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不同相态人参皂苷Rg1脂质体的制备与筛选及其质量评价.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壹****1
  • 文档编号:479802225
  • 上传时间:2023-03-26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7.73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不同相态人参皂苷Rg1脂质体的制备与筛选及其质量评价摘要:近年来,以脂质体作为药物载药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重视,随着制备工艺的逐步完善,加之脂质体在生物体内可降解,无毒性和无免疫原性,特别是脂质体作为载药系统具有靶向性,从而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毒性,减少副作用等,研究进展非常迅速脂质体系由磷脂和附加剂组成,不同磷脂的种类和不同组成的脂质体双分子层可能呈现出不同的相态进而对各种相态脂质体的结构和性质的差别就很大本课题通过薄膜分散法以不同比例的DPPC、豆固醇等膜材溶于乙醇中制备人参皂苷Rgl脂质体,通过DPPC、豆固醇、药物三者的不同比例和外界条件的改变绘制出若干相图,确定脂质体的不同相态,并通过各种分析手段研究不同相态脂质体的质量指标及其对细胞膜的作用规律,根据结果设计出合理处方关键词:脂质体;人参皂苷Rgl;相图;豆固醇;DPPC;处方一、磷脂的结构与分类:磷脂是生物膜中含量最多的脂质,且生物体内几乎所有的磷脂都集中在生物膜中众所周知在磷脂的分子结构中含有一个磷酸基团和一个季铵盐的碱基均为亲水性基团,分子中还含有两个较长的烃链为亲油基团将磷脂分散在水中,它的分子会自发的排列成双分子层或球状的胶团形式。

      根据磷脂结构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两大类:甘油磷脂和鞘氨醇磷脂甘油磷脂由甘油、脂肪酸、磷酸和一分子氨基醇(如胆碱、乙醇胺、丝氨酸等)组成鞘氨醇磷脂则只是以鞘氨醇代替了甘油对甘油磷脂进一步进行分类还可以分为天然磷脂和人工合成磷脂按照头部基团的不同将天然磷脂细分为磷脂酰胆碱(PC)、磷脂酰乙醇胺(PE)、磷脂酰丝氨酸(PS)、磷脂酰肌醇(PI))磷脂酰甘油(PG))甘油磷脂酸(PA)等等但由于生物膜磷脂组成的复杂性,在人工膜模型的研究中经常使用组成较简单的合成磷脂例如:二豆蔻酰磷脂酰胆碱-dimyristoylphosphatidylcholine(DMPC,Cl4:0)、二棕榈酰磷脂酰胆碱-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DPPC,Cl6:0)、二油酰磷脂酰胆碱-dioleoylphosphatidylcholine(DOPC,C18:1)在实验中应用人工合成的磷脂DPPC取代天然磷脂避免了这个复杂性且所形成的脂质体时间稳定性好、粒径较小但其缺点是成本较高,很难进行临床和大规模生产二、磷脂的相态与特征清楚了磷脂的结构特征,就可以根据结构将磷脂的相态分为层状和非层状两大类。

      层状结构一般分为三类,即层状晶体相(lamellarcrystalphase,LJ、层状凝胶相(Lamellargelphase,Lp和Lp,)及层状液晶相(lamellarliquidcrystalphase,L丿波动凝胶相(rippledgelphase,P卩或者Pp,)可以看作是层状相的一个变种常见的非层状结构有反六角相(Hn)目前,已有很多文章报道了对磷脂不同相态特征的研究在这里进行简单的概括:晶体相的特征是烃链全反式排列,分子只能在其晶格平衡位置附近振动Lp、Lp,都属于层状凝胶相凝胶相的特征是烃链呈直伸状态,各条烃链在同一方向上整齐排列,此时不仅分子的取向基本一致,而且其位置也呈周期排列,但脂分子可沿分子轴转动Lp相表示烃链垂直于膜面,Lp,相表示烃链与膜面成一定角度La相和H[[相属于液晶相液晶相的特征是烃链呈液体状自由运动,表现为烃链gauche构型比凝胶相增多脂分子绕其纵轴快速地轴向旋转,分子可以在单层膜内移动,具有侧向扩散性L相表示层状液晶相,膜脂在大多数CC情况下处于L相Hn相也被称为反六角相,处于这个相态的磷脂分子的极性头基聚集起来,aII形成一种中间充满水的圆柱形柱子,它们以六角形格子排列。

      这时不但脂分子绕其纵轴快速地轴向旋转,脂质分子还绕着水相圆柱体作侧向扩散波动凝胶相可以认为是由层状凝胶相向层状液晶相的过渡相态其尾链排列部分类似层状凝胶相,呈直伸状态,极性头部分的排列则有些混乱;更重要的特点是其膜面为波动形态除了这些基本相外,可能还呈现出一些特殊的相态,如亚稳凝胶相、交叉凝胶相、立方相、液态有序相(Lo)等其中以液态有序相(Lo)为关注的重点直到目前,人们认为磷脂的生化功能与相行为无关,但相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认识了磷脂的行为三、不同相态磷脂脂质体的制备及理化性质的影响人参皂苷Rgl脂质体的制备:利用被动载药制备技术中的薄膜分散法,将DPPC/豆固醇溶解在乙醇中,置于圆底烧瓶中减压蒸发,得到一层干燥的磷脂膜,加入适当含人参皂苷Rgl的缓冲溶液水化磷脂膜(水化在磷脂的Tm之上进行),即得到脂质体制备过程中要注意磷脂的水化程度、脂质体粒度的控制和药物的装载这些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脂质体的稳定性根据相图筛选出不同相态的人参皂苷Rgl脂质体并进行理化性质的比较是本实验的关键在研究二元或多元体系的相态结构时,首先要测定的是相图相图及热化学反应数据对研究发展是必要的利用多种实验手段如差示扫描量热(DSC)、同步辐射X光衍射(XRD)以及冰冻蚀刻电镜(FFEM)等技术分别研究纯DPPC、豆固醇摩尔分数在某一范围内变化的DPPC—豆固醇假二元体系以及固定豆固醇摩尔分数并改变人参皂苷Rgl摩尔分数的DPPC—豆固醇一人参皂苷Rgl假三元体系的相行为。

