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油气远景及勘探开发思路.doc
21页宁夏中宁—中卫盆地中宁探区含油气远景及勘探开发思路宁夏中宁—中卫盆地中宁探区含油气远景及勘探开发思路红杉资本投资有限公司2011年6月17日目 录一、工区概况1、地理位置2、大地构造位置3、气候、交通及其他二、工区油气勘探程度1、重力勘探2、油气物化探3、地震勘探4、钻井三、目前的认识1、地层2、构造3、油气系统的认识4、油气勘探前景四、油气勘探开发思路1、二维地震详查2、探井部署3、三维地震4、开发井部署、采油厂建设及油气销售五、近期工作一、工区概况1、地理位置 在地理位置上工区位于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境内,区块的六个顶点坐标如下:项目北纬东经北坐标东坐标 点坐标137.250000 105.300000 4142944.005 544262.700 点坐标237.250000 105.450000 4143090.699 566394.328 点坐标337.360000 105.300000 4163292.213 544154.578 点坐标437.360000 105.450000 4163439.160 566232.138 点坐标537.250000 105.350000 4142986.383 551639.879 点坐标637.360000 105.350000 4163334.664 551513.735 2、大地构造位置 宁夏中南部地区古生界具有形成弧形构造的有利条件,在早古生代晚期该地区就发育了一个大型的弧形构造,主要由弧形逆冲断层和相关褶皱所组成,动力方向来自于南南西,即北祁连造山带。
该构造弧顶指向北东,西翼宽,东翼窄,它们都是早古生代晚期由于北祁连弧后前陆盆地关闭的结果,是加里东运动的组成部分,而卫宁北山地区的东西向构造仅仅是该弧形构造的一翼,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解决了长期关于该构造单元属性的争议新生代该地区同样发育了弧形构造,这些构造是在古生代弧形构造的基础上形成的,受古构造的控制,新生代的弧形构造也进一步的改造了古弧形构造随着青藏高原的继续向外扩展,本地区新的弧形构造(断裂)会继续形成,地震活动性也很活跃卫宁盆地的构造主要表现为挤压特点,断裂性质以逆断层为主,盆地内发育了多种构造类型,包括叠瓦状逆冲断层组合、冲起构造和铲形逆断层与牵引背斜、牵引向斜组合这些构造组合显然对油气的聚集有利本工区属于卫宁盆地,东为鄂尔多斯台地,北为银川盆地和贺兰山隆起,南为六盘山盆地3、气候、交通及其他工区大部分区域为黄河及黄河沿岸冲积平原,平均海拔高度在1200米左右,其西北角和东南角为山地黄河年平均流量1039.8立方米/秒,平均过境水量328.14亿立方米工区属半干旱气候,具有典型的大陆性季风气候和沙漠气候的特点,春暖迟、秋凉早、夏热短、冬寒长,风大沙多,干旱少雨年均无霜期159~169天,全年日照时数2800小时,年平均气温9.5℃,年平均降水202.1毫米,6~8月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61%;年蒸发量1947.1毫米,为年平均降水量的9.6倍。
