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尿液的实验室检查.ppt
22页尿液检查项目1.尿液理化性质的检查 尿量、气味、颜色、浊度、尿比重、尿渗量2.尿液干化学分析(尿常规)检测尿蛋白,酮体,尿糖,PH,VitC等,一般包括11项检测3.尿镜检(尿沉渣)4.尿液湿化学检查:24h尿蛋白定量,MALB,β2-MG,a1-MG ,UA,Crea,BUN等尿液的理化分析•1.尿量:正常成人尿量1200-1500ml/24h, 尿量正常生理波动范围600-2000ml/24h, 尿量低于500ml/24h为少尿,低于100ml/24h 为无尿,尿量>2000ml为多尿尿液的理化分析•2.气味 正常新鲜尿液有微弱的芳香味,陈旧性尿放置时间过长的尿有氨味一种遗传病苯丙酮酸尿症,尿液有鼠臭味或霉味尿液的理化分析•尿液的颜色:正常尿液呈淡黄色尿液的颜色可受到饮食、喝水或药物的影响•血红蛋白尿:尿液呈酱油色•深黄色尿多见于尿液的胆色素增加•血尿:尿液颜色呈淡粉色或洗肉水样尿液的理化分析•尿液的浊度:正常尿液呈透明•尿液混浊:见于尿液中有结晶,尤其是尿酸盐结晶,沉淀后尿液混浊尿液中有大量白细胞时尿液常成白色混浊乳糜尿呈白色不透明血尿呈红色不透明尿液的理化分析•尿比重和尿渗量:尿比重是指同等体积的液体尿液与蒸馏水重量之比值。
尿比重可通过尿试纸条检测还可通过尿比密计和折射计检测尿试条的检测原理是尿液的电解质多聚体随尿的PH的高低释放出H离子,H与酸碱指示剂结合颜色发生改变,越深比重越高,尿比重高低反映了肾脏的浓缩稀释功能尿液的理化分析•尿渗量(尿渗透压)尿渗量主要反映尿中物质的微粒子数与粒子的大小和电荷无关两种表示:1)1kg水中所含的最终电离后粒子摩尔数-1Osm/Kg.H2O. 2)1L水中所含有的最终电离后粒子摩尔数-1Osm/L尿液渗透压需要特殊仪器检测它更能反映肾脏浓缩稀释功能尿液的理化分析•尿蛋白,尿糖阳性对尿比重的影响以及简单快速 的校正方法。
尿蛋白和尿糖阳性时常常使尿比重增加而与实际尿比重产生偏差•纠正的方法:尿糖增加1g,尿比重应-0.004,尿蛋白增加1g,尿比重应-0.003如果一个病人测得的尿比重是1.034,他的尿糖是2克尿蛋白是3+(3g/L),他的实际尿比重应该是1.017尿液的理化分析1.尿比密与尿渗量的对应关系 尿比密:1.001~1.035 尿渗量:50 ~1000mOsm/Kg.H2O当尿液中葡萄糖和蛋白质增加时尿比重升高与实际情况出现偏差,此时最好的办法是测尿渗量2.参考值:晨尿或通常饮食条件下尿比重1.015-1.025,尿比重的波动范围:成人1.003-1.035至少1次≥1.023,一次≤1.003, 新生儿1.002-1.004尿液的干化学分析•通常尿常规是指尿液的干化学分析优点是简单快速但受到方法学的限制只能定性或半定量,检测结果存在假阳性或假阴性•目前尿常规检测项目有PH,蛋白,隐血,比重,葡萄糖,酮体,尿胆原,硝酸盐,白细胞,胆红素,VitC尿液的干化学分析•PH:干化学法尿PH测定原理是酸碱指示法,通过两种酸碱指示剂,甲基红(PH4.6-6.2)和溴麝香草粉蓝(PH6.0-7.6)。
•正常参考范围5-8•影响尿PH因素尿液放置时间过长,细菌分解尿素产氨尿PH升高 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尿PH:因为肾脏参与机体酸碱平衡的调节,因此尿PH反映了肾脏对PH的调节能力•调节机制:1)远曲小管H-Na交换 2)远曲小管分泌NH3,NH3与H结合形成NH4最终随尿液排出体外•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酸中毒,尿液PH↓而代谢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尿液PH↑•肾小管性酸中毒,由于肾小管分泌H的功能障碍,而使尿液PH↑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尿蛋白:正常参考范围<150mg/24h ,<100mg/1L•正常尿液中尿蛋白的来源:少量血浆白蛋白,少量低分子球蛋白,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T-H糖蛋白占尿蛋白总量的1/3•血浆中低分子量蛋白<50000-60000的蛋白质,可以自由从肾小球滤过,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尿蛋白产生原因•剧烈运动,脱水,或发热引起肾脏缺血可导致尿蛋白阳性•肾小球滤出的蛋白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也可出现蛋白尿•肾小管病变使肾小管的重吸收的阈值下降可出现尿蛋白尿液的干化学分析 •试纸条测定尿蛋白的方法:PH指示剂的蛋白误差原理,PH指示剂是四溴酚蓝. 即不同量的蛋白可通过改变PH使指示剂颜色发生改变而定量蛋白。
