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急性肾小球肾炎实验室检查.ppt

31页
  • 卖家[上传人]:夏**
  • 文档编号:590771605
  • 上传时间:2024-09-15
  • 文档格式:PPT
  • 文档大小:1.76MB
  • / 31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实验室检查第四组 检验项目临床路径设置检验项目临床路径设置((1)诊断性项目)诊断性项目((2)动态监测)动态监测((3)还需要做的检查(包括辅助性检查))还需要做的检查(包括辅助性检查)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诊断:急性肾小球肾炎 (1)诊断性项目ß1.尿液检查尿液检查ß2.血液学检查血液学检查ß3.免疫学免疫学检查检查ß4.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 1.尿液检查尿液检查            (1)血尿:几乎全部患者都有肾小球源性血尿,约30% 患者为肉眼血尿;       (2)蛋白尿:常为轻、中度蛋白尿,24小时蛋白定量<3g,且多为非选择性的蛋白尿,少数患者(<20%患者)可呈大量蛋白尿(24小时蛋白定量>3.5g);尿蛋白阳性或增高可见于肾病理性蛋白尿,如肾小球性蛋白尿、小管性蛋白尿、溢出性蛋白尿、组织性蛋白尿、混合性蛋白尿         (3)尿沉渣检查:可见多形性红细胞(占80%以上),每个高倍镜视野至少有10个以上红细胞,早期可见白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稍增多,并可见颗粒管型和红细胞管型等尿液改变较其他临床表现恢复得慢,常迁延数月大多数儿童、约半数成人患者蛋白尿在4~6个月后消失,少数延至1年,而少数镜下血尿可延至1-2年。

      方法方法 红细胞红细胞 白细胞白细胞未离心直接涂片 0~偶见/HP 0~3个/HP离心直接涂片 0~3个/HP 0~5个/HP 颗粒管型:0~1 /HP     增多提示肾实质病变红细胞管型:2~3 /HP    可见于急慢性肾炎       肾小球性血尿为明显肉眼血尿,或患者在服用利尿剂时红细胞可表现为正常或均一性形态,而非肾小球血尿在尿液渗透压降低时也可以出现畸形或多形性红细胞红细胞管型则高度提示血尿来源于肾小球  (4)尿红细胞位相       尿红细胞位相检查是利用位相显微镜检查尿中红细胞形态的一种方法,其临床意义在于根据尿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的来源。

      推测血尿是肾小球性或非肾小球性一般认为,正常人尿中有红细胞者约4%,其中红细胞数(0.5~5.0)×1012/ml,多为畸形红细胞如尿中发现畸形红细胞(其大小,形态呈多型性,血红蛋白含量异常)占75%以上,且红细胞数≥8000/ml者,可诊断为肾小球性血尿 异常红细胞形态鉴别血尿来源红细胞形态红细胞形态肾小球性血尿肾小球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非肾小球性血尿多形性(%)≧80﹤50棘形红细胞(%)≧5﹤5 2.血液学检查:①大约一半病人血红蛋白及红细胞数降低,呈轻度贫血,但严重贫血者少见,利尿消肿后血红蛋白即恢 复正常;②感染未愈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常增高;③血沉增快,一般在30~60mm/h.随着急性期缓解,血沉逐渐恢复正常 项目常用技术参考范围临床意义白细胞计数￿￿￿￿￿￿￿￿￿￿￿￿￿￿￿￿￿￿￿￿￿￿￿￿￿￿￿￿￿￿￿￿￿￿显微镜￿￿￿￿￿￿￿￿￿￿￿￿￿￿￿￿￿￿￿￿￿￿￿￿￿￿￿￿￿￿￿￿￿￿￿￿￿￿￿￿￿￿￿￿￿￿￿￿￿￿￿￿￿￿￿￿￿￿￿￿￿￿￿￿￿￿￿￿￿￿￿￿￿￿￿血液分析仪￿4~10单位:10^9/L)￿病理性白细胞增加于急性化脓性感染、尿毒症、白血病、组织损伤、急性出血等。

