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提高加工番茄产量.ppt
120页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提高加工番茄产量和品质的技术措施的技术措施新疆农业大学林学与园艺学院秦勇n n 新疆新疆20122012年番茄种植面积为年番茄种植面积为6666万亩万亩, ,产量产量370370万吨目前,新疆已建成万吨目前,新疆已建成番茄加工生产线番茄加工生产线317317条,条,番茄酱年生产能力突破番茄酱年生产能力突破200200万吨万吨,加工番茄总产量,加工番茄总产量占全国的占全国的70%70%以上,是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和加工以上,是亚洲最大的番茄生产和加工基地,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番基地,成为继美国、意大利之后的世界第三大番茄酱产区茄酱产区n n 如今,新疆番茄酱产品销往世界如今,新疆番茄酱产品销往世界100100多个国家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和地区,年出口7070万吨以上万吨以上, ,出口贸易量居世界之出口贸易量居世界之首 一、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的因素分析n n 早疫病是番茄种植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早疫病是番茄种植过程中最具毁灭性的病害,其其病害严重程度每增加病害严重程度每增加1%1%,番茄产量将减少1.36%。
早疫病在新疆加工番茄各种植区普遍发生,早疫病在新疆加工番茄各种植区普遍发生,一般一般发病率在发病率在30%30%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发病率达到左右,严重发生年份发病率达到50%50%以上以上,是新疆加工番茄种植过程中必须防治的病,是新疆加工番茄种植过程中必须防治的病害之一n n 当早疫病菌存在时,除加工番茄当早疫病菌存在时,除加工番茄品种品种自身抗自身抗病性之外,田间病性之外,田间湿度、降雨量、温度、叶龄湿度、降雨量、温度、叶龄和和可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溶性固形物含量等多种因素均对早疫病发生有影等多种因素均对早疫病发生有影响n n 早疫病又称轮纹病早疫病又称轮纹病发生在整个生育期,叶、发生在整个生育期,叶、茎、果实均可被侵害,茎、果实均可被侵害,以叶片受害为主以叶片受害为主先侵害先侵害下部叶片,下部叶片,叶片叶片在开始发病时出现水浸状在开始发病时出现水浸状暗褐色暗褐色小斑点小斑点,后不断扩大为,后不断扩大为轮纹斑,轮纹斑,边缘有边缘有浅绿色晕浅绿色晕环环,内部为暗褐色的,内部为暗褐色的同心轮纹同心轮纹n n 茎染病时茎染病时,多在枝杈处产生,多在枝杈处产生黑褐色不规则或黑褐色不规则或椭圆形病斑。
椭圆形病斑n n 果实受害,多在蒂部附近形成近圆形黑色凹果实受害,多在蒂部附近形成近圆形黑色凹陷病斑n n 早疫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早疫病以菌丝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或种子上越冬n n1 材料和方法n n1.1 试验时间、地点n n 试验时间为2009 年4-8 月和2010 年4-8 月大田调查在石河子市、乌鲁木齐市、呼图壁县、福海县和焉耆县加工番茄主要种植区进行n n1.2 试验材料:共12个品种n n ‘里格尔87-5’、 ‘立原8号’、n n ‘石红9780’、 ‘石红14’、n n ‘石红201’、 ‘石红208’、n n ‘石红41’、 ‘石红302’、n n ‘新番8 号’、 ‘石红1 号’、n n ‘石红203’、 ‘石红307’ 2 2 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表表1 1 不同品种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情况不同品种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情况品种品种发病率发病率% %病情指病情指数数反应型反应型石红1410010062.5a62.5a高感高感新番8 号10010047.5b47.5b感病感病石红石红20120110010058.8ab58.8ab感病感病石红978010010055.0ab55.0ab感病感病立原8 号10010068.8a68.8a高感高感石红1石红1号号10010068.8a68.8a高感高感 续 表1品种品种发病率发病率% %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反应型反应型石红石红414110010053.13ab53.13ab感病感病石红石红20820810010051.00ab51.00ab感病感病石红石红30730710010038.75b38.75b耐病耐病石红石红30230262.562.519.38c19.38c抗病抗病石红石红20320310010061.25a61.25a高感高感里格尔里格尔87-587-510010076.25a76.25a高感高感表表2 2 不同栽培时间对加工番茄早疫不同栽培时间对加工番茄早疫 病发生的影响病发生的影响( (品种:品种:87-5)87-5)处理处理发病率发病率% %病情指数病情指数4 4月月1010日直播日直播10010065.83c65.83c4 4月月2525日直播日直播10010088.33a88.33a5 5月月1010日直播日直播10010076.66c76.66c3 3月月1010日播,日播,4 4月月2525日栽日栽10010070.83c70.83c3 3月月2525日播,日播,5 5月月1010日栽日栽10010085.00ab85.00ab4 4月月1010日播,日播,5 5月月2525日栽日栽10010074.43bc74.43bc5 5月月1010日播,日播,6 6月月2525日栽日栽989831.25d31.25d表表3 3 不同栽培方式对加工番茄早疫不同栽培方式对加工番茄早疫 病发生的影响病发生的影响( (品种:品种:87-5)87-5)处理处理发病率发病率% % 病情指数病情指数5 5月月9 9日直播日直播露地栽培露地栽培80.080.022.66c22.66c露地栽培覆盖麦草露地栽培覆盖麦草86.786.725.33c25.33c覆膜栽培覆膜栽培86.786.724.33c24.33c覆膜栽培覆盖麦草覆膜栽培覆盖麦草86.786.727.50b27.50b4 4月月9 9日播,日播,5 5月月9 9日栽日栽露地栽培露地栽培93.393.338.33b38.33b露地栽培覆盖麦草露地栽培覆盖麦草92.692.633.15b33.15b覆膜栽培覆膜栽培10010041.67ab41.67ab覆膜栽培覆盖麦草覆膜栽培覆盖麦草10010045.00a45.00an n3 结论n n 能够引起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流行的因素很多。
