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汇总(六).pdf
5页智 课 网 托 福 备 考 资 料新托福阅读背景知识汇总(六)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美国 1939年9月德国进攻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罗斯福于19 41年3月签署《租借法》,向与德意日作战的国家提供物资8月14日 ,罗斯福与英国首相丘吉尔发表《大西洋宪章》,9月24日苏联政府声 明同意其基本原则,接着召开莫斯科三国会议,奠定了美英苏战时合作 的基础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次日,美 英对日宣战英美在开始时接连败退1942年5月,美军在中途岛海战 中击退日军同年底至次年初,美国在瓜达尔卡纳尔岛战役中击败日军 ,美军由守势转为攻势,太平洋战争出现转折 l942年1月1日,美、 英、苏、中等26个国家签署《联合国家宣言》8月英美联军在北非登 陆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的胜利,使欧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局势发 生根本性变化同年7月,美英军队在西西里岛登陆9月在意大利南部 登陆10月意大利投降1943年 11月,罗斯福、丘吉尔、斯大林举行 德黑兰会议1944年6月,英美等国的联军在法国诺曼底登陆,开辟了 欧洲第二战场4月12日,罗斯福逝世,H.S.杜鲁门继任总统5月,德 国宣布无条件投降。
7月,美英苏三国首脑举行波茨坦会议,美英就处 理德国、波兰等问题与苏联达成协议美英中发表了波茨坦公告,要求 日本无条件投降美苏就苏军对日作战取得了一致意见8月6日,美军 在广岛投下策1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宣布对日作战,9日美军又在长崎 投下第2颗原子弹,日本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杜鲁门任命D.麦 克阿瑟为盟国驻日最高统帅,美军进驻日本,实现了由美国独家控制日 本的局面 大西洋宪章 (Atlantic Charter) 开罗会议 (Cairo Conference) 德黑兰会议 (Teheran Conference) 雅尔塔会议 (Yalta Conference) 波茨坦会议 (Potsdame Conferenc)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由于扩军参战,并大量供应盟国军火物资,美 国成为盟国的兵工厂,出现了战时经济繁荣,国家垄断资本有更大发展美国利用参战的机会,控制了世界许多重要战略据点,建立了军事基 地;杜鲁门政府对外推行冷战政策,提出杜鲁门主义,制订马歇尔计划, 筹划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在内政方面,杜鲁门提出“公平施政”纲领,但收效甚微1950年 6月,朝鲜战争爆发。
1952年共和党人D.D.艾森豪威尔以结束朝鲜战争 的许诺当选为美国总统1953年7月签定了朝鲜停战协定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1953-1954年经济危机的侵袭下,为缓和国内外 紧张形势,在内政外交方面作了调整,扩大了社会保险法的实施范围, 加强科研工作的国家化,进一步发展宇航事业1955年7月美、英、法 、苏四国首脑会议召开,国际形势有所缓和1957年苏联成功地发射第 1颗人造地球卫星,向美国尖端科学领先地位进行挑战1958年,美国 发射人造地球卫星,从而使美苏军备竞赛进入宇宙空间竞争1969年7 月20日,美国宇宙飞船“阿波罗—11”号登月舱在月球着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及朝鲜战争期间,由于有黑人参加作战,军队中 取消了种族隔离制度,这一事实推动了国内黑人争取民权的斗争1954 年最高法院作出“布朗控诉教育局判决案”,宣布长期统治教育领域的 “隔离但平等”原则为违宪1955年12月,亚拉巴马州蒙哥马利市的 黑人在M.L.金的领导下,进行长达381天的抵制乘车方面种族隔离的运 动,黑人又在餐馆展开静坐运动,以抗议这方面的种族隔离,民权运动 蓬勃兴起60年代民主党J.F.肯尼迪和L.B.约翰逊相继执政,实行长期财 政赤字政策,扩大军费开支,增加福利费用,经济持续上升。
同时,由 于他们卷入越南战争,支付巨额军费,消耗了美国大量财富,使美国经 济实力大为削弱,而联邦德国和日本经济迅速发展,逐渐成为美国的竞 争对手 60年代,由于越南战争不得人心,国内社会动荡不宁1961年黑 人和白人公民共同展开“自由乘客”运动,1963年4月,小马丁·路德· 金在伯明翰发动了大规模游行、请愿、静坐和示威运动,8月,25万黑 人和白人一起为抗议种族歧视,举行了向华盛顿的进军示威,小马丁 路 德·金发表了“我有一个梦”的演说在黑人民权运动的推动下,国会于 1964年6月通过民权法 1969年R.M.尼克松上台后,美国陷入越战泥淖不能自拔,经常性 的财政赤字和庞大的军费开支,加剧了通货膨胀,处于内外交困境地1969年起,尼克松以“伙伴关系、实力加谈判”作为美国对外政策的新 战略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发表了中美上海公报1974年8月9日 ,尼克松因水门事件被迫辞职,副总统G.R.福特即就任第38届总统19 75年5月,正式宣布越南战争结束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公报生效,实现了两国关系正常化在美 苏关系方面,尼克松提出新“和平”战略后,两国加强了对话1972年 5月,尼克松访苏,签署了限制战略武器条约。
80年代,美苏军备竞赛 从数量方面转向质量方面1985年以来,美苏经过不断谈判,终于在1 988年6月1日,两国领导人在莫斯科交换了中程导弹条约的批准书美 苏关系进一步趋向缓和 1986年11月,美国爆发了“伊朗门”事件,披露里根政府(成员)绕 过国务院并隐瞒国会,于1985年至1986年秘密向伊朗出售武器,以换 取美国人质,并将其中所得款项,转移给尼加拉瓜反政府武装1987年 ,美国以保护海湾通航的名义,派遣军事力量去海湾,同伊朗多次发生 军事冲突1989年1月布什就任美国第41届总统 1990年爆发海湾战争美国出兵伊拉克迫使其退出科威特199 2年,民主党人克林顿当选总统其间美国及多国部队多次空袭伊拉克 以制止其研制核武器90年代末,在美国领导下,北约东扩 1999年初,美国领导北约向南联盟发动空中打击在经济方面,1973年“能源危机”后,1974-1975年美国爆发了 战后最严重的经济危机;美国经济陷于以“滞胀”为特征的综合并发症中 ;1980年美国经济严重衰退1981年里根任总统后,推行高赤字财政政 策,用大规模减税和增加国防开支来刺激经济、鼓励投资,同时严格控 制货币发行量1982年美国经济开始复苏,转入低速增长。
1987年10 月虽发生股市暴跌风潮,美国经济情况仍较平稳,但财政赤字和外贸赤 字仍是美国经济的隐忧进入90年代,美国计算机产业发展迅速,并带 动全球的高科技信息产业,开拓了新一代的产业革命! 杜鲁门主义 (Truman Doctrine) 马歇尔计划 (Marshall Plan) 共同安全法 (Mutual Security Acts) 古巴导弹危机 (Cuban Missile Crisis) 尼克松主义 (Nixon Doctrin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