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doc
31页人教版选修1《化学与生活》教学分析和教学建议 一、《化学与生活》模块开设的意义选修课程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实验探究、调查访问、查阅资料、交流讨论等多种学习方式,进一步体会化学与生活、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在此过程,进一步学习和巩固化学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以及掌握化学的研究方法《化学与生活》的教学是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认识化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通过学习,使学生能结合化学知识来解释和判断生活中的有关问题,体会化学知识对提高人们生活质量所产生的积极作用,从而认识学习化学知识的重要性二、《化学与生活》模块对化学学科知识的要求知识点必修要求选修1要求备注纯净物有机化合物葡萄糖特征反应性—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与银氨溶液反应认识醛基的结构及其还原性--与银氨溶液反应(实验)认识这些有机物的结构特点,能判断并说出官能团的名称和知道其某些化学性质氨基酸了解氨基酸能组成蛋白质说明氨基酸的结构特点和性质,列举几种氨基酸油脂油脂的组成和主要性质油脂的组成和主要性质蛋白质知道其能水解成氨基酸和具有的特征反应通过具体的实验观察蛋白质的主要性质—盐析、变性、颜色反应;肽键的结构;阿司匹林知道其组成和结构特点,疗效,药物的毒副作用水杨酸青霉素麻黄碱无机化合物抗酸药(碳酸氢钠、碳酸钙、碳酸镁、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写出与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会正确书写有关反应的化学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酸雨的形成知道NO2、SO2是主要的大气污染物用化学方程式表示酸雨的形成过程“水华”的形成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水华”的形成过程改善环境污染的一些举措的反应原理减少煤燃烧的污染用化学方程式或离子方程式表示汽车尾气催化转化器水质的改善混合物合金列举铜合金、铁合金的重要用途铜合金、铁合金、铝合金、新型合金的组成和性能,认识合金与金属在性能上的主要差异的记忆每种材料的成分和用途玻璃知道三者的主要化学成分、生产原料及其用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普通玻璃的制备原理陶瓷水泥主要涉及的化学原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认识化学反应速率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用于解释金属腐蚀的快慢氧化还原反应了解其本质是电子的转移用于描述金属腐蚀的化学原理会正确书写电极方程式三、教学建议1、阅读教材,利用表格归纳知识,便于记忆选取该模块中的与生活和生产紧密结合的内容作为素材,来考查必修模块的知识,是新课程注重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生产中的应用的重要体现。
由于教材中很多内容以大量的文字叙述或图片来呈现化学物质的用途因此学习方式应以学生阅读为主,以学案的形式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归纳总结,抓住重点,通过列表、对比,易于记忆,不易产生混淆例1. 第三章 第3节 玻璃 陶瓷和水泥三种硅酸盐制品的比较玻璃陶瓷水泥主要化学成分主要原料生产原理用途其它水泥沙浆: 混凝土: 例2:生活中常见塑料制品的化学成分、性能和用途主要制品化学成分食品保鲜膜名称: 简称:结构简式:电线的绝缘层薄膜名称: 简称:结构简式:饮料瓶箱名称: 简称:结构简式:2、巩固旧知,紧扣必修模块的知识,落实基础 高二水平测试以考查必修模块为主,而《化学与生活》模块的考查也纳入了高二水平测试的内容因此,在该模块的教学中如何结合必修模块的知识要求进行教学,是我们要进行研究的重点,从而为接下来进行必修模块的复习打下一定的基础例3、第三章 第2节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1.氧化还原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指出哪些是氧化还原反应,哪些是非氧化还原反应对于氧化还原反应,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Fe FeCl2 Fe(OH)2 Fe2O3 FeCl3 Fe(OH)32.原电池(1)形成条件:①负极:还原型物质( 金属)正极:氧化型物质( )② 溶液③ 连接(闭合电路)(2)原电池是可以实现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装置, 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电能的关键负极会 电子,发生 反应正极会 电子,发生 反应3)在铜锌原电池中,以硫酸铜为电解质溶液(如图),锌为 极,电极上发生的是 反应(“氧化”或“还原”),电极反应式为 ,观察到的现象为 ;铜为 极,电极上发生的是 反应(“氧化”或“还原”), 电极反应式为 ,铜片观察到的现象为 。
