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PT课件资料】巴纳德:经理的职能.ppt
56页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现代管理理论之源 讲解人:陈东平 1.巴纳德与现代管理时代 巴纳德的经历与法约尔的经历有点相 近巴纳德大学毕业(或者说没毕业 )之 后一直在大公司担任高级主管他担任过贝尔 的总裁、洛克菲勒基金会主席等他对急需解 决的问题清楚,思路宽广,对学术前沿敏锐, 能兼收并蓄、融会贯通、取之于人又不拘于人 ,他以“集大成”学术特征与气慨被后人尊为 “现代管理学之父” 1.巴纳德与现代管理时代 巴纳德的理论集中在 经理的职能一书中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2经理的职能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2经理的职能 3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2经理的职能 3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4目标理论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2经理的职能 3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4目标理论 5协作意愿强度( “净效果” ) 理论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2经理的职能 3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4目标理论 5协作意愿强度( “净效果” )理论 6意见交流原则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2经理的职能 3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4目标理论 5协作意愿强度( “净效果” )理论 6意见交流原则 7效率、效力理论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2经理的职能 3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4目标理论 5协作意愿强度( “净效果” )理论 6意见交流原则 7效率、效力理论 8主管人权威理论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2经理的职能 3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4目标理论 5协作意愿强度( “净效果” )理论 6意见交流原则 7效率、效力理论 8主管人权威理论 3.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3.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1组织的定义: “组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 的人用人类意识加以协调的合作系统 ;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2 经理的职能有三: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2 经理的职能有三: 一、构造并维护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2 经理的职能有三: 一、构造并维护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 二、鼓励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作贡 献;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2 经理的职能有三: 一、构造并维护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 二、鼓励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作贡 献; 三、提出并阐明组织目标;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2 经理的职能有三: 一、构造并维护一个信息传递系统 ; 二、鼓励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作贡 献; 三、提出并阐明组织目标;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3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三个条 件: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3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三个条 件: 一、明确的目标;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3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三个条 件: 一、明确的目标; 二、协作的意愿;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3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三个条 件: 一、明确的目标; 二、协作的意愿; 三、意见的交流。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3组织的存在和发展有三个条 件: 一、明确的目标; 二、协作的意愿; 三、意见的交流 三个条件一个缺少或故障, 都将危及组织的存续;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明确的目标有五层含 义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明确的目标有五层含 义 (1) 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一个明 确的目标不仅要有,且要明确;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明确的目标有五层含义: (1) 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 目标不仅要有,且要明确; (2) 组织目标要为组织成员所理解、所 接受;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明确的目标有五层含义: (1) 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 目标不仅要有,且要明确; (2) 组织目标要为组织成员所理解、所 接受; (3) 组织成员在理解和接受目标上的障 碍主要是由于立场不一,对同一目标产生了 不同的理解 组织成员在理解和接受目标上的障碍主 要是由于立场不一,对同一目标产生了不同 的理解 组织成员站在组织立场对目标作客观理 解称为协作性理解; 组织成员站在个人利益立场上对目标作 主观性理解称为个人性理解; 缩小和弥合这两种理解的最好办法是在 制定目标时尽可能让其简明具体;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明确的目标有五层含义: (1) 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 目标。
