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组长查询的资料.doc
16页青岛年降水量青岛理工大学市北校区年平均降水量 775.6 毫米 775.6/12=64.63 每个月份不同 7.8 月份的降水量多,而冬季和春季的降水量就会很少春季 3 月初至 6 月 20 日,计 112 天,占全年的 30.7%因海洋和入海的高压影响,回暖晚,降水少,风速大,累年季均温 12.5℃历年季均降水量 155.4 毫米,占年均降水量的 20%,前半季仅有 59.7 毫米,可谓“十年九春旱”,后半季受入海高压影响,南向风频率较多,风速大,湿度小,气候干燥,有“春风裂石柱”之说 夏季 6 月 21 日至 9 月 5 日,计 77 天,占全年的 21.5%因受副热带高压的控制,表现为海洋性气候,气温较高但无酷暑炎热,累年季均温为 24.5℃8 月份气温最高,日最高气温大于 30℃的日数为 20.1 天,占全夏季的 33.1%7、8 月份因冷暖空气相交,引起大量降水,历年季均降水 444.8 毫米,占全年的 57%6 月末 7 月初进入汛期,9 月上旬结束 秋季 9 月 6 日至 12 月 5 日,计 91 天,占全年的 24.9%。
气温逐低,降水日少,冷空气开始活跃,但暖湿空气还有一定影响,多雨之秋也间有发生,还可能受台风侵袭9 月下旬或 10 月上旬北来的冷空气逐渐加强,暖湿空气明显减弱10 月上、中旬起,天气渐爽,能见度佳,有“小艳阳”之称累年季均温 12.9℃,降水量 149.3 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 22%11 月中旬起,冷空气日趋活跃,每旬气温以 3℃之差迅速下降,北风渐多,冬季季风逐步明显增强 冬季 12 月 6 日至 2 月底,计 85 天,占全年的 23.3%多西北季风,气候干燥寒冷,1月份最冷累年季均温为-0.8℃,低于-5 ℃的平均日数 52.2 天,占全季的 61.4%;低于-10℃的平均日数为 12.9 天,占全季的 15.2%;低于-15℃的平均日数为 0.6 天,占全季的 0.7%冬季昼夜温差小,历年季均降水量 26.8 毫米,最大积雪深度 19 厘米青岛的气候概述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濒临黄海,属温带季风气候冬季盛行西北风,降雨偏少,一般无严寒;夏季盛行东南风,降雨偏多,基本无酷暑;春季沿海多雾,秋季天晴气爽呈现出一定的海洋性气候特点青岛全市年平均气温 12.4℃年平均降水量为 660.7 毫米,年平均降水日数 77.0 天,其中年平均降雪日数 16.1 天。
年平均蒸发量为 1612.0 毫米年平均相对湿度为 70%年平均雾日为 35.4 天年平均日照时数为 2531.5 小时,平均日照百分率 57%年平均气压为 1012.6 百帕年平均风速为 3.4 米/秒全市主导风向夏半年为东南~东南偏南风,冬半年为西北~西北偏北风1 月是青岛最冷的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9℃,其中市区平均为-0.5℃,青岛所辖各区市在-3.3~-1.3℃之间青岛全年最热的月份,莱西、即墨、平度和胶州出现在 7 月份,月平均气温 25.3~25.6℃;市区、崂山、胶南市出现在 8 月份,月平均气温为 25.3~25.5℃日平均气温≤-5.0℃的严寒天气,青岛全市年平均为 9 天其中,市区为 4.7 天,青岛所辖各区市在 6.8~13.1 天之间日平均气温≥30.0℃的炎热天气,全市年平均仅 0.6 天,主要出现于青岛所辖各区市,青岛市区罕见青岛的气象灾害主要有:干旱、热带气旋、暴雨、大风、大雾、雷暴、冰雹、大雪、强降温本地区年蒸发量远远大于年蒸发量,另外由于本地区土层的限制,所以不宜挖水井土壤,沥青铺面,混凝土,石块第一章 地质 地貌第一节 地质岩石区内的岩石类型主要是岩浆岩中的侵入岩类,形成时代为中生代。