•此方法是半定量的,且指示剂对白蛋白最敏感,对球蛋白不敏感,对小分子的蛋白和本周蛋白不敏感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大量游离轻链,但尿试条显示阴性•临床怀疑尿中有小分子蛋白时,检测尿试条同时要用酸沉淀法来确定有无蛋白•当尿液PH<3.0或PH>9均可导致超出尿试条的指示剂所在的缓冲范围而出现假阴性•肾小球性蛋白尿常是大分子量蛋白质丢失,一般>1.5g/24h, 肾小管性蛋白尿常是小分子量蛋白,一般<2.0g/24h.尿液的干化学分析•正常人尿蛋白有200多种,小分子量蛋白如微球蛋白,溶菌酶,核糖核酸酶以及免疫球蛋白FC片段等大分子量蛋白如T-MHorsfall 糖蛋白及分泌型IgA等,中分子量蛋白为4-9万的清蛋白•当尿液蛋白量>150mg/24h 或>100mg/L时,蛋白定性试验呈阳性,即称为蛋白尿也就是尿蛋白超过了尿试条的检测线•磺基水杨酸与清蛋白,球蛋白,糖蛋白及本周蛋白均能反应,敏感度达0.05g/L,被NCCLS*作为干化学法检查尿蛋白的参考方法,并推荐为尿蛋白的确证试验NCCLS美国国家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委员会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尿蛋白质检查•肾小球性蛋白尿:1.选择性蛋白尿-主要成分是分子量4-9万的白蛋白,>9万的蛋白极少,尿试条半定量多为+++-++++.当尿蛋白量>3.5g/24h称为肾病性蛋白尿,例如肾病综合征。
2.非选择性蛋白尿 :反映肾小球毛细血管严重损伤以大中分子量的蛋白为主,半定量为+-++++,定量在0.5-3.0/24h之间多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如急性,慢性肾炎,膜性或膜性增生性肾炎及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如糖尿病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出现非选择性尿蛋白预示预后差•肾小管性尿蛋白肾小管受到感染或中毒,使近曲小管对肾小球滤过的小分子量蛋白的重吸收能力减低,称肾小管性蛋白尿一般<2g/24h,半定量+-++见于肾小管间质性病变,肾盂肾炎,中毒性肾间质损伤如一些药物,中药,金属中毒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尿蛋白质检查•混合性蛋白尿:肾小球肾小管同时或相继受到损伤•溢出性蛋白尿:小分子量的蛋白如游离的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等经肾小球滤过后,尿中含量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大量出现在尿液中尿蛋白定性为+-++•组织性蛋白尿:肾脏组织细胞代谢所产生的蛋白质如髓袢和远端肾小管上皮细胞产生的特异性蛋白T-H 蛋白受到药物等刺激分泌尿液的干化学分析•尿试条同时还可以检查的项目:1)尿糖,应结合临床鉴别生理性和病理性尿糖生理性尿糖见于大量食糖饮食过度,应激状态,妊娠病理性尿糖见于糖尿病2)酮体3)隐血4)胆红素,5)尿胆原6)亚硝酸盐7)白细胞酯酶8)VitC等。
要强调的是尿液放置时间过长或见光时间过长可引起胆红素分解而检查结果假阴性,尿液中大量VitC可使尿糖,隐血,胆红素,亚硝酸盐,白细胞酯酶检查结果呈假阴性尿液的湿化学分析•尿蛋白定量:方法很多1.比浊法SSA法最普遍2.比色法如考马斯亮蓝等,缩二脲法是最经典的蛋白定量方法要强调的是反应受某些药物如氨基糖甙类药物影响,使缩二脲与铜络合产物的颜色改变而使检测结果过高或过低因此尽可能停药两天后留取24小时尿本实验室检查尿蛋白的方法是连苯三酚红与钼酸结合形成复合物在酸性条件下与蛋白结合成紫蓝色复合物,在598nm处吸光度变化尿液的湿化学分析•微量白蛋白:当白蛋白的排泄量为30-300mg/24h. 反映微小血管损伤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一般作为早期糖尿病肾病,高血压肾病,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病的标志•C3: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改变,尿中C3增加正常情况下C3不易从肾小球滤过肾小球沉积C3是以抗原碎片的形式排泄,尿C3可以预测患者对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尿a2-MG(a2巨球蛋白)临床意义同C3尿中出现表明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及受损程度•β2-微球蛋白:肾小管重吸收功能下降•视黄醇结合蛋白:临床意义同β2-微球蛋白,有助于早期检测肾小管功能损伤。
尿液的湿化学分析•CYSC:胱抑素C,它的分子量小,可自由同过肾小球滤过,完全被肾小管上皮细胞重吸收,并在细胞内降解,不进入管周循环,不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尿液中CYSC检测受干扰因素小尿液中CYSC↑,肾小管受损•尿NAG(N-乙酰-β葡萄糖苷酶):近曲肾小管上皮细胞溶酶体内的酸性水解酶是早期肾小管功能受损的指标。






![河南新冠肺炎文件-豫建科[2020]63号+豫建科〔2019〕282号](http://img.jinchutou.com/static_www/Images/s.gi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