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题及答案.pdf

8页
  • 卖家[上传人]:飞***
  • 文档编号:47379963
  • 上传时间:2018-07-01
  • 文档格式:PDF
  • 文档大小:29.82KB
  • / 8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中外新闻传播史考试复习一、名词解释( 4题,每题5 分)1、 三社四边协议 1870 年 1 月 17 日,路透、哈瓦斯和沃尔夫三方签订了“ 联环同盟 ” 协定,美联社也参加了该协定, 又称“ 三社四边协定” ,世界划分为四大势力范围,在每一势力范围内,只由一家通讯社负责新闻的采访与发布四大通讯社垄断了世界新闻市场,他们凭借自己各方面的优势,压制和排斥所在各国的新闻机构,迫使众多的新闻机构只能从他们唯一渠道获取新闻,达到更好的为本国资产阶级殖民活动服务的目的2、 默多克默多克,美国著名的新闻和媒体经营者,是全球庞大传媒帝国新闻集团的主要股东,董事长兼行政总裁新闻集团旗下拥有《澳大利亚人报》、 《纽约邮报》 、英国《泰晤士报》 、英国《太阳报》 、 《华尔街日报》等诸多名报在他的麾下,还有美国电影界的大腕级电影公司 —— 20 世纪福克斯公司当前他的事业还正在不断发展之中3、 新记《大公报》1926 年 9 月 1 日,新记《大公报》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新记《大公报》创刊号宣布办报的“ 四不方针 ” :不党、不卖、不私、不盲该报的“ 三驾马车 ” 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

      他们配合得当,各自发挥专长,报纸很快获得公誉4、 癸丑报灾 袁世凯为维护统治, 从1912年至1916年,查封报纸71家、 捣毁报纸9家,传讯报纸49家,至少有24位报人被杀,60人被捕,全国报纸减少了2/3,从500多家减到130多家这一阶段袁世凯政权对报刊的迫害,被称为“ 癸丑报灾 ” ,因为1913(癸丑年)时袁世凯政权迫害报刊的高峰年头袁世凯制造“ 癸丑报灾 ” 的实质是执政党采用暴力手段消灭反对党报刊和政治报人5、 便士报便士报又称美分报,19 世纪 30 年代由《纽约太阳报》带头兴起于美国,它以货币的最小单位为报纸的售价卖,每份报纸只卖一便士便士报的实质就是买报人不再需要支付报纸的全部成本,报社通过这一方式改变了以前报纸只是富人才买的起的状况,使报纸成了当时最大的信息传播媒介,为后来的报纸广告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也是报纸获取最大利润率的关键6、 黄色新闻“黄色新闻”得名于19-20 世纪之交纽约《星期日世界报》漫画专栏《霍根小巷》中的主人公“黄孩子” 这里的“黄色” ,并不等于色情而且最初的黄色新闻并没有色情成分,主要以耸人听闻著称后来的黄色新闻则不仅限于色情一隅在理论上, 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

      一般也认为,黄色新闻是现代小型报的前身总体上看,“黄色新闻”作为一个报道流派,存在的时间是非常短暂的,但却对整个20 世纪的世界新闻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认为是“另一个公共领域”7、 竖三民指于右任从1909 年起陆续创办的三份革命派报纸:《民呼日报》、《民吁日报》、《民立报》1909 年 5 月,于右任集资在上海租界办《民呼日报》,以“大声疾呼、为民请命”为宗旨,革命色彩鲜明,因激烈抨击清政府被迫停刊后不久,于右任又创办了《民吁日报》,因激烈反日引起日方不满,串通清政府和租界当局查封了《民吁日报》一年后于右任又创办了《民立报》因三张报纸出版时间连续且都以“民” 字开头,人们遂将这三张报纸称为“竖三民”8、 红色中华社红色中华社是新华通讯社的前身土地革命时期的1931 年 11 月,红色中华通讯社在瑞金建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成立最早的新闻机构1937 年改名《新中华报》 ,即新华通讯社 1939 年改组为中共中央机关报二、简答( 4 题,每题10 分) 200 字1、 简要陈述拿破仑对新闻业的贡献P64法兰西第一帝国时期(1799-1814 ) 1799 年 11 月,拿破仑发动政变,成为第一执政(以后变成终身第一执政、帝国皇帝)。