3.金属的腐蚀和防护化学腐蚀电化学腐蚀含义电子得失金属直接将电子转移给有氧化性物质活泼金属将电子间接转移给氧化性较强的物质电流腐蚀对象实例吸氧腐蚀析氢腐蚀发生条件电极反应例4 第三章 第3节 玻璃 陶瓷和水泥请写出硅及其化合物转化关系 SiF4 (1) (2) (3) (4)CaSiO3 SiO2 Na2SiO3 H2SiO3 (5) Si(1) (2) (3) (4) (5) 3、重视实验,重点掌握实验的原理和对实验现象的描述,培养能力教材中有4个验证性实验 和6个科学探究实验,要求学生通过实验了解生活中常见物质的性质,同时也是培养学生提高化学学科素质的过程。
如设计实验的能力、观察实验的能力以及书写探究实验报告的能力等例5 第一章 第4节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验证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取一片维生素C药片(维生素C含量为100mg),研碎后放入大试管中,加入20mL蒸馏水并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溶解,静置试管2)取另一支试管,加入2mL2%的淀粉溶液,再加入2滴碘水并振荡,观察现象3)用胶头滴管吸取维生素C的澄清溶液,滴入上述溶液,边滴边振荡,观察溶液颜色变化测试新鲜水果中有没有维生素C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1) 取一支试管,加入2mL2%的淀粉溶液,再加入2滴碘水并振荡,观察现象2)用胶头滴管吸取上述溶液滴在新鲜水果(如橘子等)的切面上,观察现象4、研读课标,明确考核要求,关注弱势生认真研读《课标》和《广东省普通高中化学模块教学与考核要求》P39---考试内容与学业考试要求双项细目表,对弱势生要进行,力求能根据考核内容逐项过关,加大选择题的训练力度用好两本书:教学用书----高中化学基础训练(化学与生活) 总复习用书----高中化学基础训练(必修模块总复习) 人教版选修4第一章《化学反应与能量》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广州市第47中学 宫清丽一。
本章内容的地位和功能1. 本章内容属于热化学基础知识,主要解决各种热效应的测量和计算问题2. 在必修2中,学生初步学习了化学能与热能的知识,对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的关系、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有了一定的认识,本章是在此基础上的扩展和提高,从必修的宏观和定性提升到微观和定量的要求本章教材内容对学生来说是两个第一:第一次全面接触化学定量测定实验;第一次对化学反应现象从实验与理论角度全面定量研究,探究化学反应本质规律3. 能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本章通过化学能与热能转化规律的研究,帮助学生认识热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应用,了解化学在解决能源危机中的重要作用,知道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的实际意义一、 内容结构与特点分析教材立足于学生有一定化学反应能量变化知识的基础上,重点介绍化学反应中物质与能量之间的定量关系在安排顺序上,第一节先从微观的角度介绍化学反应中反应热的概念、表示的方法第二节学习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燃烧热(反应热)和日益危机的能源问题,从反应热的种类着手,引出反应热中的一个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燃烧热”在化学研究过程中,经常要通过一些实验来测定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反应热。
比如在第一节介绍了中和热的测定方法,但是并不是所有反应的反应热都可以直接测定,只能够通过间接的方法获得,这就涉及第三节反应热的有关计算及盖斯定律运用问题本章内容层次鲜明,层层推进,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但让学生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习了理论知识还要会理论联系实际灵活运用,而不是把学生当作知识灌输的对象,而且与生活联系密切,强调以人为本,体现新课标精神三.内容与教学目标要求本章内容在初中、必修和选修模块均有教学要求,作为必修模块中的内容,比较基础,较系统的知识在选修模块中安排,这在课程标准和模块学习要求中有明显区分本章内容在中学阶段是以螺旋式上升方式呈现,教师在进行本章内容教学时一定要注意到教学内容的递进行和教学难度的把握初中要求必修2《课程标准》必修教学要求选修 《课程标准》选修教学要求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了解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2.认识燃料燃烧的重要性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3.了解我国能源短缺的国情,认识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1.知道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2.通过生产、生活中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能用简单实例说明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实质的关系。
2知道化学反应过程中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要吸收。