        红细胞   血红蛋白  血小板男:(4.0~5.5)*10^12/L女￿:￿￿(3.5~5.0)*10^12/L(120~160g/L)0.5%~1.5%  网织红细胞计    数同上,但必须要先活体染色(24~84)*10^9/L   血沉同上魏氏法:0~10mm/h 红细胞沉降率(ESR)       是指在规定的条件下,离体抗凝全血中的红细胞自然下沉的速率检测方法:魏氏法参考区间:男性:0——15mm/h     女性:0——20mm/h临床意义:血沉加快主要见于组织损伤,恶性肿瘤,炎症疾病,自身免疫病,高球蛋白血症,高胆固醇血症等                  血沉减慢见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低纤维蛋白血症,充血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形态异常等 3.免疫学检查免疫学检查       起病初期血清补体C3及总补体(CH50)活性下降,8周内逐渐恢复正常,此对诊断本病意义很大在使用青霉素前,约70%~80%急性肾炎患者出现AS0阳性,于链球菌感染后3周滴度上升,3—5周达高峰,以后逐渐下降,约50%患者在6个月内恢复正常部分病例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及血清冷球蛋白可呈阳性 (1)补体补体        C3是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分子量为195000,主要有巨噬细胞和肝脏合成,在C3转化酶的作用下,裂解成C3a和C3b两个片段,在补体经典激活途径和旁路激活途径中均发挥重要作用。

            补体C3正常值:  (1)单向免疫扩散法:0.80~1.20g/L     (2)火箭免疫电泳法:正常人血清87份(男56人、女31人),X±SD=1.2219±0.234g/L,范围0.9879~1.4559g/L 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补体测定的临床意义       增高常见于某些急性炎症或者传染病早期,如增高常见于某些急性炎症或者传染病早期,如风湿热急性期、心肌炎、心肌梗死、关节炎等;降风湿热急性期、心肌炎、心肌梗死、关节炎等;降低常见于:低常见于:①①补体合成能力下降,如慢性活动性肝补体合成能力下降,如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肝坏死等;炎、肝硬化、肝坏死等;②②补体消耗或者丢失过多,补体消耗或者丢失过多,如活动性红斑狼疮、如活动性红斑狼疮、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及晚期急性肾小球肾炎早期及晚期、、基底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冷球蛋白血症、严重类基底膜增生型肾小球肾炎、冷球蛋白血症、严重类风湿关节炎、大面积烧伤等风湿关节炎、大面积烧伤等③③补体合成原料不足,补体合成原料不足,如儿童营养不良性疾病如儿童营养不良性疾病④④先天性补体缺乏先天性补体缺乏 (2)抗链球菌溶血素抗链球菌溶血素O((ASO)       抗链球菌溶血素“O” 是A群溶血性链球菌的代谢产物,它是一种具有溶血活性的蛋白质能溶解人类和一些动物的红细胞;并具有抗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体,称为ASO.机体因咽炎、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脓皮病、风湿热等感染A组链球菌后,可产生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

         【方法】常用为快速乳胶凝集试验                  【参考值】 正常参考值:成人0~200 IU/ml,儿童< 250IU/ml 4.肾功能检查肾功能检查       患者起病早期可因肾小球滤过率下降、钠水潴留而尿量减少(常在400—700ml/d),少数患者甚至少尿(<400ml/d)肾功能呈一过性受损,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表现为轻度氮质血症,多于1-2周后随着利尿后尿量渐增肾功能逐渐恢复正常仅有少数患者可表现为急性肾衰竭,易与急进性肾小球肾炎相混淆 ((1)血尿素)血尿素       血尿素是一项用于检查排尿功能是否正常的辅助检查方法尿素是机体内蛋白质代谢的终产物,主要经肾小球滤过而从尿液中排泄血尿素的产生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如高蛋白饮食、消化道出血、创伤、感染、发热、营养不良或接受类固醇皮质激素治疗等高分解状态时,尿素的产生均明显增加而使血尿素增高 血尿素血尿素正常值  正常情况:3.2~7.0mmol/L临床意义  异常结果:增高:急慢性肾炎,重症肾盂肾炎,各种原因所致的急慢性肾功能障碍,心衰,休克,烧伤,失水,大量内出血,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前列腺肥大,慢性尿路梗阻等。

          ((2)肌酐)肌酐       血肌酐正常值各个医院的衡量标准不一样,一般来说血肌酐正常值标准为:44-133umol/L,当血肌酐超过133umol/L时意味着肾脏出现损伤,已经肾功能不全、肾衰竭133umol/L以上为炎症损伤期,186umol/L为肾功能损伤期,451umol/L为肾功能衰竭期【晚期(血肌酐值超过707nmol/L)为尿毒症】  血肌酐(SCr)正常值:  男 54~106微摩/升(0.6~1.2毫克/分升);  女 44~97微摩/升(0.5~1.1毫克/分升)  小儿:24.9~69.7umol/L  血肌酐临床意义  (1)当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等使肾小球滤过功能减退时,血肌酐可升高同时应在已知内生肌酐清降率的基础上穿插着测定血肌酐作为追踪观察的指标  (2)尿素氮与肌酐同时测定更有意义,如二者同时升高,说明肾脏有严重损害内生肌酐清除率公式为Ccr=(140-年龄)×体重(kg)/72×Scr(mg/dl)  血尿素和血肌酐血尿素和血肌酐血尿素和血肌酐 (3)血胱抑素C检测方法:血CysC多采用胶乳颗粒增强免疫浊度法检测参考区间:0.6——2.5mg/L临床意义:血CysC浓度与肾功能损伤程度高度相关,能够准确反映人体GFR的变化。