      他于1800 年 1 月颁布法令,一下子取缔了60 家报刊,并规定巴黎只准保留13 家,重新建立出版许可制至此,大革命的取得的新闻出版自由,从法律上被完全否定,退回到了封建王朝时期1805 年起,各报编辑部内设立新闻检查官 1810 年 8 月政府又作出规定,每省只准出版一种报纸(1807 年大查封之后外省还有报纸 170 家) 1811 年时巴黎只剩下4 家报纸,全部被收归国有拿破仑新闻政策的出发点,如他1805 年所说:“大革命的时代业已终结在法国,只能存在独一无二的党派,我决不容忍报纸说出或做出有损于朕利益的事情来因此, 在报道新闻方面他主张:“每当传来一个对政府不利的消息时,那么直至它在为众人所周知、人们信而不谈之前,切莫将这一消息公布于众2、 简述黄色新闻纸在美国的兴起与衰落黄色新闻纸得名源于19―― 20世纪之交纽约漫画“ 黄孩子 ” ,进而引发普利策与赫斯特执争这里的 “ 黄色 ” ,并不等于色情,主要指耸人听闻,以煽情主义新闻为基础;在操作层面上,注重犯罪、丑闻、流言蜚语、灾异、性等问题的报道,采取种种手段以达到迅速吸引读者注意,同时策动社会运动1895 年, 赫斯特收购《纽约新闻报》,开始同普利策的《世界报》展开竞争。

      1899年至1900年,怂恿并挑起美西战争是美国黄色新闻发展的高峰在《新闻报》和《世界报》的激烈竞争中发展起来的黄色新闻带来了巨大利润,引起了全国报纸的效仿当时全国的主要报纸中约有三分之一是纯粹的黄色报纸1901年9月麦金莱遇刺身亡,从凶手的口袋里搜出《新闻报》赫特斯随即遭到社会舆论的严厉谴责,《新闻报》销量大跌1906年,赫特斯不得不将《新闻报》解散,黄色新闻逐渐衰落黄色报纸兴衰的意义在于使严肃报纸与大众报纸的分流逐渐明朗3、 简述 19 世纪末《申报》的商业化举措1872年,《申报》首创刊载言论、文学作品,雇用报童街头售报,出版“ 聚珍版丛书 ” ,创办《瀛寰锁记》月刊,是为我国最早的文艺杂志另外,还在外土阜聘请当地人建立分销处,在全国各地首创聘请驻站记者,出版中国最早的白话报《民报》,创办《寰瀛画报》 ,是为中国最早的知识和消遣画报,创办《点石斋画报》,是为中国最早的新闻画报,出版第一张中文报纸号外4、 简要陈述印度新闻传播业的特点印度新闻传播由于种族繁多、缺乏能够流通全国的共同语言,而受到较大限制,这是印度产生现代新闻业最为直接的障碍,但是区域小媒介发展较快由于特殊的国情,在印度,阅读报刊一向被看作是社会上层的事情,报刊读者的人数长期以来占人口比例是很小的。

      唯一能够在全印度流通的只有英文报刊,但即使是全国性引文报纸,发行量也十分有限印度的权利中心在北方,北方将印地语的最多,因而形成两种竞争:印地文报刊与英文报刊间的竞争,印地文报刊与其它印度文字报刊的竞争印度自20世纪70年代形成多党轮流执政的政治局面后,新闻自由的政策较为平稳,主要矛盾已经是各个财团控制的媒介集团与大量分散的小报刊之间争夺市场5、 简要列举具有代表性的5 个苏联时期的报刊及其所属部门《消息报》——隶属最高苏维埃;《真理报》——隶属苏共中央委员会;《共青团真理报》——隶属苏联共青团中央;《劳动报》——隶属苏联总工会;《十月》——苏联作协机关刊物6、 二战前后日本传媒法西斯化的主要手段大规模的思想和人员整肃从 1932 年起,日本政府对各种出版物(包括报刊)实行了空前严厉的检查和取缔,主要是禁止那些可能不利于军部直接统治的新闻报道和言论军队要求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国策”与“国论”必须完全一致,进一步钳制媒介国体明征运动和精神统治1935 年日本政府发起“国体明征运动”, “明征”即“明确”之意,目的是彻底消除明治维新时期传入的自由民主思想,完全回归到神权天皇制绝对主义的“国权论”。