本区交通便利,定武高速公路、京藏高速公路、109国道、101省道、201省道等高等级公路和黄河北岸的铁路等构成了工区方便的交通网络本区属典型的民族聚居地区,现有汉、回、满、蒙、壮、苗、瑶、土家、朝鲜、藏、彝、裕固、维吾尔、侗、锡伯、布依、土、俄罗斯、达斡尔族等18个民族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五大宗教俱全,信教群众众多,有多处各类宗教场所(伊斯兰教,佛教,道教,天主教,基督教,民间方神庙) 二、工区油气勘探程度1、重力勘探 见上图,本工区大部分区域处于重力低值范围,说明大部分区域的沉积岩有一定的厚度;只有工区的西南角有小部分的地方处于重力高的范围从重力图看,本区最有利的油气聚集部位应该是围绕东部重力低周围形成的浅层构造因此本区西部为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域2、油气物化探2002年进行的余丁地区油气物化探勘查工作,工区范围见下图的兰框其基本的解释为:磁场在工区整体分布情况是西高东低,异常幅度不大;重力异常等值线的展布方向主要为东西方和北东向,显示出本区的局部构造特征;见化探异常显示一个,分析认为本区存在纯干气的可能性大我们认为:由于本物化探工区处于干旱少雨的荒漠、戈壁区,油气物化探指标不能真实反映地下油气赋存情况,其结论可信程度低。
3、地震勘探 本区没有进行过地震勘探工作工区北胜利中卫探区6507km2矿权登记区在2010年7月24日刚完成了银川---中卫二维地震勘探工作,计5580炮第三系(0-297米):上部为杂色砾岩、砂砾岩夹棕红色粘质沙土、砂质泥岩及长石石英砾岩,岩性疏松,成岩性差,成份杂乱中部为紫红色泥岩、粗砂岩、长石石英砂岩、夹细砾岩下部为灰至灰红色泥岩、长石石英砂岩及细砾岩和砾石,与下伏地层不整合接触 上古生界石炭系羊虎沟组(297米-2240米)297米-1324米:厚1027米,主要由厚层灰黑色碳质泥岩夹中厚层灰白色石英砂岩,深灰色中细砂岩及薄层灰黑色泥岩不等厚互层,顶部(495m-510m)见一煤层.1324米-2075米:厚度751米,主要为厚层及中厚层棕紫色长石细砂岩及棕紫色泥岩,砂质泥岩及泥质砂岩不等厚互层主要以棕紫色为主,砂岩含泥质不均2075米-2140米:厚度65米,主要为浅灰色细砂岩及浅灰色泥岩,砂质泥岩略等厚沉积2140米-2240米:厚度100米,为一套浅灰色硅质砂岩,岩性致密、坚硬,硅质含量高,局部见微晶状结构,分选差,成份以硅质为主,石英、长石次之,偶见燧石及云母碎片。
三、 目前的认识1、 地层中新统干河口组(N1g)地层主要由红色泥岩组成夹浅灰色砂岩和砾岩,为河湖沉积厚度为147-805m中新统红柳沟组(N1h)红柳沟组沿牛首山西侧分布,不整合于渐新统之上,与上覆干河口组为整合关系地层主要由红色泥岩组成夹灰色砂岩和少量灰色砾岩,为河湖沉积厚度为165-963m渐新统清水营组(E3q)清水营组主要由黑色和棕红色粉砂岩、泥岩、粉砂质泥岩,长石石英砂岩组成,夹有薄层透镜体灰绿色砂岩、粉砂岩和泥岩石膏常见,地层厚度为178m-328m上石炭统太原组(C3t)太原组分布在中卫的上、下河岸,与下伏的羊虎沟组形成一个连续的层序,主要为灰色的石英砂岩、长石石英砂岩、灰黑色泥岩、砂质页岩、粉砂岩、和生物碎屑灰岩,近顶部是分布广泛、稳定的层状灰岩,夹3-13米的沥青质煤层但在JHNA-1井分层中未见此组地层,我们认为JHNA-1井所确认的羊虎沟组应该包括太原组和羊虎沟组地层中石炭统羊虎沟组(C2y)羊虎沟组在工区分布广泛,主要由灰色中-细粒石英砂岩、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互层夹少量灰岩、生物碎屑灰岩透镜体和煤层它产有丰富的化石,flora, brachiopods, lamellibranches,珊瑚和植物化石等。
