化素质,衬托校园特有的本土文化特征一、对校园景观公共艺术的认识校园公共艺术的概念来自于“公共艺术”,即Public Art,从字面意义上来看,“public”一词可理解为“公众的”、“公开的”,那么从广义上来说,公共艺术则是在公共空间中发生的公开的、公众的、为公众服务的艺术品或艺术行为本文所讲的校园景观公共艺术则是指狭义上的公共艺术,不包含艺术活动和艺术行为等从范畴上看,公共艺术包含校园公共艺术,公共艺术是设置在具有开放、公开特质的、由公众自由参与和认同的公共性空间里的,如地铁、商场、办公区域、公园、街道、学校等公共空间,其强调于当地环境和人文特质相符,与大众的互动。
校园也属于公共性空间,但校园公共艺术又不同于一般的公共艺术,校园是以教育为宗旨,是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给予学生学习的场所校园公共艺术不仅要求有可以对学生施以经常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感化、濡染和熏陶二、探讨校园景观地域文化缺失的意义近几年来,由于高校不断的扩招,出现了一大批的学校开始建设新区在建设过程中,原有的老校区的建筑以及景观在新校区中完全不见了踪影,出现的是千篇一律的,毫无个性的建筑群、校园道路、广场及景观,严重的缺乏具有地方文化和地域特色的设计公共艺术的地域性是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以及地域自然条件相辅相成作用的结果,任何一种地域文化都有其自身存在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校园公共艺术也不例外,所谓创作作品,并不是把舶来品放在原有的和谐的地域环境之中,原有的和谐与自然已经成为一种稳定的存在,是赖以长期稳定存在和持续循环的生态以及人文基础所以重要的是校园公共艺术所要表达的感情以及元素的运用都应该尊重地方性的内在精神理念,并在文化精神或历史意味上使过去与当代产生某种关联和对话具有地域性的校园公共艺术设计能使人们对艺术品从直观、感性体察上升为理性思考,从而提高整所学校的文化品位三、校园公共艺术的“植入”现象法国的艺术批评家凯瑟琳·格鲁在2009年4 月于上海同济大学举行的“景观规划与设计国际学术研讨会”上针对当代景观及公共艺术实践的原则时提出了“嵌入”的概念。
随后,翁剑青在其论文《超越本体的价值含义》中将“嵌入”理解为艺术对于空间的介入不是简单或粗浅的硬性移植和表面照搬,而是生发和植根于特定的地域场所、语境原有的生态系统之中,形成与当地自然和社会历史以及整个生态系统间的对应关系,以自然而精彩的方式融入其中,而非唐突、鼓励的自我张扬每座城市都有其自身的文脉在城市的公共艺术设计中,很多因缺乏历史文脉和地域性而生搬硬套的作品比比皆是校园中的公共艺术也不例外尤其在高校新区建设迅速发展的今天,很多高校在规划之初没有将学校的规划设计与校园公共艺术设计相结合同步进行,而是在校园建成后,采取“植入”而不是“嵌入”的方式将不具有学校文化特色的公共艺术作品硬生生的移植到了校园中,不仅造成了校园景观的浮躁与空洞,也形成了校园公共艺术作品的“千校一面”现象,如校园公共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雕塑中的“伟人风”和“求知风”等四、校园公共艺术具备地域文化的重要性1、地域文化地域文化指在同一个地域范围内,人类群体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具体地讲,包括自然环境、气候、地质、地形、民族风情、历史文化、宗教信仰以及社会需求等可见,地域文化应当是以地域为基础,以历史为主线,以景观为载体,以现实为表象,在社会进程中发挥作用的人文精神,从而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地域文化通过校园公共艺术的体现地域文化对于地方院校公共艺术来说,意味着其设计的物质材料、表现主题和文化内涵等方面要实现与本地区的自然和文化等元素关联,要立足于地域文化来体现校园的独特个性,以特色求发展由此可见,全国各大高校中,无论是文理高校还是南北高校间的个性差异不仅体现在校园文化上,更重要的是体现在地域文化上例如景德镇陶瓷学院的景墙设计就是运用了陶瓷作为材质,替代了以往的石材、木材、不锈钢等主要材料的运用将这一材料运用到校园的公共艺术设计中,不仅体现了地域性特征,拥有了校园自己的特色,具有强烈的装饰意味,更是公共艺术设计的一个创新和突破如图1)在位于我国西南部的云南昆明,人们普遍有一种高原的理念渗透在潜意识中,喜欢享受悠闲自在的生活,遵循着生活的慢节奏,这些都是西南地区显著的地域文化特征,所以在设计时就应该考虑到这些因素而应用到校园中,除以上因素外,结合学校这一特殊的文化场所,师生们普遍喜欢在晴朗的天气下坐在草坪中学习或是谈心,然而因为昆明地处高原,与北方不同的是,它拥有强烈的紫外线,草坪上没有能够遮阳的公共艺术设施,很多学生只能自己撑着伞,一定意义上带来了很多的不方便,所以校园公共艺术的设计受所在地区的地理、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影响,必定要遵循地域文化。
结语随着我国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公共艺术的设计已经普遍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国外相比,我国公共艺术起步较晚,从而有利于我们借鉴国外的经验,但同时带来的是不顾地方特色照抄照搬的现象俞孔坚先生曾经将没有地方特色的广场称之为“没有人性的广场”,公共艺术也是如此,如果我们把校园比做一本书,公共艺术只是书中的插图和花边,它没有主导阅读的力量,但却能增添美好的细节,让我们的心灵丰富而敏感可见公共艺术的设计对于校园建设来说有着不可缺少和替代的作用所以我们应本着地域性的设计原则,结合自然、结合人文、结合校园文化特色,这样才能设计出地域性鲜明的校园公共艺术Reference:[1]刘玉宝.论地域文化影响下的高校公共艺术设计[J].大众文艺,2009年17期[2]吴烨.南京城市广场地域性设计研究[D].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8.[来自www.L] [3]邹文.公共艺术概论[M].四川:四川美术出版社,2003.[4][美]理查德·P·多贝尔.校园景观—功能·形式·实例[M].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6【周霞,昆明理工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唐文,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 -全文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