其中以中生代燕山晚期为主,多为花岗岩,另有小量中性岩脉等产出侵入岩面积约占全区面积的 90%以上根据最新的 1:50000 区域地质调查资料,青岛地区燕山晚期花岗岩被划为崂山超单元,有11 种岩石类型,分属 11 个单元市北区有 5 个花岗岩类单元和 8 种脉岩类型崂山超单元 (1)中粒二长花岗岩 属崂山超单元—浮山亚超单元—青台山单元,代号 1Qηγ53地质特征:计有 2 块,分布在湛山寺以北和洪山坡一带湛山寺以北这块中粒二长花岗岩,是湛山寺花岗岩株的北端,面积为 1.63km2洪山坡的青台山单元中粒二长花岗岩,为一岩株,长轴 4.15km,短轴 2km,总面积 8km2,近南北向展布,南部被浮山单元中细粒二长花岗岩脉动侵入,北部被第四系覆盖该岩株几乎整体位于市北区境内,面积达7.5km2岩石学特征:岩石呈灰白色— 肉红色,块状构造,局部地段见有晶洞构造,中粒花岗结构,局部为不等粒结构,矿物粒度以 2—4mm 为主矿物成分主要有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等同位素年龄:据测定,青台山单元 K—Ar 同位素年龄约为 99Ma2)中细粒二长花岗岩 属崂山超单—浮山亚超单元—浮山单元,代号 1Fηγ53地质特征:该单元分布于区内的中部,浮山一带,是浮山侵入体的西北端部分,在区内呈北东向长条状展布,长轴 3km,短轴最短处 1.2 km ,面积约 5km2。
整个浮山侵入体呈不规则株状,西部与石门山亚超单元的北大崮单元呈断层接触,东北部脉动侵入青台山单元岩石学特征:岩石呈白色,块状构造,半自形粒状结构,主要由钾长石(40%)、斜长石(30%)、石英(30%)及少量云母组成副矿物类型为磁铁矿 —锆石—榍石型同位素年龄:据 1:200000 青岛区调报告,该单元( K—Ar)同位素年龄值为 97Ma3)中粒正长花岗岩 崂山超单元—石门山亚超单元—下书院单元,代号 1Xξγ53地质特征:该类花岗岩分布局限,仅位于区内东北角的杨家群村西南部呈三角形分布,区内分布面积约 0.3 km2它是在四方区广泛分布的下书院单元在市北区范围内唯一的分布与浮山亚超单元的青台山单元在东南部呈断层接触(以青岛山断裂为界)岩石学特征:岩石呈浅肉红色 —灰白色,块状构造,中粒花岗结构,矿物粒度 2—5mm,主要矿物成分:石英(25%)、钾长石( 61%)、斜长石( 12%)、黑云母(2%),副矿物为磁铁矿、磷灰石、锆石、榍石等同位素特征:下书院侵入体全岩 K—Ar 稀释法年龄为 91.2 Ma(1:50000 青岛幅地质图,1999)4)中细粒正长花岗岩 崂山超单元- 石门山亚超单元—北大崮单元,代号 1Bξγ53地质特征:岩体分布于双山— 青岛山以西至胶州湾东岸以东的区域,是区内出露面积最大的一类侵入岩,面积约 11km2。
该岩体受北东向青岛山断裂控制,呈北东向展布侵入体岩性均一,部分地段边部具似斑状结构,侵入体内未见包体岩石学特征:岩石呈浅肉红色,风化后颜色略深,中细粒花岗结构,块状构造粒度在0.3—4mm, 主要由钾长石(48% )、石英(34%)、斜长石(16%)、黑云母(1.2% ),以及少量磁铁矿、磷灰石、锆石等矿物组成同位素年龄:K—Ar 法测得的一件全岩样年龄为 91.4 Ma(1:50 000 青岛幅地质图,1999)5) 碱长花岗斑岩 崂山超单元—崂顶亚超单元—孤山单元,代号: 1Gkγπ53地质特征:分布局限,仅见于青岛山东南侧与市南区交界处,是位于关山与太平湾断裂之间的北西向碱长花岗斑岩体(1∶50000 地质图称之为太平山侵入体)的最北西端部分该侵入体呈岩株状,长轴 1.85km,短轴 0.65km,市北区内可见面积 0.12 km2岩石学特征:岩石呈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约 15%(钾长石 10%、石英 5%),直径 2—4mm,基质 85%(钾长石 44%、钠长石 35%、石英 35%、黑云母 1%)副矿物含量很低,主要为磁铁矿、褐铁矿、锆石、萤石等同位素年龄:孤山单元的 K—Ar 法全岩样年龄约为 89Ma(1∶50 000 青岛幅地质图,1999)。