厚度变化从155m到1880m下石炭统臭牛沟组(C1C)臭牛沟组不整合于中宁组之上,可以划分为三个岩性单元,上部为黑灰色或绿灰色厚-薄层灰岩与少量钙质粉砂岩和碳质页岩交互中部为灰黑色/绿灰色,厚-中厚层灰岩、粉砂岩、泥岩和页岩下部为浅灰色或灰黄色钙质砾岩、石英砂岩与砂质灰岩交互主要化石为珊瑚, brechipods和flora厚264-545米上泥盆系中宁组(D3z)根据岩性和沉积旋回的特点,中宁组可以进一步划分为两个岩性单元上部单元:该单元整合于中宁组的下部单元,紫红色泥岩、钙质粉砂岩夹少量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灰岩和泥灰岩透镜体,主要化石为鱼化石和孢子-花粉,厚1017m下部单元: 由浅灰红色,厚-中厚层中细粒长石石英砂岩,紫红色钙质粉砂岩、页岩,灰岩透镜体,该单元底部部分为砂砾岩,顶部为厚层灰岩,主要化石为Antiarchi cf.和Hostimella sp.以及中华豆石介族(介形类),厚634m中泥盆系石峡沟组(D2s) 石峡沟组沉积期此区为山间盆地,以山麓-河流-湖泊沉积为主,沉积了一套砂砾岩、泥岩、砂岩、灰岩和泥灰岩组合,红色占主要地位,但由于漫滩、湖泊生物繁盛,有机质较丰富,局部的暗色沉积具有生油能力。
中奥陶系米钵山组(O2M) 米钵山组沉积期此区海水渐退,主要沉积了一套泥岩、砂岩、灰岩和泥灰岩组合灰岩组份中生物化石丰富,有机碳含量高下奥陶系马家沟组(O1m) 马家沟组沉积属于广海陆棚相沉积,主要沉积以泥岩、灰岩为主,灰岩组份中生物化石丰富,有机碳含量高寒武系:地槽型深水碳酸盐岩沉积2、构造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详细的针对本区的具体构造细节而进行的研究项目完成但据推测,本区构造的主体轮廓应以东西向为主,属于大弧形带的左翼最发育的构造样式可能为逆冲推覆等由于本区的主要构造线的方向为东西向(从重力图可知),故在部署二维地震测网时主测线方向应为南北向3、油气系统的认识根据主要的烃源岩被认为是羊虎沟组的湖相泥页岩,石炭系煤系地层是本区的主要烃源岩,中卫探区石炭系烃源岩地化分析指标明显高鄂尔多斯盆地内部由于资料的限制,并未考虑石炭系以外的地层的生烃能力羊虎沟组的砂岩是主力储层,羊虎沟组的湖相泥页岩是盖层因此羊虎沟组在垂向上自身形成了好的生-储-盖组合构造和沉积作用形成了多种圈闭类型,即:1-构造,2-岩性,3-地层等,第一种可能是最有效最可靠的目标 综上所述,本区具有良好的生、储、盖组合及较好的成藏条件,有较好的油气勘探开发前景。
至于本区的构造展布、构造运动及成藏条件的进一步研究,有待于今后的二维、三维及钻井工作结束后全面展开四、 油气勘探开发思路基于该区的大地构造背景及油气成藏特点,我们认为探区处于卫宁盆地的最佳位置之一,位于晚泥盆和石炭系沉积中心,沉积厚度巨大,生油岩及储层、构造发育,是潜在的油气聚集区,关键的问题是落实构造及圈闭主要钻探目标是中石炭的羊虎沟组砂岩,深度在2200-3000米,而且从钻井结果看,油气显示集中在1500-2600米的深度范围地震是石油勘探的开路先锋,如果只有钻井资料而无地震资料,面上的概念无法建立,很难预测油气资源量以及进行下一部的勘探开发部署,建议首先开展二维地震工作待二维地震的成果出来后,根据了解的构造特征和圈闭类型,部署三维地震及探井以落实储量,制定油气开发方案二维地震的主要任务是落实构造及断裂,圈定生油岩及储层的分布范围,落实基底构造,锁定羊虎沟组和泥盆系目标,对盆地结构和构造进行描述,提出有利区块及预探井位在二维地震成果的基础上,可以考虑在工区内的有利部位部署1-2口探井,根据这两口探井钻探成果,可以立即部署三维地震勘探以便进一步地落实勘探目标,为最终提交储量及制定开发方案做准备。
三维地震工作完成后,探边的评价井尤为重要,它将与三维勘探的成果一起确定有效圈闭的面积和油气储量,完成储层描述和井位确定工作总的来说,工区的勘探开发方案应遵循:二维地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