      1938 年发动“国家总动员运动”,全面实行经济统治、国民统治和精神统治政党被完全禁止,议员不属于政党,而被纳入“大政翼赞会”会议局领导该会对所有的施政演说、军事战况报告、 致出征将士的感谢决议和答前线电,都以热烈掌声通过原有的各种社会团体解散,按职业、年龄、性别分别被纳入官方直接控制的全国性单一社团,如大日本言论报国会等情报局对新闻传播的法西斯统治1932 年,为控制舆论而成立了尚没有列入编制的情报委员会,由外务、陆军、文部、 内务、邮政等省派出委员和干事,统一协调对舆论的控制1037 年,该机构列入编制,名为内阁情报部,直属首相1940 年内阁各省和军队各兵种的情报部门合并为统一的新设“情报局”,对所有涉及传播的载体,包括报刊、广播、通讯社、、电影、戏剧、曲艺、绘画、唱片等等实行直接控制战争失败前夕,政府指定成立的新闻界自主统治的御用团体“日本新闻会”也被解散,改由情报局直接向报刊发出具体指令这个机构凌驾于与传播业相关的各个部门之上,参与制定了一系列钳制舆论的法规,以及广播、电影方面的一系列“指导方针”和“纲要”国家直接监管广播业1926 年,政府发出指示将东京广播电台、大阪广播电台和名古屋广播电台三家合并为社团法人日本广播协会,实际上成为政府直接掌握的垄断事业。

      1928 年,建立全国广播网和社里全国新闻联播节目,政府对所有消息和演讲以及讲演人选都进行严格审查1934 年,进行广播协会改组,现役军人主持的煽动战争和进行法西斯教育的节目越来越多合并通讯社,全面控制报刊的新闻源1935 年,政府着手合并通讯社经过反复协调, 最终于 1936 年 11 月在“联合新闻社” 和“电通” 两大通讯社的基础上建立社团法人同盟通讯社该社实际上完全由军部控制,其他通讯社以加盟的形式归到该社名下,凡新闻传播之电报,不论发稿还是受稿,只授权与该社同盟社还直接负责对外国际广播,逐渐扩大到使用24 种语言全天候广播,宣传广度和强度毫不逊色于德国法西斯报刊大合并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第五天,政府即颁布新闻业令,宣布首相和内阁有权对新闻业的合并经营、 转让和废止做出决定,违抗者将进行处置除了几家全国性大报外,其他报纸一律按照一县一报的原则实行合并杂志也没逃过大合并的命运九·一八事变后,遭到查禁的社会主义的杂志每年都有几十种 1941 年和 1942 年又进行了两次整顿与合并7、 简述 “ 不党、不卖、不私、不盲” 的出处与历史意涵出处:新记《大公报》于1926 年在天津创刊,成为中国北方的代表性商业报纸。

      创刊号宣布“四不方针” :不党、不卖、不私、不盲历史意涵: 在强大的政治、 军事集权的政治氛围中,该报企图走出一条中国人办商业日报的道路该报的“三驾马车” (新记公司)领导结构是:吴鼎昌(银行家)任社长,胡政之(名记者)任总经理,张季鸾(名记者)任总编辑他们各自发挥专长使报纸迅速获得公誉该报在抗日战争中表现出色,退出天津、 上海后, 在武汉、 重庆、桂林、香港在各地建立分馆1941 年获美国密苏里新闻学院荣誉奖章8、 简述 1953 年《广西农民报》事件及其影响事件:①1953 年,广西宜山地委机关报《宜山农民报》 发布了一篇揭发某县书记错误的调查报告和批评地委的社论报纸发表后,报社社长兼宜山地委宣传部部长阮庆向广西省委宣传部去函汇报情况,并就同级党委和同级报纸的批评问题的解决方法作出请示②广西省委宣传部进一步向中央递函请示③中央宣传部作出批示,表示党报不能不经请示擅自在报纸上批评同级党委会,或利用报纸进行自己与党委会的争论这是党报在其和党委会的关系中必须遵守的原则影响:①《广西农民报》事件是“党报不得批评同级党委”原则的历史根源这一指示一直沿用至今②原则的制定违背了《中国共产党党章》共同纲领》等法规,与法律相悖。

      ③违背马克思主义新闻舆论监督原理的错误规定④限制了报社和编辑部的独立性⑤是造成目前新闻监督困难的尴尬局面的一大历史原因⑥《调查》和社论的发布取得积极效果,督促了宜山地委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三、论述( 2 题,每题20 分)400 字1、 明治维新至二战结束前,日本为控。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