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洗衣液中小型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方案.docx
32页泓域/洗衣液中小型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方案洗衣液中小型企业的股份合作制改革方案目录一、 项目基本情况 1二、 社会主义合作制经济的新使命 4三、 股份合作制从农村走向城市 6四、 合作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 8五、 合作制经济在20世纪的发展 10六、 产业环境分析 11七、 必要性分析 12八、 发展规划分析 13九、 法人治理 16十、 项目风险分析 28项目风险对策 30(一)加强项目建设及运营管理 30本项目的建设采用招标方式选择工程设计承包商,在保证建设质量的同时,努力降低建设投资和设备采购成本项目建设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招标选择项目监理,确保项目的建设质量、建设工期和降低项目造价建成投入运营后,加强管理降低生产成本,构成较大的价格变动空间,以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30一、 项目基本情况(一)项目投资人xxx有限公司(二)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三)项目选址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待定),占地面积约58.00亩四)项目实施进度本期项目建设期限规划24个月五)投资估算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20379.37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6743.8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82.16%;建设期利息482.57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2.37%;流动资金3152.99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5.47%。
六)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20379.37万元,根据资金筹措方案,xxx有限公司计划自筹资金(资本金)10530.83万元根据谨慎财务测算,本期工程项目申请银行借款总额9848.54万元七)经济评价1、项目达产年预期营业收入(SP):38000.00万元2、年综合总成本费用(TC):32924.33万元3、项目达产年净利润(NP):3690.06万元4、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11.35%5、全部投资回收期(Pt):7.23年(含建设期24个月)6、达产年盈亏平衡点(BEP):19335.02万元(产值)八)主要经济技术指标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占地面积㎡38667.00约58.00亩1.1总建筑面积㎡62969.52容积率1.631.2基底面积㎡24360.21建筑系数63.00%1.3投资强度万元/亩283.772总投资万元20379.372.1建设投资万元16743.812.1.1工程费用万元14741.572.1.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万元1562.862.1.3预备费万元439.382.2建设期利息万元482.572.3流动资金万元3152.993资金筹措万元20379.373.1自筹资金万元10530.833.2银行贷款万元9848.544营业收入万元38000.00正常运营年份5总成本费用万元32924.33""6利润总额万元4920.08""7净利润万元3690.06""8所得税万元1230.02""9增值税万元1296.57""10税金及附加万元155.59""11纳税总额万元2682.18""12工业增加值万元9687.87""13盈亏平衡点万元19335.02产值14回收期年7.23含建设期24个月15财务内部收益率11.35%所得税后16财务净现值万元-1886.52所得税后二、 社会主义合作制经济的新使命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合作经济的性质和地位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它被赋予新的历史使命,这就是组织广大小生产者进行联合劳动,引导他们逐步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恩格斯在《法德农民问题》中指出:“当我们掌握了国家政权的时候,我们决不会考虑用暴力去剥夺小农(不论有无报偿,都是一样),像我们将不得不如此对待大土地占有者那样我们对于小农的任务,首先是把他们的私人生产和私人占有变为合作社的生产和占有,不是采用暴力,而是通过示范和为此提供社会帮助列宁在《论合作社》一文中也指出:“使俄国居民充分广泛而深入地合作化,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在采用尽可能使农民感到简便易行和容易接受的方法过渡到新制度方面,这种合作社具有多么重大的意义”以上分析表明,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条件下合作社运动的指导原则,同国际合作社联盟的基本原则有一致的地方,如人社自愿、民主管理、按劳动分红等,但二者更有本质的、原则性的区别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出发点不同马克思主义把合作制作为改造小私有制的一种途径,要通过合作制将小私有制转变为具有社会主义合作性质的共同占有和生产;而西方国家的合作社主要是为了减少中间商的盘剥,维护社员的个人利益二是归宿点不同马克思主义把合作社作为引导农民和其他小生产者走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中间环节;而西方国家的合作社运动是继承空想社会主义思想,试图通过合作社改良资本主义制度。
