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薯冬季种苗繁育技术规程.docx
18页甘薯冬季种苗繁育技术规程1范围本文件确立了甘薯冬季种苗繁育程序,界定了地热温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育苗地选择、种薯处理、育苗、采苗、病虫害防治等阶段的操作指示,以及给出了生产档案的信息本文件适用于XX区行政区域内甘薯冬季种苗的生产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7413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00甘薯脱毒种薯NY/T3536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 1地热温床geotherma1.hotbed在育苗床下增加地热线,利用地热线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来提高苗床温度,苗床温度可以根据设定温度范围进行自动控制的育苗床4育苗地选择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3年内未种过甘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的地块灌溉水、土壤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规定。
5种薯处理3.1 种薯选择品种宜选择通过国家登记的适宜于本区域种植的优良品种种薯质量应符合NY/T1200的规定3.2 种薯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代森镂水剂3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齐∣J5OO倍液浸种10min〜15min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6育苗6.1 整地、施基肥6.1.1 大田育苗选择在晴天,土壤湿度较小时深耕,不宜在土壤湿粘时耕作耕翻深度30cm~40cm,然后犁耙,耙平耙细结合整地、施基肥,起垄,垄宽1.OnI~1.2m,垄高40cm,中间高、两边稍低、呈龟背形6.1.2 温室大棚育苗垄宽1.2m~1.5m,垄高15cm床底排电热丝(100m,1000w),间隔距离Ioenb中间略疏,两边稍密,上铺2cm~3CnI细土6.1.3 基肥用量结合整地,每667而有机肥料2500kg~4000kg,尿素10kg~15kg,过磷酸钙50kg~60kg,硫酸钾5kg~10kgo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6.2 排种时间桂北排种时间宜在每年的2月上、中旬;桂中、桂南排种时间宜在12月上、中旬6.3 排种量20kg∕ι∏2~25kg∕m2o6.4 排种方法采用平排法,薯块间距1cm,头尾相接,方向一致;排完种薯后,上盖3cm~5cm细土,喷水浇透床土后,搭建小拱棚,覆盖薄膜。
6.5 苗期管理6.5.1 出苗前管理排完种薯后保持苗床温度32℃~35℃;幼芽顶土前7d~10d,苗床温度降至28°C~32C,直至出苗;种薯幼芽顶土出苗后,白天及时通风降温,夜间覆膜保温6.5.2 出苗后管理种薯出苗后,采取通风等措施将苗床温度降至25℃~32℃;当苗高IOCnI时将苗床温度降至25°C~30C,每天浇1次水,床面保持湿润白天及时揭膜通风降温,夜间覆膜保温发现病毒苗及时拔除并带出园区进行无害化处理7采苗7.1 种苗质量苗长20cπι~30cm,茎粗5mm~7πιm,节间长4cm~5cm,节数6〜8节,叶片肥厚且大小适中,茎上无气生根,茎韧而不易折断,全株无病虫害,百株苗鲜重不低于IoOog种苗应符合GB7413的规定7.2 采苗前管理苗龄40d〜45d,苗高20Cn1.〜25Cm时,采用揭膜等措施将苗床温度降至20°C,停止浇水,炼苗2d〜3d,及时采苗7.3 米苗方法采苗时在距离垄面5cm〜IOCnI处剪苗,剪口平剪取的种苗宜每100株/扎,捆扎好的种苗装入包装箱、周转筐或编织袋,并记录产地、时间、品种等信息7.4 采苗后管理采苗后Id,结合浇水施尿素50g∕m2,并采用覆膜等措施保持32℃〜35oCo3d〜4d后,采用揭膜及通风等转入低温炼苗阶段。