其中新疆栽培品种不抗病是早疫病发生和流行的一个重要原因,在所调查的12 个品种中,除了‘石红302’对早疫病表现为抗病、‘石红307’对早疫病表现为耐病外,所调查的其他品种均属于感病品种 n n 加工番茄在较为感病的生育期间如果碰到适加工番茄在较为感病的生育期间如果碰到适于早疫病发生的各种条件,将会加重早疫病的发于早疫病发生的各种条件,将会加重早疫病的发生n n 例如例如4 4 月月25 25 日直接播种和日直接播种和5 5 月月10 10 日育苗移日育苗移栽的加工番茄,在栽的加工番茄,在5 5 月期间处于苗期,抗病性较月期间处于苗期,抗病性较弱,恰逢早疫病病菌孢子大量萌发和侵入,弱,恰逢早疫病病菌孢子大量萌发和侵入,因此因此早疫病发生最为严重,病情指数分别达到早疫病发生最为严重,病情指数分别达到88.3388.33和和8585;;n n 而而4 4月月1010日直播和日直播和4 4月月2525日育苗移栽的加工番日育苗移栽的加工番茄植株,尽管早疫病菌孢子也大量萌发,但此时茄植株,尽管早疫病菌孢子也大量萌发,但此时番茄植株的抗病性更强番茄植株的抗病性更强,因此早疫病发病较轻,,因此早疫病发病较轻,病情指数仅为病情指数仅为65.8365.83和和70.8370.83。
n n 温、湿度与早疫病的发生密切相关,早疫病菌分生孢子适宜萌发温度为25~32℃,湿度越大,萌发率越高5 月的温度对早疫病病菌孢子萌发和侵入有很大影响,尽管乌鲁木齐地区5月份降雨量为70.9 mm,远高于石河子和呼图壁的45.2 mm和27.8 mm,但因5月日平均温度低于石河子和呼图壁的日平均温度约2℃,因此乌鲁木齐地区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轻于石河子市和呼图壁县 n n 空气湿度决定了早疫病发生的严重程度,尤其是6 月的降雨量多少与加工番茄早疫病发生密切相关,6 月降雨量越多,早疫病发生越严重n n 在田间调查时还发现,田间空气湿度也影响早疫病的发生,同在5 月9 日直接播种和育苗移栽栽培,由于育苗移栽苗植株较大,在相同时期田间郁闭性更强,湿度更大,因此早疫病普遍比直接播种的发生严重 n n 裸地栽培的加工番茄植株生育进程慢,植株瘦弱,行间通风透光条件更好,因此早疫病发生最轻,病情指数仅为22.66 n n 研究表明,在4 月上中旬适期早播可有效减轻早疫病的发生 二、品种的抗病性二、品种的抗病性n(一)加工番茄不同品种对早疫病的抗病性鉴定n1 材料与方法n1. 1 材料n 供试21个加工番茄品种 : 里格尔87- 5、UC- 82、98- 1、石红12 号、立原8 号、红杂31、红杂34、红杂36、石红3 号、石红4 号、石红6 号、石红9 号、石红15 号、红宝3 号、H- 1400、红帆、红运、佳禾004 号、佳禾005 号、佳禾006 号、佳禾009 号。
n1.2 叶片病情分级及反应型划分标准n 叶片病情分级标准:n0 级: 叶片无病斑; n1 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 4 以下; n2 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面积的1/4 ~ 1/2; 3 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的1/2 ~ 3/4, 近 n 一半叶片枯死; n4 级: 病斑面积占叶片的3/4 以上, 一半n 以上或全部叶片枯死n 反应型划分标准:n免疫(I) : 病指为0; n抗病(R) : 病指0.1 ~ 20.0; n耐病(T) : 病指20.1 ~ 40.0; n感病(S) : 病指40.1 ~ 60.0; n高感(HS): 病指60.1 以上n1.3 茎部病情分级及反应型划分标准n 茎部病情分级标准:n0 级: 茎秆无病斑; n1 级: 茎部及其分枝有少量黑色病斑, 未连接成n 片或凹陷不明显; n2 级: 1/4 ~~ 1/2的分枝有病斑, 病斑部分凹陷, n 或连接成环状; n3 级: 1/2 ~~ 3/4 的分枝有黑褐色病斑, 病斑较n 大, 部分形成环形缢缩; n4 级: 3/4 以上的分枝有病斑, 茎秆常从缢缩处n 断裂,或植株顶端枯死。
n 反应型划分标准:n免疫(I) : 病指为0; n抗病(R) : 病指0.1 ~ 10.0; n耐病(T) : 病指10.1 ~ 20.0; n感病(S) : 病指20.1 ~ 30.0; n高感(HS) : 病指30.1 以上n2 小结n 经对21 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叶部和茎部抗早疫病鉴定, 发现大多数叶部抗病性较好的品种, 茎部的抗病性也较强, 即叶部和茎部抗病性存在一致性; 但个别品种也存在叶部感病, 但茎部发病较轻的情况鉴定中没有发现免疫和高抗品种, 但品种间抗病性存在明显差异n 在供试的21 个品种中, 仅红帆一个品种属叶部耐病、茎部抗病的品种; 里格尔、UC-82、石红15号、红宝3 号、佳禾004、佳禾005 等基本上都属感病品种, 其它均为高感品种n 调查发现, 一般茎部发病明显滞后于叶部发病, 病情扩展一般也较叶部缓慢多数品种叶部发病迅速, 常导致叶片大量干枯脱落; 接种9天 后, 叶部和茎部病情基本稳定, 此时鉴定, 基本可以反映供试加工番茄品种的抗病性情况n n(二)加工番茄品种对番茄细菌性斑点病n n 的抗性鉴定n 番茄细菌性斑点病可造成世界范围内温室和露地番茄的大量减产,损失高达75%。
在有利于病害流行的条件下,利用栽培管理措施和喷洒化学药剂方法控制该病的效果通常并不理想,因此种植抗病或耐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的经济有效措施n n1 1 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n n1 1.. 1 1 材料材料n n H5503H5503、石番、石番1919、、H8504H8504、、T737T737、石番、石番2828、石、石番番3333、石番、石番2929、石红、石红401401、屯河、屯河2626、石番、石番1515、、H9205H9205、石番、石番1818、石番、石番3636、石番、石番9 9 号、号、T17T17、、H2401H2401、、屯河屯河1717、、H2306H2306、、H2206H2206、石番、石番1515、、H4007H4007、屯河、屯河4848、、石番石番2727、石红、石红206206、、Q020Q020、美国红太阳、石红、美国红太阳、石红306306、、里格尔里格尔( 87 ( 87 -- 5) 5) 、石番、石番3232、石红、石红307307、亚新、亚新8 8 号和石番号和石番97 97 -- 1010,共,共32 32 个加工番茄品种。
