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车车削工艺守则(共3页).doc
3页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立车车削工艺守则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立式车床车削加工应遵守的基本规则 本标准适用于大直径的圆形、盘形或环形等工件在立车上进行的车削加工2 引用标准 下列标准所包含的条文,通过在本标准中引用而构成为本标准的条文在标准出版时,所示版本均为有效所有标准都会被修订,使用本标准的各方应探讨、使用下列标准最新版本的可能性 JB/T 9168.1-1998 切削加工通用工艺守则 总则3 工件的装夹3.1 立车使用四爪卡盘装夹工件时,应按工件大小形状调整卡爪距离,并布置好垫铁、压板和螺栓,使工件定位后再夹紧压牢如夹压部位是精加工面要加垫片,以防损坏工件表面3.2 立车对工件的装夹定位,通常主要是端面定位和内、外圆的中心轴线定位选取的定位基准,必须保证定位精度和定位稳定性,减少工件变形,确保加工质量3.3 装夹支承面小、高度达的工件时(工件高度与直径比大于0.5),应使用加高的卡爪和专用工装,并在适当的部位用拉杆或压板压紧工件,以保证夹紧可靠3.4 装夹锥面工件或刚性较差的悬空部位的工件时,应当悬空位置增加辅助支承,以加强刚性和定位的稳定性,然后再压牢3.5 装夹套类及薄壁工件时,夹紧力不宜过大,以减少工件变形。
3.6 装夹薄片工件时,工件置于等高的垫铁上,用压板均匀地顶工件周围,顶紧力不要过大,并保证定位端面与垫铁紧密接触3.7 装夹套类铸件毛坯时,应先车掉冒口,然后再加工其它部位3.8 装夹非对称偏重较大的工件时,应在工作台上加适当的平当衡重物,保证车削平稳3.9 装夹开合件时,工件下面要垫实,结合蜂处要对齐垫平必须要有一对卡爪在结合缝处,以防止夹压或车削时错开4 车刀的装夹4.1 车刀、刀杆、刀冠于刀锥孔等在装夹时,要擦拭干净,各处螺钉要拧紧4.2 装夹车刀时,车刀从刀架中伸出长度一般以1.5-2倍刀杆厚度为宜4.3 装夹切断刀时,两个副偏角要装得相等4.4 车圆锥面时,应使刀尖的移动轨迹与工作台旋转轴线在同一个平面内,否则加工出来的圆锥母线不直引起角度误差换刀或磨刀后也必须重新调整,使刀尖对准轴线4.5 在装夹车刀时,车刀刀杆中心线应与走刀方向垂直或平行,切刀尖位置应适当4.6 装夹螺纹车刀,车刀刀尖角的平分线应与工件的中心线垂直5 车削加工5.1 加工同轴度要求高的工件内、外圆表面,应尽可能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如不能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在工件翻面前必须车出找正的工艺基准面,其端面和直径应尽量选择最大处。
5.2 车削圆柱齿轮坯内、外圆与基准端面时,必须在一次装夹中完成,并在该端面的齿轮分度圆附近车出0.50.5mm的“V”形刻线作为基准标记5.3 精车盘类、环类、套类等工件的内、外圆之前,应先车好定位基准面且保证良好的稳定性5.4 车削大平面时,精车应从中心向外走刀,这样的表面粗糙度值较小,切平面只能内凹5.5 仿形加工曲面时,必须完全根据样板进行装刀时使车刀刀尖对准工作台轴线(使刀尖移动轨迹与工作台旋转轴线在同一平面内)刀尖对准工件加工的起点,同时触头对准样板曲线的起点,二者同步移动5.6 工件需要做探伤检验的部位,其表面粗糙度值不大于Ra6.35.7 粗车、半精车一般不用切削液或用适量机械油的煤油5.8 加工中发现工件表面有气孔、砂眼等缺陷,应在精加工前处理好5.9 车削加工时,当刀架调整好后,不得随意移动横梁6 工件找正6.1 未划线的毛坯件,并且有些表面不要求加工,则应根据工件上最大非加工表面均匀性找正如果所有表面都需加工,则应按余量最小的表面找正,以保证加工后工件壁厚均匀6.2 工件毛坯若已划线,则按所划之线找正6.3 找正工件时,应注意图样和工艺的要求,粗加工找正应满足下道工序要求,精加工时应满足图样和工艺的要求。
6.4 如工件加工表面允许有黑皮时,应尽量对称保留若表面存在缺陷时,应留量处理后再加工专心---专注---专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