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甫《小至》原文注释欣赏.docx
5页本文格式为Word版,下载可任意编辑杜甫《小至》原文注释欣赏 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慨叹时光与人生,慨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诗圣杜甫《小至》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其次天(一说前一天) 小至 唐代:杜甫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 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琯动浮灰 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 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 译文及解释 译文 天时人事,每天变化得很快,转瞬又到冬至了,过了冬至白日渐长,天气日渐回暖,春天即将回来了 刺绣女工因白昼变长而可多绣几根五彩丝线,吹管的六律已飞动了葭灰 堤岸犹如等待腊月快点的过去,好让柳树伸张枝条,抽出新芽,山也要冲破寒气,好让梅花开放 我虽然身处异乡,但这里的景物与故土的没有什么不同之处,因此,让小儿斟上酒来,一饮而尽 解释 小至:指冬至前一日,一说指冬至日的其次天 五纹:指五色调线《唐杂录》载,冬至后日渐长,宫中女工比常日增一线之功添弱线:古代女工刺绣,因冬至后,白天渐长,就可以多绣几根丝。
赏析 由于冬至特定的节气和自然环境,诗人墨客们都会慨叹时光与人生,慨叹岁末与寒冬,讴歌冬至节诗圣杜甫《小至》诗中的"小至',是指冬至日的其次天(一说前一天) 《小至》写冬至前后的时令变化,不仅用刺绣添线写出了白昼增长,还用河边柳树即将泛绿,山上梅花冲寒欲放,生动地写出了冬天里孕育着春天的景象诗的末二句写他由眼前景物唤起了对故土的回忆虽然身处异乡,但云物不殊,所以诗人教儿斟酒,举杯痛饮这举动和诗中写冬天里孕育着春天气氛的基调是一致的,都反映出诗人难得的舒适心情 全诗紧紧围绕"小至'的时令,叙事、写景、抒感,弥漫着浓重的生活情趣,切而不泛开篇二句:"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是说冬至后白昼渐长,阳气渐舒,冬至既到,春天也就不远了以咏叹笔调点明"阳生春来'与冬至的诗题紧扣,作为总起中间两联:"刺绣五纹添弱线,吹葭六管动飞灰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是分承:颔联,直承首联"冬至'的自然时令特征;颈联,直承冬去春来的景物特征;结果是尾联:"云物不殊乡国异,教儿且覆掌中杯',它以抒情作结在这无可奈何的情景下,就让儿子取酒来尽饮吧!"事'、"景'、"感'三者陪衬,从中可自然地悟出诗人写的只能是"小至'时令,而断非其他什么节候,这正是诗人感受敏锐,立意高远,选材典型,喜欢生活的不俗表达,正是:"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了。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唐代宗大历元年(公元766年)杜甫在夔州写的那时杜甫生活对比安定,心情也对比舒畅 杜甫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宏伟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识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留存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诗歌意象 杜诗对意象选择的天性化,是杜诗语言的根基常在杜诗中展现的意象,例如古塞、秋云、猿啸、残炬、急峡、危城、孤舟、落花、落日等自然景观,以及织女、老妇、老农、嫠妇等普遍百姓,还有官吏、将军、恶少等权贵势力,都表现了杜甫对"中兴济世的热切,对淆乱乾坤的指斥,对横行霸道的愤慨,对漂泊流离的凄怆,对生灵涂炭的悲悯,对物力衰竭的惋惜,对博施济众的赞美',而正是这些沉重情感的表达,使得杜诗的语言趋于"沉郁顿挫'吴沆《环溪诗话》评杜甫晚期诗句"恣肆变化、阳开阴合'又云:"惟其意远,举上句,即人不能知下句'。
吴沆又说:"凡人作诗,一句只说得一件事物,多说得两件杜诗一句能说得三件、四件、五件事物;常人作诗,但说得眼前,远不过数十里内,杜诗一句能说数百里,能说两军州,能说满天下,此其所为妙' 诗歌风格 杜甫的诗歌在风格上,是兼备多种风格的,元稹这样评价杜甫:"至于子美,盖所谓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矣'秦观也有类似的看法:"于是杜子美者,穷高妙之格,极豪逸之气,包冲淡之趣,兼俊洁之姿,备藻丽之态,而诸家之所不及焉然不集众家之长,杜氏亦不能独至于斯也'例如杜甫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就可以看出杜甫的豪气主流观点认为,杜甫诗歌的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格律严谨,穷绝工巧,感情真挚,平实雅谈,描写深刻,细腻感人,形象鲜明"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是他的创作风格就杜诗特有的叙事风格和探讨风格而言,有学者认为是受到《诗经小雅》的影响,而其悲歌大气的作风,又与《离骚》相近也有学者认为,杜诗具有仁政思想的传统精神,司马迁的实录精神还有观点认为杜甫诗作具有"人道主义精神'唐代的大文学家韩愈曾把杜甫与李白并论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王安石表彰杜诗"丑妍巨细千万殊,竟莫见以何雕锼'的成就陈善《扪虱新语》卷七:"老杜诗当是诗中《六经》,他人诗乃诸子之流也'蒋士铨《忠雅堂文集》卷一《杜诗详注集成序》亦称"杜诗者,诗中之《四子书》也' — 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