个加工番茄品种n n1. 2 供试菌株n n 2011 年从石河子143 团加工番茄病样上分离的Pst4 - 2,该菌株具有较强的致病性n n1. 3 方法n n 各供试品种均用10 cm × 10 cm 的营养钵育苗,待番茄长至2 ~ 3 片真叶时进行移栽,移栽至与上相同营养钵中,每钵8 株,每个品种设3 个重复,置于20 ~ 35℃的温室中进行管理,严防病虫害待各供试品种普遍长至7 ~ 8 片真叶时进行喷雾接种 n n病情分级标准:n n0 级: 植株无病斑;n n1 级: 植株发病叶片小于25%;n n2 级: 植株发病叶片超过25%,小于50%;n n3 级: 植株发病叶片超过50%,小于75%;n n4 级: 植株发病叶片超过75%n n反应型划分标准:n n免疫( I) : 病指为0;n n抗病( R) : 病指 0.1 ~ 20.0;n n耐病( T) : 病指 20.1 ~ 40.0;n n感病( S) : 病指 40.1 ~ 60.0;n n高感( HS) : 病指 60.1 以上n n2 结果n n 经调查发现,高感品种在接种后第2 天叶背面就出现许多水浸状小点,3~4 天后开始表现为褐色小斑点,周围有黄色晕圈,后随着斑点面积的不断扩大,彼此融合形成不规则的大型枯斑,有的叶片甚至脱落; 在茎秆表面则形成条状褐色斑,其症状与田间叶片和茎秆上的症状完全一致。
n n 耐病品种在第2 天时水浸状斑很少,4天以后开始稀疏的出现针尖大小褐色斑,有的只在叶缘有褐色病变n n 不同品种间发病程度有明显的差异,8天后病情趋于稳定划分反应型n n3 结论n n 通过对32 个加工番茄品种进行抗细菌性斑点病的鉴定显示,没有发现免疫和抗病品种n n 耐病品种有H5503、石番19、H8504、T737、石番28、石番33、石番29 和石红401; n n 感病品种为屯河26、石番15、H9205、石番18和石番36; n n 其余为高感品种,其中里格尔( 87 - 5) 、石番32、石红307、亚新8 号和石番97 -10 的病指高达100.00n n(三)加工番茄品种抗细菌性溃疡病的鉴定(三)加工番茄品种抗细菌性溃疡病的鉴定n 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是一种系统性侵染病害,番茄在幼苗期感病,损失严重,甚至绝收; 高温高湿条件下发生也可造成番茄严重减产,而移栽比直播种植的地块发生几率高严重发生时造成的损失可达80%以上虽然番茄细菌性溃疡病是番茄上重要的病害,但目前尚无经济有效的化学防治措施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简便、经济、有效的方法。
n n 番茄溃疡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是由短杆状番茄溃疡病是一种检疫性病害,是由短杆状或棒状细菌侵染所致的或棒状细菌侵染所致的维管束病害维管束病害病菌在种子病菌在种子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通过伤口侵入植株和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通过伤口侵入植株幼苗到结果期都可发病,叶、茎、果实均可受害,幼苗到结果期都可发病,叶、茎、果实均可受害,主要病症为主要病症为植株萎蔫植株萎蔫n n 开始下部开始下部叶片萎蔫下垂叶片萎蔫下垂,有时只有一侧或部,有时只有一侧或部分小叶萎蔫,后来叶的周缘卷缩,直至全叶变褐分小叶萎蔫,后来叶的周缘卷缩,直至全叶变褐枯死n n 茎茎上出现条斑,向上下扩展,髓部变褐,严上出现条斑,向上下扩展,髓部变褐,严重时造成中空,皮开裂呈溃疡状重时造成中空,皮开裂呈溃疡状n n 果实果实受害时,开始呈白色圆点,以后病斑中受害时,开始呈白色圆点,以后病斑中心变成褐色,边缘为白色的晕圈似心变成褐色,边缘为白色的晕圈似““鸟眼状鸟眼状””n n1 1 材料与方法材料与方法n n1.1 1.1 供试品种供试品种n n H2206H2206,,H2306H2306,,H2401H2401,,H5503H5503,,H4007H4007,,H8504H8504,,T17T17,,T737T737,,Q020Q020,里格尔,里格尔( 87 ( 87 -- 5) 5) ,,美国红太阳,石番美国红太阳,石番9 9号,石番号,石番1515,石番,石番1818,石番,石番1919,石番,石番2727,石番,石番2828,石番,石番3232,石番,石番3333,石番,石番3535,,石番石番3636,石番,石番97 97 -- 1010,石红,石红206206,石红,石红306306,石,石红红307307,石红,石红401401,屯河,屯河1717,屯河,屯河2626,屯河,屯河4848,亚,亚新新8 8 号,号,共共30 30 个加工番茄品种。
个加工番茄品种n n1.2 供试菌株n n 2010 年从奎屯地区加工番茄病样上分离的致病性较强的KT12 - 2 菌株n n1.3 植株的培育和接种n n 各供试品种均用10 cm × 10 cm 的营养钵育苗,待幼苗长至2 ~ 3 片真叶时移栽至与上相同营养钵中,每钵8 株,每个品种设 3 个重复,以里格尔为对照,然后置于20 ~ 35℃的温室中进行管理待各供试品种普遍长至4 ~ 5 片真叶时进行针刺接种 n n病情分级标准:n n0 级: 无症状表现;n n1 级: 叶片( 或子叶) 轻度变黄或萎焉;n n2 级: 叶片( 或子叶) 中度萎蔫或茎轻度n n 坏死;n n3 级: 叶片( 或子叶) 严重萎蔫或茎严重n n 坏死;n n4 级: 植株死亡n n发病率= ( 病株数/接种株数) × 100%n n病情指数=[[Σ( Σ( 病级数值病级数值××该病级株数该病级株数) )]]n n /( /( 病级最高值病级最高值××调查株数调查株数)×100 )×100 n n划分反应型n n 根据接种后的发病情况划分反应型,反应型划分标准如下:n n免疫: 病情指数为 0;n n高抗: 病情指数在 10 以下;n n耐病: 病情指数在 11.0 ~ 30.0;n n中感: 病情指数在 31.0 ~ 60.0;n n高感: 病情指数在 61.0 以上。
n n2 2 结果结果n n 接种后调查显示,在接种后第接种后调查显示,在接种后第7 7 天时,有的天时,有的植株在接种处开始出现植株在接种处开始出现轻微的坏死现象轻微的坏死现象; ; 随着病随着病情的发展,以后在接种处开始出现情的发展,以后在接种处开始出现白色裂口白色裂口,后,后期表现为期表现为茎秆爆裂茎秆爆裂,接种症状和田间自然发病的,接种症状和田间自然发病的症状相一致症状相一致; ; n n 有的植株开始是有的植株开始是半边出现萎蔫半边出现萎蔫,随着病情的发,随着病情的发展展维管束等组织变软变褐维管束等组织变软变褐,,挤压茎秆时有菌脓挤压茎秆时有菌脓流流出,最后萎蔫死亡出,最后萎蔫死亡; ; n n 对照不出现坏死、萎蔫等症状,维管束也不变褐n n 不同品种间抗病性表现有差异, 28 天后病情基本稳定,划分反应类型n n3 3 结论结论n n 通过对通过对 30 30 个加工番茄品种的抗细菌性溃疡个加工番茄品种的抗细菌性溃疡病的鉴定,结果没有发现免疫、抗病或耐病品种病的鉴定,结果没有发现免疫、抗病或耐病品种只有石红只有石红306306、石红、石红401401、、H2401H2401、石番、石番97 97 -- 10 10 和石番和石番18 18 表现为中度感病表现为中度感病,剩余品种均表现为高,剩余品种均表现为高感,因此加快抗病育种步伐显得尤为重要。
