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杜氏理筋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吴佐联.ppt
16页杜氏理筋手法治疗坐骨神经痛四川省中医医院 吴佐联概述坐骨神经痛,中医称本症为“坐臀风”坐骨神经痛是指沿坐骨神经通路(腰部、臀部、大腿后侧 、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以放射性疼痛为特点的症候群 中医学对本病早有认识,古代文献中称为“坐臀风”、“腿 股风”、“腰腿痛”等概述《灵枢、经脉》篇记载足太阳膀胱经的病候中有“脊痛, 腰似折,髀(髋关节)不可以曲,腘如结(不灵活,挛缩之 意),腿如裂(疼痛明显)……”,形象地描述了本病的临 床表现 认为腰部闪挫、劳损、外伤等原因可损伤筋脉,导致 气血瘀滞,不通而痛;概述又因久居湿地,涉水、冒雨,衣着单薄、汗出当 风,风寒湿邪人侵,痹阻腰腿经脉;或湿热邪气侵淫,或 湿浊郁久化热,或机体内蕴湿热,流注足太阳、少阳经脉 .导致腰腿痛本病主要表现为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经脉病症 临床表现以腰部或臀部、大腿后侧、小腿后外侧及足外侧 出现放射性、电击样、烧灼样疼痛为主症通常分为根性坐骨神经痛和干性坐骨神经痛两种 ,临床上根性、干性两者坐骨神经痛都较为常见临床表现:根性坐骨神经痛的病位在椎管内、或椎间孔部、 或脊神经根处,常继发于腰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 、脊柱炎、脊柱裂(结核)等。
主要表现为自腰部向一侧臀部、大腿后侧、小腿 后外侧直至足背外侧放射,腰骶部、脊柱部有固定而明 显的压痛、叩痛,小腿腓骨小头下、外踝后等处有压痛 .小腿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腹压 增加时无影响临床表现:干性坐骨神经痛的病位在臀部,多因臀肌损伤, 尤其指梨状肌、臀中肌损伤臀肌损伤时,会直接或间接挤压和刺激坐骨神经 干而发生本病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伴同侧下肢疼痛、麻木、乏 力等表现腰椎X 光片、肌电图、CT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 诊断诊断要点:1、臀部疼痛疼痛沿坐骨神经分布区放散,基本路线为 大腿后外侧、小腿外侧、外踝及足背外侧发生疼痛 2、压痛点存在上述疼痛区呈现多点压痛 3、跛行行走步态不稳,甚至呈麻痹步态 4、直腿抬高试验阳性,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 5、腰椎X 光片、肌电图、CT等检查有助于本病的诊断治疗治疗方法: 1、手法推拿治疗 治疗原则:疏经通络,行气止痛 选经取穴:足太阳膀胱经:八髎、秩边、承扶、殷门 、委中、承山、飞扬、昆仑足少阳胆经:环跳、风市、阳陵泉、悬钟(绝 骨)、足临泣 推拿手法:摩运、拿捏、点穴、镇定、理筋、弹筋、 拨络、滚摇治疗操作程式:分步施术第一步 :患者取俯卧位,术者位于一侧。
先用摩 运法于腰骶部沿坐骨神经分布及所过区由上而下,或由 下向上摩运,反复数遍用拿捏法在大腿前侧和小腿后侧拿捏,反复数遍 ,再以理筋法施术于上述部位以活血松筋治疗第二步 : 患者体位同上先用点穴、镇定手法点按 两经所选穴位,每穴点、镇定2--3次,以得气为度;再用 弹拨法弹拨臀部,大、小腿经筋,每处只宜弹1—2次以痛 络解痉第三步 :患者仰卧,医者位于一旁操作者一手扶 住患者膝部,另一手握住踝部,将患肢屈髋屈膝各90度, 做顺时针和逆时针滚摇髋关节,反复数遍以滑利关节治疗兼症推拿:中医认为,本病多因寒湿、气滞、湿热和肾虚引起 ,临床上常表现为风寒、气滞、湿热和肾虚四种证型本病属寒湿者,推拿时加擦腰骶,擦八髎,搓患肢 以散寒除湿属气滞者,重力点按腰夹脊、环跳穴以调畅气机属湿热者,推摩、拿捏、拍击下肢以利湿清热属肾虚者,揉按命门、腰阳关、肝俞、肾俞、涌泉 穴 治疗2、针灸治疗:用和毫针针刺上述穴位,以得气为度 3、其他治疗:可配以艾灸,火罐,中频,超声等,提 高其疗效按语:坐骨神经痛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病症,多发生于腰椎 间盘突出症、腰椎骨质增生、腰骶筋膜炎、臀肌劳损、梨 状肌损伤、臀中肌劳损及坐骨神经本身病变。
中医对本病的分型论治颇为明晰因此对本病的诊断 并不难推拿治疗本病,疗效显著,安全,无创,无痛,尤其 易于病员所接受用杜氏理筋手法治疗筋伤,有其特别的手法技巧,推 拿术毕,病人不苦、医生不累注意事项:1、理筋(深层理筋)时,应涂搽介质(即润滑剂),防 理伤皮肤组织,手法应稳健,速度宜缓慢 2、点按镇定时,力度应适中,防皮下瘀紫 3、做关节滚摇时,应在该关节的生理活动范围内,防摇 伤关节 4、施弹筋手法时,力度宜轻柔,应以病人能耐受为度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