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档就是一把金锄头!
欢迎来到金锄头文库![会员中心]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电子文档交易市场
安卓APP | ios版本

唐朝“高考”中的“官二代”.docx

3页
  • 卖家[上传人]:玩***
  • 文档编号:201628976
  • 上传时间:2021-10-11
  • 文档格式:DOCX
  • 文档大小:15.21KB
  • / 3 举报 版权申诉 马上下载
  • 文本预览
  • 下载提示
  • 常见问题
    • Word文档下载后(可任意编辑) 唐朝“高考”中的“官二代” 唐朝的科考,采纳的是考试与推举相结合的录用制度考卷的优劣只是考评的一个方面,主考官更要照看到举荐者的人情和面子因此,应试举人为了增加及第的“砝码〞,便将自己的诗文加以编辑,写成卷轴,在考前托关系呈送给社会上有地位的人,以求推举,即“行卷〞   白居易的祖父白湟就当过县令,父亲白季庚官至徐州别驾〔即刺史〕,大哥白幼文和叔父白季康也都是当官的官宦出身的白居易“行卷〞优势可谓得天独厚,经父亲举荐,轻而易举地就找到了当时的名士顾祝,以一首“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得到了顾祝的高度赞扬有了顾祝的吹捧,白居易几乎是一夜成名于盛唐诗坛,为其考中进士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韩愈是唐朝比较年轻的进士之一,出身同样显赫父亲韩仲卿做过秘书郎,叔父韩云卿曾任监察御史,伯兄韩会官至起居舍人〔记录皇帝日常行动和国家大事的近臣〕贞元八年,经过梁肃〔时任副主考,古文运动先驱〕举荐,24岁的韩愈进士及第唐人有“五十少进士〞一说,24岁的韩愈就登进士第,肯定是人生一大幸事  杜甫就没有白居易和韩愈那么好的运气了虽然杜甫也是书香世家,父亲和祖父都是当官的,但杜氏家风一直是“奉儒守官〞,以至于杜家的社交圈子很小。

      杜甫两次参与科举,都因无人举荐,不幸落榜偏偏又祸不单行,当县令的父亲杜闲突然病死,杜甫失去了经济依靠不得已,穷困潦倒的杜甫进献了极尽肉麻和媚俗为能事的《进三大礼赋表》,玄宗看后,龙颜大悦,赏了杜甫一个八品小官  假如说杜甫“攀〞的是龙,那王维“附〞的就是凤王维祖上世代为官,也算是个“高干子弟〞了值得一提的是,他在科举之路上遇到了唐朝公主的浪漫爱情据《唐才子传》记载:开元八年,王维首次应试落第次年,王维结交了岐王应举前,岐王授意王维去拜会“九公主〞于是,“妙年洁白,风姿郁美〞的王维怀抱琵琶,在酒宴间为“九公主〞献艺九公主〞听了王维演奏的《郁轮袍》,又看过王维的诗文,彻底被王维的才气所折服在“九公主〞的举荐下,王维如愿以偿地高中了状元  不难看出,唐朝的科举考试,最终被录用的多是“官二代〞而在官场上“两眼一抹黑〞的平民子弟,能通过科举入仕的简直是凤毛麟角据周蜡生先生的《唐代状元谱》记载,唐朝74名状元中真正贫寒出身的只有易重和颜标两人  易重运气很好,初试时,易重名列第二,有个叫张�的考了第一,复试时,张�犯忌被黜,易重才侥幸替补得了个状元另一平民状元颜标,则是一个笑话:当时的主考官郑熏,爱好书法,是“颜体〞创始人“鲁公〞颜真卿的铁杆“粉丝〞。

      当时颜姓极少,郑熏就自以为是地认为这个颜标就是颜真卿的后人,以“弘扬鲁公忠义〞为由,奏请皇上点了颜标的状元 第 3 页 共 3 页。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关于金锄头网 - 版权申诉 - 免责声明 - 诚邀英才 - 联系我们
      手机版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 |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2008-2016 by Sichuan Goldhoe Inc.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