感,因此加快抗病育种步伐显得尤为重要n n 加强检疫、采用无病优良品种、利用温汤浸加强检疫、采用无病优良品种、利用温汤浸种等方法进行种子消毒,是目前阻止病区持续扩种等方法进行种子消毒,是目前阻止病区持续扩大和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措施大和防治该病害的重要措施三、施肥对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三、施肥对加工番茄产量的影响n n(一)施肥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n n 氮是作物的生命元素, 参与植物体内各种代谢过程, 因此对加工番茄的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深刻而复杂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不同作物的氮素营养及氮肥施用量做了大量研究, 表明土壤中氮素对一般作物产量贡献率可达48.6% ~ 79.4%, 但氮肥的利用率低, 一般在28% ~ 41% 之间 n n 加工番茄果实采收期较长, 产量高, 土壤养分移出量大, 需要充足的养分供应, 特别是充分的氮磷钾供应是保证加工番茄正常生长发育的必要因素n 在生产中, 农民重氮磷肥轻钾肥、少施或不施有机肥、氮磷钾配比失调等不合理施肥常导致肥料利用率低、投肥效益下降、产量不高、品质变劣、环境污染等诸多问题n 在我国, 许多学者对蔬菜番茄施肥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为蔬菜番茄合理施肥提供了依据。
对加工番茄施肥的研究虽然也不少, 但大都集中在施肥对产量和生理特性的研究, 施肥对加工番茄养分吸收及分配的系统研究少通过田间小区试验, 研究施肥对加工番茄生长发育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以期为新疆加工番茄规模化生产中的肥料运筹提供科学依据n1 材料与方法 材料与方法n1.1 试验设计n 试验在玛纳斯进行, 土壤类型为灌耕灰漠土, 土壤耕层基本理化性状见表1供试加工番茄品种为新疆主栽品种里格尔87 - 5 (Liger 87 - 5) 表表1 0 0~20 cm20 cm土壤基本农化性状(mg/L)pHpH有机有机质质((% %))NH4 - NNO3 - NPK KFeFeMnMnZnZn8.68.60.60.623.723.733.33.4 412.512.5 114.4114.413.513.54.64.60.90.9n试验设计:n 处理1、处理2、处理3、处理4和CK共5个处理, 3次重复n 处理1是根据土壤测试结果推荐的用量, CK为不施肥对照, 各处理具体施肥量见表2表表2 试验各处理施肥总量 试验各处理施肥总量( kg/亩 )处理处理N NP P2 2O O5 5K K2 2O OFeSOFeSO4 4MnSOMnSO4 4ZnSOZnSO4 4处理处理1 11818101010102 21.71.70.50.5处理处理2 20 0101010102 21.71.70.50.5处理处理3 318180 010102 21.71.70.50.5处理处理4 4181810100 02 21.71.70.50.5CKCK0 00 00 00 00 00 0n磷肥与微肥:作基肥一次施入; n氮肥: 基肥施入20% , 35%作始果肥(第一n 穗果实直径长至2 cm大小时) , 25%n 在第1次采摘后灌水时施入, 20%在n 第2次采摘后灌水时施入; n钾肥: 基肥施入30% , 30%作始果肥, 40%n 在果摘后第1次灌水时施入。
n 小区面积为316 m ×9125 m =3313 m2 , 田间随机排列, 3月31日播种, 4月10日出苗, 加工番茄行距55 cm, 株距30 cmn 田间管理同当地常规管理, 灌溉方式为膜下滴灌,追肥随水施入n2 试验结果表表3 加工番茄氮磷钾肥料平均经济产量处理处理产量产量((kg/kg/亩)亩)增产增产((% %))产值产值((元元/ /亩亩))肥料成肥料成本本(元(元/ /亩)亩)纯收益纯收益((元元/ /亩亩))处理处理1 16112a6112a57.057.01895189518218217131713处理处理2 24249bc4249bc 9.19.11317131710810812091209处理处理3 34746bc4746bc21.921.91471147112812813431343处理处理4 45247ab5247ab34.834.81621162114014014811481CKCK3894c3894c - -12071207 0 012071207n N : 4.08元/kg, n P2O5 : 5.39元/kg, n K2O : 4.17元/kg, nFeSO4 : 0.5元/kg,nMnSO4 : 4.8元/kg, nZnSO4 : 7.2元/kg,n加工番茄: 0.31元/kg;n同一列中字母表示处理间差异达5%显著水平。
n3 小结 小结n3.1 加工番茄总干物质积累动态呈“S”型增长;干物质积累主要集中在果实中n 氮磷肥配施可以大幅度提高每株干物质最大积累量; n 施钾肥可以使干物质积累时间更趋于集中, 使加工番茄成熟期提前n3.2 加工番茄在盛果期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特点: n 植株体内氮钾的含量远远高于磷的含量; 果实和叶中氮的含量明显高于茎中氮的含量; 各部位含磷量的大小顺序为果实>叶>茎; 各部位含钾量的大小顺序为果实>茎>叶; 果实中的氮磷钾含量都在一个很高的水平上n 从施肥对植株体内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影响来看, 施氮对成熟期各部位的氮磷含量影响不大, 但可以明显提高叶和茎中钾素的含量; n 施钾不但可以大幅度提高成熟期叶和茎中钾的含量, 还可以提高果实中氮的含量n3.3 合理的施肥(N 18kg,P2O5 10kg, K2O 10kg,FeSO4 2kg ,MnSO4 1.7kg ,ZnSO4 0.5kg/亩)可以使加工番茄增产57%, 每亩增收506元n 氮素对加工番茄产量贡献最大,其次是磷素和钾素; 要达到加工番茄增产增收的目的, 氮磷钾合理配施是关键, 特别是氮磷的配施尤为重要。