8病虫害防治按NY/T3536的规定执行9生产档案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生产过程,包括品种名称、排种量、排种期、萌芽期、施肥量、施肥期、剪苗期、病虫害防控等主要农事活动情况(见附录A)A附录A(资料性)甘薯冬季种苗繁育生产档案记录表见表A.1表AJ甘薯冬季种苗繁育生产档案记录表序号日期活动内容投入品名称使用量使用设备操作人负责人本文件确立了甘薯冬季种苗繁育程序,界定了地热温床的术语和定义,规定了育苗地选择、种薯处理、育苗、采苗、病虫害防治等阶段的操作指示,以及给出了生产档案的信息本文件适用于XX区行政区域内甘薯冬季种苗的生产11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7413甘薯种苗产地检疫规程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NY/T496肥料合理使用准则通则NY/T1200甘薯脱毒种薯NY/T3536甘薯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控技术规程NY/T5010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产地环境条件1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12. 1地热温床geotherma1.hotbed在育苗床下增加地热线,利用地热线将电能转化为热能,来提高苗床温度,苗床温度可以根据设定温度范围进行自动控制的育苗床13育苗地选择宜选择背风向阳、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土层深厚、排灌方便、3年内未种过甘薯、马铃薯等薯类作物的地块灌溉水、土壤环境条件应符合NY/T5010的规14种薯处理12.1 种薯选择品种宜选择通过国家登记的适宜于本区域种植的优良品种种薯质量应符合NY/T1200的规定12.2 种薯消毒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代森钱水剂3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IonIin〜15min化学农药的使用应符合GB/T8321(所有部分)的规定15育苗15.1 整地、施基肥15.1.1 大田育苗选择在晴天,土壤湿度较小时深耕,不宜在土壤湿粘时耕作耕翻深度30Cn1.〜40cm,然后犁耙,耙平耙细结合整地、施基肥,起垄,垄宽1.On1.〜1.2m,垄高40cm,中间高、两边稍低、呈龟背形15.1.2 温室大棚育苗垄宽1.2m〜1.5m,垄高15cm床底排电热丝(IoOm,1000w),间隔距离IOCn1,中间略疏,两边稍密,上铺2cπι~3CIn细土。
15.1.3 基肥用量结合整地,每667而有机肥料250Okg〜4000kg,尿素10kg〜15kg,过磷酸钙50kg~60kg,硫酸钾5kg~10kgo肥料使用应符合NY/T496的规定15.2 排种时间桂北排种时间宜在每年的2月上、中旬;桂中、桂南排种时间宜在12月上、中旬15.3 排种量20kg∕m'〜25kg∕m^o15.4 排种方法采用平排法,薯块间距ICm,头尾相接,方向一致;排完种薯后,上盖3cm〜5cm细土,喷水浇透床土后,搭建小拱棚,覆盖薄膜15.5 苗期管理15.6 5.1出苗前管理排完种薯后保持苗床温度32℃〜35℃;幼芽顶土前7d〜IOd,苗床温度降至28℃〜32°C,直至出苗;种薯幼芽顶土出苗后,白天及时通风降温,夜间覆膜保温15.7 5.2出苗后管理种薯出苗后,采取通风等措施将苗床温度降至25℃~32℃;当苗高IoCnI时将苗床温度降至25℃〜30℃,每天浇1次水,床面保持湿润白天及时揭膜通风降温,夜间覆膜保温发现病毒苗及时拔除并带出园区进行无害化处理16米苗16.1 种苗质量苗长20CnI〜30cm,茎粗5mm〜7mm,节间长4cm〜5cm,节数6〜8节,叶片肥厚且大小适中,茎上无气生根,茎韧而不易折断,全株无病虫害,百株苗鲜重不低于IOOOg。
种苗应符合GB7413的规定16.2 采苗前管理苗龄40d〜45d,苗高20CnI〜25CnI时,采用揭膜等措施将苗床温度降至20°C,停止浇水,炼苗2d〜3d,及时采苗16.3 采苗方法采苗时在距离垄面5cm〜IOCnI处剪苗,剪口平剪取的种苗宜每100株/扎,捆扎好的种苗装入包装箱、周转筐或编织袋,并记录产地、时间、品种等信息采苗后Id,结合浇水施尿素50g∕ιΛ并采用覆膜等措施保持32℃~353d~4d后,采用揭膜及通风等转入低温炼苗阶段17病虫害防治按NY/T3536的规定执行18生产档案建立田间生产档案,详细记录生产过程,包括品种名称、排种量、排种期、萌芽期、施肥量、施肥期、剪苗期、病虫害防控等主要农事活动情况(见附录A)附录B(资料性)甘薯冬季种苗繁育生产档案记录表见表A.1表A.2甘薯冬季种苗繁育生产档案记录表序号日期活动内容投入品名称使用量使用设备操作人技术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