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发展规划(2009-2015年).doc
9页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开展规划〔2022-2022年〕 随着传统化石能源的高强度消费和价格的持续上涨,新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受到世界各国高度关注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新能源产业越来越成为新一轮经济开展的竞争焦点和战略制高点抓住机遇、主动谋划、快速实施,进一步做大做强新能源产业是我市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开展低碳经济,推进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必然选择 为加快推进我市新能源产业开展,依据?珠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展规划纲要〔2022-2022年〕?、?深圳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22-2022〕?、?深圳市综合配套改革总体方案?和?深圳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22-2022年〕?等,编制?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开展规划〔2022-2022年〕?深圳新能源产业振兴开展规划〔2022-2022年〕?是引导和促进深圳新能源产业开展的行动纲领通过本振兴规划的实施,努力将深圳率先建设成为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一、根底与形势 〔一〕开展根底 新世纪以来,以核能、太阳能、生物质能、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深圳新能源产业开展迅速,在科技研发、装备制造、应用推广、产业效劳等方面具备一定根底,并形成深圳特色的新能源产业。
新能源产业规模居全国大中城市前列2022年,新能源产业总产值约300亿元,其中新能源开发利用产值超过140亿元,新能源效劳业产值超过50亿元,太阳能薄膜电池生产规模全国领先诞生全国第一个大型商用核电站、第一个现代化垃圾燃烧发电厂、第一台插入式双模电动车、第一个兆瓦级太阳能并网发电站、第一幢太阳能光伏发电玻璃幕墙建筑、第一台兆瓦级半直驱风力发电专用开关磁阻发电机涌现出中广核、比亚迪等产值过百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及拓日、创益、伽伟、嘉普通、艾默生、深能环保、南玻等一批产值超亿元的新能源知名企业,产业集聚效应初显 新能源供给比例全国领先核能、生物质能、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开发规模逐步扩大,能源结构不断优化核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在建200万千瓦垃圾发电装机规模约7万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量累计超过400万千瓦时风电资源测定容量6万千瓦,景观风力发电装机容量0.2万千瓦2022年,新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合计407万千瓦,占全市装机总容量的38% 新能源科技研发优势明显已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新能源科技研发水平不断提升,局部领域关键技术研发优势明显在太阳能领域,新型平板式太阳能集热器技术全国领先,掌握单晶硅、多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关键技术,承当"高效低本钱非晶硅太阳能电池制造工艺及产业化技术"、"低本钱的光伏玻璃幕墙"等多项国家攻关方案,拥有创造、实用新型专利200余项。
在核能领域,通过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掌握"二代加"〔CPR1000+〕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建成国内首个核级设备国产化技术研发平台在生物质能领域,垃圾燃烧发电设备国产化技术全国领先,沼气发电、燃料乙醇和生物柴油的技术研发取得积极进展在风能领域,拥有多项风电控制技术和新型风电设备研发制造创造专利 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具备开展潜力深圳兴旺的电子信息产业和完备的产业配套能力,为新能源装备制造业开展提供了扎实根底垃圾燃烧装备制造系统集成到达国际先进水平风力发电和风电控制设备制造业初具规模核电配套装备制造业潜力巨大非晶硅太阳能电池成套设备制造和系统集成已具备产业化根底新能源汽车制造到达国际先进水平,一批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企业迅速成长 新能源产品应用快速开展深圳是国家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再生能源〔太阳能〕建筑规模化应用示范城市,有11个项目入选国家首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已建和在建光热建筑应用面积800万平方米,年均增长超过37%已建和在建太阳能光电建筑应用装机容量4.5MW被国家开展改革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四部委确定为节能和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城市,承当多项新能源汽车领域国家863方案攻关项目,现有超过100辆混合动力汽车示范运行。
新能源效劳业蓬勃开展新能源效劳业在生产型效劳、应用型效劳、综合型效劳领域全面起步,初步形成包括工程建设、运营管理、设备维护、技术咨询、人才培养、核燃料管理、节能效劳等多个方面的新能源效劳体系其中,核能效劳业在全国具有领先优势,太阳能等新能源推广应用及节能效劳业开展迅速,相关企业近100家 〔二〕面临形势 新能源产业将迅速开展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世界能源领域的革命,为新能源产业开展带来了新动力,以核能、风能、生物质能、太阳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正在成为最富有活力、最具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进一步促进新能源产业的蓬勃开展新能源产业科技含量高,资金投入大,产业融合度高,对技术突破和经济开展的带动效应明显新能源产业以其特有的优势,在新一轮经济开展时期,已步入快速开展阶段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引领世界各国经济开展的新途径新能源产业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高度重视,以美国、德国、日本等为代表的兴旺国家把对能源开展的关注点聚焦于新能源开展,新能源产业的开展进程将决定未来世界经济开展的新趋势2022年,美国提出了新能源战略,是新能源产业步入快速开展的重要标志,一方面新能源将取代传统化石能源逐步成为能源开发利用的主导,同时也将推动经济增长模式的重大转变,必将给世界能源和经济开展带来深远的影响。