n3.4 测土推荐施肥处理加工番茄产量在6112 kg/亩时, 吸收N 20.03 kg/亩、 K2O 3.52 kg/亩、 K2O 18.97 kg/亩 , n N∶ P2O5 ∶ K2O = 1∶0.18∶0.95.n 每形成1000 kg果实产量的养分吸收量为N 3.28 kg、P2O5 0.58 kg、K2O 3.10 kg(二)膜下滴灌氮、磷、钾耦合效应(二)膜下滴灌氮、磷、钾耦合效应 对对 加工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加工番茄生长和产量的影响n n 加工番茄生产需要大量肥料, 但关于其膜下滴灌氮、磷、钾肥料用量与加工番茄产量和经济效益的研究较少研究采用3414 完全实施方案, 研究不同肥料处理与加工番茄产量的关系, 寻找出氮、磷、钾最佳肥料比例, 探讨番茄需肥规律、施肥效益等, 为合理施肥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更好的指导生产实践n n1 材料与方法n n1. 1 材料n n 试验于2007-2008 年在农五师88 团进行, 供试品种为里格尔( 87-5) , 全生育期约130 dn n 播前测定土壤肥力: 有机质19. 0 g/ kg、碱解氮86.6 mg/ kg、速效磷17.2 mg/ kg、速效钾199.6 mg/ kg。
n n1. 2 1. 2 设计设计n n 试验采用试验采用 34143414肥料试验方案肥料试验方案, , 即氮、磷、钾即氮、磷、钾3 3 个因素、个因素、4 4 个水平、个水平、14 14 个处理个处理, , 列出编码及肥列出编码及肥料具体施用量其中料具体施用量其中n n 0 0 表示缺素施肥表示缺素施肥, , n n 1 1 表示低量施肥表示低量施肥, , n n 2 2 表示适量施肥表示适量施肥, , n n 3 3 表示过量施肥表示过量施肥n n 小区面积小区面积38.4m38.4m2 2, , 采用完全随机试验采用完全随机试验, , 重复重复3 3 次 n n 氮肥为尿素( 含N 46% ) , 其中40% 作基肥, 60% 作追肥, 追肥分两次进行, 第一次在开花期前后施入总追肥量的40%, 第二次在坐果期施入总追肥量的60%; n n 磷肥由三料磷肥( 含P2O5 46% ) , 全部做基肥, 在播种前一次性施入; n n 钾肥为腐殖酸钾( 含K2O 33% ) , 其中30% 做基肥, 70%作追肥, 追肥在坐果期一次性施入。
n n 试验中的灌溉和其它栽培管理措施同当地大田生产, 并保持各处理一致4 月上旬播种, 采用膜下滴灌的方式, 保苗株数为4000 株/亩, 全生育期共滴水7 次, 第一水滴水在现蕾期, 以后每10-15 天 滴1 次水, 总灌量为380 m3/亩n n 表1 加工番茄 3414 试验方案处理处理编码编码N NP2O5P2O5K2OK2O1 1N0P0K00 0((kg/kg/亩)亩)0 0 ((kg/kg/亩)亩) 0 0 ((kg/kg/亩)亩)2 2N0P2K20 06 64 43 3N1P2K29 96 64 44 4N2P0K218180 04 45 5N2P1K218183 34 46 6N2P2K218186 64 47 7N2P3K218189 94 48 8N2P2K018186 60 09 9N2P2K118186 62 21010N2P2K318186 66 61111N3P2K227276 64 41212N1P1K29 93 34 41313N1P2K19 96 62 21414N2P1K118183 32 2n1. 3 测定项目n1. 3. 1 基础肥力n 播种前测定耕作层土壤的有机质、速效氮、磷、钾含量。
n1. 3. 2 加工番茄生长状况n 生长期间定期测定株高、果穗数、果实数, 并观察早衰情况n1. 3. 3 产量n 于成熟期测定14.4 m2 的株数、单株果实数、单果实重, 计算出单产处理处理编码编码产量产量施肥成本施肥成本增加产值增加产值效益效益早衰程度早衰程度1 1N0P0K0510951090 0- -- -较重较重2 2N0P2K25609560977.777.7150.0150.072.372.3一般一般3 3N1P2K258325832121.9121.9216.9216.995.095.0一般一般4 4N2P0K256225622128.8128.8153.8153.825.025.0中等中等5 5N2P1K258745874147.5147.5229.5229.582.082.0一般一般6 6N2P2K261776177166.1166.1320.3320.3154.2154.2一般一般7 7N2P3K260076007184.8184.8269.4269.484.684.6一般一般8 8N2P2K057965796125.7125.7206.1206.180.480.4中等中等9 9N2P2K161076107145.9145.9299.4299.4153.5153.5一般一般1010N2P2K359895989186.3186.3264.0264.077.777.7一般一般1111N3P2K259035903210.3210.3238.2238.227.927.9一般一般1212N1P1K257115711103.2103.2180.5180.577.377.3一般一般1313N1P2K157995799101.7101.7207.0207.0105.3105.3一般一般1414N2P1K158505850127.3127.3222.3222.395.095.0一般一般n n 经济效益按加工番茄0.3 元/kg、尿素1.8 元/kg、三料磷肥2.4 元/kg、腐殖酸钾3 元/kg 计算。
n n 增加产值= (其他处理产量 - 处理1) × 单价, n n 产投比= 增加产值/施肥成本, n n 效益= 增加产值 - 施肥成本n n 试验中, 根据产量和效益分析出处理6 [N2P2K2(18-6-4)]为最佳施肥, 其产量、增加产值和效益都为最大; 处理9 [N2P2K1 (18-6-2)]产投比最大, 产量和增加效益都排在第2 位, 与处理6 非常接近, 而施肥成本明显下降, 与处理6 相比下降了20.2元/ 亩, 因此占有节约成本的优势, 并且施肥效益受市场价格影响较小n n 所谓的最佳施肥量只是一个相对的数值, 其受土壤肥力、番茄品种、目标产量、市场价格、栽培管理和试验误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n n 例如, 土壤肥力低则需要肥量较大, 目标产量高则肥量较大, 因此生产实践上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n n 缺素施肥和过量施肥都会影响加工番茄的产量以及经济效益, 所以精确的施肥技术在提高肥料利用率, 节省肥料用量特别是氮肥用量方面, 具有非常显著的效果n n 通过对14 个施肥处理分析, 其中N2P2K2(18-6-4)、N2P3K2 (18-9-4)和N2P2K1 (18-6-2)处理产量超过6000 kg/ 亩, 明显高于其他处理。
