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广西壮族自治区宜州市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自测模拟基础巩固题(附答案).docx
13页姓名 :_________________学号 :______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______学校 :_________________ 密封线 密封线 初中历史八年级期末上册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阅卷人总分得分注意事项:1.全卷采用机器阅卷,请考生注意书写规范;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在作答前,考生请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涂写在试卷和答题卡规定位置; 3.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部分必须使用黑色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4.请按照题号在答题卡上与题目对应的答题区域内规范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A卷(第I卷)〔满分:100分 时间:120分钟〕一、选择题1、 帝国主义的炮声,惊醒了古老的中华帝国的迷梦,“帝国主义的炮声”指的是哪一帝国主义国家( )A.英国B.法国C.俄国D.日本2、 1861年,法国作家雨果说:“抢劫已成为一种日常行为,小至小资家庭的钱匣,大至富丽堂皇的圆明园,直到被塞满的裤子不堪负重;”雨果描述的“抢劫”行为出现在( )A.鸦片战争期间B.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C.抗日战争期间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期间3、 掌握历史事件发展线索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目标;下面表格内容反映的事件是( )兴起全盛失败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北伐、西征天京事变天京陷落A.李自成起义B.三元里人民抗英C.太平天国运动D.义和团运动4、 近代中国内忧外患,开始逐步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南京条约》、《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这四个不平等条约中,哪一项内容是相同的( )A.都割让了我国领土B.都赔偿了大量赔款C.都开放了通商口岸D.都引发了农民革命5、 义和团通过捣毁教堂、拆毁铁路、砍断电线等方式,表达了对外国侵略者的愤怒,这说明了义和团运动( )A.理性爱国B.与时俱进C.盲目排外D.英勇抗敌6、 当时的清政府,正如孙中山所形容的那样,像“一座即将倒塌的房屋,整个结构已从根本彻底地腐朽了”“全国革命的时机,现已成熟”;这说明辛亥革命( )A.是阶级矛盾激化的产物B.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C.是国际因素作用的结果D.是民族意识觉醒的表现7、 学生李明的爷爷今年恰好八十大寿,即1937年出生,他平时总强调自己出生于民国;寿宴后,一位历史老师问李明:你爷爷出生于民国哪一年?李明的正确回答应该是( )A.民国十五年B.民国十六年C.民国二十五年D.民国二十六年8、 1914年袁世凯废除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了《中华民国约法》,改责任内阁制为总统制;他此举的主要目的是( )A.效法欧美B.维护民主共和C.排挤孙中山D.为实现专制独裁提供法律保证9、 在新文化运动中创办《青年杂志》(第二卷起改名为《新青年》)杂志的是( )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10、 构建示意图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关于下面示意图中横线处的主题表述最恰当的是(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护法运动11、 决定北伐,推翻吴佩孚、孙传芳、张作霖等北洋军阀统治的政府是A.南京国民政府B.武汉国民政府C.广州国民政府D.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12、 “1927年,他们缘于对信念的坚守,毅然决然地选择武装反抗的道路,从此,一支英雄的人民军队开始诞生;” 描述的历史事件是( )A.五四运动B.北伐战争C.南昌起义D.秋收起义13、 “会议室房顶中央吊着一盏煤油灯,房中间放一长条桌子,开会时代表们就是围坐在这张桌子前;会场十分狭小,却决定了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命运;”这次“会议”是A.中共三大B.八七会议C.遵义会议D.中共七大14、 周恩来曾说:“西安事变是蒋介石自己逼成的,蒋介石抗战是张学良、杨虎城顺从民意逼成的;”对这话理解不正确的是A.蒋介石逼张学良、杨虎城继续“剿共”,张、杨被迫“兵谏”B.张、杨发动兵谏的目的是逼蒋抗日C.蒋介石自觉顺应民意,坚持联共抗日D.蒋介石答应联共抗日,西安事变和平解决15、 如图所示是1937年12月,日本《东京日日新闻》上的一篇报道;它反映了日军在中国犯下的滔天罪行;该事件是( ) A.九一八事变B.卢沟桥事变C.淞沪会战D.