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医院感染监测的类型.docx
3页医院感染监测的类型 (一)全面综合性监测 全面综合性监测是从多方面对全院全部住院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及其有关影响因素(危急因素)进展检测,以了解全院医院感染的发生状况,以及各科室的感染发生率、部位发病率、各种危急因素、病原体及其耐药状况、抗生素使用状况、消毒灭菌效果和医护人员的不良习惯等,从而有针对性地进展宣传训练、培训和指导,或赐予有效的掌握,并为制定打算和措施供应依据 根据卫生部《医院感染治理标准(试行)》的要求,医院感染发生率的监测包括以下各项 (1)全院感染发生率的监测:住院病人中新发生的医院感染的频率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1%、0.5%和0.5% (2)医院感染各科室发病率监测 (3)医院感染部位发病率的监测:特定部位感染危急人群中新发生该部位医院感染的频率 (4)医院感染高危科室、高危人群的监测 (5)医院感染危急因素的监测。
(6)漏报率的监测: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7)医院感染爆发流行的监测 (8)其他监测等 ①医院感染治理科必需每月对监测资料进展汇总、分析,每季度向院长、医院感染治理委员会书面汇报,向全院医务人员反应,监测资料应妥当保存特别状况准时汇报和反应 ②医院应每年对监测资料进展评估,开展医院感染的漏报调查,调查样本量应不少于年监测病人数的10%,漏报率应低于20% ③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00张的其他医院,应逐步开展监测资料的计算机治理,对监测资料进展趋势分析 ④100张病床以下、100~500张病床、500张病床以上的医院,医院感染发病率应分别低于7%、8%和10%;一类切口手术部位感染率应分别低于1%、0.5%和0.5% ⑤医院感染散发的报告与掌握:当消失医院感染散发病例时,经治医师应准时向本科室医院感染监控小组负责人报告,并于24h内填表报告医院感染治理科 (二)目标监测 目标监测是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根底上,对全院的感染状况和存在问题有了根本了解之后,为了将有限的人力和物力用在最需要解决的问题上而实行的某种特定监测医院应在全面综合性监测的根底上开展目标性监测。
1.省(市)级以上医院及其他有条件的医院每年应开展1~2工程标性监测 2.监测日标应依据本院的特点、医院感染的重点和难点打算 3.县以上医院和床位数≥300张的其他医院,应对医院感染病原体分布及其抗感染药物的敏感性进展监测 4.每工程标监测开展的期限不应少于1年 5.应定期对目标监测资料进展分析、反应,对其效果进展评价及提出改良措施;年终应有总结报告;监测完毕,应有终结报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