n n 施用的氮磷钾的增产顺序是: 氮肥> 磷肥> 钾肥, 不同的用量配比直接影响番茄的产量, 经济性状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者配合施用增产效果最佳( (三三) )腐植酸肥料在加工番茄上施用腐植酸肥料在加工番茄上施用的肥效及对品质的影响的肥效及对品质的影响n n 腐植酸肥料是一种含有腐植酸类物质为主的新型肥料,具有提高土壤肥力、改良土壤的作用腐植酸是一种有机胶体,呈黑褐色,有很大的内表面和胶体表面积,具很强的吸附性,因此具有改土培肥,改善土壤团粒结构,提高作物产量的作用n n 腐植酸具有提高肥效的作用腐植酸是一种螯合态的有机酸,可以吸附、交换、活化土壤中的多种矿质元素,如磷、钾、钙、镁等,使其有效性大大增加,从而提高其肥效n n 其次腐植酸还具有使肥料长效的作用腐植酸与氮肥结合,可以降低氮肥的速溶性,使其肥效缓慢释放,同时可降低氮肥的氨挥发损失,从而提高氮肥的利用率 n n 腐植酸与钾肥结合,可以降低钾离子随水流失,提高钾肥的利用率n n 腐植酸具有刺激作物生长的作用,能促进作物根系生长,增强对营养元素的吸收,从而提高作物产量n n 腐植酸具有提高作物抗病能力的作用。
n n品种:里格尔87-5n n供试肥料:n n 尿素(N,46%),硫酸钾(K2O,50%),过磷酸钙(P2O5≥16%),双龙加钾氮腐肥(有机质≥40%,全氮≥20%,K2O,1%),双龙加钾腐肥(有机质≥60%, K2O,10-12%)n n 基肥:磷酸二铵12千克/亩,过磷酸钙8千克/亩n n 每亩一次性追肥:每亩一次性追肥:n n处理处理1 1::尿素尿素7 7千克,硫酸钾千克,硫酸钾7 7千克,过磷酸千克,过磷酸n n 钙钙7 7千克n n处理处理2 2::双龙加钾氮腐植酸肥双龙加钾氮腐植酸肥1212千克,双龙加钾千克,双龙加钾n n 腐植酸肥腐植酸肥7 7千克n n处理处理3 3::双龙加钾氮腐植酸肥双龙加钾氮腐植酸肥1717千克,双龙加钾千克,双龙加钾n n 腐植酸肥腐植酸肥1010千克n n处理处理4 4::双龙加钾氮腐植酸肥双龙加钾氮腐植酸肥8 8千克,双龙加钾千克,双龙加钾n n 腐植酸肥腐植酸肥4 4千克,尿素千克,尿素3 3千克,硫酸钾千克,硫酸钾3 3n n 千克。
千克结果与分析结果与分析处理处理产量产量kg/kg/亩亩增产增产% %可溶性固可溶性固形物形物% %番茄红素番茄红素mg/100gmg/100g经济效益经济效益元元/ /亩亩1(ck)1(ck)423242325.105.1012.1512.15126912692 25394539427.527.55.015.0112.3012.30161816183 35185518522.522.55.305.3011.8411.84155515554 44763476312.612.65.205.2011.6611.6614291429n n 加工番茄上施用腐植酸肥料,增产效果明显,比对照增产12.56%-27.47%,其中:处理2>处理3>处理4n n 施用腐植酸肥料可以增加加工番茄的还原糖、总酸度、VC、可溶性固形物和茄红素的含量,降低硝酸盐含量 n n 其中:处理2(双龙加钾氮腐植酸肥12千克,双龙加钾腐植酸肥7千克)效果最明显加工番茄上施用腐植酸肥料增收效果明显,比对照增收90-284元/亩,增收效果处理2>处理3>处理4n n 为了加快腐植酸肥料在加工番茄上的推广应用,应在此基础上深化研究适合加工番茄的腐植酸专用肥的配方和制造方法及施用技术。
(四)(四)““渝峰99植保渝峰99植保””喷施对加喷施对加工番茄增产效果研究工番茄增产效果研究n n试验材料n n “渝峰99植保”叶面肥,由重庆茂海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和提供;加工番茄品种为“里格尔87-5”n n 试验地:2009年在农八师143团n n试验方法n n 2009年全生育期共喷渝峰99植保6次,分别于5月17日、5月29日、6月10日、6月18日、6月27日、7月8日施药6次,每次每亩1瓶药(100mL)n n 每次喷施的浓度均为300倍液,以将叶面喷湿为宜第1次喷药时加工番茄已有2穗果枝“渝峰99植保渝峰99植保”喷施对加工番茄喷施对加工番茄的增产作用(的增产作用(kg/亩)亩)时间时间第第 1 1次次 第第2 2次次第第3 3次次合计合计处理处理20092009499049903660366027027089208920CKCK429042903500350026026080108010处理处理20102010426042602370237066306630CKCK399039901900190058905890喷施“渝峰99植保”对加工番茄品质的影响项目项目番茄番茄红素红素(mg/1(mg/100g)00g)可溶可溶性固性固形物形物(%)(%)维生维生素素C C (mg/1(mg/100g)00g)可滴可滴定酸定酸((g/kg/kg g))喷施喷施区区9.09.04.64.613.813.83.963.96CKCK7.97.94.34.312.512.53.903.90增加增加((% %))13.913.97.07.010.410.41.51.5n n 经2年试验结果,初步认为“渝峰99植保”在加工番茄上喷施后可使开花期提前3~5天,增产11.4%~12.6%,并使其品质有一定提高,没有副作用,其增产作用主要是促进果实早熟,从而使商品果的数量增加所致。
n n 该叶面肥对细菌性病害没有防治作用,故使用后仍要注意对病害的防治工作;但其可以和很多杀虫、杀菌剂混配,这是其有利的一面;但喷施6次,次数偏多,如能减少次数(如4次)仍能取得良好效果,则更有利于大面积推广四、6种生物农药防治加工番茄棉铃虫试验n 棉铃虫属鳞翅目夜蛾科, 主要为害棉花、番茄、辣椒、玉米等作物在加工番茄生长季节, 以幼虫蛀食番茄果实为主, 也可侵食番茄植株的蕾、花、果、嫩茎、叶片和芽,幼虫蛀食幼果和成果后常造成果实因雨水、病菌侵入而腐烂、脱落, 造成严重减产, 并降低品质, 其目前是新疆加工番茄主要害虫之一n 新疆番茄棉铃虫番茄上1年可发生2 代, 少数地区或年份可发生3代, 以2 代棉铃虫发生最重, 其次为3 代, 若防治不当, 可造成15%~40% 的产量损失n 近年来新疆加工番茄棉铃虫的发生危害日趋严重, 由于农民在生产中大量使用化学农药防治棉铃虫, 棉铃虫的抗药性日益增强, 加工番茄产品农药残留超标, 而由于国外绿色壁垒的限制, 新疆加工番茄制品出口至国外市场极易受到影响n 有机生产标准是目前国际上最为严格的农产品生产标准, 符合有机生产标准要求的农产品更易进入国际市场。
