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9700字.docx
20页物理必修一·必修二知识点总结29700字 物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 运动的描述一、 基本概念1、质点:在研究物体运动的过程中,如果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在所研究问题中可以忽略时,把物体简化为一个点,认为物体的质量都集中在这个点上,这个点称为质点2、参考系: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参照物称为参考系3、坐标系:定量的描述运动,采用坐标系4、时刻和时间间隔:1.钟表指示的一个读数对应着某一个瞬间,就是时刻,时刻在时间轴上对应某一点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称为时间,时间在时间轴上对应一段2.时间和时刻的单位都是秒,符号为s,常见单位还有min,h5、路程:物体运动轨迹的长度6、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动可用从起点到末点的有向线段来表示,是矢量位移的大小小于或等于路程7、速度:物理意义:表示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程度分类 平均速度:物体通过的位移与所用的时间之比 瞬时速度: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 与速率的区别和联系 速度是矢量,而速率是标量平均速度=位移/时间,平均速率=路程/时间瞬时速度的大小等于瞬时速率8、 加速度 物理意义:表示物体速度变化的快慢程度定义: 物体的加速度等于物体速度变化(vt—v0)与完成这一变化所用时间的比值a=(vt—v0)/t (即等于速度的变化率)a不由△v、t决定,而是由F、m决定。
方向:与速度变化量的方向相同,与速度的方向不确定或与合力的方向相同)二、 运动图象(只研究直线运动)1、x—t图象(即位移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始位置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静止,曲线表示物体作变速直线运动3)、斜率表示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2、v—t图象(速度图象)(1)、纵截距表示物体的初速度2)、倾斜直线表示物体作匀变速直线运动,水平直线表示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曲线表示物体作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发生变化)3)、纵坐标表示速度纵坐标的绝对值表示速度的大小,纵坐标的正负表示速度的方向4)、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绝对值表示加速度的大小,斜率的正负表示加速度的方向5)、面积表示位移横轴上方的面积表示正位移,横轴下方的面积表示负位移三、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两种打点计时器的异同点电磁打点计时器: 振针 复写纸 工作电压为4-6V 电源的频率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电火花打点计时器: 电火花 墨粉盒 电压220V 电源的频率50 Hz时,每隔0.02 s打一次点2、纸带分析;(1)、从纸带上可直接判断时间间隔,用刻度尺可以测量位移。
2)、可计算出经过某点的瞬时速度(3)、可计算出加速度第二章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一、 基本关系式v=v0+at x=v0t+1/2at2 v2-vo2=2ax v=x/t=(v0+v)/2二、 推论1、 vt/2=v=(v0+v)/22、△x=at2 { xm-xn=(m-n)at2 }3、初速度为零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比例式(1)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末的速度之比:V1:V2:V3:? ?:Vn=1:2:3:? ?:n(2)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时间内全位移X之比:X1: X2: X3:? ?:Xn=1:2(3)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时间内S之比:S1:S2:S3:??:Sn=1:3:5:??:(2n—1)(4)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全时间t之比t1:t2:t3:??:tn=1:√2:√3:??:√n(5)初速度为0的n个连续相等的位移内t之比:t1:t2:t3:??:tn=1:(√2—1):(√3—√2):??:(√n—√n—1)应用基本关系式和推论时注意:(1)、确定研究对象在哪个运动过程,并根据题意画出示意图2)、求解运动学问题时一般都有多种解法,并探求最佳解法。
三、两种运动特例(1)、自由落体运动:v0=0 a=g v=gt h=1/2gt2 v2=2gh(2)、竖直上抛运动;v0=0 a=-g四、关于追及与相遇问题1、寻找三个关系:时间关系,速度关系,位移关系两物体速度相等是两物体有最大或最小距离的临界条件2、处理方法:物理法,数学法,图象法第三章 相互作用一、 三种常见的力1、 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大小:G=mg,方向:竖直向下,作用点:重心(重力的等效作用点)2、弹力(1)、形变、弹性形变、定义等2)、产生条件:接触 弹性形变 方向:弹性形变恢复的方向(3)、拉力、支持力、压力按照力的作用效果来命名的)(4)、弹簧的弹力的大小和方向,胡克定律F=kx(5)、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弹力3、摩擦力(1)、静摩擦力: ①、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 接触面间弹力 相对运动趋势②、方向判断: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③、大小: 要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2)滑动摩擦力:①、产生条件:粗糙接触面 接触面间弹力 相对运动②、方向判断:与相对运动方向相反③、大小:f=u 也可用“力的平衡”或“牛顿运动定律”来解3)、可用假设法来判断是否存在摩擦力。