南京大屠杀16、 在枣宜会战中,第三十三集团军总司令张自忠上将壮烈殉国;在反“扫荡”作战中,八路军副参谋长左权将军血洒疆场;同时,各地青年学生纷纷投笔从戎;广大妇女积极参加抗日宣传、救护和战地服务;随工厂内迁的工人不分昼夜,加班生产,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积极捐款捐物,支援抗战,数万华侨青年回国参战;文艺界成立各种抗战协会,通过文艺作品宣传抗战,振奋士气;上述材料说明了( )A.中国各民族、各政党、各政治派别求同存异,共同抗敌B.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C.敌后战场是中国抗日战争的主战场D.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17、 陕甘宁边区群众创造的投票方法有:赞成谁,就把豆子投放在候选人背后的小盆中,或在候选人背后的小篮里放一支筷子,或在写有候选人名字的纸上用点燃的香烧一个小洞;该历史现象反映的是A.人民群众参政热情高B.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大变革C.抗日根据的政权建设D.人民代表制度的逐步确立18、 “地道战、庄稼汉,埋伏下神兵千百万,村与村,户与户,地道连成片,侵略者他敢来,打他个人仰马也翻……”;这首歌词反映出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实现了全民族抗战B.中国共产党的领导C.国际友人的帮助D.两大战场密切配合19、 1945年国共重庆谈判,双方达成和平建国的“双十协定”的积极作用在于( )A.有效地避免了内战B.为抗争的最后胜利奠定了基础C.为和平建国奠定了基础D.中共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20、 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共产党适时调整了土地政策;如图反映了当时的土地政策是( )A.打土豪,分田地B.大地主土地所有制C.减租减息D.耕者有其田21、 下图是位于江苏省海门市的“张謇纪念馆”,馆内珍藏了上千件文物和照片等,从不同侧面反映了一个真实的张謇;参观此纪念馆,你可以感受到A.洋务运动的“自强”与“求富”的历程B.戊戌变法中“敢为天下先”的胆识和勇气C.实业救国的艰难探索和实践D.五四运动的爱国洪流22、 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为了改变愚昧落后的习俗,颁布了许多法令,以下属于这一时期颁布的是①穿中山装 ②行握手礼 ③剪辫子 ④废止缠足A.①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②③④二、综合题23、 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许多年前,中国的一位外交官在参加一次国际会议时发表这样的愤恨:“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这难道是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报酬吗?”材料二:自革命领袖孙中山先生推翻专制,创立共和,于兹十有五年;人民始则抱无穷之希望……不料事与愿违,渐失所望……国民政府对内力求廓清军阀,对外努力推倒帝国主义……此次北伐,深望全国民众,亦与以同等之扶助焉——摘自《国民政府出师北伐告全国人民书》(1)材料一中的“偌大一个省份见夺于他国”指的是什么事件?这次国际会议引发了什么运动?(2)材料二中“推翻专制、创立共和”指的什么历史事件?指出该事件在政治、思想上的影响分别是什么?(3)材料二中的“力求廓清军阀”最后取得了什么成果?什么原因最终导致北伐战争的失败?24、 看图识史戊戌变法虽以失败而告终,但维新志士“变法图强”的奔走呼号、百日维新大刀阔斧的改革举措、“六君子”血洒刑场的悲壮命运,都极大地冲击了时人的思想观念,给古老的中国社会注入新的活力;〔1〕看一看:请将上述维新志士同其宣传的观,点连线对应;〔2〕想一想:与洋务运动时期的“中体西用”思想相比,这些维新思想出现了什么变化?25、 材料分析题材料一 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使他们受到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受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材料二 慈禧对列强保留她的统治地位感激涕零,欣然回电李鸿章:“……所有十二条大纲,立即照允”,并表示要“尽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而清政府则完全置于列强控制之下;材料三 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吴玉章材料四 1840年至1901年短短的几十年间,中国屡遭西方欺凌,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逐步冷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19世纪的三次灾难性战争”指的是哪三次战争?〔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说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根本原因是什么?〔3〕材料三中“订得那样苛”的条约指哪一条约?这是因清政府哪次战争战败而签订的?这一条约的签订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材料四中“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与《辛丑条约》中的哪一项内容密切相关? 参考答案与解析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