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word论文】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药学专业论文】.doc
6页1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主要药用成分积累规律研究作者:徐翠红,舒志明,王研,苗芳,周乐【摘要】目的研究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 、茎、叶、花序中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的积累规律,旨在为丹参的规范化种植、适时采收、药用部位的扩展、药材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器官不同生长时期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含量进行测定结果丹参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 、茎、叶、花序中均含有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这 3 种有效成分的含量随发育阶段的不同而不同;3 种有效成分在根、茎、叶中呈现不同的积累规律;就同一部位而言,同一种有效成分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变化规律基本一致,但总体上白花丹参各药用成分含量大于紫花丹参结论丹参根、茎、叶、花序中均含有较高的总丹参酮、总酚酸和总黄酮,在不同生长时期,其含量存在显著差异,可在药用成分含量较高时期分别采收关键词】丹参;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Abstract:ObjectiveTostudytheaccumulationruleoftotaltanshinone,totalphenolicacidandtotalflavonoidsintheroot(periderm,phloemandxylem),stem,leafandinflorescence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and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inordertoprovidethebasefornormalizedcultivation,timelyharvesting,medicinalpartextension,qualitycontrolofmedicinalmaterialsandreasonabledevelopmentandutilizationofmedicinalresources.MethodsUltraviolet-visiblespectrophotometricmethodwasusedtodeterminethecontentsoftotaltanshinone,totalphenolicacidandtotalflavonoidsindifferentorgans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and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atdifferentgrowthperiods.ResultsTheroot(periderm,phloemandxylem),stem,inflorescenceandleaf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and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allcontainedtotaltanshinone,totalphenolicacidandtotalflavonoids,andthecontentsofthethreeactivecomponentswerevariousatdifferentdevelopmentstages;theaccumulationrulesofthethreeactivecomponentsinroot,stem,leafandinflorescenceweredifferent.Forthesamepart,theaccumulationrulesofthesameactivecomponentwasessentiallyconsistent;thethreeactivecomponentscontents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wasgenerallyhigherthanthose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ConclusionTheroot,stem,inflorescenceandleafofSalviamiltiorrhizaBunge.and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allcontainhighertotaltanshinone,totalphenolicacidandtotalflavonoids,andthethreeactivecomponentscontentsaresignificantlydifferentindifferentgrowingstages,sodifferentmedicinalpartscanbeharvestedseparatelyinthegrowingstagewhichcontainshighermedic2inalcomponents.Keywords:SalviamiltiorrhizaBunge.;Totaltanshinone;Totalphenolicacid;Totalflavonoids丹参为唇形科(Labiatae)鼠尾草属植物丹参(SalviamiltiorrhizaBunge.)的干燥根及根茎,近年来,随着对其药理及临床研究的逐步深入,药用范围不断扩展,市场需求量逐年增加。
白花丹参 SalviamiltiorrhizaBunge.f.alba 是丹参的白花变型[1] ,花冠为白色或淡黄色,不同于正品丹参的紫色或紫红色花冠,野生资源十分稀少药理学研究表明[2] ,丹参的有效成分主要为脂溶性的菲醌类衍生物和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前者具有抗菌、抗炎、抗肿瘤、抗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后者主要作用为抗氧化、抗肝损伤、保护心肌等近年来随着丹参临床应用范围的扩大,人们为了寻找新的药源,对丹参茎、叶药用成分也做了相关研究,表明茎、叶的药理作用与根相同,临床疗效一致[3] 迄今关于丹参药用成分含量的报道多为某个特定时期的含量,而对于丹参根(周皮、韧皮部、木质部) 、茎、叶、花序中药用成分的积累规律报道较少鉴于此,本论文研究了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茎、叶和花序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主要药用成分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的积累规律,并且将根分为周皮、韧皮部、木质部 3 个部分,旨在为丹参的规范化种植、适时采收、药用部位的扩展、药材质量控制以及合理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种植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药用植物园2008-04~10,分不同时期分别采集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根(两年生) 、茎、叶、和花序,其中将根分为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 3 个部分。