      分析数据,构建相图根据相图筛选出不同相态的药物脂质系统体并从宏观上研究相态对脂质体的影响脂质体的物理化学性质与介质的温度密切相关当升高温度时脂质体双分子层中酰基侧链从有序排列变为无序排列,这种变化引起脂质膜的物理性质一系列的变化,可由胶晶态变为液晶态,膜的横切面增加,双分子层厚度减小,膜的流动性增加一般按Lc、LqL、卩aHII的顺序,水合程度依次加大,存在的温度也依次升高,即达到的相变温度越高因此膜的流动性增加,越容易发生内相渗漏现象,被包裹在脂质体内的药物具有的释放速率越大,因而影响脂质体的稳定性越差通常,脂质体膜常存在两种以上的磷脂,他们各有特定的相变温度,在一定环境下可以同时存在着不同的相态四、研究方向与改进方法通过固醇—磷脂二元相图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认识固醇对磷脂多层膜相行为的影响不同固醇对磷脂相行为的影响大不相同目前已有报道胆固醇和麦角固醇对DPPC膜的显微结构和相行为的影响,而对豆固醇的研究甚少但有文献报道豆固醇可以促使DPPC多层膜液态有序相(Lo)的形成由豆固醇分散在大量水中的假二元相图表明该体系在豆固醇浓度大于5mol%时出现Lo相,其在相平衡温度40.8°C以下与凝胶相共存,40.8°C以上与液晶相(La)共存,因此我们可以初步判定该体系中存在上述3个单相。

      在体系中添加药物,有可能影响脂质体膜的相变温度变化,不同的相变温度下会引起相的分离,增加膜的通透性在实验中可以考虑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电子自旋共振光谱(ESR)等测定脂膜的相变温度,在特定温度下分离出各相态并对该相态下脂质体的包封率、渗漏率等指标进行考察对于不稳定的相态下的脂质体,可以通过提高体系中固醇加入的比例以加固脂质双层膜,减少膜的流动性,使内相渗漏现象得以改善,降低渗漏率,最终确定一个稳定性最佳的相态,计算处方中DPPC、豆固醇、人参皂苷Rg1三者的比例在提高稳定性方面,还可先把药物制成凝胶微球后,再包于脂质双层膜制得具有固态核心的脂质体,成为脂质体和微球的结合体在实验中也应注意人参皂苷Rg1的溶解特性,因为它是影响脂质体包封率的重要因素,溶解度特别好的药物可包封成具有较高包封率的脂质体控制溶液的PH值在6.0左右、温度在35°C左右,并适当的延长搅拌时间都可以提高人参皂苷Rg1的溶解性实验中可以采用乙醇和丙二醇组成的混合溶剂,助溶效果最好,但丙二醇的毒性不可忽略,使用时应给予特别注意五、研究的现状与不足人参皂苷Rg1目前主要以口服及静脉注射为主要给药途径,难以通过血脑屏障(BBB)。

      将其制成具有靶向性的脂质体,使药物选择性的作用于一定的部位,提高了血药浓度,增强了人参的疗效,增加了人参皂苷对血脑屏障的通透性,在临床上有着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制备所用磷脂的性质、辅料的性质、一些物理和机械因素的影响等会使脂质体的相态发生变化而影响药物的渗漏率及脂质体的稳定性,因此需要进一步探究参考文献】[1] 邓英杰.脂质体技术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 梁平.人参皂苷Rg1脂质体的制备及稳定性的研究.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1).[3] 王亮,顾宜,费燕.人参皂苷Rg1脂质体制备工艺的优化.中国中药杂志.2006,12,31(25).[4] 后桂荣,曾抗,周再高.DPPC和大豆卵磷脂脂质体凝胶剂的制备及其比较分析.中国人们解放军第一军医大学,2003.[5] 崔福德.药剂学.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3[6] WuR,ChenL,YuZ,QuinnPJ.Phasediagramofstigmasterol-dipalmitoylphosphatidylcholinemixturesdispersedinexcesswater.2006,June,1758(6):764-71.[7] 郭少三,韩大良,张琼珊等.人参皂苷水相助溶方法的研究.中华中医药学刊.2001,5,25(5)[8] IpsenJH,KarlstroemG,MouritsenOG.1987.Phaseequilibriainthephosphatidylcholine-cholesterolsystem.BiochimBiophysActa,905:162-172.[9] 邓英杰,苏德森,李焕秋等.药物制剂中多相分散系物理稳定性的研究方法.药学通报,1985,20(5):291—294。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