      (2)动态监测1.血尿素2.肌酐、内生肌酐清除率3.电解质:血钾:高钾血症是肾衰的主要死因4.血气分析:当肾小球性肾功能衰竭时,GFR不足正常的20%,血浆中酸性物质(如未测定阴离子HPO2-4、SO42-和有机酸等)因滤过障碍而在体内潴留,可导致阴离子间隙增加类正常血氯性代谢性酸中毒检测肾脏功能,反应并估计肾脏损伤程度 5. 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中的“24小时的尿量”,就是把早上第一次的小便排干净后,从第二次的小便开始留记录第一次小便的时间,直至第二天的这个时间,为24个小时把这24个小时内的,每一次的所有的小便,都放到一个容器里,混合均匀,然后从中间抽取100~200毫升,拿到医院去化验  医学价值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有无的可靠指标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有无的可靠指标:  临床上,判定肾病发生与否,多通过尿常规检查中的尿蛋白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进行综合判定尿蛋白定性指标就是常说的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查结果为阳性,反应肾病的病情程度看其带有几个+而尿蛋白定量判定则更能准确的反应受检者的肾脏功能,常用的诊断指标即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偶然一次发生24小时尿蛋白定量超标,不能确诊为肾病          正常人,尿常规检测24小时尿蛋白定量范围小于150mg/24小时.如果受检人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高出了此正常值参考范围,则可认为其存在肾功能损伤情况  尽管24小时尿蛋白定量是判定肾病是否发生的可靠指标,但是,单凭一次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检查结果异常就判定受检者发生了肾病,这是不准确的在临床对肾病的发生做出确诊时,通常情况下,需要重复做尿常规检查通过做定期检查,患者的尿常规检查结果显示,存在三次及以上的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指标均高于正常参考范围,才可以判定患者确实发生了肾脏病变 辅助性检查:X线腹部B超ANACRP凝血功能肝功能检查肝功能检查::总蛋白总蛋白球蛋白球蛋白A/G甘油三酯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3)还需要做的检查 总蛋白总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白蛋白白蛋白/球蛋白球蛋白方法:双缩脲法范围:64~83g/L溴甲酚绿法34~48g/L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膜电泳20~30 g/L(1.5~2.5)临床意义:它常用于检测慢性肝损伤,并可反映肝实质细胞储备功能肝细胞损害影响总蛋白与清蛋白合成:常见肝脏疾病有亚急性重症肝炎、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肝癌等,以及缺血性肝损伤、毒素诱导性肝损伤。

      注意:黄疸清蛋白减少常伴有γ球蛋白增加,清蛋白含量与有功能的肝细胞数量呈正比清蛋白持续下降,提示肝细胞坏死进行性加重,预后不良;治疗后清蛋白上升,提示肝细胞再生,治疗有效清蛋白<25g/L称为低蛋白血症临床上常出现严重水肿及胸、腹水 高球蛋白血症,球蛋白>35g/L以γ球蛋白增高为主慢性肝脏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慢性肝炎、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硬化、慢性酒精性肝病、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球蛋白增高程度与肝脏病严重性相关A/G倒置  清蛋白降低和/或球蛋白增高均可引起A/G倒置,见于严重肝功能损伤及M蛋白血症,如慢性中度以上持续性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项目标本检测方法参考           区间干扰因素  临床意义实验室     检查       胆固醇血清同位素稀释-质谱法≤5.18mmol/L血红蛋白、胆红素、维生素C都会影响其结果在肝细胞损害时,血清胆固醇酯水平降低,而且于肝脏的损害程度呈正比3.38mmol/L甘油三脂血清酶法                         合适范围:≤1.7mmol/L;边缘升高1.7-2.25mmol/L;升高≥2.26mmol/L受生活习惯,饮食条件等影响,TG水平在个体和个体间差异较大。

      病理性改变:轻至中度升高者:即2.26-5.63mmol/L,患冠心病的危险性增加;重度升高者,即≥5.63mmol/L时,常可伴发急性胰腺炎1.02mmol/L        1.以急性肾炎综合征起病的肾小球疾病:2.急进性肾小球肾炎3.系统性疾病肾脏受累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鉴别诊断肾活检 THANK    YOU 。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