总之;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合作经济,已经具有了初步的社会主义性质,发展合作经济不仅同建立公有制基础的目标是一致的,而且是改造小生产者的必由之路但是,无论是苏联、东欧国家,还是中国,在实行合作化的进程中都存在“急于求成”的问题,没有充分考虑本国生产力发展状况和农民的自愿程度,急于将各种个体经济改造为合作经济,又急于将合作经济改造为集体所有制的公有经济我国政府是在1952年提出农业合作化方案的,应当说,这一方案是符合中国国情的;这一方案的实施是一次具有深远意义的社会变革合作化运动开始的几年也搞得相当成功,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但从1955年下半年开始,便出现了“要求过高,工作过粗,改变过快,形式也过于简单划一”的问题到1956年底,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参加高级社的农户,分别占全国农户总数的96%和88%特别是在1958年中央北戴河会议后,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公社运动,全国农村在两个月内就人民公社化了,建立起了“政社合一”的体制,农村合作经济转瞬之间就变成了集体经济与此同时,城镇的个体工商户也完成了向合作经济和集体经济的两步转变这样,合作经济在我国基本上就名存实亡了三、 股份合作制从农村走向城市改革十多年来,许多国有企业特别是小型国有企业,虽然经过放权让利、承包制或租赁制的改革实践,但始终没有摆脱困境,一直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
于是,人们开始探索更深层次的改革,即产权制度的改革这样,股份合作制试点就在一些小型国有企业中悄悄地展开了,并已取得显著的成效位于山东半岛南部的诸城市,1992年对市属独立核算的企业进行清产核资和资产评估其结果令人震惊:绝大部分企业负债率很高,平均在85%左右,不少企业成了没有资本的“空壳”;国有资产和集体资产人人有份、人人不管,政府有关部门摊派多,企业大吃大喝多,资产流失十分严重;企业亏损面高达68.7%,亏损额达1.47亿元面对如此局面,诸城市自1992年9月至1994年7月,在全市274家企业中全面推行了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改革,成立有限责任公司9家,股份合作制企业203家,其余62家进行了拍卖、租赁、兼并、外资嫁接等形式的改革在股份合作制改革中,企业如果有净资产,将其折成股份出售给企业职工出售采取配股认购和自愿认购两种方式,同时规定认股最高限额,使职工之间持股数量大体平等考虑到企业资金周转困难,国有资产管理局将出售经营性资产的收入部分再以借贷形式给企业使用1年~2年由于城镇集体企业财产关系的复杂性和模糊性,其资产出售价值由国有资产管理局作为“待界定资产”专项代管通过改革,企业经济效益有了大幅度提高,1994年资金利税率达13.7%,人均劳动生产率达2.8万元,比上年提高73.1%,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
上海市从1993年开始,对一些国有小企业进行股份合作制试点最先实行改制的上海灯具厂,是二轻系统专业生产船用灯具的一家国有里弄小厂,在职职工202人,离退休职工87人经资产评估,企业净产值由204万元升值为415万元,扣除待处理财产损失和应报废财产40万元,以及87名离退休职工的安置费261万元,剩下100多万元由职工出资一次性买断职工入股多数为3000元~4000元,厂长入股为职工平均数的3倍改制后,职工积极性明显提高,经营管理人员肩负压力开拓经营,企业税后利润逐年增加另一个率先改制的是上海医用恒温设备厂,在职职工86人,离退休职工54人该厂账面资产113万元,评估后为183万元经各方协议,由出售方(原上级主管部门)支付离退休职工安置费108万元给买方,他们的生活保障继续由企业承担厂内职工已认股165万元,平均每个职工入股1万元,中层干部2万元,厂长3万元现在全厂正在加紧技术改造和深化改革,力争年内实现销售收入和利润翻两番当然,国有小企业的改革不应搞“一刀切”,而应结合企业的具体情况,采取多种形式,如承包、租赁、合营、兼并等但是,应当肯定的是,股份合作制是国有小企业改革的有效的形式之一,如果能够试验成功,它将具有十分广泛的适用性,有利于解决我国国有经济中的一些深层次的问题。
四、 合作制经济的历史进步性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合作社运动,马克思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说:“工人自己的合作工厂,是在旧形式内对旧形式打开的第一个缺口……资本和劳动之间的对立在这种工厂内已经被扬弃”,“资本主义的股份企业,也和合作工厂一样,应当被看做是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转化为联合的生产方式的过渡形式,只不过在前者那里,对立是消极地扬弃的,而在后者那里,对立是积极地扬弃的但同时也应看到,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合作经济是建立在空想社会主义理论基础之上的,它只是试图通过工人联合劳动来改变劳动者的生活,并未触动资本主义的根基,因而也逐步为资产阶级所接受正如马克思所说:“不管合作劳动在原则上多么优越,在实际上多么有利,只要它没有越出个别工人的偶然努力的狭隘范围,它就始终既不能阻止垄断势力按着几何级数增长,也不能解放群众,甚至不能显著地减轻他们的贫困的重担正因为如此,资产阶级一开始总是想把合作经济铲除在萌芽中,后来却“令人发呕地捧起它的场来了”因此,自18世纪末以来,合作社运动虽然从来没有停止过,但它并没有、也不可能根本改变工人的社会地位,甚至连它自身的生存也很艰难合作社运动的实际情况表明,只有以零售商业和为社员提供服务为主的消费者合作社办得比较成功,而在劳动密集行业组织的生产者合作社的失败率却一直很高,它在各国经济中一直未能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
例如,20世纪初,在英国有130多个生产者合作社,而到60年代末,只剩下23个五、 合作制经济在20世纪的发展为了保持合作经济的合理性,克服它的局限性,人们一直在探索合作经济改革的出路,并使得合作经济出现了一些新的变形例如,20世纪70年代,合作社运动经历了一个重要的复兴阶段在英国,一个特殊的实体—工业公共所有制运动,开始组织超出国际合作社生产联盟的基本结构的新合作社英国贸易和工业大臣托尼•本是其主要倡导者,所以这种合作社也叫“本”合作社它的主要做法是,政府向一些破产或面临倒闭的企业注入资金,并发动职工对企业实行合作社方式的管理,也就是在国家参股的股份制企业中,实行合作制的管理方式尽管这一试验由于种种原因很快就失败了,但它对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