采集到的材料自然阴干后用 60℃烘箱烘 2h 后,粉碎、过 40 目筛,分装备用总丹参酮、总酚酸、总黄酮的测定分别按照侯安国[4] 、Esra[5] 、Henryk[6]的方法测定丹参酮ⅡA、没食子酸和芦丁标准品购自成都思科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采用 SPSS16.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统计分析2 结果2.1 紫花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总丹参酮的积累规律2.1.1 根不同部位总丹参酮的积累规律将根分为 3 个部分,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由表 1 可知,总丹参酮主要在根的周皮中积累,不同生长时期两种丹参根各部位中总丹参酮含量高低顺序依次为:周皮、韧皮部、木质部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根周皮中总丹参酮含量分别在 9 月份和 10 月份达到最大值,分别为49.357,59.330mg·g-1从 6~9 月份,根各部位总丹参酮的积累呈上升趋势,310 月份趋于稳定和周皮相比,根的韧皮部和木质部中总丹参酮的积累变化不明显,各时期的含量差异较小表 1 丹参根不同部位总丹参酮含量的变化(略)在不同的生长时期,紫花丹参与白花丹参根周皮中总丹参酮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除结实期和 7 月份两个时期外,其余各时期白花丹参根周皮中总丹参酮含量均高于紫花丹参。
除 7 月份外,其余各时期白花丹参根韧皮部总丹参酮的含量也均高于紫花丹参,且差异显著2.1.2 茎、叶、花序中总丹参酮的积累规律如表 2 所示,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茎、叶和花序中总丹参酮的积累规律基本一致,均在花蕾期含量最高,花蕾期过后逐渐降低在同一生长时期,茎、叶、花序中总丹参酮含量相比,叶中总丹参酮含量高于花序,花序高于叶紫花丹参与白花丹参相比,白花丹参茎、叶各时期总丹参酮含量均高于紫花丹参,且差异显著;白花丹参花蕾中总丹参酮含量高于紫花丹参,但在开花期和结实期却低于紫花丹参表 2 丹参茎、叶、花序中总丹参酮含量的变化(略)2.2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总酚酸的积累规律2.2.1 根中不同部位总酚酸的积累规律从表 3 可以看出,根各部位总酚酸的含量不同,韧皮部中总酚酸含量显著高于木质部和周皮从花蕾期至结实期,根周皮中总酚酸含量高于木质部,7 月份以后,木质部中总酚酸含量高于周皮除花蕾期外,白花丹参根韧皮部中总酚酸含量均高于紫花丹参,且差异显著表 3丹参根不同部位总酚酸含量的变化(略)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根韧皮部中总酚酸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从花蕾期开始其总酚酸含量逐渐升高,7 月份达到最高值,分别为11.850,18.516mg·g-1,7 月份以后逐渐降低,10 月份趋于稳定。
周皮中总酚酸含量在结实期以前明显高于结实期以后,木质部中总酚酸积累规律不明显2.2.2 茎、叶、花序中总酚酸的积累规律由表 4 可知,在各个生长时期,丹参叶中的总酚酸含量均大于茎和花序丹参茎、叶中总酚酸积累规律基本一致,均表现为先升高后降低,不同之处在于茎在花蕾期总酚酸含量达到最高值,而叶在开花期总酚酸含量达到最高值花序中的总酚酸含量在花蕾期最高,随着花的发育呈下降趋势表 4 丹参茎、叶、花序中总酚酸含量的变化(略)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相比较,白花丹参叶各时期的总酚酸含量均显著高于紫花丹参,且除结实期外,白花丹参茎、花序中的总酚酸含量也均显著高于紫花丹参2.3 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不同部位总黄酮的积累规律2.3.1 根中不同部位总黄酮的积累规律从表 5 可以看出,丹参根中总黄酮在根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中均有积累在各个生长时期,总黄酮在韧皮部的含量最多,其次是周皮,在木质部含量最少周皮、韧皮部和木质部中的总黄酮含量4均在 8 月份达到最高值表 5 丹参根不同部位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略)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相比,紫花丹参周皮中总黄酮含量高于白花丹参,韧皮部和木质部总黄酮含量均低于白花丹参(韧皮部 7 月份除外,木质部 8 月份除外)。
2.3.2 茎、叶、花序从表 6 可以看出,总黄酮在丹参茎、叶、花序中均有分布,且在叶中的含量高于花序,花序中含量又高于茎茎、叶中总黄酮含量均在结实期最高,花序中总黄酮含量在花蕾期最高表 6 丹参茎、叶、花序中总黄酮含量的变化(略)白花丹参叶总黄酮含量在各个时期显著高于紫花丹参,白花丹参茎在分枝期、花蕾期和结实期的总黄酮含量显著高于紫花丹参3 讨论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水溶性的酚酸类和黄酮类等次生代谢物是以初生代谢的一些中间产物为原料或前体经历进一步代谢过程产生的,是一个产生、合成积累的动态过程次生代谢产物合成后可以转移位置,进一步代谢或降解3.1 丹参中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的分布关于丹参茎、叶中有效成分的分布研究已有报道,但结果不尽相同,有报道[7]认为丹参的茎、叶中仅含水溶性成分而不含脂溶性成分,也有报道[8~10]从丹参的茎、叶中分离得到了脂溶性成分(主要为丹参酮ⅡA、丹参酮Ⅰ、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Ⅰ等二萜醌类化合物)毕泗科等[11]研究指出,凡根茎中含有的成分在枝叶中都含有,只是量少本研究结果表明,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的茎、叶中都含有总丹参酮,但是其含量远低于根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叶中均含有较多的总酚酸,且总酚酸含量高于根,茎中的酚酸相对较少,此外,丹参的花中也含有较多的总丹参酮、总酚酸。
前人对于丹参根中有效成分的分布已经做了很多研究,但研究结果也不尽相同曾令杰等[12]指出,脂溶性的丹参酮ⅡA 分布于丹参药材的皮层中,木质部中没有分布或分布甚微水溶性的丹酚酸 B 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