n 有机农产品生产中所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多为矿物源农药或生物源农药, 这两类农药具有对人畜和非靶标生物安全、环境兼容性好、不易产生抗药性、来源广泛等优点, 更符合当前国内外对农产品生产中环境与质量安全的要求n 因此,筛选出适合有机生产要求的对加工番茄棉铃虫高效生物农药, 有利于加工番茄棉铃虫杀虫剂的合理使用和降低农药残留, 同时也是突破国外对加工番茄制品出口绿色壁垒的重要技术手段, 更有利于新疆加工番茄制品的出口n 目前国内关于生物源农药防治加工番茄棉铃虫的研究较少, 相关研究所涉及的生物农药品种还较单一n 通过比较48%多杀菌素悬浮剂、600×108PIB/ g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16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等六种符合或接近有机生产要求的生物农药对加工番茄棉铃虫田间防治效果, 筛选出能有效控制加工番茄棉铃虫发生危害, 且适合加工番茄制品出口的食品安全要求的生物农药, 为当前新疆加工番茄生产中合理用药提供参考n1 က 材料与方法n1. 1 供试药剂n (1)600×108PIB/g 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水分散粒剂( 科云NPV, 河南省济源白云实业有限公司产品) ; n (2)0.3% 印楝素乳油( 绿晶, 成都绿金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产品) ;n (3)0.36%苦参碱水剂( 山西候马市星火化工厂产品) ;n (4)5%天然除虫菊素乳油( 云菊, 云南红河森菊生物有限公司产品) ; n (5)48% 多杀菌素悬浮剂( 催杀, 美国陶氏益农公司产品) ; n (6)16000 IU/mg 苏云金杆菌可湿性粉剂( 生绿BT, 湖北康欣农用药业有限公司产品) ; n (7)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功夫, 先正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产品) 。
n1. 2 试验方法n1. 2 试验方法n 研究采用田间小区试验, 每个药剂为一小区, 设对照化学药剂( 2.5%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和空白对照,小区面积30 m2, 重复3 次, 小区随机区组排列, 试验区总面积为720 m2, 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n 试验地选择位于新疆乌苏古尔图农场加工番茄地, 试验地水肥条件良好, 栽培管理一致, 栽培品种为屯河3号n 试验于2008 年7 月12 日田间第2 代棉铃虫一、二龄幼虫高峰期开始喷药, 喷药前调查虫口基数, 药后1、3、7、10 d分别于每个小区定点10 株加工番茄,调查每株番茄上的残存活虫数,并计算虫口减退率和防治效果n 药效计算方法: 虫口减退率(% ) = [ ( 药前幼虫数 - 药后幼虫数) / 药前幼虫数]×100n 校正防效= [ ( 药剂处理区虫口减退率- 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 ( 100 - 空白对照区虫口减退率) ]n3 讨论n3.1 48%多杀菌素悬浮剂、600×108PIB/g 棉铃虫NPV 水分散粒剂、0.3%印楝素乳油、5% 天然除虫菊素乳油等生物药剂在药后1~3天对棉铃虫的防效比对照化学药剂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见效要缓慢, 而16000 IU/mg BT 可湿性粉剂在药后3天即可达到较高防效。
但48%多杀菌素悬浮剂、600×108PIB/g棉铃虫NPV 水分散粒剂这两种生物农药的防效在第7~10天均超过了对照化学药剂, 其余生物农药在第7~10天防效也有大幅上升, 达到较高防效n 各生物药剂10天后防效仍具有一定的上升趋势, 对照化学药剂防效却无明显变化其中48%多杀菌素悬浮剂、 600×108PIB/g棉铃虫NPV 水分散粒剂防效最高, 其防效高于对照化学药剂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 16 000 IU/mg BT 可湿性粉剂、0.3% 印楝素乳油、5% 天然除虫菊素乳油也具有较好的防效, 但防效略低于对照化学药剂可见供试的几种生物农药需要7~10天才能达到防治高峰, 虽然其相对于对照化学药剂2.5% 高效氯氟氰菊酯水乳剂见效缓慢, 但是持效期长n3. 2 600×108PIB/g棉铃虫NPV 水分散粒剂、16 000 IU/mg BT 可湿性粉剂等生物农药不很稳定, 见光易分解, 需要选择在阴天或傍晚使用才能达到较好的防效n 此外, 生物农药必须选择合适的防治时期才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如48% 多杀菌素悬浮剂、 600×108PIB/g棉铃虫NPV 水分散粒剂、0.3% 印楝素乳油、5% 天然除虫菊素乳油等生物农药对于大龄的棉铃虫幼虫防效较差, 需要在棉铃虫的卵及1、2 龄幼虫的高峰期使用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
n3. 3 供试的6 种生物农药中, 48% 多杀菌素悬浮剂主要成分为提取自放线菌的多杀菌素, 600×108PIB/g棉铃虫NPV 水分散粒剂的主要成分为提取自活体感染病毒昆虫的棉铃虫核型多角体病毒, 16 000 IU/mg BT 可湿性粉剂主要成分为提取自苏云金杆菌( 细菌) 产生的毒素, 这3 种生物农药均为微生物源农药n 0.3% 印楝素乳油主要成分为提取自天然印楝的印楝素, 5% 天然除虫菊素乳油主要成分为天然除虫菊素, 0.36% 苦参碱水剂则主要提取自天然苦参, 以上3 种生物农药则为天然植物源农药n 48% 多杀菌素悬浮剂、 600×108PIB/g棉铃虫NPV 水分散粒剂、16 000 IU/mg BT 可湿性粉剂、0.3% 印楝素乳油、5% 天然除虫菊素乳油、0.36%苦参碱水剂均属于国家有机标准GB/T19630- 2005 中规定的有机生产中允许使用的植物保护产品范畴n 其中生绿16 000 IU/mg BT 可湿性粉剂曾通过国内有机产品认证权威机构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 认证标志编号为COFFCC- R- 0502- 0011)。
多杀菌素已获得美国农业部NOP有机认证证书, 被批准作为有机农业生产资料 600×108PIB/g棉铃虫NPV 水分散粒剂、0.3% 印楝素乳油、5% 天然除虫菊素乳油、0.36% 苦参碱水剂等药剂虽属生物源农药, 但其商品需通过相关有机产品认证机构认证才可应用于有机生产n4 结论n 48% 多杀菌素悬浮剂、16 000 IU/mg BT 可湿性粉剂、 600×108PIB/g棉铃虫NPV水分散粒剂5% 天然除虫菊素乳油、0.3% 印楝素乳油均为生物源农药, 低毒, 不污染环境, 对作物安全, 不易使棉铃虫产生抗性, 达到或接近当前国内外农产品有机生产标准的要求, 将其应用于加工番茄生产中棉铃虫的防治,更有利于加工番茄制品的出口五、五、外源施钙对加工番茄果实硬度外源施钙对加工番茄果实硬度及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及品质相关指标的影响n n 果实硬度是影响加工番茄加工品质和生产效益的重要指标,硬度不够是造成采后果实加工前大批变软腐烂的重要原因,给生产者带来了极大的经济损失西北地区光热资源丰富,温差大,降雨少,土地辽阔,是加工番茄理想的生产地,种植加工番茄已成为当地的主导产业。