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开展的新引擎为在未来开展和国际产业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促进我国新能源产业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开展,国家正组织编制新能源产业振兴开展规划,作为指导我国新能源产业开展的行动纲领在新形势下,全国各地特别是沿海兴旺城市,已将新能源产业作为经济开展的战略性产业,纷纷出台各类开展规划、行动方案、扶持政策,大幅增加对新能源产业的投入,积极引导社会资源向新能源产业倾斜,新能源产业的开展速度显著提高,产业规模明显扩大我国新能源产业开展已呈百舸争流之势,产业竞争日益剧烈,新能源产业将成为促进我国经济开展的新引擎 新能源产业是深圳实现可持续开展的必然选择经过30年快速开展,深圳人均GDP已超过1万美元,经济社会开展到达中等兴旺国家水平新的开展阶段对能源供给、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产业创新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能源产业作为环境友好的新兴高技术产业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开展低碳经济、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的重要内容把握历史机遇,加快制定出台新能源产业振兴开展规划和政策措施,率先开展新能源产业,既是顺应国际产业开展趋势,创新开展模式,抢占产业制高点的迫切需要,又是进一步引领珠三角乃至全国实现可持续开展,继续当好排头兵的必然选择。
深圳新能源产业虽然具备一定根底,但仍处于开展初级阶段,存在产业规模偏小、产业配套不完善、政策支持不到位、推广应用不够等问题在新的历史起点,深圳必须抓住机遇、科学谋划、务实推进,加快开展新能源产业 二、指导思想与开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开展观,以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为契机,以提升产业竞争力为核心,以创新体制机制为保障,以产业开展为重点,以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目的,优化开展环境,完善政策体系,创新开展能力,突破应用瓶颈,壮大产业规模,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开展,打造国家新能源产业基地,努力将深圳率先建设成为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二〕主要原那么 政府鼓励与市场驱动相结合建立健全有利于新能源产业开展的体制机制,完善政策体系,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根底性作用,鼓励各类市场主体投资新能源产业形成政策推动、需求拉动、市场驱动的合力,促进新能源产业跨越式开展 自主创新与引进消化相结合以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为契机,强化自主创新,坚持开放互动,以企业为创新主体,集聚国内外创新资源,引进先进技术和高端人才,攻克技术瓶颈,提升新能源产业核心竞争力 示范试点与整体提升相结合围绕整体提升产业规模和水平,集中做好示范试点,发挥先导作用,带动新能源产品应用和产业开展,实现产业整体水平的提升。
统筹规划与突出重点相结合密切跟踪新能源产业开展趋势,统筹新能源开发与产业开展,突出技术创新、产业培育和产品应用统筹特区内外协调开展,优化产业布局,集中安排资金、土地和人力资源,重点向新能源产业倾斜,推动新能源产业迅速开展壮大 着眼当前与关注长远相结合以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新能源项目建设为突破口,迅速拓展应用领域,积极谋划新能源产业长远开展蓝图,建立长效机制,正确把握当前开展重点与长远开展战略的关系,稳固开展优势,增强开展后劲,提升产业持续开展能力 〔三〕开展目标 到2022年,新能源产业开展的政策环境优越,创新实力领先,产业规模壮大,效劳体系完善,应用全面拓展,能源结构优化,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建成国家新能源产业重要基地和低碳经济先锋城市 --新能源产业关键技术到达国际先进水平建设假设干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和技术研发平台,突破一批产业关键技术,新增一批创造专利,研究制定一批新能源产业行业技术标准 --新能源产业总产值达2500亿元以上,培育一批骨干企业,年产值百亿元以上企业3-5家,十亿元以上5-10家,亿元以上企业30-50家 --新能源发电装机总规模到达840万千瓦以上,占全市总装机规模的50%以上。
储能电站总装机规模100兆瓦以上,建设假设干个风电示范项目 --薄膜太阳能电池年产能2000MW以上,太阳能热利用建筑面积1600万平方米以上 --新能源汽车年生产能力20万辆,新能源汽车应用累计10万辆 --年替代传统能源1500万吨标煤以上,相应减排二氧化硫1.3万吨、氮氧化物2.8万吨、二氧化碳2500万吨以上 〔四〕开展重点 太阳能重点开展薄膜太阳能电池,高效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组件,新型太阳能电池,太阳能并网发电,太阳能玻璃,太阳能光热利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BIPV〕,太阳能-LED光电产品等 核能重点开展核电配套装备制造,岭澳核电三期工程,核电信息技术,核电站建设与运营综合效劳系统,核电供给链效劳平台等 风能重点开展风电控制装备,风力发电设备,新型风机设备制造等 生物质能重点开展垃圾燃烧发电,垃圾燃烧炉排和烟气处理装备及其他生物燃料等 储能电站重点开展储能材料,储能装备,储能电站建设及应用等新能源汽车重点开展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天然气汽车,动力电池,关键零部件等 三、主要任务 通过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扩大新能源供给规模,推广新能源产品应用,创新产业开展体制机制,促进新能源产业快速开展。
〔一〕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加强自主创新,深化深港合作,跟踪国内外技术开展趋势,稳固核能开发、太阳能电池、风电设备、新能源汽车、储能电站等优势技术,确保核心竞争力建设新能源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各类研发机构,开展共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取得一批技术专利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提高企业自主创新积极性实施产学研结合,鼓励高校开展新能源领域学科建设支持企业〔行业协会〕参与制定一批具有影响力的行业标准和技术标准,加快构建新能源产业标准体系,引领产业开展,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二〕加快推进产业化进程 结合我市产业优势和新能源开展趋势,优先开展新能源开发、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新能源效劳等四大领域重点培育太阳能、新能源汽车、储能、生物质能、风电及核电配套等新能源产业,迅速壮大产业规模,促进新能源产业成为全市新兴支柱产业大力开展太阳能并网效劳,技术咨询,工程建设,产品检测检验,智能电网等新能源高端效劳业鼓励新能源企业开展总部经济,实现新能源产业集约式开展关注氢能和海洋能开发利用等新兴产业开展,增强产业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