二、力的合成1、定义;由分力求合力的过程2、合成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3、求合力的方法①、作图法(用刻度尺和量角器) ②、计算法(通常是利用直角三角形)2、 合力与分力的大小关系三、力的分解1、 分解法则: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2、 分解原则:按照实际作用效果分解(即已知两分力的方向)3、 把一个已知力分解为两个分力①、 已知两个分力的方向,求两个分力的大小解是唯一的) ②、 已知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求另一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解是唯一的)(注意:通过作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判断)4、 合力和分力是“等效替代”的关系三、 实验: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或“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第四章 牛顿运动定律一、 牛顿第一定律1、 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物体的运动并不需要力来维持揭示物体不受力或合力为零的情形)2、 两个概念:①、力②、惯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质量是惯性大小的唯一量)二、牛顿第二定律1、内容:(不能从纯数学的角度表述)2、公式:F=ma3、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要点:①、式中F是物体所受的一切外力的合力②、矢量性 ③、瞬时性 ④、独立性 ⑤、相对性三、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1、 内容: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有作用力时,同时也受到另一物体对它的作用力,这种相互作用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2、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特点:①等值、反向、共线、两物体 ②瞬时对应 ③性质相同④各自产生其作用效果3、 一对相互作用力与一对平衡力的异同点同:等大,反向,共线异:相互作用力具有同时性(产生、变化、消失),异体性(作用效果不同,不可抵消),二力同性质平衡力不具备同时性,可相互抵消,二力性质可不同四、 力学单位制1、 力学基本物理量:长度(l) 质量(m) 时间(t) 力学基本单位: 米(m) 千克(kg) 秒(s)2、 应用:用单位判断结果表达式,能肯定错误(但不能肯定正确)五、 动力学的两类问题1、已知物体的受力情况,求物体的运动情况(v0 v t x )2、已知物体的运动情况,求物体的受力情况( F合 或某个分力)3、应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的一般思路(1)明确研究对象2)对研究对象进行受力情况分析,画出受力示意图3)建立直角坐标系,以初速度的方向或运动方向为正方向,与正方向相同的力为正,与正方向相反的力为负在Y轴和X轴分别列牛顿第二定律的方程4)解方程时,所有物理量都应统一单位,一般统一为国际单位4、分析两类问题的基本方法(1)抓住受力情况和运动情况之间联系的桥梁——加速度2)分析流程图六、 平衡状态、平衡条件、推论1、 处理方法:解三角形法(合成法、分解法、相似三角形法、封闭三角形法)和正交分解法2、 若物体受三力平衡,封闭三角形法最简捷。
若物体受四力或四力以上平衡,用正交分解法七、 超重和失重1、 超重现象和失重现象2、 超重指加速度向上(加速上升和减速下降),超了F=ma大的弹力;失重指加速度向下(加速下降和减速上升),失了F=ma大的弹力 自由落体运动、太空行走等现象时,弹力为0,处于完全失重状态物理必修二知识点(一)曲线运动、万有引力???(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 ?曲线运动?条件:合外力与速度不共线??Ft?mat?方法:合成与分解:?????Fn?man????F?mg,a?g,v0水平??平抛运动?v水平?v0??分运动?:????v竖直?gt? 曲线运动????F与速度垂直,大小恒定?匀速圆周运?动?mv2?|??F??R??万有引力定F律? Gm1m2——天体运动、人造卫地星球轨迹运动R21. 曲线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速度沿轨迹切线方向,加速度方向沿合外力方向——指向轨道内侧物体做曲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外力与速度不在一条直线上2. 曲线运动的研究方法:矢量合成与分解法,切线方向的分力ΣFt只改变质点的运动速率大小;法线方向的分力ΣFn只改变质点运动的方向3. 运动的合成和分解:速度、位移、加速度等都是矢量,都可以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合成和分解。
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成,两个初速度为0的匀变速运动的合成一定是直线运动两个直线运动的合成不一定是直线运动4.平抛运动:加速度:a=g,方向竖直向下,与质量无关,与初速度大小无关; 速度:vx=v0,vy=gt,vt=(v02+vy2)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θ角,tgθ=gt/v0; 位移:x=v0t,y=gt2/2,s=(x2+y2)1/2,方向与水平方向成ɑ角,tgɑ=y/x. 轨迹方程:y=gx2/2v02为抛物线在空中飞行时间:t=(2h/g)1/2,与质量和初速度大小无关,只由高度决定水平最大射程:x=v0t=v0(2h/g)1/2由初速度和高度决定,与质量无关曲线运动的位移、速度、加速度都不在同一方向上5. 匀速圆周运动:1)周期T、质点运动一周所用的时间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2)线速度v、质点通过的弧长Δs与所用时间Δt之比为一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速率v=Δs/Δt,数值上等于质点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弧长线速度的方向在圆周的切线方向上线速度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和方向的物理量3)角速度ω、连接质点与圆心的半径转过的角度Δφ与所用时间Δt之比为一定值,该比值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角速度 ω=Δφ/Δt,数值上等于在单位时间内半径转过的角度。
单位是弧度/秒(rad/s),角速度也是描述质点转动快慢的物理量周期、线速度、角速度之间有的关系:质点转一周弧长s=2πr,时间为T,则v=2πr/T角度为2π ω=2π/T由上两公式有v=ωr,ω=v/r圆周运动是曲线运动,它的速度方向时刻在变化着,匀速圆周运动一定是变速运动,“匀速”仅是速率不变的意思4)匀速圆周运动的加速度a、加速度的方向指向圆心——向心加速度,其方向时时刻刻指向圆心,即方向时时刻刻在变化着,所以匀速圆周运动是变加速运动向心加速度的大小:an=v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