n 但是,因目前主栽加工番茄品种均不同程度地存在果实硬度差的缺陷,加之种植规模大,采后运输和加工前处理技术粗放,使果实在采后运输途中出现挤压裂果,加工前大量烂果,不仅严重影响了加工产品质量,而且影响了生产效益因此,提高加工番茄果实硬度是生产中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n 作为调节植物体内代谢系统的重要因子及体内激素和环境信号传导第二信使,钙对植物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作用,如维持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抑制组织内物质的外渗等研究表明,Ca2+ 能提高植物组织过氧化物酶(POD) 活性,刺激叶片细胞内POD 的分泌,而POD 多定位于细胞壁上,参与细胞壁的交联作用,与果实衰老密切相关n 因此,叶面喷施钙可延缓果实成熟,使果实软化延迟但Ca2+对果实生理生化的影响相当复杂,目前,对Ca2+与果实细胞的POD 活性及其分泌的关系了解得还比较少,在果实发育期进行外源施钙来提高加工番茄果实硬度和耐挤压性的研究尚未见报道n 为此, 通过在加工番茄果实发育期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CaCl2 ,研究外源钙对果实硬度及其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以期为利用栽培措施提高加工番茄果实硬度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
n1 材料与方法n1. 1 试验地概况试验地概况n 试验地土壤肥力中等试验地灌溉条件良好,耕层有机质含量22.56 g/kg ;无霜期219 天 ,年降水量635.1 mm ,年蒸发量993.2 mm ,年平均气温12.9 ℃, ≥10 ℃的有效积温平均为4185 ℃n1. 2 供试加工番茄品种与试验设计 供试加工番茄品种与试验设计n 以加工番茄品种“里格尔87-5”(用L 表示) 和“石红12”(用S 表示) 为材料3月23 日浸种催芽,3月25日播种育苗,4月23日 定植,采用露地无支架栽培,按照加工番茄常规栽培技术进行管理n n 从基部果实膨大期开始实施叶(果) 面喷施外源钙处理,每15天喷施1 次,共喷施4 次,每次以充分喷湿叶面为度外源钙用化学纯氯化钙试剂配制,CaCl2质量浓度设0 (CK) ,2 ,4 ,8 g/L 4 个处理(即对“里格尔87-5”为L1 (CK) 、L2 、L3 、L4 ;对“石红12”为S1(CK) 、S2 、S3 、S4 ) ,每品种按照单因子随机区组设计,小区面积7.56m2 ,每小区定植40 株,3 次重复n1. 3 取样与指标测定 取样与指标测定n 7月4日对2 个供试品种植株上达到红熟期的果实一次性分区采收,测产量后每小区随机取20个果实,洗净凉干,先测定硬度和耐压力,然后用果浆机打成果浆用于还原糖等指标的测定。
还原糖、总糖和Vc 含量分别用3 ,5-二硝基水杨酸法、蒽铜比色法和钼蓝比色法测定;有机酸含量用酸碱滴定法测定;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糖量仪测定;n果实硬度用手持GY21 型果实硬度计测定;果肉粘度用NDJ28S 数字显示粘度计测定;耐压力用电子台称测量;nPG酶活性用DNS 法测定;n番茄红素用丙酮和石油醚萃取法测定n测定结果用DPS 分析软件进行方差分析n2 结果与分析n2. 1 叶面施钙对加工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叶面施钙对加工番茄果实产量的影响n 由表1 可以看出,叶面施钙对 2 个供试加工番茄品种产量均有显著影响品种品种Ca2+(g/L)(g/L)编号编号产量产量t/t/亩亩硬度硬度kg/cm2kg/cm2耐压力耐压力 kg kgPGPG酶酶 U/g U/g里格里格尔尔87-587-50 0((ckck))L1L10.610.6113.1713.176.266.2623.5823.582 2L2L20.850.8514.4014.406.986.9818.6118.614 4L3L30.700.7013.8413.846.276.2719.4019.408 8L4L40.660.6613.8313.836.706.7020.0720.07石红石红12120 0((ckck))S1S10.630.6313.5313.536.706.7023.9923.992 2S2S21.001.0013.9513.957.297.2918.9518.954 4S3S30.880.8813.5413.547.197.1913.6313.638 8S4S40.830.8313.3813.386.656.6521.8721.87n “里格尔8725”的产量表现为L2 > L3 > L4 > L1 (CK) ,其中L4 与CK 差异显著,L2 和L3 与CK差异极显著,L2 、L3 和L4 处理分别较CK增产39.6 % ,14.2 %和9.2 %;n “石红12”的产量表现为S2 > S3 > S4 > S1 (CK) ,其中S2 与CK差异极显著,S3 、S4 与CK 差异显著,S2 ,S3 和S4 处理分别较CK增产58.6 % ,38.0 %和30.8 %。
n 由此可知,叶面施Ca2+对2 个加工番茄均有增产作用,其中以2 g/ L CaCl2 处理的增产作用最大, 随着CaCl2 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加,产量增幅呈下降趋势品种品种Ca2+g/Lg/L编号编号可溶性固可溶性固形物形物mg/gmg/g番茄红素番茄红素mg/gmg/g里格尔里格尔87-587-50(ck)0(ck)L1L138.238.21.751.752 2L2L243.043.02.502.504 4L3L341.741.72.502.508 8L4L441.541.52.432.43石红石红12120 0((ckck))S1S141.741.71.381.382 2S2S247.747.72.502.504 4S3S350.350.33.453.458 8S4S448.348.31.641.64n 在果实发育期采用适当质量浓度的钙处理,不仅可以提高果实中一些营养元素的含量,而且还可以使果实在采收后的一定时期内保持采收时的硬度,并能延缓成熟和衰老果实中Ca2+含量低会促进果肉瓦解,而胞质中Ca2+含量过高时又对细胞有毒害作用因此,筛选适宜加工番茄果实发育期进行叶面喷施处理的Ca2+质量浓度,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n 本试验发现,在果实发育期叶面喷施不同质量浓度的CaCl2 ,对加工番茄“里格尔87-5”和“石红12”的果实硬度及相关生理指标几乎都有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其中n2 g/L CaCl2对提高果实产量和品质及提高果实硬度等指标,均表现出最好或较好的效果,可以在生产中示范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