脉岩区内脉岩比较发育,在 1:50000 地质图上可识别出 14 条脉岩,这些岩脉规模差别较大,最长的 1.3km,最短的 0.25km宽也从数十厘米—几米它们受构造环境影响,主要是北东向和少量北北东向、近东西向岩脉倾角较大,有的近于垂直14 条大的脉岩主要出现在青台山和浮山两个单元,即浮山超压单元中它们属于崂山-大珠山脉岩带,时代为中生代燕山最晚期,K —Ar 法全岩同位素年龄为 88 Ma(1∶50000 青岛幅区域地质图,1999)区内脉岩主要是中性、中酸性、酸性岩类岩性有:煌斑岩、闪长玢岩、闪长岩、石英正长岩、石英正长斑岩、正长岩、正长斑岩和花岗斑岩 8 种地层区内地层极不发育,仅零星分布第四系全新统山前组冲洪积层该冲洪积层分布在两个地区,一块分布于东北部浮山后埠西一带,大致呈南北方向展布的椭圆状,面积约0.75km2,其向东北延入崂山区的北村一带;另一块分布于区内东北角,位于杨家群村以南,呈 NE 向展布的长条状,面积约 0.4km2事实上,这两块冲洪积平原在空间上是一个整体,只不过被市北区与崂山区的区界所分隔层序上,上部是黄色、灰黄色含砾混粒岩、砾石等,为全新世近代河床沉积物;下部是全新世海相灰黄色细沙、中细沙、含砾中粗砂等;底部为黄色、棕黄色含砾砂质粘土、粘土质砂、砂质粘土、粘土等。
厚度变化从几米到十几米构造按板块构造划分,青岛市区大地构造位置位于中朝地块,胶辽隆褶带,胶莱盆地之东南方小隆起之上市北区则位于小隆起西部胶州湾东侧断裂构造在市北区内较为发育,在 1:50000 地质图上有 4 条主要的断裂构造,自西而东分别是:伏龙山断裂、青岛山断裂、关山断裂和太平湾断裂断裂的力学性质有所不同,3条以张性为主,一条为左行压扭性它们都是穿过市南、市北两区的断裂从形态上来看,这些断裂构造为线状构造断裂走向 30°—50°控制了测区区域构造格局、崂山超单元中不同单元的分布与定位,乃至近代地貌伏龙山断裂 从伏龙山往北延伸到贮水山东北方向,向南深入到海边栈桥一带,全长 3.2 km,市北区内长 1.5 km该断裂最大宽度 30m,走向 50°,倾向 140°,倾角 60°,切割北大崮单元,为张性断裂有的资料称该断裂为伏虎山断裂,考虑到断裂的命名是以发育地名来命名的,故应称为伏龙山断裂青岛山断裂 分布于青岛山—双山—杨家群村一线,西南向延伸到人民会堂附近的海边,东北向延伸到杨家群村附近全长 12.1 km,市北区内的长度 10.5 km,走向北东,切割崂山超单元的青台山、浮山、下书院、北大崮多个单元,是一条左行压扭性断层。
关山断裂 沿关山往东北延伸到错埠岭西南一带,与青岛山断裂基本平行全长 10km,市北区内的长度 4.75km,切割石门山、浮山、崂顶亚超单元,是一条张性断裂太平湾断裂 分布在湛山寺一带,南部延伸到太平湾全长 2.5 km,市北区内仅分布 0.35 km,切割青台山、孤山两个单元走向 30°c,倾向 300°c,也是一条张性断裂四条断裂组成的断裂带对市北区的城市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均有一定影响在青岛山断裂通过海泊河广场及新兴旅馆一带,曾有地热水显示,反映了该断裂近代仍有活动,提醒人们在城市规划及建设中,应引起对该断裂的研究重视,以防地质灾害的发生地质演化史区内可观察到的最早地质事件为中生代白垩纪的岩浆活动,该期已进入了华北板块和杨子板块结合成一个整体后的板内运动阶段具体说来,燕山运动晚期,受太平洋库拉板块向欧亚大陆板块洋壳—陆壳碰撞活动的影响,造成我国东部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导致地幔物质上涌和地壳部分熔融,岩浆上侵,在青岛部分地区形成了大水泊单元的侵入岩燕山运动末期,地壳继续减薄拉伸,大规模的岩浆沿北东向断裂带形成的引张空间上侵,在青岛地区,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崂山超单元花岗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