不仅要有,且要明确; (2) 组织目标要为组织成员所理解、所 接受; (3) 组织成员在理解和接受目标上的障 碍主要是由于立场不一,对同一目标产生了 不同的理解 (4) 要区分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 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要区分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 人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要区分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 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为组织目标作贡 献,并不因为组织目标就是他的个人目标 ,而是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个人 目标的实现因此,一个人愿意为组织目 标作贡献的决策基础是个人目标的实现; 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为组织目标作贡 献,并不因为组织目标就是他的个人目 标,而是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 个人目标的实现因此,一个人愿意为 组织目标作贡献的决策基础是个人目标 的实现; 要区分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 目标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一个人之所以愿意为组织目标作贡 献,并不因为组织目标就是他的个人目标 ,而是因为组织目标的实现将有助于个人 目标的实现因此,一个人愿意为组织目 标作贡献的决策基础是个人目标的实现;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明确的目标有五层含义: (1) 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
不仅要有,且要明确; (2) 组织目标要为组织成员所理解、所接受 ; (3) 组织成员在理解和接受目标上的障碍主 要是由于立场不一,对同一目标产生了不同 的理 解 (4) 要区分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5) 目标本身也是可变的因素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明确的目标有五层含义: (1) 任何一个组织都必须有一个明确的目标 不仅要有,且要明确; (2) 组织目标要为组织成员所理解、所接受 ; (3) 组织成员在理解和接受目标上的障碍主 要是由于立场不一,对同一目标产生了不同 的理 解 (4) 要区分组织目标和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 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5) 目标本身也是可变的因素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协作意愿的强度是一个 组织活力的表现 协作意愿的强度的变化取决于 “诱因”与“贡献”比较之后的“净 效果”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协作意愿的强度是一个组 织活力的表现 这强度的变化取决于“诱因”与 “贡献”比较之后的“净效果” 诱因是指组织为组织成员个人目 标的实现所提供的效应;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协作意愿的强度是一个组织活 力的表现 这强度的变化取决于“诱因”与“贡献 ”比较之后的“净效果”。
诱因是指组织为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实 现所提供的效应; 贡献则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实现 所作出的支付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协作意愿的强度是一个组织活 力的表现 这强度的变化取决于“诱因”与“贡献 ”比较之后的“净效果” 诱因是指组织为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实 现所提供的效应; 贡献则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实现 所作出的支付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协作意愿的强度是一个组织活力的表 现 这强度的变化取决于“诱因”与“贡献”比较之 后的“净效果” 诱因是指组织为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所提供 的效应; 贡献则是指组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所作出的 支付 诱因大于贡献,协作意愿则强,反之则弱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协作意愿的强度是一个组织活力的表 现 这强度的变化取决于“诱因”与“贡献”比 较之后的“净效果” 诱因是指组织为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 所提供的效应; 贡献则是指组 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所 作出的支付 诱因大于贡献,协作意愿则强,反之则弱 组织能否发展,固然与组织成员积极贡献 有关,还跟组织能否为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的实 现提供帮助有关;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协作意愿的强度是一个组织活力的表 现。
这强度的变化取决于“诱因”与“贡献”比 较之后的“净效果” 诱因是指组织为组织成员个人目标的实现 所提供的效应; 贡献则是指组 织成员对组织目标的实现所 作出的支付 诱因大于贡献,协作意愿则强,反之则弱 组织能否发展,固然与组织成员积极贡献 有关,还跟组织能否为组织成员的个人目标的实 现提供帮助有关;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意见交流,信息沟通是协作意愿与 共同目标之间的桥梁 “非正式组织”在信息传递方式及速度 上有着特别的功能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意见交流,信息沟通是协作意愿与 共同目标之间的桥梁 “非正式组织”在信息传递方式及速度 上有着特别的功能 关于组织中的信息交流,巴纳德列出七 条原则: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巴纳德意见交流七条原则: (1) 信息联系的渠道要被组织成员所明确地了解; (2) 每一个成员要有一条明确的正式的渠道; (3) 信息联系路线必须尽可能地直接或短捷; (4) 必须经常运用完整的信息联系路线,以免矛盾和 误解 (5) 各信息联系结点(中心)管理人员必须称职; (6) 组织在执行职能时,信息联系路线不能中断; (7) 每一个信息联系必须都有权威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主管人的权威来自于下级的 认可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主管人的权威来自于下级的 认可 命令是否有权威,不取决于发布命 令的人,而取决于接受命令的人。
巴纳德的“组织”理论 巴纳德还作出了一系列承前启后 的工作 如:提出了士气、沟通、目标、 激励、决策若干命题,他的开创性的 研究对后人研究此类问题,启示作用 是很明显的 【讨论内容】: l我对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的理解 ? l比较“组织存续三条件” 与“经理三职能”异 同? 【资料阅读,及文献整理】 : l巴纳德“组织理论”的新发展 课堂讨论课堂讨论 4. 巴纳德理论的新发展 二次大战以后,巴纳德、西蒙的 思想有了较大发展,在众多现代管理 学派中仍独树一帜,自成体系 巴纳德的理论在这时期进一步充 实发展后来被称为: 社会系统学派 巴纳德理论的新发展 进一步完善了以组织目标 为核心的组织存续条件论,组织存 续平衡论并且特别注意提到组织 必须随环境的变化而相应地改变自 己的共同目标,以利于自己的生存 与发展; 巴纳德理论的新发展 明确主张将任何层次 的行政都看作是一个协作关系 行政管理必须要善于结合 组织与个人目标;” 巴纳德理论的新发展 主张以研究正式组织为主 这一点和三、四十年代以研究非正式 组织为主已有极大的不同 他指出:“非正式组织只不过是 正式组织的一部分,归根到底,社会 的基本单位-正式组织才是分析的 对象。
巴纳德理论的新发展 主张研究正式组织时,不 只是研究其技术问题,而是研究其 本质问题;不只是研究其表面结构 ,而是要研究组织中的人的行为; 不只是研究组织中的作为,而是要 研究其决策 课后作业(任选一题) 1.我说巴纳德? 2.组织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3.我对巴纳德定义的“组织”的理解 4.“经理的职能”之我见 5.巴纳德组织论与法约尔管理论的异同? 6.我对巴纳德的 “净效果” 理论的理解 7.我对巴纳德主管人权威理论的理解 8.巴纳德的“目标理论 ”之我见 9.论组织目标与个人目标的相互关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